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模型建立
1
作者 许中兴 董翔宇 +5 位作者 王霆 刘永 周立英 王冬 冯艳 王凤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1033-1038,1056,共7页
目的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合并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发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1日—2023年3月... 目的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合并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发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1日—2023年3月1日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CTO合并HFmrEF并行PCI患者共36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度、预测效能和临床净获益。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律失常病史、病变开通、血红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为预测PCI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经内部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 0.890~0.947),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此预测模型可提供额外的临床净获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CTO合并HFmrEF患者PCI后发生短期MACE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医护人员尽早制定对策,降低MACE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存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左室射血分数轻度降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良心血管事件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石晓卉 刘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0154-0157,共4页
探讨混合式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n=41)给予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观察组(n=42)给予混合式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综合成绩及学习能力、诊疗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 探讨混合式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n=41)给予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观察组(n=42)给予混合式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综合成绩及学习能力、诊疗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整体满意度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得分91.18±3.67分、技能操作85.53±4.26分、综合成绩87.79±3.88分,各项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61, P=0.000;t=5.370, P=0.000;t=7.659, P=0.000)。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组学习能力、诊疗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及整体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8, P=0.000;t=6.955, P=0.000;t=5.928, P=0.000;t=6.430, P=0.000;t=7.955, P=0.000﹚。结论 混合式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在重症医学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可将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以锻炼加强,教学质量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 重症医学
下载PDF
心脏介入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3
作者 高金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43-0146,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心脏介入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选择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试验组采用心脏介入护理,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在疗效方面,试验组的有效率高达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此... 本文旨在探讨心脏介入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选择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试验组采用心脏介入护理,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在疗效方面,试验组的有效率高达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此外,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与收缩末直径均显著改善,且在治疗后的第4、8、12日,血浆BNP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了心脏介入护理在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时的优越性和实际成效。结论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采取心脏介入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效果 左心室射血分数 血浆BNP水平
原文传递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阿依别克·乃比 叶尔买克·唐沙哈尔 郭永忠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95-299,305,共6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EVAR治疗的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主动...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EVAR治疗的1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主动脉重塑情况将患者分为重塑良好组(n=95)和重塑不良组(n=55)。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手术相关指标以及随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塑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重塑良好组患者,高血压病史的比例高于重塑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主动脉重塑良好组患者相比,主动脉重塑不良组患者的夹层累及范围更广,假腔血栓形成不全的比例更高,真腔最小直径更小,假腔最大直径更大,夹层发病至手术的时间更长,术中覆盖长度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夹层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长、假腔血栓形成不完全、术中覆盖长度不足均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过程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策略,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主动脉瓣钙化积分联合EuroSCOREⅡ预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预后价值
5
