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江伟 是文辉 +3 位作者 杨帆 雷权 许永华 张云宏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7年第10期911-912,921,共3页
通过对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进行总结,在管理上提出科室管理精细化、科学研究团队化、人才培养自主化、联合攻关多学科化、研究方向特色化和安全管理常态化的管理措施,以期对特殊环境医学重点... 通过对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进行总结,在管理上提出科室管理精细化、科学研究团队化、人才培养自主化、联合攻关多学科化、研究方向特色化和安全管理常态化的管理措施,以期对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布局、设置及创新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环境医学 重点实验室 建设 管理
下载PDF
高原与沙漠特殊环境军事医学平台的建设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江伟 许永华 +3 位作者 张云宏 朱海荣 杨帆 是文辉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7年第8期736-738,共3页
在已建成的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基础上,建立高原与沙漠特殊环境军事医学平台。通过建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区域性特殊环境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开放平台;通过建立低压氧诊疗中心,形成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的转化医学平台;通过与地方高... 在已建成的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基础上,建立高原与沙漠特殊环境军事医学平台。通过建立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区域性特殊环境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开放平台;通过建立低压氧诊疗中心,形成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的转化医学平台;通过与地方高校和研究院所协同攻关,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的研究平台;通过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相结合,形成特殊环境军事医学人才培养平台。同时,拟进一步建立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卫勤研究平台和高原与沙漠野战外科研究中心,以期充分发挥特色平台优势,在新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沙漠 特殊环境 军事医学 平台建设
下载PDF
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安全管理及质量保证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永华 刘江伟 +6 位作者 是文辉 董翔 赵红艳 许琴 李建瑛 李佳佳 马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75-77,共3页
本文介绍了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的设备结构和基本工作要求。在遵守国标及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对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 安全管理规范 质量保证
下载PDF
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对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孙赳 杨雪 +4 位作者 李佳佳 屈金权 杨欣悦 郑爱萍 刘江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6-253,共8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NI)、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和CNI联合DCS治疗对模拟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40只健康长白仔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高原致伤组(HI),实验组分别为高原致伤+CN... 目的观察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NI)、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和CNI联合DCS治疗对模拟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40只健康长白仔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高原致伤组(HI),实验组分别为高原致伤+CNI治疗组(HIC)、高原致伤+DCS治疗组(HID)、高原致伤+DCS+CNI治疗组(HDC)。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火器肠管贯通伤模型建立: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48 h,并使用手枪射击右侧腹部。HIC组伤后2、8、16 h分别予以CNI静脉输注,此后每天输注3次。HID组伤后4 h予以DCS治疗。HDC组伤后CNI输注同HIC组,并于伤后4 h行DCS治疗。分别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伤后不同时间血液炎症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24 h生命体征。结果HIC组较HI组血液学炎症指标改善,生存时间延长(P<0.05)。HID组和HDC组的腹腔积血、肠系膜损伤、弹孔直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结肠破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D组和HD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麻醉复苏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HIC组、HID组、HDC组比HI组的白细胞、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IL-6水平低,且HDC组更明显(P<0.05)。HID组、HDC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I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可能是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外科 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 高原寒冷环境 腹部火器伤
