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敏感变量优选及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绿洲土壤盐分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飞 杨胜天 +3 位作者 丁建丽 魏阳 葛翔宇 梁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02-110,共9页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干旱区(如新疆)土壤盐分的研究目前较少涉及且敏感变量的筛选还需深入探讨。该研究比较5种机器学习算法(套索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函数,Multiple Adapti...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干旱区(如新疆)土壤盐分的研究目前较少涉及且敏感变量的筛选还需深入探讨。该研究比较5种机器学习算法(套索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函数,Multipl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MARS;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随机梯度增进算法,Stochastic Gradient Treeboost-SGT)在3个不同地理区域(奇台绿洲,渭-库绿洲和于田绿洲)的性能表现;参与的变量被分为6组:波段,植被相关变量集,土壤相关变量集,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衍生变量集,全变量组,优选变量组(全变量组经过算法筛选后的变量集合)。通过算法筛选,以示不同研究区的盐度敏感变量。同时借助以上述6组结果评判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综合分析6个变量组的R2和RMSE,预测精度排名如下:优选变量组>植被指数变量组>土壤相关变量组>波段>DEM衍生变量组。由于结果不稳定,全变量组未参与排名。在所有变量中,植被指数(EEVI,ENDVI,EVI2,CSRI,GDVI)和土壤盐度指数(SIT,SI2和SAIO)与土壤盐度相关性高于其他变量。综合评价以上5种算法,Lasso和MARS的预测结果出现极端异常值,但其预测结果能基本呈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格局。CART的结果能清晰分辨灌区和非灌区土壤盐分的分布态势,但二者内部并无太多变化且稳定性较差。RF和SGT的结果显示,二者在3个绿洲的土壤盐分值域范围和土壤盐分空间分布格局相似,纹理信息相对其他3个算法更为丰富。更为重要的是,算法在各个地区的结果都较为稳定。二者相比,SGT验证精度相对最高,其次为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遥感 机器学习 绿洲 LANDSAT OLI 数字高程模型 新疆
下载PDF
基于环境变量的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土壤盐分空间分布 被引量:13
2
作者 蒙莉娜 丁建丽 +1 位作者 王敬哲 葛翔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5-181,共7页
土壤属性的数字制图对精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治理至关重要。为了在大尺度上尽可能精确的监测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该文使用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和随机森林(random f... 土壤属性的数字制图对精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治理至关重要。为了在大尺度上尽可能精确的监测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该文使用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结合地形、土壤理化性质和遥感影像数据等16个环境辅助变量,绘制渭干河-库车河绿洲表层土壤盐分分布图。基于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不同方法预测的盐分分布趋势没有显著差异,大体上从研究区的西北向东南部方向增加;结合辅助变量的不同预测方法中,RF方法预测精度最高,R^2为0.74,RMSE和MAE分别为9.07和7.90 mS/cm,说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对区域尺度的土壤盐分进行定量估算;RF方法对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EC)低于2 mS/cm时预测精度最高,RMSE为3.96 mS/cm,很好的削弱了植被覆盖对电导率EC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份 遥感 机器学习 环境变量
下载PDF
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渭-库绿洲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古丽波斯坦·巴图 丁建丽 李艳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1,共9页
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以2005年、2015年遥感影像Landsat TM/OLI为数据源,得到2期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在空间尺度上将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级处理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并从时空分布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区域环境质量... 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以2005年、2015年遥感影像Landsat TM/OLI为数据源,得到2期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在空间尺度上将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级处理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并从时空分布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区域环境质量3个方面进行生态效应研究,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面积,从而获得区域环境质量指数,最终建立渭-库绿洲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对研究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与此相反,草地、林地和盐渍地面积呈增加的趋势;10年间渭-库绿洲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3.90亿元增加到5.50亿元,总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草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渭-库绿洲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38上升至0.43。生态环境质量在维持着相对平衡的同时,呈现出一种上升态势。本文通过对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定性定量分析,有助于干旱区生态脆弱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GIS空间分析方法 渭-库绿洲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艾比湖流域盐土SWAT模型参数修正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瑾杰 丁建丽 +1 位作者 张喆 陈文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39-144,共6页