作者 杨帆 郑峥 +1 位作者 陶静 杨毅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探究AVCS(主动脉瓣钙化积分)联合EuroSCOREⅡ预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的预后价值,建立预测模型对MACCE(主要不良心血管及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 目的探究AVCS(主动脉瓣钙化积分)联合EuroSCOREⅡ预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的预后价值,建立预测模型对MACCE(主要不良心血管及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AVR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20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病史、检查结果、影像学参数等临床数据,由专科医师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手术资料等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构建MACCE的多因素Cox回归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分析预测能力的效能。结果在为期21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后,以TAVR术后MACCE作为结局事件,200例患者分为MACCE组(49例)和非MACCE组(151例)。TAVR术后MACCE发生率为24.5%,在MACCE组,其中全因死亡出现20例(1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出现3例(1.5%),人工瓣膜血栓形成、瓣周漏、需要再次手术或介入治疗的瓣膜问题出现8例(4%),卒中出现7例(3.5%),因心脏原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等)的计划外再住院出现11例(5.5%),MACCE组的高血压、糖尿病、二叶式瓣、中重度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及EuroSCOREⅡ评分高危组的比例、年龄、肌酐均高于非MACCE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重度主动脉瓣钙化积分组TAVR术后的生存率明显降低(log-rank P<0.01),EuroSCOREⅡ评分高危组TAVR术后的生存率明显降低(log-rank 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HR=0.278,95%CI 0.130~0.595,P=0.001)、高血压(HR=2.052,95%CI 1.023~4.119,P=0.043)、糖尿病(HR=1.912,95%CI 1.037~3.526,P=0.038)、EuroSCOREⅡ评分(HR=1.372,95%CI 1.080~1.742,P=0.010)、主动脉瓣钙化积分(HR=1.001,95%CI 1.000~1.002,P=0.016)是TAVR术后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作为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ROC为0.72),可预测TAVR术后MACCE。结论作为新兴的评估工具,主动脉瓣钙化积分、EuroSCOREⅡ评分对主动脉瓣狭窄TAVR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预测MACCE的效能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钙化积分 EuroSCOREⅡ积分
下载PDF
经心肌活检诊断替雷利珠单抗相关暴发性心肌炎一例
6
作者 阿依努尔·麦合木提 袁杰 +4 位作者 陈锐 吴灵敏 段雪晶 程慧 罗晓亮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296,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其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对各器官的免疫毒性也成为临床中不可回避的新问题,心脏受累的表现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室阻滞、束支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心肌-心包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其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对各器官的免疫毒性也成为临床中不可回避的新问题,心脏受累的表现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室阻滞、束支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心肌-心包炎、心肌病和心脏性猝死等。本例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1个月后,新发心肌酶异常升高、心功能受损、房室阻滞,心内膜心肌活检证实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希望通过本例诊断、治疗及相关文献回顾,提高临床医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认识,从而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心肌活检 替雷利珠 暴发性心肌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联合肌腱蛋白C在老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7
作者 张晓猛 热那提·依马木 +3 位作者 石晓卉 常冬庆 买尔旦·艾日肯 杨舒婷 《河北医学》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肌腱蛋白C(TNC)在老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147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ATAAD患者的临床和治疗资料,包括基础疾病史在内的术前指标及...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肌腱蛋白C(TNC)在老年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147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ATAAD患者的临床和治疗资料,包括基础疾病史在内的术前指标及TNC、D-二聚体等在内的实验室指标。所有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4h内接受了紧急手术。根据术后30d内是否出现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和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等主要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夹层范围,患者分为DeBakeyⅡ型和Ⅰ型。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免疫酶联吸附法测定TNC水平。对单变量分析中潜在的预后进行Logistic回归控制,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评估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和TNC的预测效能。结果:老年ATAAD患者术后30d预后不良,占比21.77%(32/147)。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Z=-3.103,P=0.002)和TNC(Z=-3.849,P<0.00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联合TNC预测预后不良的ROC-AUC为0.921(95%CI:0.865~0.959)。在控制潜在相关混杂变量后,基础疾病史(OR=5.432,P=0.009)、入院D-二聚体≥112.41μg/mL(OR=1.006,P=0.001)、TNC≥97.12ng/mL(OR=1.038,P<0.001)是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进一步分析D-二聚体和TNC与主动脉夹层形态学特征的关系:首先DeBakey I型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Z=-3.323,P=0.001)和TNC水平(Z=-1.965,P=0.049)均高于DeBakeyⅡ型夹层患者;其次,根据主动脉夹层FL状态,部分血栓形成亚组和无血栓形成亚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也略高于血栓形成亚组(P=0.001)。入院时D-二聚体或TNC水平越高,严重感染风险,延长机械通气的风险以及院内死亡风险越高(P<0.05)。调整年龄和基础疾病史后,D-二聚体水平≥112.41μg/mL+TNC水平≥97.12ng/mL是严重感染(OR=2.09,P=0.005)、延长机械通气(OR=6.40,P=0.02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HR≤1.31是ATAAD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低PHR还与ATAAD患者术后发生需要透析的AK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肌腱蛋白C 主动脉夹层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在临床疾病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阿丽米热·亚森 苏比努尔·阿布都如苏里 王勇 《实用心电与临床诊疗》 2025年第1期148-152,共5页
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wave terminal force in V_(1),PtfV_(1))又称Morris指数,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评估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tfV_(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新发房颤、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 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wave terminal force in V_(1),PtfV_(1))又称Morris指数,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评估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tfV_(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新发房颤、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睡眠呼吸障碍、急性精神压力、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也有一定相关性。本文主要综述PtfV_(1)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诊断及预后预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 心电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左心房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尿电解质水平及尿钠钾比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9