下载PDF
高原与沙漠特殊环境医学军民融合平台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敦宏 王广军 刘江伟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9年第8期709-711,共3页
在某院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步建成高原与沙漠特殊环境医学开放性军民融合平台;通过低压氧诊疗中心建设,形成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化的军民融合平台;通过与地方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药物研发合作团队,形成高原与沙漠特... 在某院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步建成高原与沙漠特殊环境医学开放性军民融合平台;通过低压氧诊疗中心建设,形成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化的军民融合平台;通过与地方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药物研发合作团队,形成高原与沙漠特殊环境药理学军民融合平台;通过指导军队医学重大项目开放课题及与军、地单位联合申报基金课题,形成高原与沙漠特殊环境医学军民融合的科研合作平台;通过挂靠军、地高等院校进行人才联合培养,形成高原与沙漠特殊环境医学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并立足新疆特殊地理和社会环境,军地联动建立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反恐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或作战行动应急卫勤保障军民融合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沙漠 特殊环境 军民融合 平台建设
下载PDF
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大鼠生存率影响的实验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佳佳 刘江伟 +7 位作者 姚刚 许琴 许永华 马娜 董翔 赵红艳 是文辉 李建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下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姜黄素低剂量预处理组、姜黄素中剂量预处理组、姜黄素高剂量预处理组、溶剂组。对照组,正常饲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下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姜黄素低剂量预处理组、姜黄素中剂量预处理组、姜黄素高剂量预处理组、溶剂组。对照组,正常饲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溶剂组分别等体积灌胃连续7 d。置于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定沙漠干热环境气候模式(温度41℃,湿度10%,紫外线辐射度40W/m^2)。观察各组大鼠机体的生命体征并每半小时监测核心体温变化,记录死亡时间。结果五组大鼠从被置于沙漠干热环境开始,0-30 min,姜黄素三个剂量组的核心体温与对照组、溶剂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从60 min开始,60 min、90 min、120 min、150min、180 min、210 min、240 min7个时间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核心体温低于对照组、溶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0-240 min各时间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及溶剂组五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22.95±28.23)min、(231.35±40.96)min、(255.00±30.39)min、(263.80±56.71)min、(223.00±27.23)min。中、高剂量姜黄素预处理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低浓度预处理组、对照组和溶剂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显著(P〈0.01)。结论姜黄素预处理能够提高沙漠干热环境大鼠的生存时间,提示姜黄素可能在提高沙漠干热环境大鼠耐热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姜黄素可能在沙漠干热环境中暑的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沙漠 干热环境 大鼠 生存率
下载PDF
新疆高原环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惠琳 陈文俊 +2 位作者 何瑾 李彩铃 刘江伟 《新疆医学》 2020年第12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T细胞,部分CD4^+T细胞亚群包括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在高原低压缺氧寒冷环境下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8例新疆高原环境和42例新疆平原环境下寻常型...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T细胞,部分CD4^+T细胞亚群包括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在高原低压缺氧寒冷环境下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8例新疆高原环境和42例新疆平原环境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CD3^+/CD4^+/CD8^+T细胞比例,同时检测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新疆高原环境及新疆平原环境两组PV患者外周血CD8^+T、Th1、Th17细胞比例、Th1/Th2、Th17/Treg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新疆高原组与新疆平原组相比上述指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新疆高原及平原环境两组PV患者外周血CD3^+T、CD4^+T、/CD4^+/CD8^+、Th2、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新疆高原组与新疆平原组相比上述指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细胞亚群及Th细胞亚群的免疫紊乱,可能是新疆高原环境中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高原
