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通过Nrf2/HO-1抑制铁死亡缓解6-羟基多巴胺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穆清爽 李沛珊 +2 位作者 李艳霞 李瑞晟 杨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80-1588,共9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D)缓解6-羟基多巴胺(6-OHDA)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与铁死亡及Nrf2/HO-1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利用6-OHDA构建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不同浓度的VD分别联合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或Nrf2抑制剂(ML385)干预后,CCK-...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D)缓解6-羟基多巴胺(6-OHDA)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与铁死亡及Nrf2/HO-1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 利用6-OHDA构建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不同浓度的VD分别联合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或Nrf2抑制剂(ML385)干预后,CCK-8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变化。将PC12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Control)、6-羟基多巴胺组(6-OHDA)、维生素D组(VD)、铁死亡激活剂组(Erastin)、铁死亡激活剂+维生素D组(Erastin+VD)、Nrf2抑制剂组(ML385)、Nrf2抑制剂+维生素D组(ML385+VD),对应干预结束后,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含量,铁离子试剂盒检测铁离子含量,qRT-PCR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铁蛋白重链多肽1(FTH-1)、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蛋白(XCT,也称SLC7A11)、转铁蛋白受体(TFR-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通路激活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6-OHDA、Erastin、ML385均显著抑制PC12细胞活力(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LDH、MDA水平升高(P<0.01), GSH、SOD水平降低(P<0.01),铁离子含量升高(P均<0.01),GPX4、FTH-1、XCT等的表达降低(P均<0.01),TF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Nrf2、HO-1的表达被显著抑制(P<0.01);与6-OHDA组比较,VD可显著促进PC12细胞活力(P<0.01)、抑制细胞凋亡(P<0.01),降低LDH、MDA水平(P均<0.01),升高GSH、SOD水平(P均<0.01),抑制铁离子沉积(P均<0.01),GPX4、FTH-1、XCT等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1),TFR-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Nrf2、HO-1表达升高(P<0.01);ML385可显著抑制VD对上述指标的调控作用。结论 维生素D可激活Nrf2/HO-1通路,缓解6-OHDA所致PC12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铁死亡 维生素D 6-羟基多巴胺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铁代谢与炎症因子、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姚亚妮 罗鑫宇 +3 位作者 冯婷婷 王子豪 夏欢 杨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75-1579,共5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外周血中铁代谢与炎症因子、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0例PD患者(PD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外周血中铁代谢与炎症因子、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0例PD患者(PD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中铁、铁转运蛋白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 1,FPN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III(UPDRSIII)、Hoehn-Yahr(H-Y)分期、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临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铁代谢与PD患者炎症因子、临床症状及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PD组DM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D组FPN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D组铁水平中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D组IL-6、IL-1β及TNF-α炎症因子水平中位数高于对照组(P<0.05)。PD患者DMT1水平与IL-6和TNF-α水平相关(P<0.05);FPN1水平与IL-6、IL-1β及TNF-α无相关性。PD患者DMT1水平与UPDRS III评分相关(r=0.454,P=0.001);PD患者IL-1β水平与UPDRS III评分相关(r=-0.288,P=0.043);PD患者IL-6水平与MoCA评分相关(r=0.420,P=0.002);PD患者中TNF-α水平与病程严重程度相关(r=0.294,P=0.038)。结论 PD患者发病可能与血清中铁代谢蛋白紊乱、炎症因子和PD运动症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代谢 神经炎症 铁沉积 帕金森病
下载PDF
GPX3基因缓解MPP^(+)诱导多巴胺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夏欢 冯婷婷 +1 位作者 蔡倩 杨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94-1599,共6页