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地表分量过程中,常默认土壤剖面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为0或0.1,将其应用于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的流域时,不符合下垫面实际情况。为确保水文模拟逼近真实地表模拟过程,进... 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地表分量过程中,常默认土壤剖面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为0或0.1,将其应用于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的流域时,不符合下垫面实际情况。为确保水文模拟逼近真实地表模拟过程,进一步提高模拟精度,该文利用GF-1号卫星16 m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结合分类回归树法反演艾比湖流域区域尺度0~100 cm土壤剖面电导率,模拟值与实测值均方根最大值误差为4.81 dS/m,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5.17%。模拟值用于修正EC值,结果表明:EC值修正后的SWAT模型土壤水分模拟值,较修正前模拟值精度提高23.84个百分点。该方法在实现SWAT模型参数本地化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土壤水分模拟精度,可为土壤盐渍化区域水文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电导率 遥感 盐渍化 SWAT模型 GF-1
下载PDF
2008—2014年新疆艾比湖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瑾杰 丁建丽 张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84-1794,共11页
传统的土壤水分模拟研究难以从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双向出发表达其连续演变的过程,存在时空尺度效应问题。借助SWAT模型模拟的长时间序列优势,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遥感技术,力图在时空尺度效应问题上取得突破。并利用长时间序列的模... 传统的土壤水分模拟研究难以从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双向出发表达其连续演变的过程,存在时空尺度效应问题。借助SWAT模型模拟的长时间序列优势,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遥感技术,力图在时空尺度效应问题上取得突破。并利用长时间序列的模拟结果分析流域土壤水分的空间格局和不同维度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8—2014年间艾比湖流域土壤水分主要受气温、降水及人类活动影响,呈波动变化,总体偏低且具有逐年减小趋势。(2)受降水、地形及土地覆被影响,土壤水分分布呈现出由山区向两侧平原减少的特点,且林地>农用地>草地>稀疏植被。(3)近10年间土壤水分低值区由原来的北部山区及平原向东部、东南部平原区及南部山区迁移,东部减少最为明显。(4)流域四季土壤水分变化差异显著。其中,春季主要受融雪影响;夏季、秋季主要受降雨量和气温影响;冬季主要受固态降雪和气温影响;且不同年份、相同季节、相同子流域土壤水分变化趋势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SWAT 模型 趋势分析 艾比湖流域
下载PDF
新疆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6
作者 何宝忠 丁建丽 +2 位作者 李焕 刘博华 陈文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39-2155,共17页
基于MODIS-NDVI数据,提取新疆2001—2016年典型植被物候期,分析新疆不同生态分区的山地-绿洲系统植被物候期的时空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探讨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论为:(1)新疆植被物候具有明显的纬... 基于MODIS-NDVI数据,提取新疆2001—2016年典型植被物候期,分析新疆不同生态分区的山地-绿洲系统植被物候期的时空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探讨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论为:(1)新疆植被物候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海拔在物候的地域分异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新疆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Start of season,SOS)集中于3月中旬至5月上旬,生长季结束时间(End of season,EOS)集中于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2)与全球大背景下典型植被物候特征变化趋势相反,新疆植被SOS呈推迟趋势,推迟幅度为1.9d/10a;EOS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为3.66d/10a;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season,LEN)呈缩短趋势,缩短幅度为5.6d/10a。除东疆地区外,全疆及不同分区均呈现出绿洲及平原SOS较早,山地区域较迟;全疆及不同分区均呈现出山地EOS结束较早,绿洲结束较迟;除东疆地区外,全疆及不同分区的LEN均为绿洲及平原区域>山地,同样显示出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特征。(3)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解释了物候特征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绝大部分信息,生长季开始时间受春季气温、前一年冬季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显著影响。