作者 刘惠娟 穆耶赛尔·麦麦提明 冯艳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尿电解质水平及尿钠钾比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高血压中心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3例,根据入院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非房性心律失常组474例及房性心律失常组2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尿电解质水平及尿钠钾比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高血压中心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3例,根据入院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非房性心律失常组474例及房性心律失常组229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及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4 h尿电解质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房性心律失常组年龄、血钠水平高于非房性心律失常组,而LVEF及24 h尿钠、尿磷、尿镁低于非房性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ρ=0.389,P<0.001);与LVEF及24 h尿钠、尿磷、尿镁呈负相关(ρ=0.127、0.086、0.143、0.091,均P<0.05)。将有可能影响的变量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左房内径增加与24 h尿钙增加,左室舒张期内径降低、LVEF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降低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 95%CI分别为(1.064~1.099),(1.005~1.113),(0.888~0.988),(0.873~0.961),(0.760~0.978),(1.027~1.229)]。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24 h尿钠、尿磷、尿镁及LVEF呈负相关,而年龄、左房内径和24 h尿钙的升高及左室舒张期内径降低、LVEF降低可能增加了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24 h尿电解质 房性心律失常 尿钠钾比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心脏外科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10
作者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 邵劲杰 +2 位作者 王琴 买买提·依斯热依力 张总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56-59,共4页
心脏外科教学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包括冠心病与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因此,要想大幅度提升心脏外科教学整体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快了解和全面掌握相关疾病,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对这两种疾病展开全方位教学。本文将冠状动脉模型、正常冠状... 心脏外科教学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包括冠心病与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因此,要想大幅度提升心脏外科教学整体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快了解和全面掌握相关疾病,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对这两种疾病展开全方位教学。本文将冠状动脉模型、正常冠状动脉与主动脉夹层模型依托3D打印技术进行打印,并使用3D打印技术开展心脏外科教学。可以看出,依托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在心脏外科全方位展开教学,使临床医学生能够全面分析临床疾病主要特征、清晰直观了解心脏内部血管解剖知识、模拟临床外科手术,从而大幅度提升心脏外科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心脏外科教学 运用
下载PDF
评估血清Tenascin-C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常冬庆 叶尔买克·唐沙哈尔 +2 位作者 邵劲杰 张晓猛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肌腱蛋白C(Tenascin-C,TNC)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和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旨在评估TNC在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AD)生物标志物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及... 目的肌腱蛋白C(Tenascin-C,TNC)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和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旨在评估TNC在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AD)生物标志物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及泛血管医学诊疗中心心脏外一科接受治疗的120例AAD患者(AAD组,Stanford A型或B型,均在突发疼痛症状后24 h内入院),另选同时期107例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CAS组,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前、急诊开胸手术后第1、3、7、14 d检测AAD组患者血清TNC水平,与另外两组血清进行比较。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60 d短期生存结局。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D组患者术前血清TNC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且StanfordA型患者术前血清TNC水平较B型患者更高(P<0.05)。术后第3 d,AAD组患者血清TNC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第14 d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26(71.31,157.14)pg/ml vs.117.83(84.04,134.07)pg/ml,Z=-0.873,P=0.38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AS组患者血清TNC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且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279,P=0.004)。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术前血清TNC预测A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1;预测CAS的AUC为0.671。血清TNC可良好区分AAD患者和CAS患者,AUC为0.816。23例AAD患者术后60 d内死亡,根据术前血清TNC水平ROC曲线临界值(172.74pg/ml)分层,AAD患者的短期生存率与术前血清TNC水平有关(logrank=3.706,P=0.047)。结论血清TNC水平可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潜在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颈动脉狭窄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转化因子-β受体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常冬庆 叶尔买克·唐沙哈尔 +2 位作者 邵劲杰 张晓猛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293-297,304,共6页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BR)1、TGFBR2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AD)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STAAD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存活情况划分为存...