目的 探讨GPX3基因缓解MPP^(+)诱导多巴胺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Illumina表达谱芯片筛查芯片-PD组(Chip-PD组,6例)帕金森病(PD)患者与芯片-对照组(Chip-对照组,5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中差异基因。然后在人-PD组(Hum-PD组,45例)P... 目的 探讨GPX3基因缓解MPP^(+)诱导多巴胺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Illumina表达谱芯片筛查芯片-PD组(Chip-PD组,6例)帕金森病(PD)患者与芯片-对照组(Chip-对照组,5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中差异基因。然后在人-PD组(Hum-PD组,45例)PD患者和人-对照组(Hum-对照组,47例)体检健康者的外周血中及细胞-PD组(Cel-PD组)和细胞-对照组(Cel-对照组)细胞模型中检测目的基因GPX3的表达差异。最后利用过表达GPX3的病毒转染MN9D细胞,比较MPP^(+)处理后细胞-GPX3过表达组(Cel-GPX3过表达组)和细胞-空载组(Cel-空载组)细胞活力及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 (1)基因芯片的聚类分析显示30个基因上调,52个下调,其中KEGG富集分析显示GPX3基因表达下调,并可能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与PD的发病机制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11.794,P<0.05)。(2)与Hum-对照组相比,Hum-PD组GPX3基因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8,P<0.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细胞模型中GPX3蛋白相对表达量随着MPP^(+)的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5,P<0.001)。(4)MPP^(+)处理后,Cel-GPX3过表达组的细胞活力百分比高于Cel-空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9,P=0.011)。且Cel-GPX3过表达组MN9D细胞计数较Cel-空载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7,P=0.004)。结论 GPX3表达增高可有效缓解MPP^(+)诱导的多巴胺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因芯片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 花生四烯酸代谢
下载PDF
DYRK1A调控NLRP3激活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研究
4
作者 蔡倩 夏欢 +1 位作者 罗琴 杨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68-1574,共7页
目的 通过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分析双特异性酪氨酸调控激酶1A(DYRK1A)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激活的关系,探讨帕金森病中神经炎症的治疗靶点。方法 (1)采用MPP^(+)处理BV2细胞(小鼠小胶质细胞)后,使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 目的 通过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分析双特异性酪氨酸调控激酶1A(DYRK1A)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激活的关系,探讨帕金森病中神经炎症的治疗靶点。方法 (1)采用MPP^(+)处理BV2细胞(小鼠小胶质细胞)后,使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YRK1A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加用DYRK1A抑制剂(Harmine)处理帕金森细胞模型,使用CCK8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NLRP3蛋白表达水平。(2)MPTP慢性PD动物模型中,腹腔注射DYRK1A抑制剂(Harmine),免疫组织荧光观察小鼠中脑黑质区小胶质细胞数目,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区NL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不同浓度MPP^(+)处理小胶质细胞后,DYRK1A及NLRP3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Harmine(浓度为10、15μmol/L)时可改善MPP^(+)对BV2细胞活性的损伤(P<0.05);相比MPP^(+)组,Harmine+MPP^(+)组NLRP3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浓度抑制剂组小鼠中脑黑质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模型组小鼠中脑黑质区NLRP3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中浓度及高浓度抑制剂组小鼠中脑黑质中NLRP3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5)。结论 抑制DYRK1A可减轻帕金森病模型中NLRP3炎症蛋白的激活,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RK1A MPP^(+)/MPTP 帕金森病 NLRP3
下载PDF
血清BMP2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李沛珊 夏欢 +1 位作者 吴勤奋 杨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89-1593,共5页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78例PD患者为PD组;来自相同地区且同...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表达水平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78例PD患者为PD组;来自相同地区且同一时间段无PD临床表现及PD家族史,并在性别、年龄上相互匹配的1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BMP2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的表达水平差异。采用两变量的线性相关性分析,探讨BMP2和α-syn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MP2和α-syn表达水平对PD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BMP2对α-syn的影响。比较分析BMP2表达水平在PD组不同Hoehn-Yahr分期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间的差异。结果 PD组BMP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5.582,P<0.001),而PD组α-sy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P2和α-syn呈负相关(r=-0.351,P<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BMP2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599(0.540~0.657)。α-syn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658(0.602~0.71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P2可影响α-syn表达水平,即高水平的BMP2对抑制α-syn的升高有保护作用(OR=0.951,P=0.001)。随着Hoehn-Yahr分期的增高,PD组患者BMP2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56,P<0.001);PD组患者不同MMSE评分之间的BMP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38,P=0.323)。结论 BMP2表达水平与PD的进展有关,且高水平的BMP2对于抑制α-syn的升高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骨形态发生蛋白2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基于免疫炎症指标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共病及联合用药特点分析