夏季和秋季降水量是新疆植被生长季结束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总体上受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山地-绿洲系统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干旱区季节性积雪中黑碳气溶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文倩 丁建丽 +4 位作者 张喆 王鑫 浦伟 刘博华 曹肖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1,共9页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数据与2018年1月野外实测的28个雪样,综合分析新疆干旱区季节性积雪中黑碳气溶胶浓度(BC)分布特征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等.利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获取釆样点逐日的后向轨迹,分析BC的可能传输路径...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数据与2018年1月野外实测的28个雪样,综合分析新疆干旱区季节性积雪中黑碳气溶胶浓度(BC)分布特征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等.利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获取釆样点逐日的后向轨迹,分析BC的可能传输路径.结果表明:(1)北疆地区积雪覆盖率从11月份到次年1月份逐渐增加,冬季积雪覆盖率可达到97.5%,冬季AOD平均值为0.173,高值出现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与东部区域(0.2~0.35),低值区域主要在阿勒泰地区(0.06~0.1).(2)表层积雪的BC浓度范围为44.08~1949.9ng/g,平均值为536.71ng/g,BC浓度分布特征为:天山北坡经济带BC浓度(913.24ng/g)>艾比湖东南部区域(816.56ng/g)>艾比湖北部区域(421.94ng/g)>艾比湖西部区域(407.97ng/g)>克拉玛依区域(162.28ng/g)>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124.89ng/g)>阿勒泰地区(98.51ng/g).随着海拔升高积雪中BC浓度有微弱上升,相关系数R^2为0.03,随着纬度增加积雪中BC浓度均呈下降趋势,R^2为0.255.(3)艾比湖流域后向轨迹中以博乐-精河-艾比湖向东北方向输送路径为主,对采样点的BC浓度影响较大;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主要以精河-石河子-乌鲁木齐的天山北坡城市群向东北输送路径为主,局地污染较为严重;阿勒泰地区的后向轨迹以俄罗斯南部-哈萨克斯坦北部-东哈萨克斯坦输送路径为主,局地污染贡献较少;克拉玛依区域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东部和西部向东方向的输送,局地污染不明显;沙漠区域主要以西南方向输送路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干旱区 季节性积雪 黑碳 后向轨迹模拟
下载PDF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盐分多光谱遥感反演模型 被引量:23
8
作者 周晓红 张飞 +2 位作者 张海威 张贤龙 袁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9-1235,共7页
土壤盐分是衡量土壤质量的要素,也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因此,迫切地需要一种可以快速了解土壤盐分含量(SSC)的方法。针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基于Landsat8 OLI多光谱遥感影像,以该研究区36个土壤表层样品的盐分含量为数据源,选... 土壤盐分是衡量土壤质量的要素,也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因此,迫切地需要一种可以快速了解土壤盐分含量(SSC)的方法。针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基于Landsat8 OLI多光谱遥感影像,以该研究区36个土壤表层样品的盐分含量为数据源,选择相关性较好的多光谱遥感指数分析研究区土壤盐分分布状况,并将其分别与实测SSC构建线性、对数、二次函数模型,进而优选精度最高的模型来反演该研究区SSC。结果表明:(1)在多光谱遥感指数中,与SSC相关性最高的是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其相关性范围为(-0.70~-0.67);其次是传统型植被指数(TVI),其范围为(-0.58~-0.46);土壤盐分指数(SI)与SSC的相关性最低,其范围为(-0.45~0.16),其中SI3和SI4与SSC均没有相关性。(2)将实测土壤盐分值所反演的分布图与EVI对比分析,发现在西北、正南方向的艾比湖湖边周围和东北方向盐池桥的SSC均较高,其EVI的值较低,说明通过该研究区实测土壤盐分值所反演的盐分分布图与EVI的空间分布结果较为一致,表明EVI对该地区土壤盐分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较好地反演SSC的空间分布;(3)分别将三种EVI与实测SSC建模分析比较,发现SSC与增强型比值植被指数(ERVI)所构建的二次函数模型最好;其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为0.92,均方根误差(RMSE)为2.48,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09,模型精度较高、稳定性较为可靠,相比之下,说明ERVI对该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盐分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以用来预测该区域SSC,从而进行空间反演。在TVI中加入Landsat8多光谱遥感影像的b6和b7波段,得到EVI,以此来反演SSC是可行的,且比传统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所构建的植被指数反演效果更好。因此该研究不仅可以为遥感反演提供理论参考,而且对该地区SSC的定量估算和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作为其他区域SSC预测反演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增强型植被指数 土壤盐分指数 反演模型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流域枯、丰水期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迪 张飞 +3 位作者 张兆永 张海威 朱世丹 张贤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3-495,共13页