下载PDF
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弹道细菌变化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屈金权 李佳佳 +5 位作者 杨欣悦 孙赳 梁飞行 宋来阳 靳向辉 刘江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47-255,共9页
目的探讨高原寒冷环境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体温、弹道细菌学变化及药敏情况。方法将20只2~3个月龄(体重30~35 kg)实验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高原寒冷组(HC组)及平原常温组(LN组),每组10只。分别将两组实验猪放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 目的探讨高原寒冷环境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体温、弹道细菌学变化及药敏情况。方法将20只2~3个月龄(体重30~35 kg)实验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高原寒冷组(HC组)及平原常温组(LN组),每组10只。分别将两组实验猪放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HC组调节海拔高度6000 m(大气压47.33 kPa,空气氧分压为9.87 kPa)温度10℃,LN组调节海拔高度800 m(大气压89.87 kPa,空气氧分压为18.8 kPa)温度25℃,停留48 h;麻醉后将其以腾空站立位悬吊于靶场,用半自动手枪射击实验猪右下腹部,致伤后简单包扎返回实验室,分别在2、4、8、12、24 h取弹道内部1 cm深的组织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HC组在伤后2、4、8 h时间点体温均显著高于LN组(P<0.001)。LN组体温在24 h超过H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与LN组伤后弹道入口和弹道出口细菌均大量增殖,除HC组弹道出口12、24 h较前一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对比前一时间点细菌增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在同一时间点,HC组和LN组弹道出口处的细菌含量明显高于弹道入口处的细菌含量(P<0.01或P<0.001)。LN组除24 h弹道入口细菌计数与HC组无差异(P>0.05)外,其余相同时间点弹道入口和弹道出口的细菌计数均显著高于HC组(P<0.001)。LN组伤后弹道入口及出口早期主要是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肠道细菌,混合各类表皮细菌;入口12 h起,出口4 h起无表皮细菌检测出。HC组伤后弹道入口及出口早期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等为代表的肠道细菌,混合少量表皮细菌;入口24 h,出口8 h起无表皮细菌检测出。HC组检测出的14种细菌中,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头孢他啶、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在50%以上的细菌分别有7、9、1、11、2、6、9、3种。结论高原寒冷环境会降低腹部火器伤弹道细菌的繁殖速度,减少表皮细菌含量及种类,改变肠道菌群结构。高原寒冷环境肠管贯通伤需尽早清创,联合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 高原 细菌学 药敏
下载PDF
医学实验手术中仔猪麻醉及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技术的应用
9
作者 孙赳 杨雪 +4 位作者 屈金权 杨欣悦 沈才福 李佳佳 刘江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2,共7页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实用的适用于医学实验仔猪手术的气管插管和麻醉方法。方法20头健康长白仔猪,麻醉前给药使用阿托品和咪达唑仑,自制仔猪面罩吸氧后给予氯胺酮及丙泊酚诱导。使用自制开口器配合可视喉镜,通过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技...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实用的适用于医学实验仔猪手术的气管插管和麻醉方法。方法20头健康长白仔猪,麻醉前给药使用阿托品和咪达唑仑,自制仔猪面罩吸氧后给予氯胺酮及丙泊酚诱导。使用自制开口器配合可视喉镜,通过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技术顺利插管,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通过耳缘、大腿等建立动、静脉通道,进行麻醉与监测。麻醉稳定后,监测各项生理指标。术中密切监测,术后良好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结果仔猪插管稳定后,心率每分钟(111.15±6.6)次、呼吸频率每分钟18次、血氧饱和度(尾巴)(98.6±1.09)%、额温(39.16±0.76)℃、股动脉血压(106.3±7.63)/(70±6.94)mmHg、中心静脉压(颈内静脉)(8.15±1.94)cmH_(2)O、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35.5±3.79)mmHg、呼吸峰压(19.6±2.41)cmH_(2)O、临床虚弱时间(19.4±2.6)s、直接喉镜观察时间(65.2±5.7)s。麻醉时间约2 h。气管及血管插管均成功,术中麻醉平稳,无死亡仔猪,术后无严重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本文介绍的麻醉和插管技术可安全实施仔猪腹部手术的全身麻醉。麻醉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可行多种插管和监测,麻醉安全性高。良好的术后监测和护理可避免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保留自主呼吸 插管 仔猪
下载PDF
高原环境腹部爆炸伤后暂时性胃肠保护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小博 郭飞 +4 位作者 许琴 杨欣悦 敖其 刘江伟 张雷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648-653,675,共7页