6
作者 李亚昙 古丽米拉·阿不都卡哈 +1 位作者 刘丹 杨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9-112,120,共5页
目的基于免疫炎症指标综合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共病及联合用药的特点,为进一步指导和优化PD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新疆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2020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7例PD患者为研究组,... 目的基于免疫炎症指标综合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共病及联合用药的特点,为进一步指导和优化PD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新疆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2020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7例PD患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526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PD患者年龄、性别、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YM)计数,及PD患者共病及联合用药分布特点。进一步对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N水平、SII、NLR升高,PLT、LYM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共病数量最多达8种,联合用药品种最多达23种。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共病数量及用药品种数均增加(P=0.000)。PD患者共病数量和用药品种数间存在弱强度相关性(Cramer's V=0.296,P<0.001)。亚组分析显示,长期使用神经营养药、缓泻药及第二类精神药的PD患者共病数量、用药品种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需长期服用营养神经药的PD患者比较,需长期服用营养神经药的PD患者占患者总数的53.42%,SII、NLR及N升高,LYM及PLT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需长期服用第二类精神药的PD患者比较,需长期服用第二类精神药的PD患者占患者总数的30.61%,N降低,PL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需长期服用缓泻药的PD患者比较,需长期服用缓泻药的PD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30.61%,LYM及PL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D诊治过程中应关注患者年龄、血细胞炎症因子计数及免疫炎症指数,对及早优化PD患者外周神经营养、调节便秘及睡眠等共病及联合用药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免疫炎症 合并症 用药特点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观察
7
作者 李沛珊 夏欢 杨新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分析二者与PD发病的相关性及对PD发病的预测效能,以明确VD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OH)D水平与PD发病的关系。方法 纳入178例PD患者(PD组)及同时...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分析二者与PD发病的相关性及对PD发病的预测效能,以明确VD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OH)D水平与PD发病的关系。方法 纳入178例PD患者(PD组)及同时期18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PCR法和DNA测序法检测VDR基因FokⅠ(rs2228570)和BsmⅠ(rs1544410)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清25(OH)D,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发病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PD发病的预测效能。结果 PD组FokI位点T等位基因与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8.6%、25.3%,对照组分别为37.7%、15.1%,两组比较,χ2分别为8.516、10.383,P分别为0.004、0.001。PD组BsmⅠ位点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D组血清25(OH)D水平为(16.06±6.04)ng/mL,对照组为(19.22±6.32)ng/mL,两组比较,t=-4.873,P=0.000。PD组TC型、CC型患者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3.093、3.329,P分别为0.002、0.001)。当血清25(OH)D水平一致时,基因型TT、TC分别是基因型CC患PD风险的2.527及1.888倍(P均<0.05)。当基因型一致时,血清25(OH)D水平缺乏是充足水平人群患PD风险的1.918倍(P<0.05)。当基因型为TT且伴25(OH)D缺乏、基因型为TC伴25(OH)D缺乏人群患PD的风险分别是基因型为CC伴25(OH)D充足人群的4.818、3.822倍(P均<0.05)。FokⅠ位点基因型TT预测PD发病的ROC下AUC为0.610,95%CI为0.532~0.687,诊断界值为0.502,灵敏度74.5%,特异度47.4%;血清25(OH)D水平缺乏预测PD发病的ROC下AUC为0.576,95%CI为0.517~0.635,诊断界值0.466,灵敏度72.5%,特异度42.7%;基因型TT联合血清25(OH)D缺乏预测PD发病ROC下AUC为0.693,95%CI为0.588~0.798,灵敏度64.2%,特异度74.5%。结论 VDR基因FokⅠ位点T等位基因与TT基因型频率高,血清25(OH)D水平低;FokⅠ位点T等位基因和维生素D缺乏单独及共同存在均可促进PD发生,二者对PD发病风险的预测效能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基因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维生素D 帕金森病
下载PDF
PD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运动并发症的关联性分析
8