以艾比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在5月(丰水期)和8月(枯水期)分别沿博尔塔拉河(博河)和精河进行采样,采用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和三维荧光区域积分法对水体三维荧光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与水质的关系在枯、丰水期下的变化进行探讨.... 以艾比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在5月(丰水期)和8月(枯水期)分别沿博尔塔拉河(博河)和精河进行采样,采用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和三维荧光区域积分法对水体三维荧光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与水质的关系在枯、丰水期下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河流DOM在枯水期与丰水期都含有C1(240、425 nm)UVC类腐殖质,C2(225、290 nm)紫外区内络氨酸类有机物,C3(230/280、330 nm)蛋白类有机物,C4(265、260 nm)腐殖质类共4种组分.通过对水体三维荧光进行区域积分可以看出DOM荧光成分的占比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博河在枯水期时EEM光谱中的区域Ⅲ富里酸含量低于丰水期,枯水期时区域Ⅱ芳香类蛋白质、区域Ⅳ可溶性微生物代谢物以及区域Ⅴ类腐殖质酸高于丰水期;对于精河来说,区域Ⅱ芳香类蛋白质和区域Ⅳ可溶性微生物代谢物在枯水期的含量高于丰水期,区域Ⅲ富里酸和区域Ⅴ类腐殖质酸的含量枯水期低于丰水期,这表明水体腐质化程度较高.②本研究选取了一些常规的荧光指数来描述枯、丰水期水体的荧光指数特性.经研究发现,精河的荧光指数、自生源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幅度较小,而博河的变化幅度较大.③将荧光指数与水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模,结果表明枯水期自生源指数(BIX)与化学需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88;丰水期时BIX与铵态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493.通过对比分析艾比湖主要入湖河流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与水质在枯、丰水期时的关系进一步表明水体中DOM的特性以及在枯、丰水期下的差异,为艾比湖流域的治理改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流域 水质 三维荧光光谱及平行因子法 荧光区域积分法 荧光指数 博尔塔拉河 精河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基于强度分析模型 被引量:49
10
作者 王颖慧 丁建丽 +2 位作者 李晓航 张钧泳 马国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06-3118,共13页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和景观格局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产生影响,但大多数对LUCC的分析方法都缺乏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转换过程的深入信息挖掘。因此,利...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和景观格局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产生影响,但大多数对LUCC的分析方法都缺乏对各土地利用类型内部转换过程的深入信息挖掘。因此,利用强度分析模型在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时间间隔、地物类型、转换)上系统地,定量地分析新疆伊犁河流域198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时空分布的动态特征,同时对流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探讨ESV对土地利用变化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伊犁河流域土地利用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2)在1980—2015年期间,流域内景观格局斑块聚集性减弱、破碎化加剧、景观多样性增加、各地类景观均衡化发展,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0.49亿元,其中水域和林地占流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47.94%。(3)伊犁河流域优势景观斑块面积的增加、形状多样化、各斑块聚集化发展会促使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强度与ESV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通过系统地分析多个层次下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其的响应关系,可以对流域的生态发展科学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强度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格局
下载PDF
近20年城市遥感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飞 邵媛 +1 位作者 黄晖 朱帕尔·巴合提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55-3276,共2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遥感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领域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城市化使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引起了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遥感是一门多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遥感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领域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城市化使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引起了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遥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研究成果。对近年来城市遥感研究涉及的城市地表温度、边界扩张、不透水表面、景观格局以及生态安全5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方法、应用动态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与探讨。