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马鹿、卡拉库尔羊和新疆本地牛瘤胃内环境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古力皮叶木.阿布都克然木 敖维平 +2 位作者 吐尔逊阿依.赛买提 贾存辉 钱文熙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173-176,共4页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对高粗饲料利用特点,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对塔里木马鹿、卡拉库尔羊和新疆本地牛瘤胃内环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瘤胃MCP含量极显著高于卡拉库尔羊和新疆本地牛,瘤胃氨态氮浓度在3种动物间差异不显著,塔里...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对高粗饲料利用特点,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对塔里木马鹿、卡拉库尔羊和新疆本地牛瘤胃内环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瘤胃MCP含量极显著高于卡拉库尔羊和新疆本地牛,瘤胃氨态氮浓度在3种动物间差异不显著,塔里木马鹿瘤胃乙酸、丁酸及总VFA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卡拉库尔羊和新疆本地牛。结果说明,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活性最高,发酵更剧烈;另外,塔里木马鹿瘤胃氨态氮检测时含量较低,也可能是因为其瘤胃总VFA含量高,提供了充足的碳源用于合成MCP。综上所述,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有更强的饲料发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瘤胃内环境 瘤胃微生物蛋白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变化规律的研究
2
作者 盛月云 黄建智 +3 位作者 薛鹏飞 于东辉 古力皮叶木·阿布都克然木 钱文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7-1138,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变化规律。选择体况良好、年龄相同的雄性塔里木马鹿5只,饲养水平一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4个生茸阶段(脱盘前期、生茸高峰期、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每期21 d... 本试验旨在研究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变化规律。选择体况良好、年龄相同的雄性塔里木马鹿5只,饲养水平一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4个生茸阶段(脱盘前期、生茸高峰期、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每期21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1)塔里木马鹿生茸高峰期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P<0.05),生茸高峰期的有机物(OM)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锯茸后期(P<0.05)。2)塔里木马鹿生茸高峰期和生茸后期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脱盘前期和锯茸后期(P<0.05),生茸高峰期的瘤胃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脱盘前期、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P<0.05),生茸后期的瘤胃异丁酸含量显著低于脱盘前期和锯茸后期(P<0.05),脱盘前期和锯茸后期的瘤胃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和生茸后期(P<0.05)。3)在门水平上,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生茸高峰期的瘤胃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脱盘前期(P<0.05),脱盘前期瘤胃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P<0.05)。在属水平上,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瘤胃中未注释的拟杆菌目(unidentified-Bacteroidales)、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为优势菌属;生茸后期的瘤胃未注释的瘤胃球菌科(unidentified-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P<0.05),脱盘前期的瘤胃未注释的毛螺菌科(unidentified-Lachnospiraceae)和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P<0.05)。由此可见,塔里木马鹿在生茸高峰期表现出对蛋白质的高效利用能力,瘤胃未注释的毛螺菌科、厌氧弧菌属和未注释的瘤胃球菌科是影响塔里木马鹿生茸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发酵参数的主要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生茸阶段 表观消化率 瘤胃内环境
下载PDF
添加青绿饲料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原虫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方翟 苏皮.赛迪 +3 位作者 吐尔逊阿依.赛买提 贾存辉 田帅 钱文熙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0-213,298,299,共6页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瘤胃生理特点,研究其瘤胃内原虫的数量、频数等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显微镜镜检的方法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内原虫进行鉴定,并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青绿饲料来替代粗饲料,采用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法对原虫数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瘤胃生理特点,研究其瘤胃内原虫的数量、频数等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显微镜镜检的方法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内原虫进行鉴定,并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青绿饲料来替代粗饲料,采用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法对原虫数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瘤胃内主要的原虫为内毛属、双毛属、头毛属、等毛属、前毛属原虫;添加青绿饲料前后,瘤胃内原虫总数、原虫活力及原虫频数均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瘤胃 原虫 数量 活力