目的建立稳定高原腹部爆炸伤模型,探讨伤后暂时性胃肠保护在高原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性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原环境下(海拔4600m)24只山羊腹部爆炸伤模型(体质量30~35kg,平均32.7kg,距爆心16m)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建立稳定高原腹部爆炸伤模型,探讨伤后暂时性胃肠保护在高原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性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原环境下(海拔4600m)24只山羊腹部爆炸伤模型(体质量30~35kg,平均32.7kg,距爆心16m)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探查,实验组在开腹探查后行暂时性胃肠管保护(开腹后简单快速缝合或钳夹封闭胃肠破口)并放置吸引管持续负压吸引。检测伤后两组6h血气、血常规、降钙素原、白介素-6、器官功能(氧合指数、休克指数、血清肌酐、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所有死亡和观察结束动物均进行处死后尸检,并统计伤后存活率。结果两组在伤后均未出现即刻死亡,对照组1只在术后即刻死亡,2只在下送途中死亡,其余在24h观察期内全部死亡,6h内存活率41.6%(5/12);实验组术后24h观察期全部存活,6h内存活率100%。按照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实验组中位数为27(22,29),对照组为23(20,29),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h对照组较实验组出现了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乳酸酸中毒。对照组感染指标较实验组明显增高[白细胞(17.61±0.46)×10^(9)/L vs.(10.86±0.32)×10^(9)/L,降钙素原(9.75±1.15)ng/mL vs.(3.59±0.31)ng/mL,白介素-6(59.34±6.06)pg/mL vs.(35.17±3.84)pg/mL,P<0.05]。创伤后维持相似的平均动脉压[实验组(100.8±10.0)mmHg vs.对照组(100.1±10.6)mmHg,P=0.06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休克指数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1.78±0.04 vs.0.91±0.04,P<0.05),氧合指数、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275.51±5.21 vs.222.63±3.44、(16.91±0.89)μmol/L vs.(25.38±0.53)μmol/L、(13.16±0.33)s vs.(20.92±0.52)s,P<0.05]。结论本研究中暂时性胃肠损伤保护可行性强,动物存活率高,可为转运后送行确定性手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高原环境下批量腹部爆炸伤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爆炸伤 高原 暂时性胃肠保护 损害控制手术
下载PDF
高原缺氧寒冷应激环境功能性肠病大鼠模型胃肠组织病理学变化
11
作者 买力达·马和木提 雷艳 +4 位作者 李建瑛 廖西江 宋来阳 赵红琼 许琴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5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寒冷应激环境功能性肠病(FBD)大鼠胃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并探究微生态制剂干预对其胃肠组织的保护效果。方法建立高原缺氧寒冷应激环境FBD大鼠模型,采集平原对照组(PY)、平原模型组(PM)、高原对照组(GD)和高原模型组(...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寒冷应激环境功能性肠病(FBD)大鼠胃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并探究微生态制剂干预对其胃肠组织的保护效果。方法建立高原缺氧寒冷应激环境FBD大鼠模型,采集平原对照组(PY)、平原模型组(PM)、高原对照组(GD)和高原模型组(GM)及4种微生态制剂干预组大鼠的胃、回肠和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织结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损伤评分。结果与PY组比较,PM组、GD组和GM组大鼠肠黏膜均可见部分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固有层裸露,黏膜下层及黏膜下间质、黏膜肌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GM组相比,微生态制剂干预组大鼠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其中GS、FMT组干预效果优于DR和DRP组。结论高原缺氧寒冷应激环境功能性肠病大鼠胃肠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微生态制剂干预对胃肠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寒冷应激环境 功能性肠病模型 病理损伤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肠道继发性通透性改变研究
12
作者 屈金权 李佳佳 +5 位作者 鲁洪男 杨欣悦 孙赳 梁飞行 王岩 刘江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2,共9页
目的观察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未直接损伤肠道继发性通透性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55只实验猪分为高原寒冷组(HC)及平原常温组(LN)共2个大组,每个大组下按照观察时间点将分为0 h、2 h、4 h、8 h、24 h 5个实验亚组,HC组下... 目的观察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未直接损伤肠道继发性通透性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55只实验猪分为高原寒冷组(HC)及平原常温组(LN)共2个大组,每个大组下按照观察时间点将分为0 h、2 h、4 h、8 h、24 h 5个实验亚组,HC组下每个亚组6只实验猪,LN组下每个亚组5只实验猪。按照分组时间点安乐死实验猪,取肠道组织,以ELISA法检测肠道组织匀浆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以及血液中肠道通透性标志蛋白二氨氧化酶(diarnine oxidse,DAO)、D-乳酸(D-lactate,D-LA)浓度;取LN-0 h、LN-8 h以及HC-8 h时间点实验猪肠道组织,使用HE染色后观察其肠道病理变化并评分,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肠道通透性相关的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小环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闭合蛋白3(Claudin-3)与通道相关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c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的含量。