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数据源从单个遥感数据研究走向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发展,多源遥感数据尤其是结合高分辨率数据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城市研究的各个领域中;(2)城市遥感的研究目标不断扩展、深化和聚焦;(3)城市遥感研究已开始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拓展;(4)城市遥感涉及的研究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深入解读城市遥感研究理论意义和潜在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对本文所涉及的主题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城市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今后应按照城市形态与构成、城市关键要素、生态环境响应、生态环境评价以及城市扩展与环境预测的体系结构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温度 城市扩张 城市不透水表面 城市景观格局 城市生态安全
下载PDF
基于VIC模型模拟的干旱区土壤水分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包青岭 丁建丽 +2 位作者 王敬哲 刘婕 马春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48-3059,共12页
土壤水分在陆地水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尺度、长时间及高精度的土壤水分监测是旱情预警、生态恢复与精准农业决策部署的重要指导依据,而陆面过程模式模拟在时空尺度上可获得更准确的土壤水分特征。以渭⁃库绿洲为目标靶区,结合VI... 土壤水分在陆地水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尺度、长时间及高精度的土壤水分监测是旱情预警、生态恢复与精准农业决策部署的重要指导依据,而陆面过程模式模拟在时空尺度上可获得更准确的土壤水分特征。以渭⁃库绿洲为目标靶区,结合VIC陆面过程模型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探讨2009—2016年研究区年际间不同地类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并用实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东北区域土壤含水率模拟值较高,土壤含水量低值集中在研究区西部与南部区域。(2)盐渍土壤表层含水量高于耕地,每年雨季,灌丛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3种地类,由于大量荒地转为耕地,绿洲荒地土壤含水量与耕地土壤相互接近,在28.784—53.741 mm之间。(3)渭⁃库绿洲近7年耕地与盐渍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耕地与盐渍地面积增幅达35%以上,荒地面积相较2009年减少约46%,灌丛面积增幅约15%。(4)荒地土壤含水量伴随面积大幅度下降,土壤含水量数值集中在正态曲线28.6 mm以上区域。VIC模拟值与实测值均方根误差(RMSE)范围在1.4—2.80之间,RE范围在0.90—2.20之间,R2范围在0.40—0.60之间,模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VIC陆面过程模型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积雪与气溶胶粒子混合的光谱反照率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文倩 丁建丽 +3 位作者 王鑫 浦伟 张喆 石腾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6-453,共8页
积雪中的黑碳气溶胶粒子会导致积雪光谱反射率显著下降,进而引起的气候辐射变化会推迟或提前积雪融化时间,严重影响了干旱区地表径流特征、区域水循环过程,由此引起的干旱区生态水文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18年1月在新疆北疆地区开展... 积雪中的黑碳气溶胶粒子会导致积雪光谱反射率显著下降,进而引起的气候辐射变化会推迟或提前积雪融化时间,严重影响了干旱区地表径流特征、区域水循环过程,由此引起的干旱区生态水文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18年1月在新疆北疆地区开展积雪中气溶胶粒子观测实验,借助ASD地物光谱仪、Snow Folk积雪特性仪与HR-1024外场分光辐射度计等仪器获取原始积雪光谱数据与其他积雪参数,应用Snow,Ice,and Aerosol Radiation model(SNICAR)模型模拟了不同雪粒径下、不同太阳天顶角、不同Black Carbon(BC)浓度下的积雪光谱反照率变化状况,讨论了BC、雪粒径在不同光谱范围内敏感性,结果表明:太阳天顶角对雪面光谱反照率的影响在近红外波段比其他波段表现得更明显,在积雪光谱曲线中太阳天顶角从0°变化到80°,可见光波段600 nm处光谱反照率升高了0.045,近红外波段1000,1200和1300 nm处光谱反照率分别升高了0.16,0.225和0.249;在天顶角为60°时,雪粒径从100μm增大到800μm,对应的光谱反照率减少量最大可达到0.15,且100~300μm范围内的雪粒径比400~800μm范围内的引起光谱反照率的下降量明显增大,雪粒径的增大能使吸光性颗粒物的光吸收效应增强;随着BC浓度的增加,积雪反照率会显著下降,且不同浓度的BC对积雪的反照率的差值不同,随着BC浓度的增加,反照率的差值量越来越小。不同的BC浓度在近红外波段对光谱反照率影响较小,影响较大的范围主要集中可见光波段,在光谱800和1100 nm处,5μg·g-1的BC浓度使光谱反照率减小了0.13和0.04,5μg·g-1的BC可使350与550 nm处的光谱反照率减小0.25与0.23;比较不同粒径下,BC浓度对积雪光谱宽波段反照率的减少情况可发现,在BC存在的情况下,雪粒径的增加会增大BC的光吸收效应,且浓度越高,吸收增加的越多;从光谱指数角度表明BC在可见光波段350~740 nm比较敏感,相关系数较高;雪粒径在近红外波段1100~1500 nm比较敏感,尤其在1000与1300 nm左右,BC与雪粒径在积雪光谱曲线中的敏感波段相关性都较高,R 2高达0.9以上;最后将模型模拟的积雪反照率与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对比,R 2为0.738,模拟效果较好,可为干旱区积雪光谱反照率的研究奠定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积雪光谱反照率 黑碳 雪粒径 光谱指数
下载PDF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下的水资源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飞 陈道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6,94,共11页