原文传递
塔里木马鹿采食量与消化率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钱文熙 敖维平 玉苏普.阿布来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31-32,38,共3页
通过全收粪法测定塔里木马鹿与卡拉库尔羊、新疆土牛对相同饲料的消化率。结果显示:粗蛋白(CP)消化率塔里木马鹿为58.78%,极显著高于卡拉库尔羊和新疆土牛(P<0.01)。粗纤维(CF)消化率塔里木马鹿极显著高于卡拉库尔羊和新疆土牛(P<... 通过全收粪法测定塔里木马鹿与卡拉库尔羊、新疆土牛对相同饲料的消化率。结果显示:粗蛋白(CP)消化率塔里木马鹿为58.78%,极显著高于卡拉库尔羊和新疆土牛(P<0.01)。粗纤维(CF)消化率塔里木马鹿极显著高于卡拉库尔羊和新疆土牛(P<0.01)。由此可见,塔里木马鹿对CF含量较高的荒漠植物有较高的消化、利用能力,这可能是其在进化过程中为了在有限采食时间内获取较多营养物质而长期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采食量 消化率 粗饲料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5个地理种群的叶尔羌高原鳅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锦秀 任道全 +2 位作者 王新月 陈生熬 宋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共9页
为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叶尔羌高原鳅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微卫星位点,设计100对用于PCR扩增的引物,最终筛选出39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挑选多态... 为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叶尔羌高原鳅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微卫星位点,设计100对用于PCR扩增的引物,最终筛选出39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挑选多态性较高的15对在5个河段叶尔羌高原鳅种群中进行扩增,分析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情况。结果显示,5个叶尔羌高原鳅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48.467和15.181,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578和0.92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93,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02。其中,车尔臣河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多(18.143),阿克苏河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少(10.429);阿克苏河群体的观测杂合度最高(0.706),台特玛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最低(0.517);阿尔干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877),阿克苏河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最低(0.760);阿克苏河与台南河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606),阿尔干与台南河群体遗传距离最大(1.901);阿尔干群体与台南河群体遗传相似度最低(0.149),阿克苏河与台南河群体的遗传相似度最高(0.545)。群体遗传结构显示,车尔臣河与台特玛湖、阿克苏河与台南河、阿尔干群体分别聚为独立分支。研究表明,塔里木河各个河段叶尔羌高原鳅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仍然有基因交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高原鳅 微卫星 引物筛选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不同纤维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原虫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吐尔逊阿依.赛买提 钱文熙 +3 位作者 敖维平 贾存辉 王云霞 梁敏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2,共10页
【目的】了解塔里木马鹿瘤胃生理特点和消化特性,研究塔里木马鹿瘤胃原虫种类、数量、活力及种群结构等的变化规律.【方法】试验通过饲喂不同纤维水平的试验饲粮,采用显微镜镜检和血球计数板的方法从形态学角度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内原虫... 【目的】了解塔里木马鹿瘤胃生理特点和消化特性,研究塔里木马鹿瘤胃原虫种类、数量、活力及种群结构等的变化规律.【方法】试验通过饲喂不同纤维水平的试验饲粮,采用显微镜镜检和血球计数板的方法从形态学角度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内原虫种类进行鉴定及数量的统计.【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了等毛属、厚毛属、内毛属、双毛属、原始纤毛属、单甲属、真双毛属、鞘甲属、后毛属、硬甲属、多甲属、前毛属12个属的原虫;高粗纤维饲粮可显著提高塔里木马鹿瘤胃原虫的活力(P<0.05),但对原虫总数影响不显著(P>0.05);饲粮纤维水平对种群数量较多的内毛属、等毛属和双毛属频数影响显著(P<0.05),而对鞘甲属、单甲属等8个属的原虫频数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纤维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原虫总数影响不大,但对内毛属、等毛属和双毛属频数影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瘤胃原虫 种类 活力 计数 粗纤维