作者 冯婷婷 夏欢 +2 位作者 王子豪 张明洋 杨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运动并发症的关联性。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PD住院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发生症状... 目的研究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运动并发症的关联性。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PD住院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是否发生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分为有运动并发症组和无运动并发症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SYSMEX XN-3000全自动分析仪检测两组血常规并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采用美国贝克曼尔特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两组A-白蛋白及α1、α2、β、γ免疫球蛋白。结果与无运动并发症组比较,有运动并发症组NLR、SII和γ-球蛋白升高,A-白蛋白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A-白蛋白、γ-球蛋白、H-Y分期是PD运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ROC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A-白蛋白、γ-球蛋白和H-Y分期对预测PD运动并发症的AUC值分别为0.752、0.643、0.704、0.746,95%CI分别为0.683~0.822、0.549~0.737、0.619~0.788、0.670~0.823。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58,95%CI为0.796~0.920。结论高水平的SII及γ-球蛋白、H-Y分期和较低的A-白蛋白可增加PD发生运动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γ免疫球蛋白 运动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和肺泡灌洗液miR-155及BMAL1基因在男性COPD合并失眠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失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穆清爽 刘顺 +1 位作者 热依拉·牙合甫 杨新玲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67-1071,1077,共6页
目的探究miR-155及脑和肌肉组织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的类似蛋白1基因(BMAL1m RNA)在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眠症患者中表达水平及与失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急性发... 目的探究miR-155及脑和肌肉组织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的类似蛋白1基因(BMAL1m RNA)在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眠症患者中表达水平及与失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急性发作伴失眠的男性COPD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急性发作非失眠的男性COPD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血清外泌体及肺泡灌洗液上清标本,检测并比较标本中miR-155及BMAL1 mRNA转录水平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OPD患者发生失眠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危险因素对发生失眠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外泌体、肺泡灌洗液上清中miR-155及BMAL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P=3.457/<0.001,4.147/<0.001,4.471/<0.001,4.336/<0.001)。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外泌体、肺泡灌洗液上清中miR-155及BMAL1 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是COPD患者发生失眠的危险因素[OR(95%CI)=1.578(1.061~2.123)、1.955(1.208~3.164)、2.476(1.430~4.287)、2.574(1.357~4.885)],其中血清外泌体和肺泡灌洗液上清miR-155、BMAL1 mRNA及四者联合预测COPD患者失眠症发生的AUC分别为0.679、0.706、0.719、0.733和0.839,其中四项联合的预测价值最高(Z=2.932、2.771、2.693、2.553,P均<0.001)。结论COPD患者血清外泌体及肺泡灌洗液中miR-155及BMAL1水平升高与失眠症的发生显著相关,提示miR-155及BMAL1基因可能参与COPD相关性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失眠症 MIR-155 脑和肌肉组织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的类似蛋白1 男性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经鼻内途径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的精准修复作用
10
作者 吴勤奋 赛米热·沙塔尔 +2 位作者 陈虹 王晓蓓 顿晓熠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116-1122,共7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鼻内途径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定向精准修复作用。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患处MSCs移植组、鼻内MSCs移植组、尾静脉MSCs移植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式自由...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鼻内途径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定向精准修复作用。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患处MSCs移植组、鼻内MSCs移植组、尾静脉MSCs移植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式自由落体法制备中度TBI模型,分别以患处、鼻内、尾静脉途径移植MSCs(5×10^(5)个/只)。移植后第1、第7天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了解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解剖观察脑组织恢复情况;比较各组脑脏器系数;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超顺磁性纳米铁颗粒(SPIO)标记的MSCs经鼻内途径入颅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m NSS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术后第1、第7天mNSS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SCs移植各组术后第1、第7天m NSS均显著降低(P<0.01)。解剖观察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移植后第7天MSCs移植各组大鼠脑创面均有明显改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移植后第1天模型对照组脑脏器系数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患处及鼻内MSCs移植组脑脏器系数显著降低(P<0.01)。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患处及鼻内MSCs移植组大鼠脑组织可见大量SPIO标记的MSCs。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移植后第7天患处及鼻内MSCs移植组大鼠脑组织损伤减轻。结论:MSCs经鼻内途径移植对TBI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创伤性脑损伤 经鼻内途径 移植