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BR)1、TGFBR2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AD)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STAAD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存活情况划分为存活组(n=138)和死亡组(n=34)。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疾病特征、主动脉壁组织中TGFBR1、TGFBR2的表达水平特征。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A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各危险因素独立及联合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患者平均主动脉壁组织中TGFBR1、TGFBR2转录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外循环时间(OR=1.320,95%CI:1.021~1.626)、TGFBR1(OR=0.015,95%CI:0.003~0.042)、TGFBR2转录水平(OR=0.031,95%CI=0.011~0.093)均是STAAD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危险因素,且各危险因素独立及联合预测患者预后不良效能均较高(P<0.05)。结论在STAAD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TGFBR1、TGFBR2转录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与患者预后具有负相关性,提示TGFBR1、TGFBR2有可能作为未来评估及预测STAAD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dford A型 TGFBR 预后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前尿酸、白蛋白含量与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相关性
13
作者 阿依别克·乃比 叶尔买克·唐沙哈尔 郭永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探讨与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前尿酸、白蛋白含量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在本院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心力... 探讨与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前尿酸、白蛋白含量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在本院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心力衰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术前1d尿酸、白蛋白含量,调查患者术后7d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150例患者中,术后7d发生急性肾损伤30例(急性肾损伤组),发生率为15.00%。急性肾损伤组的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序贯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术中搭桥数量、术后累计通气时间与非急性肾损伤组对比差异不大(P>0.05)。急性肾损伤组的术前尿酸、白蛋白含量与非急性肾损伤组对比有显著提高(P<0.05)。S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前尿酸、白蛋白含量与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前尿酸、白蛋白含量为导致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比较高,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术前尿酸、白蛋白含量比较高,术前尿酸、白蛋白含量与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 尿酸 白蛋白 急性肾损伤 相关性 序贯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不同射血分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璨 郭自同 +1 位作者 祖丽皮耶姆·希尔 彭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0期569-575,共7页
目的 探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R)治疗不同射血分数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A-TAVR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左心室射血... 目的 探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R)治疗不同射血分数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3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A-TAVR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纳入射血分数保留组,将LVEF<50%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纳入射血分数降低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60例患者,射血分数保留组24例,射血分数降低组36例。两组患者术后1 d的主动脉瓣口反流容量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组患者的左心室重构(LVR)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LVPW)、LVEF]于术后1 d即显著改善,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LVR指标的改善于术后3个月才得以显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术前降低,射血分数保留组患者之后保持稳定,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术后12个月较前升高;射血分数降低组患者12个月内心力衰竭再入院率高于射血分数保留组患者,欧洲三水平五维健康量表健康效应值(EQ-5D-3L)平均得分、整体健康感知(EQ-VAS)平均得分均低于射血分数保留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心房颤动发生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永久起搏器植入率、脑卒中发生率、瓣叶血栓发生率、瓣周漏发生率、生存率、部分药物使用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A-TAVR可有效解除不同射血分数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主动脉瓣反流、促进左心室逆重构,且射血分数保留组患者TAVR术后的预后更佳。随着心功能的进一步下降,TAVR术后的预后也逐渐变差,因此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应该尽早进行干预,避免出现因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后再行手术治疗的预后不佳,以期达到最佳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功能
下载PDF
miR-302b-3p调控GALNT3及FGF23/PI3K/AKT通路在主动脉瓣膜钙化的作用机制分析
15
作者 蒋玉洁 郭自同 +3 位作者 陶静 郑峥 姜昊言 余小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37-1445,共9页
目的探讨miR-302b-3p调控GALNT3及FGF23/PI3K/AKT通路在主动脉瓣膜钙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进行人心脏瓣膜间质细胞培养与钙化诱导,设置对照组(Control)、钙化模型组(Model)、模型组+miR-302b-3p mimics NC组(miR-302b-3p mimics NC)、模型... 目的探讨miR-302b-3p调控GALNT3及FGF23/PI3K/AKT通路在主动脉瓣膜钙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进行人心脏瓣膜间质细胞培养与钙化诱导,设置对照组(Control)、钙化模型组(Model)、模型组+miR-302b-3p mimics NC组(miR-302b-3p mimics NC)、模型组+miR-302b-3p mimics组(miR-302b-3p mimics)、模型组+miR-302b-3p inhibitor NC组(miR-302b-3p inhibitor NC)、模型组+miR-302b-3p inhibitor组(miR-302b-3p inhibitor),共6组。通过细胞转染、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染色、MTT检测细胞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与活性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中miR-302b-3p、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导致ALP和钙结节的能力升高,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3(GALNT3)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与Model组比较,miR-302b-3p mimics组miR-302b-3p和FGF23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OPN、OCN、RUNX2、GALNT3、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导致ALP和钙结节的能力降低。miR-302b-3p inhibitor组则呈现相反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结果显示,与miR-302b-3p mimics+wt组相比,miR-302b-3p mimics NC+wt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升高(P<0.05),miR-302b-3p mimics+mut组与miR-302b-3p mimics NC+mut组相比,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02b-3p可抑制细胞钙化及增殖,通过负向调控GALNT3的表达水平,调控FGF23/PI3K/AKT通路来影响主动脉瓣膜的钙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02b-3p GALNT3 FGF23/PI3K/AKT 主动脉瓣膜 钙化