下载PDF
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任永丽 聂竹兰 +2 位作者 杨志军 张升 魏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57,共9页
利用传统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和肠(前肠、中肠、后肠和直肠)。口咽腔内具... 利用传统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和肠(前肠、中肠、后肠和直肠)。口咽腔内具有发达的咽齿。无胃,肠与食道紧接,前肠膨大。消化道由腔面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但口咽腔只有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未发现有浆膜层。消化道4层中,黏膜层差异最大:口咽腔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其间分布有味蕾和大量黏液细胞;食道粗而短,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褶两侧分布大量黏液细胞,且固有膜血管丰富;肠道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间分布有杯状细胞,其数量由前向后逐渐增加,而黏膜褶高度逐渐降低。消化腺由肝脏和胰脏组成,肝脏的肝小叶不明显,但明显可见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分布,肝门管区不典型。胰脏仅在肠系膜中出现,而未在其他组织中发现,胰小叶间中央静脉明显,中央静脉中可见大量椭圆形有核的红细胞。本研究对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丰富塔里木裂腹鱼的生物学研究内容,可为其食性分析及饵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河段叶尔羌高原鳅形态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锦秀 任道全 +3 位作者 王新月 陈生熬 宋勇 秦琴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63,共6页
为了更好地保护塔里木河水系渔业资源,维护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采用经典生物学法对塔里木河下游3个河段叶尔羌高原鳅形态生物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阿尔干、台特玛湖、车尔臣河3个群体叶尔羌高原鳅体长范围是56.71~78.61 mm、65... 为了更好地保护塔里木河水系渔业资源,维护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采用经典生物学法对塔里木河下游3个河段叶尔羌高原鳅形态生物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阿尔干、台特玛湖、车尔臣河3个群体叶尔羌高原鳅体长范围是56.71~78.61 mm、65.7~76.58 mm、49.94~128.61 mm;其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分别为W=0.001L 5.612,(R^(2)=0.693)、W=0.005 L^(3.432),(R^(2)=0.914)、W=0.024L 2.647,(R^(2)=0.928)。阿尔干与台特玛湖群体中体长与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阿尔干与车尔臣河差异显著(P<0.05),台特玛湖与车尔臣河差异显著(P<0.05);肥满度,阿尔干和台特玛湖与阿尔干和车尔臣河群体差异极显著(P<0.01),台特玛湖与车尔臣河差异不显著(P>0.05);3个群体间体高/体长、头长/体长、头宽/体长、尾柄长/体长、口宽/头长、吻长/头长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塔里木河下游3个河段的叶尔羌高原鳅因长时间断流、种群之间不能交流、生境破碎化造成生存条件不同而导致其形态显示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叶尔羌高原鳅 形态生物学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的建立及盐碱度对其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代金彩 聂竹兰 +2 位作者 赵年桦 任永丽 魏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80,共11页
为了建立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尾鳍细胞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别用含胎牛血清(FBS)的DME/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组织,初步建立了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BICF1)。采用MTT法测定分析盐度(NaCl)和碱度(NaH... 为了建立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尾鳍细胞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别用含胎牛血清(FBS)的DME/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组织,初步建立了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BICF1)。采用MTT法测定分析盐度(NaCl)和碱度(NaHCO_(3))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BICF1悬浮培养传至45代,最适培养液为DME/F12,最适FBS浓度为20%,最适温度为25℃。第10代BICF1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8.11 h,呈“S”型生长。第6代BICF1液氮冻存180 d后复苏,经台盼蓝染色计数,BICF1有(87.85±0.66)%的细胞具有活性,复苏后可增殖并传代。BICF1无细菌、真菌、支原体污染。第10代BICF1线粒体16S rRNA测序结果与GenBank基因序列进行一致性对比,结果显示,BICF1与JQ844133.1的一致率为100%,表明BICF1来自于塔里木裂腹鱼。BICF1增殖数量在盐度为1、2、4、6时呈上升趋势,在盐度为6、8、10时呈下降趋势;盐度为6时,BICF1增殖数量最高。BICF1增殖数量在碱度为2、3、4、5、6 g/L时呈上升趋势,在碱度为6、7、8、10 g/L时呈下降趋势;碱度为6 g/L时,BICF1增殖数量最高。细胞增殖数量随盐碱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旨在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塔里木裂腹鱼遗传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其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 尾鳍组织 细胞培养
