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上腹部癌痛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东印 李树新 +1 位作者 彭杰 唐棋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上腹部癌痛的方法及镇痛效果。方法:收集20例各类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均有顽固性上腹疼痛,均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强止痛药效果不佳,均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上腹部癌痛的方法及镇痛效果。方法:收集20例各类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均有顽固性上腹疼痛,均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强止痛药效果不佳,均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至1周,总有效率达100% ,随访至半年总有效率71.4%。结论: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定位准确,安全可靠,能有效缓解癌性腹痛,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腹腔神经丛 上腹部癌痛
下载PDF
BI-RADS 4类非肿块乳腺癌与非肿块乳腺良性病变MRI动态增强特征及ADC值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郜莹莹 杨爱梅 +3 位作者 彭杰 刘艳 古则努尔·亚森 代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分析MRI诊断为BI-RADS 4类的非肿块样强化(NME)乳腺癌与NME良性病变的MRI动态增强特征及ADC值,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MRI特征的认识,为临床制定诊疗计划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搜集行MRI诊断为BI-RADS 4类NME乳腺病变... 目的分析MRI诊断为BI-RADS 4类的非肿块样强化(NME)乳腺癌与NME良性病变的MRI动态增强特征及ADC值,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MRI特征的认识,为临床制定诊疗计划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搜集行MRI诊断为BI-RADS 4类NME乳腺病变且有完整病理结果的70例患者资料,其中乳腺癌40例,乳腺良性病变30例,分析两者MRI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 40例NME乳腺癌表现为节段性(n=19),线样、线样分支状分布(n=12)为主;内部强化方式以集簇状(n=14),簇状环形(n=12)为多;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多为Ⅱ型(n=24),平均ADC值为(1.15±0.19)×10^-3mm^2/s。30例NME乳腺良性病变多表现局灶性分布(n=13);内部强化方式以均匀(n=13),不均匀(n=11)为多;TIC曲线以Ⅰ型(n=12)、Ⅱ型(n=10)为多,平均ADC值(1.29±0.26)×10^-3mm^2/s。经统计学比较两者在强化分布特征、内部强化方式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750、15.239。强化分布特征比较中局灶性,节段性,线样、线样分支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962、7.234、4.073;内部强化方式比较中均匀、集簇状、簇状环形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359、4.213、5.833。两者TIC曲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5.830),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8)。结论BI-RADS 4类NME乳腺癌多表现为节段性,线样、线样分支状分布及集簇状、簇环形内部强化,相对乳腺NME良性病灶较低的ADC值与乳腺癌强化特点相结合可增大诊断权重;局灶性分布、内部均匀强化及相对较高的ADC值对BI-RADS 4类的NME良性病变有提示作用,TIC曲线对BI-RADS 4类乳腺NME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强化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乳腺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