下载PDF
PLCL2基因多态性观察及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病关系分析
11
作者 王晓蓓 谢孟岐 +3 位作者 刘梽颍 吴勤奋 张明洋 杨新玲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12-16,共5页
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酸酯酶2(PLCL2)rs2014490、rs9824172、rs4685423、rs4618210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LAA型脑梗死患者105例(病例组),同一时期体检健康者103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酸酯酶2(PLCL2)rs2014490、rs9824172、rs4685423、rs4618210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LAA型脑梗死患者105例(病例组),同一时期体检健康者103例(对照组)。采用飞行质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入院外周血PLCL2基因rs2014490、rs9824172、rs4685423、rs4618210位点的基因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相关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对照组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对比。基于遗传模型(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超显性模型),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LCL2基因的rs2014490、rs9824172、rs4685423、rs4618210位点多态性与LAA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本研究中纳入的人群具有良好群体代表性。PLCL2 rs2014490位点基因型为GG、AG、AA,在病例组中占比分别为29.1%、42.7%、28.2%,对照组中分别为21.5%、52%、26.5%;病例组等位基因G、A基因频率占比分别为50.5%、49.5%,对照组分别为47.5%、52.5%;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均>0.05。PLCL2 rs9824172位点基因型为GG、GT、TT,在病例组中占比分别为26.7%、40%、33.3%,对照组中分别为24.3%、50.5%、25.2%;病例组中等位基因G、T频率占比分别为46.7%、53.3%,对照组分别为49.5%、50.5%;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均>0.05。PLCL2 rs4685423位点基因型为AA、CA、CC,在病例组中占比分别为28.8%、35.6%、35.6%,对照组中分别为23.8%、51.5%、24.7%;病例组等位基因A、C频率占比分别为46.6%、53.4%,对照组分别为49.5%、50.5%;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均>0.05。PLCL2 rs4618210位点基因型为AA、GA、GG,在病例组中占比分别为16.7%、49%、34.3%,对照组分别为22.68%、45.36%、31.96%;病例组等位基因A、G频率占比分别为41.2%、58.8%,对照组分别为45.4%、54.6%;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P均>0.05。基于超显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PLCL2基因rs4685423位点与LAA型脑梗死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OR=0.52,95%CI 0.30~0.91,P<0.05];基于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PLCL2基因rs4685423位点与LAA型脑梗死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基于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超显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LCL2基因rs2014490、rs9824172、rs4618210位点与LAA型脑梗死发病风险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LAA型脑梗死及正常健康人群PLCL2 rs2014490、rs9824172、rs4685423、rs4618210位点均以突变杂合子所占比例为最多。携带PLCL2 rs4685423位点纯合子(CC+AA型)人群与携带杂合子(CA)人群相比更易患LAA型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酸酯酶2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遗传模型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代谢物与成年女性睡眠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龚和杨子 邢丽菲 +1 位作者 康毅敏 王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4期26-30,45,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血清维生素D代谢物与睡眠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库中20~65岁的9353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25-羟基维生素D_(2)[25(OH)D_(2)]...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血清维生素D代谢物与睡眠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库中20~65岁的9353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25-羟基维生素D_(2)[25(OH)D_(2)]及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等血清维生素D代谢物;按照睡眠时间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不足组和非睡眠不足组。