下载PDF
饲喂氨化棉籽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内环境指标及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存辉 钱文熙 +3 位作者 吐尔逊阿依.赛买提 敖维平 古力米拉.艾尼 苏皮.赛迪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7-353,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氨化棉籽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内环境指标及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塔里木马鹿对氨化饲料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塔里木马鹿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饲喂氨化棉籽壳前和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氨化棉籽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内环境指标及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塔里木马鹿对氨化饲料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塔里木马鹿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饲喂氨化棉籽壳前和饲喂氨化棉籽壳后),分2期进行,前期饲喂含未氨化棉籽壳(1 kg)的饲粮,后期饲喂用氨化棉籽壳全部替换掉未氨化棉籽壳的饲粮。每期试验分为预试期和正试期,预试期7 d,正试期15 d。结果显示:饲喂氨化棉籽壳后,塔里木马鹿瘤胃液p H、氨态氮浓度、微生物蛋白含量和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饲喂氨化棉籽壳前(P<0.05或P<0.01),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饲喂氨化棉籽壳前(P<0.05或P<0.01)。饲喂氨化棉籽壳前、后每只塔里木马鹿每天的饲料成本分别为5.55和5.04元,饲喂后比饲喂前低0.51元。由此可见,塔里木马鹿对氨化棉籽壳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氨化棉籽壳在塔里木马鹿饲粮中的应用可有效节约蛋白质饲料,提高粗饲料的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氨化棉籽壳 瘤胃内环境 微生物蛋白 血清尿素氮
下载PDF
不同中性洗涤纤维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关鹏 任建刚 +4 位作者 黄建智 盛月云 贾存辉 吐尔逊阿依·赛买提 钱文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6-1218,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选择体重[(180±3)kg]接近、年龄(5岁)相同且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5期进行,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选择体重[(180±3)kg]接近、年龄(5岁)相同且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5期进行,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42%、37%、32%和27%的5种试验饲粮。每个试验期21 d,总试验期105 d。利用全收粪法测定塔里木马鹿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形态学观察对细菌和原虫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NDF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7%NDF水平组的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47%NDF水平组(P<0.05)。2)试验共统计到了10个属的原虫,其中内毛属、双毛属、前毛属、后毛属和厚毛属为优势种群。47%和42%NDF水平组瘤胃原虫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7%NDF水平组瘤胃原虫密度显著高于37%、32%和27%NDF水平组(P<0.05)。3)47%和42%NDF水平组瘤胃内毛属原虫比例显著低于32%和27%NDF水平组(P<0.05),47%NDF水平组瘤胃双毛属原虫比例显著高于37%、32%和27%NDF水平组(P<0.05)。4)在门水平上,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27%NDF水平组瘤胃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2%和27%NDF水平组瘤胃Fibrobacter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47%和42%NDF水平组(P<0.05)。在属水平上,瘤胃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为优势菌属;32%和27%NDF水平组瘤胃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高于47%和42%NDF水平组(P<0.05)。47%和42%NDF水平组瘤胃Fibrobacter相对显著高于37%、32%和27%NDF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不同水平NDF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较小,塔里木马鹿瘤胃种群整体结构稳定,对高纤维饲粮有较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瘤胃种群 瘤胃原虫 纤维杆菌属
下载PDF