基于历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及其变化热点,梳理水资源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发展变化情况;分析水资源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展现水资源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论述当前全球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世界水日主题... 基于历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及其变化热点,梳理水资源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发展变化情况;分析水资源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展现水资源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论述当前全球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世界水日主题变化呈现由人类出发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趋势,中国水周主题变化始终与政府宏观水资源的政策相关;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发展进程中,人类与水资源和谐共处的生态思想逐渐体现,显示了世界范围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 水资源发展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现状
下载PDF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合高光谱反演盐生植物叶片盐离子含量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婕 张飞 +2 位作者 葛翔宇 郭婉臻 邓来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快速、无损地估算盐生植物叶片盐离子含量在植物生长监测、耐盐植物筛选和土壤盐渍化监测等方面有实用价值。该研究以新疆艾比湖保护区内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叶片盐离子(K^+、Na^+、Ca^2+、Mg^2+)含量与冠层高光谱数据的光... 快速、无损地估算盐生植物叶片盐离子含量在植物生长监测、耐盐植物筛选和土壤盐渍化监测等方面有实用价值。该研究以新疆艾比湖保护区内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叶片盐离子(K^+、Na^+、Ca^2+、Mg^2+)含量与冠层高光谱数据的光谱变换和二维植被指数(比值型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差值型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归一化型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相关性选取特征波段,构建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的叶片盐离子含量估算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进行对比,研究基于GWR模型估算干旱区盐生植物叶片盐离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选取特征波段集中表现在红及短波红外波段:K^+含量在反射率倒数的对数选取的红光区域内波段使用GWR估算效果最佳;Na^+的特征波段在光谱变换下集中于短波红外区域,二维植被指数集中在近红外、短波近红外及黄、橙、红区域,各种波段选取下GWR对Na^+的含量估算均有较好效果,但反射率对数的一阶估算效果最好;Ca^2+含量在反射率平方根的一阶微分下选取的短波红外波段通过GWR模型估算效果最好;Mg^2+含量在DVI选取的位于红光区域特征波段估算效果最佳,但使用GWR模型对Mg^2+的估算精度不及BP模型。分析基于GWR盐离子模型估算模型发现,含量较高的离子估算效果更好,K^+、Na^+的模型精度优于Ca^2+、Mg^2+。在使用GWR模型估算植物叶片盐离子含量时,特征波段均指向红及短波红外波段,符合植被光谱机理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叶片 高光谱 GWR模型 盐生植物 盐离子
下载PDF
1961—2015年新疆天山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武鹏飞 张钧泳 谭娇 《气象科技》 2019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采用新疆天山地区55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气象数据,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及偏相关分析对天山日照时数年、季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天山日照时数年及季节均呈减少趋势,天山各区域变化差异显... 采用新疆天山地区55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气象数据,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及偏相关分析对天山日照时数年、季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天山日照时数年及季节均呈减少趋势,天山各区域变化差异显著,山区及天山北坡变化趋势明显于南坡。②天山北坡、天山南坡及天山山区年日照时数突变时间为1985年、1980年和1988年,云量和降水是导致突变发生的主导因素。③新疆天山年日照时数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平原多、山区少,春季呈'东北部多、西南部少',夏季为'东北部多、西南部少',平原盆地高于山区,秋季呈现'北少南多,东多西少',冬季由南向北逐渐减少。④云量、降水是导致天山地区日照减少的主要因素,少云区日照时数较多,多云区日照时数较少,天山云量减幅或增幅区域,日照时数突变量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日照时数 MANN-KENDALL检验
下载PDF
食用向日葵的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以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玉 汪溪远 +3 位作者 王志强 刘玉莹 万彦博 程维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4期83-87,92,共6页