结果HC组与LN组伤后均导致了典型的腹部肠管贯通伤,腹腔感染评分及肠管粘连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C组与LN组实验猪血清中DAO、D-LA随时间逐渐增加,HC组DAO、D-LA在全部时间点均显著高于LN组(P<0.01或P<0.001),HC组的DAO、D-LA增加最快的时间段为4~8 h而LN组则为8~24 h。HC组肠道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高于LN组实验猪(P<0.01)。LN组与HC组肠道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随时间均不断升高,HC组炎症因子增加最明显的时间点为4~8 h,LN组为8~24 h。HC组实验猪肠道组织中的IL-6、TNF-α在全部时间中均高于LN组(P<0.05、P<0.01或P<0.001)。HC-8 h组Occludin与ZO-1较LN-8 h时间点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laudin-3对比LN-8 h显著下降(P<0.001)。HC-8 h组TLR4、NF-κB与MLCK均高于LN-8 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寒冷环境会导致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继发性肠道通透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TLR4/NF-κB/MLCK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寒冷环境 腹部火器伤 肠道通透性 紧密连接
下载PDF
损害控制手术治疗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效果评价
13
作者 孙赳 杨雪 +3 位作者 屈金权 杨欣悦 李佳佳 刘江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10-417,共8页
目的观察损害控制手术(DCS)与传统手术对于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本文前瞻性研究,将30头10~12周龄健康长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分别为高原致伤组(HI)、高原致伤+传统手术组(HIT)、高原致伤+DCS组(H... 目的观察损害控制手术(DCS)与传统手术对于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本文前瞻性研究,将30头10~12周龄健康长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分别为高原致伤组(HI)、高原致伤+传统手术组(HIT)、高原致伤+DCS组(HID)。通过将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置舱内海拔6000 m,气压约4.7 kPa,温度(8±2)℃,模拟高原低压、低氧、寒冷环境]48 h,并使用警用制式QSZ92式手枪,9 mm手枪弹射击脐水平后方2 cm,右侧腹壁皱襞下缘交界处目标点制作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模型。HI组受伤后予以伤口包扎后观察处理。HIT组伤后4 h予以断裂小肠或缺血坏死小肠切除后行肠管端端吻合的传统手术治疗。HID组伤后4 h行断裂小肠近端置入减压管,远端小肠封闭;连续多处穿孔小肠或缺血坏死小肠切除,近端置入减压管,远端小肠封闭的DCS治疗。分别观察并比较各组伤后不同时间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手术相关指标,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IL-6、TNF-α、ALT、AST、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结果HIT组和HID组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肠系膜损伤、结肠破裂、弹孔直径、腹腔积血无明显差异(P>0.05)。HID组12 h开始呼吸(25.2±4.0)次/min、心率(129.9±9.8)次/min、体温(38.3±0.6)℃显著低于HI组[呼吸(38.7±4.7)次/min、心率(150.3±8.6)次/min、体温(40.2±1.0)℃]和HIT组[呼吸(32.0±4.0)次/min、心率(143.6±11.4)次/min,体温(38.8±0.6)℃];HID组48 h体温低于HIT组[(38.3±0.6)℃vs.(39.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体征更快达到平稳状态。HID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HIT组[(46.00±9.37)min vs.(146.00±14.68)min、(26.20±4.24)min vs.(46.10±3.84)min、(45.40±3.03)min vs.(95.70±3.30)min、(96.90±4.48)min vs.(198.20±4.80)min、(27.90±7.80)h vs.(47.99±5.41)h];术中失血量及输液量少于HIT组(P<0.05)。HID组12 h开始WBC(18.4±4.8)×10^(9)/L、NEUT(3.3±1.1)×10^(9)/L、IL-6(110.4±8.7)pg/mL、TNF-α(288.5±16.4)×10^(9)/L低于HI组[WBC(56.6±9.3)×10^(9)/L、NEUT(24.0±4.4)×10^(9)/L、IL-6(158.8±16.0)pg/mL、TNF-α(425.4±35.3)pg/mL];HID组WBC和NEUT于12 h起低于HIT组;IL-6于24 h起低于HIT组;TNF-α于48 h起低于HIT组(P<0.05)。HID组12 h开始ALT、AST低于HI组[(88.4±9.9)U/L vs.(138.1±14.4)U/L、(110.4±8.8)U/L vs.(210.1±11.6)U/L];HID组24 h开始ALT、AST低于HIT组[(66.6±14.0)U/L vs.(82.0±8.3)U/L、(96.4±8.9)U/L vs.(10^(9).7±9.9)U/L],P<0.05。HID组术后发热、切口出血、切口皮肤淤斑、肠漏发生率低于HIT组(P<0.05)。HI组、HIT组、HID组72 h存活率分别为60%、70%、100%。HID组生存曲线优于HI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伤后早期行DCS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加快麻醉苏醒,促进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及活动,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仔猪生命体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存时间,提示DCS是早期治疗高原寒冷环境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管贯通伤 枪击伤 损害控制手术 高原寒冷环境
下载PDF