饲粮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及采食反刍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建智 盛月云 +4 位作者 关鹏 任建刚 贾存辉 苏皮·赛迪 钱文熙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80-259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和采食反刍规律的影响。选择体况接近、年龄相同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42%、37%、32%...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和采食反刍规律的影响。选择体况接近、年龄相同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42%、37%、32%和27%的试验饲粮。每个试验期21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1)27%NDF水平组瘤胃pH显著低于37%、42%和47%NDF水平组(P<0.05),27%NDF水平组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37%、42%和47%NDF水平组(P<0.05),27%NDF水平组瘤胃乙酸含量极显著低于42%和47%NDF水平组(P<0.01),47%NDF水平组瘤胃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2)27%和32%NDF水平组血清尿素氮(UN)和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42%和47%NDF水平组(P<0.05)。3)随着饲粮NDF水平的降低,食糜外流速度降低,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42%和47%NDF水平组反刍时间、反刍周期食团数显著高于27%NDF水平组(P<0.05),47%NDF水平组反刍周期显著高于27%NDF水平组(P<0.05),37%、42%和47%NDF水平组每个食团咀嚼次数极显著高于27%和32%NDF水平组(P<0.01),42%和47%NDF水平组每个食团咀嚼时间显著高于27%NDF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37%~47%的饲粮NDF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及采食反刍规律影响不大,说明塔里木马鹿对高纤维饲粮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瘤胃发酵参数 采食反刍规律 食糜外流速度
下载PDF
不同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重点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文熙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91-95,共5页
根据讲授《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经验,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详细探讨了不同专业授课侧重点,希望对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时有所参考。
关键词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专业 重点
下载PDF
浅谈新疆马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格明古丽·木哈台 《新疆畜牧业》 2016年第9期56-60,共5页
新疆是中国马品种和数量最多的省份,马对于新疆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历史的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古代,马作为战争、通讯、文化交流和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Kelekna 2009 Cieslak,Pruvost et al.2010),对东西方文明的沟通... 新疆是中国马品种和数量最多的省份,马对于新疆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历史的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古代,马作为战争、通讯、文化交流和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Kelekna 2009 Cieslak,Pruvost et al.2010),对东西方文明的沟通和融合起着独特的作用.新疆各族人民在东西方文明共同的影响下,发展出了驯化和利用地方品种马的悠久文化.新疆地区幅员辽阔,各地生态环境差异巨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地方马生态型,亟待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开发利用 新疆地区 地方品种 文化交流 农牧业发展 国民经济 生态环境 可替代
下载PDF
不同专业讲授《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侧重点的探讨
15
作者 钱文熙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第10期51-53,共3页
根据多年讲授《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经验,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探讨了不同专业授课侧重点,希望对同行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授课时有所参考。
关键词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授课 重点
下载PDF
小宛鸡非线性生长模型拟合研究与分析
16
作者 于东辉 毕兰舒 +7 位作者 王成倩 盛月云 薛鹏飞 黄建智 董斌 卢萍萍 阿孜古丽·依布拉音 钱文熙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56,163,共6页
为了研究小宛鸡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Logistic、Compertz及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分别对不同性别0~20周小宛鸡的生长过程中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分析,并计算拟合度(R2)。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模型的R^(2)均在0.99以上,均能较好地拟合出... 为了研究小宛鸡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Logistic、Compertz及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分别对不同性别0~20周小宛鸡的生长过程中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分析,并计算拟合度(R2)。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模型的R^(2)均在0.99以上,均能较好地拟合出小宛鸡的生长曲线。进一步从生物学意义角度评价发现,Compertz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公母鸡的拐点周龄分为8.19周和8.43周,拐点体重分为808.97 g和622.93 g,最大周增重分别为142.06 g和104.09 g。综上所述,可使用Compertz模型来构建小宛鸡的标准生长曲线,并为其选育、科学生产、稳定增产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宛鸡 体重 非线性生长模型