对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大规模种植的食用向日葵和其种植地土壤进行采样调查,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生物富集系数、靶标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向日葵种植土壤中重金属Cr、Cu、Zn、As、Cd的含量均超过阿勒泰地区... 对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大规模种植的食用向日葵和其种植地土壤进行采样调查,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生物富集系数、靶标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向日葵种植土壤中重金属Cr、Cu、Zn、As、Cd的含量均超过阿勒泰地区的本底值;向日葵的毛根和籽粒对各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较强,在籽粒中Cd与Cr的含量较高,易造成健康风险;向日葵对Cr、Cu、Zn、Cd 4种元素的转移能力较强,其中地上部对Cr和Cd的富集系数较高;籽粒中As和Cr元素的风险指数较高,对成人的健康威胁更大;危害指数的估算表明,重金属的累积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建议当地将种植方式改变为轮作,且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收割植物时连根拔起,以减少土壤重金属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重金属污染 单因子指数法 富集系数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基于DEM修订的新疆区域气温空间插值精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武鹏飞 张钧泳 +1 位作者 谭娇 梁凤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为研究新疆地区气温的空间变异性,以新疆66个国家气象台站1981—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30 m空间分辨率DEM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插值法、基于DEM多元线性回归插值和基于DEM修正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新疆区域气温数据进行栅格化,并分析年平均气温... 为研究新疆地区气温的空间变异性,以新疆66个国家气象台站1981—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30 m空间分辨率DEM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插值法、基于DEM多元线性回归插值和基于DEM修正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新疆区域气温数据进行栅格化,并分析年平均气温与海拔的相关关系。通过采用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里格法(Kriging),样条函数法(Spline)和趋势面分析法(Trend)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气象要素进行直接插值、气温多元回归模型残差结果插值、基于DEM修正插值对比分析。通过针对插值方法进行基于MAE和RMSIE的交叉验证,结果表明传统插值方法、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基于DEM修正4种空间插值精度均为IDW>Kriging>Spline>Trend。反距离权重(IDW)空间插值方法最优,基于DEM修正IDW插值、基于多元线性回归IDW插值与传统IDW插值精度分别是0.039、0.477、1.038,插值结果客观的表达了新疆区域气温随空间梯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气温 空间插值 新疆
下载PDF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干旱区土壤盐分预测研究
19
作者 地力夏提.艾木热拉 丁建丽 +2 位作者 穆艾塔尔.赛地 米热古力.艾尼瓦尔 邹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8-1424,共7页
【目的】本研究以野外考察数据为基础,尝试构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的干旱区土壤盐分预测模型,对表层土壤盐分进行预测模拟。【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7个土壤盐渍化影响因子并提取所需信息,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土壤盐... 【目的】本研究以野外考察数据为基础,尝试构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的干旱区土壤盐分预测模型,对表层土壤盐分进行预测模拟。【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7个土壤盐渍化影响因子并提取所需信息,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土壤盐分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因子作为输入样本,土壤盐分作为输出因子,建立了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表层土壤盐分预测模型。【结果】预测结果表明,平均相对误差为13.092%,最小误差为0.875%,最大相对误差为41.733%,预测精度较高。【结论】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用于预测土壤盐渍化状况,为干旱区土壤盐渍化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干旱区 模糊神经网络 预测
下载PDF
乌鲁木齐PM_(2.5)时空演变及扩散轨迹模拟
20
作者 汪蕊 丁建丽 马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3-20,共8页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PM_(2.5)污染现状,该文基于2014-2019年乌鲁木齐空气质量监测站点PM_(2.5)小时数据与同期GADS气象数据,分别从年、月、日等时间尺度探索了乌鲁木齐市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HYSPLIT模型对PM_(2.5)...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PM_(2.5)污染现状,该文基于2014-2019年乌鲁木齐空气质量监测站点PM_(2.5)小时数据与同期GADS气象数据,分别从年、月、日等时间尺度探索了乌鲁木齐市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HYSPLIT模型对PM_(2.5)扩散轨迹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PM_(2.5)年均浓度总体呈现了2016年之前上升,2017年之后下降趋势;4-9月PM_(2.5)月均浓度总体低于年均二级标准35μg/m^(3),10月-次年3月PM_(2.5)月均浓度远高于35μg/m^(3);日均值浓度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5年优良率为71.6%,2017年为66.3%,2019年为73.4%。(2)PM_(2.5)浓度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西北城区高、东南城区低的变化趋势,四季变化较分明:冬季(148.9μg/m^(3))>秋季(50.9μg/m^(3))>春季(49.8μg/m^(3))>夏(28.0μg/m^(3))。(3)受地形与气象等因素的影响,PM_(2.5)扩散轨迹主要分布于尘源区附近,极少轨迹通过高空输送到达较远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时空变化 HYSPLIT模型 乌鲁木齐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