下载PDF
马里苷减轻高糖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损伤
16
作者 祖力皮亚·阿布拉 赵强 +1 位作者 张泰民 李甜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研究马里苷对高糖所致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trl)、高糖(30 mmol/L)损伤模型组和马里苷(25、50、100μmol/L)干预模型组。MTT法检测H9c2细胞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LC-3Ⅱ/Ⅰ、p62、mTO... 目的研究马里苷对高糖所致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trl)、高糖(30 mmol/L)损伤模型组和马里苷(25、50、100μmol/L)干预模型组。MTT法检测H9c2细胞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LC-3Ⅱ/Ⅰ、p62、mTOR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性下降(P<0.01),马里苷组H9c2细胞活性显著增强(P<0.01);模型组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62及mTOR水平升高(P<0.01),马里苷组LC-3Ⅱ/Ⅰ水平增加,p62及mTOR降低(P<0.01),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蛋白质表达量更加明显。结论马里苷能够影响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自噬相关蛋白质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苷 H9C2细胞 高糖损伤 自噬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心房颤动筛查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芳丽 穆耶赛尔·麦麦提明 冯艳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隐匿性、阵发性、复杂性、高致死致残率等特点,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房颤筛查方法具有局限性,而新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房颤的筛查、诊断、预测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隐匿性、阵发性、复杂性、高致死致残率等特点,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房颤筛查方法具有局限性,而新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房颤的筛查、诊断、预测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房颤筛查中智能可穿戴设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人工智能 可穿戴设备 筛查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Lorenz散点图呈矩形1例
18
作者 刘惠娟 穆耶赛尔·麦麦提明 冯艳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大部分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散点图形状特征为扇形,其中为完全无规律的散点,面积大小不等,扇叶边缘锋利,与坐标轴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夹角。房颤散点图呈规则矩形的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电散点图呈矩形,并探讨其形成机... 大部分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散点图形状特征为扇形,其中为完全无规律的散点,面积大小不等,扇叶边缘锋利,与坐标轴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夹角。房颤散点图呈规则矩形的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电散点图呈矩形,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为分析动态心电报告提供更多诊断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颤动 二度房室阻滞 散点图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苏比努尔·阿布都如苏里 阿丽米热·亚森 姚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43-648,共6页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一种位于心脏表面的活跃的内分泌组织,不仅为心脏提供能量,而且还参与炎症反应和代谢调节。心外膜脂肪量的增加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病率升高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促进心脏局部炎症、增加氧化应激或直接影响心肌细...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一种位于心脏表面的活跃的内分泌组织,不仅为心脏提供能量,而且还参与炎症反应和代谢调节。心外膜脂肪量的增加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病率升高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促进心脏局部炎症、增加氧化应激或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来促进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本文综述了心外膜脂肪组织与房颤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二者的关联机制,并针对心外膜脂肪组织在房颤发病中的作用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炎症反应 电生理调节
下载PDF
基于我院近1年的院前急救中心血管疾病特征的研究
20
作者 刘惠娟 穆耶赛尔·麦麦提明 冯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95-0098,共4页
分析我院近1年中心血管疾病在院前急救中的特征研究,为合理配置心血管疾病医疗救助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近1年院前急救中心血管疾病特征的研究,并对这些心血管疾病院前急救病例再次进行分类,收集... 分析我院近1年中心血管疾病在院前急救中的特征研究,为合理配置心血管疾病医疗救助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近1年院前急救中心血管疾病特征的研究,并对这些心血管疾病院前急救病例再次进行分类,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院前诊断、医疗救助到达时间等资料,对心血管疾病种类分布、单月分布、不同年龄组分布、每日不同时间段分布等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近1年共有507例院前急救心血管疾病相关病例,排名由多到少分别为是心源性猝死、心绞痛及胸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其他。男女性别比为1.294:1。平均年龄(68.24±16.88)岁,年龄组多发生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呼叫时间段在08:00-12:00及20:00-24:00较多,在04:00-08:00较少,医疗救助到达的时间平均为(52.46±40.48)分,首次心电图平均时间为(6.58±5.99)分,月份在2021年6.7月及2022年2.3月心血管患者较多,分别占(8.88%,8.88%,9.27%,9.47%)。结论 在我院近1年心血管疾病院前急救分布中,具有心源性猝死病例较多,老年人群、男性居多、夏季及冬季病例较多、医疗救助到达时间较长等特点,根据疾病分布特点需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对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培训及更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及加强抢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血管疾病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