下载PDF
小宛鸡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分析
17
作者 于东辉 毕兰舒 +5 位作者 薛鹏飞 赵岳 郝鑫龙 卢萍萍 包铁柱 钱文熙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56-60,共5页
文章旨在探究小宛鸡的产蛋规律,以206只22~56周龄小宛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产蛋性能。分别采用伍德模型、杨宁模型、分室模型、三次方程对小宛鸡产蛋率进行拟合分析,采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及Bertalanffy模型对小宛鸡的累计产蛋... 文章旨在探究小宛鸡的产蛋规律,以206只22~56周龄小宛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产蛋性能。分别采用伍德模型、杨宁模型、分室模型、三次方程对小宛鸡产蛋率进行拟合分析,采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及Bertalanffy模型对小宛鸡的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并分别对比拟合值与实测值,根据拟合度(R^(2))选择最佳模型。结果显示:杨宁模型(R^(2)=0.967)最适合小宛鸡产蛋率曲线拟合,其次为三次方程(R^(2)=0.899)、分室模型(R^(2)=0.871),伍德模型(R^(2)=0.967)拟合度最差。Bertalanffy模型对小宛鸡累计产蛋数的R2为0.998,Gompertz模型为0.996、Logistic模型为0.988,以Bertalanffy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拟合的拐点周龄为33.91周,拐点产蛋数为34.96个。研究表明,在小宛鸡的生产实践中,杨宁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可分别用于小宛鸡产蛋率及累计产蛋数的拟合,并评估、预测其产蛋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宛鸡 产蛋率 累计产蛋数 曲线拟合
下载PDF
酵母菌发酵葡萄渣发酵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冯昕炜 许贵善 刘昱成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223,共2页
以葡萄渣为主要底物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酿酒酵母和饲料酵母的配比为2∶1,发酵时间为30 h。结果表明,发酵葡萄渣中粗蛋白、灰分、磷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烘干葡萄渣,而水分、NDF和ADF极显著(P<0.01)低于烘干葡萄渣,钙含量显著(0... 以葡萄渣为主要底物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酿酒酵母和饲料酵母的配比为2∶1,发酵时间为30 h。结果表明,发酵葡萄渣中粗蛋白、灰分、磷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烘干葡萄渣,而水分、NDF和ADF极显著(P<0.01)低于烘干葡萄渣,钙含量显著(0.01≤P<0.05)高于烘干葡萄渣,二者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葡萄渣经酵母菌发酵后,营养成分大幅度增加,纤维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葡萄渣 发酵
下载PDF
微量元素添加剂对冬春期马鹿食毛症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文熙 郭雪峰 许贵善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5-30,33,共7页
为有效防治马鹿食毛症对马鹿养殖造成的危害,本试验通过对食毛症马鹿营养调查和饲养试验,研究马鹿饲粮中常量营养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对塔里木马鹿食毛症及母鹿产仔成活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马鹿食毛症的发生主要与饲粮养分供应不足... 为有效防治马鹿食毛症对马鹿养殖造成的危害,本试验通过对食毛症马鹿营养调查和饲养试验,研究马鹿饲粮中常量营养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对塔里木马鹿食毛症及母鹿产仔成活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马鹿食毛症的发生主要与饲粮养分供应不足有很大关系;防治食毛症满足马鹿常量营养素需求是前提,微量元素缺乏可加重食毛症状或发生率;按营养需要供给妊娠母鹿营养素较为全面的饲粮,不仅对于预防食毛症,而且对于产仔成活率、母鹿体况恢复、仔鹿的出生重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食毛 微量元素
下载PDF
马鹿饲料、被毛、血液中S和S-AA含量与食毛症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钱文熙 曾波 程国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140,共4页
为了研究马鹿食毛症的原因,试验分析了母马鹿和育成马鹿未食毛期、食毛前期和食毛后期所采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及饲料、血液、毛发中硫(S)、含硫氨基酸(S-AA)的含量等,并与不同生理期的需要量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饲料由青绿苜蓿转为青贮玉... 为了研究马鹿食毛症的原因,试验分析了母马鹿和育成马鹿未食毛期、食毛前期和食毛后期所采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及饲料、血液、毛发中硫(S)、含硫氨基酸(S-AA)的含量等,并与不同生理期的需要量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饲料由青绿苜蓿转为青贮玉米和棉籽壳时,母马鹿正好由配种期向妊娠期转变,为了满足胎儿的营养需要,营养素需要量逐渐增加,由于精饲料供给量没有增加,粗蛋白(CP)达不到需要量的1/2,加之S供给不足,代谢发生扰乱,病畜出现掉毛、脱毛现象,并本能地以吃毛补毛来补偿体内S的不足,从而成为食毛症的诱因之一;未食毛期,母马鹿或育成鹿饲料中各种营养素基本都能满足需要或与需要量差距较小。因此,满足马鹿常量营养物质的需要是防治食毛症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食毛症 硫(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