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热环境下不同程度中暑大鼠肾病理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建瑛 肇寅辉 +8 位作者 康燕 张东辉 许琴 董翔 李佳佳 是文辉 马娜 沈才福 刘江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52,122,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对不同程度中暑大鼠肾病理变化以及肾组织氧化应激9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n=40):盐水对照组以及姜黄素预处理组。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n=10):干热0 min组(即常温组),干热50 min组(轻度中暑...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对不同程度中暑大鼠肾病理变化以及肾组织氧化应激9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n=40):盐水对照组以及姜黄素预处理组。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n=10):干热0 min组(即常温组),干热50 min组(轻度中暑组),干热100 min组(中度中暑组),干热150 min组(重度中暑组)。盐水组大鼠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姜黄素组大鼠给予剂量为200 mg/kg姜黄素灌胃;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7 d。0 min组置于常温环境中,其余组放置在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设置干热环境温度:(41±0.5)℃,湿度(10±1)%,并在相应时间点麻醉大鼠,取血液以及肾组织。检测血液中肌酐及尿素氮含量;肾组织制成匀浆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过氧化氢酶(catalase)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活性的检测;将肾组织制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病理学检测发现,肾组织病理变化及评分随着干热环境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在同一时间点姜黄素预处理组大鼠肾病理损伤评分明显低于盐水组(P<0.05,P<0.01);血清肌酐、尿素以及肾组织中MDA含量在三个中暑阶段中,姜黄素组均明显低于盐水组(P<0.05);肾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的活性姜黄素组均明显高于盐水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提示,MDA与病理损伤评分密切相关(r=0.75,P<0.01)。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热环境下不同程度中暑大鼠肾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部分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环境 氧化应激 姜黄素 肾损伤 大鼠
下载PDF
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热环境热射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娜 李佳佳 +7 位作者 宋来阳 董翔 康燕 张东辉 李建瑛 许琴 是文辉 刘江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热环境热射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常温对照组(NC),干热对照组(DHC),姜黄素50 mg/kg预处理组(L-cur),姜黄素100 mg/kg(M-cur),姜黄素200 ...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热环境热射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常温对照组(NC),干热对照组(DHC),姜黄素50 mg/kg预处理组(L-cur),姜黄素100 mg/kg(M-cur),姜黄素200 mg/kg(H-cur)。NC、DHC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姜黄素预处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灌胃,每天1次,连续7天。第8天除NC组外,其余4组大鼠转移至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进行实验,环境温度(41±0. 5)℃,湿度(10±1)%。实验的第150分钟达到热射病状态,麻醉后取材,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干热对照组大鼠血清心肌酶CK、LD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MDA较常温对照组显著升高(P <0. 01),姜黄素预处理组CK、LD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MDA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降低,姜黄素各个预处理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1); SOD的变化趋势与MDA相反。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肌细胞凋亡与大鼠血清心肌酶CK、LDH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 302,r=0. 304,P <0. 05);心肌细胞凋亡与MDA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 916,P <0. 01);心肌细胞凋亡与SOD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系数为r=-0. 863,P <0. 01)。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热环境热射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姜黄素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来发挥心肌损伤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干热环境 热射病 大鼠 心肌 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沙漠干热环境下中暑大鼠炎症因子与心肌损害及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江伟 张惠 +5 位作者 黄泼泼 张波 张琼 许琴 杨帆 许文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8-641,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下中暑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变化与心肌细胞损害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六组:沙漠干热环境轻度中暑组及其常温对照组,中度中暑组及其常温对照组,重度中暑组及其常温对照...