调整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体质量指数(BMI)、慢性病状况和抑郁评分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睡眠时间的关联性。结果9353例女性研究对象中,3189例(34.1%)女性睡眠不足,包括20~44岁女性1627例(51.0%)和45~65岁女性1562例(49.0%)。血清25(OH)D_(3)及25(OH)D每增加10 nmol/L,睡眠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下降5.5%与5.7%[OR=1.0055,95%CI为1.0036~1.0073;OR=1.0057,95%CI为1.0039~1.0076]。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当血清25(OH)D_(3)≤70 nmol/L时,睡眠时间随着血清25(OH)D_(3)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呈较强的正相关;当血清25(OH)D_(3)>70 nmol/L时,正相关关系变弱。结论成年女性睡眠状况与体内血清维生素D代谢物浓度存在相关性,且不同维生素D浓度的女性睡眠时间不同。当血清维生素D代谢物浓度较低时,提高维生素D代谢物的水平更有助于睡眠时间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间 女性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_(3)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和对氧磷脂酶-1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价值
13
作者 杨静 裴斐菲 赛米热·沙塔尔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氧磷脂酶(paraoxophospholipase,PON)-1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250例AIS患者给予营养神经、抗血小板...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氧磷脂酶(paraoxophospholipase,PON)-1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250例AIS患者给予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并于发病4.5 h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记录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随机血糖、D-二聚体、IL-2、PON-1水平;记录入院时和治疗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依据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将250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5例和预后不良组195例,比较2组IL-2、PON-1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清IL-2、PON-1水平与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治疗前血清IL-2、PON-1预测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1)预后不良组年龄≥80岁比率(60.00%)、随机血糖[(10.23±3.74)mmol/L]及IL-2[(369.54±88.95)ng/L]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43.59%、(8.25±2.88)mmol/L、(296.48±79.27)ng/L)],PON-1水平[(86.45±11.29)ng/L]低于预后良好组[(97.34±12.66)ng/L](P<0.05),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与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预后良好组治疗14 d时NIHSS评分[(7.42±1.98)分]、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1.43±0.29)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9.11±2.35)分、(3.62±0.24)分]及入院时[(15.33±4.16)分、(3.55±0.81)分](P<0.05)。(3)年龄≥80岁(OR=2.171,95%CI:1.068~4.413,P=0.032)、NIHSS评分(OR=1.681,95%CI:1.320~2.140,P<0.001)、随机血糖(OR=1.196,95%CI:1.037~1.379,P=0.014)、血清IL-2(OR=1.018,95%CI:1.011~1.026,P<0.001)、PON-1(OR=0.921,95%CI:0.881~0.963,P<0.001)是AIS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4)血清IL-2与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预后不良风险呈正相关(χ^(2)=3.890,P=0.143),PON-1与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风险呈负相关(χ^(2)=4.500,P=0.106)。(5)血清IL-2、PON-1分别以336.07 ng/L、89.08 ng/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80(95%CI:0.724~0.830,P=0.037)、0.835(95%CI:0.783~0.879,P=0.028),灵敏度分别为74.55%、69.09%,特异度分别为73.33%、82.05%;二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888(95%CI:0.842~0.924,P=0.024),灵敏度为85.45%,特异度为83.08%。结论AIS患者血清IL-2水平增高、PON-1水平降低提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二者联合检测对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对氧磷脂酶-1 白细胞介素-2 预后
原文传递
代谢相关因子在肥胖引起低睡眠质量中的作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卓越 李慧 +3 位作者 单立刚 康毅敏 郝雷 王帆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1年第4期598-600,共3页
全球范围内的肥胖人数逐渐增加,伴随着肥胖发生,睡眠质量也相应的改变。代谢相关因子参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并参与调节睡眠质量。本文将代谢相关因子在肥胖引起低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机制做简单综述,以期为预防、改善该类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 全球范围内的肥胖人数逐渐增加,伴随着肥胖发生,睡眠质量也相应的改变。代谢相关因子参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并参与调节睡眠质量。本文将代谢相关因子在肥胖引起低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机制做简单综述,以期为预防、改善该类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睡眠质量 代谢相关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