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下中暑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变化与心肌细胞损害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六组:沙漠干热环境轻度中暑组及其常温对照组,中度中暑组及其常温对照组,重度中暑组及其常温对照组,然后将三个实验组大鼠分别置于模拟沙漠干热环境中(T:41℃,湿度:10%),三个对照组大鼠置于常温环境(T:25℃,湿度35%)中,在建立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模型后,干热环境组及其对照组分别在实验开始70min(轻度中暑)、110min(中度中暑)、145min(重度中暑)三个时间点麻醉处死,并留取血液标本和心肌组织,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用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干热中暑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CK均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常温对照组(P〈0.01);随着中暑程度加重,TNF—α、IL-1β、CK三者均明显增加,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热中暑各组大鼠心肌凋亡细胞指数变化趋势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心肌酶(CK)变化趋势一致(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沙漠干热组TNF—α、IL-1β与CK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0.734,P〈0.01),TNF-α、IL-1β、CK三者均与心肌细胞凋亡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7、0.666、0.769,P〈0.01),常温环境组无上述相关性(P〉0.05)。结论沙漠干热环境下TNF-α、IL-1和CK随着中暑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明显,在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发生过程中炎症因子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肌损害的进程。同时提示,干预炎症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沙漠干热环境下中暑心肌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干热环境 中暑 炎症因子 肌酸激酶 心肌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江伟 钱建辉 +4 位作者 李瑞 许文娟 许永华 杨向新 杨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3,I000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I组、干热环境II组3个实验组。麻醉后大鼠经打击及颈动脉放血,造成创伤失血性休克,使大鼠MAP(平均动脉压)达到(35±5)mm Hg水... 目的建立一种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I组、干热环境II组3个实验组。麻醉后大鼠经打击及颈动脉放血,造成创伤失血性休克,使大鼠MAP(平均动脉压)达到(35±5)mm Hg水平,比较各组大鼠休克后3 h存活率,并对死亡大鼠及休克后3 h仍存活大鼠重要脏器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休克后3 h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I组(在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后10 min内从沙漠干热环境转运到常温环境)、干热环境Ⅱ组(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后仍放置在沙漠干热环境中)的存活率分别为90%、83.3%、0;干热环境I组与常温环境组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温环境组和干热环境I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干热环境II组(P<0.01);病理学检查可见常温环境组、干热环境组I死亡大鼠和干热环境组II大鼠心、肺、肝组织水肿、变性、白细胞浸润、出血较广泛,细胞坏死较严重。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沙漠干热环境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同时提示沙漠干热环境能明显降低创伤失血性大鼠的存活率,伤后应立即转运后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环境 沙漠 创伤失血性休克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姜黄素预处理对干热环境下中暑大鼠肠黏膜相关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翔 许琴 +5 位作者 高晓康 李佳佳 唐军 康燕 沈才福 刘江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于热下中暑大鼠肠黏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干热中暑组(DH组)及姜黄素灌胃... 目的 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于热下中暑大鼠肠黏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干热中暑组(DH组)及姜黄素灌胃组(Cur组),每组各10只。NC组、DH组生理盐水灌胃,Cur组按200mg/kg姜黄素灌胃(连续7d,每天1次)。DH组和Cur组灌胃结束后将其置于模拟干热环境的实验舱中,温度为(41±0.5)℃,相对湿度为(10±1)%,干热暴露150min造成重度中暑模型后,Westernblotting检测回肠组织中HSP70、HMGBl和ICAM-1表达,ELISA检测血液中内毒素(LPS)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的水平。结果DH组HSP70、HMGBl和ICAM-1表达及LPS、TNF-α、IL-1β、IL-6浓度较NC组显著增加(P〈0.05);Cur组HSP70表达(8.75±0.46)较DH组(2.17±0.14)显著增加(P〈0.05),Cur组HMGB1、ICAM-1表达(6.95±0.42、9.31±0.76)较DH组(17.76±1.54、19.39±1.64)显著降低(P〈0.05),Cur组LPS、TNF-α、IL-1β、IL-6浓度较DH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能通过调控肠黏膜HSP70、HMGB1和ICAM-1的表达,起到保护肠黏膜和减少肠腔内细菌或内毒素的移位,从而减轻干热环境下中暑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环境 姜黄素 中暑 肠黏膜损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干热环境热射病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与血清内毒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佳佳 马娜 +7 位作者 董翔 曹薇 姜婧 康燕 李建瑛 宋来阳 许琴 刘江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热损伤引起肺水肿,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癫痫、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文中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预处理干热环境热射病大鼠,探讨其肺组织炎症因子及血清内毒素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常温... 目的热损伤引起肺水肿,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癫痫、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文中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预处理干热环境热射病大鼠,探讨其肺组织炎症因子及血清内毒素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常温对照组,干热对照组,低、中、高浓度姜黄素预处理组(姜黄素50、100、200 mg/kg预处理)。常温对照组、干热对照组给予等渗盐水灌胃,姜黄素预处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灌胃,1次/d,连续7 d。第8天除常温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转移至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进行实验,环境温度(41±0.5)℃,湿度(10±1)%。大鼠在实验的第150分钟达到热射病状态,麻醉后处死,留取血液、肺组织进行分析。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以及血浆中LP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常温对照组,干热对照组,低、中、高浓度姜黄素预处理组IL-1β浓度分别为[(39.50±2.87)、(133.17±3.63)、(127.31±2.12)、(89.57±3.59)、(57.02±5.46) pg/mL],IL-6浓度分别为[(84.76±3.30)、(234.48±3.32)、(224.70±3.13)、(176.82±14.56)、(132.93±4.70) pg/mL],TNF-α浓度分别为[(132.97±8.52)、(238.26±4.46)、(227.98±5.82)、(219. 04±4. 85)、(201. 47±9. 69) pg/mL],内毒素浓度分别为[(0. 80±0. 50)、(17. 19±2. 64)、(10. 30±1.59)、(8.91±1.20)、(7.51±1.20) EU/mL]。与干热对照组比较,常温对照组、低、中、高浓度姜黄素预处理组IL-1β、IL-6、TNF-α和脂多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浓度姜黄素预处理组比较,中、高浓度姜黄素预处理组IL-1β、IL-6、TNF-α和脂多糖浓度降低(P<0.05);与中浓度姜黄素预处理组比较,高浓度姜黄素预处理组脂多糖浓度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血浆中脂多糖与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66,P=0.000; r=0.900,P=0.000; r=0.885,P=0.000)。结论姜黄素可抑制内毒素入血,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在减轻继发性多器官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姜黄素预处理可缓解中暑引起的肺损伤,从而降低中暑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干热环境 热射病 大鼠 肺损伤 内毒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荣 刘江伟 +7 位作者 许永华 是文辉 宋来阳 李建瑛 李佳佳 张东辉 马娜 董翔 《实验动物科学》 2016年第6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2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盐水对照组、溶剂组、姜黄素预处理低剂量组、姜黄素预处理中剂量组、姜黄素预处理高剂量组。各组连续7 d等体积灌胃,同时置于西北特殊环境...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2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盐水对照组、溶剂组、姜黄素预处理低剂量组、姜黄素预处理中剂量组、姜黄素预处理高剂量组。各组连续7 d等体积灌胃,同时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定沙漠干热环境气候模式温度(41±1)℃,湿度10%RH。分别在0 min、50 min、100 min、150 min各组随机取10只动物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1)0 min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MDA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干热环境持续时间延长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姜黄素预处理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溶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0 min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GSH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干热环境持续时间延长GSH含量逐渐下降,姜黄素预处理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溶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姜黄素对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抑制作用,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干热环境 姜黄素 大鼠 脑组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