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维导图教学法联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黄琴 安利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0期202-205,共4页
目的研究思维导图教学法联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60名临床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教学方法分为两组,各30名。2023年9月—2... 目的研究思维导图教学法联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60名临床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教学方法分为两组,各30名。2023年9月—2024年2月实施常规教学为A组,2024年3月—2024年8月实施思维导图教学法联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为B组。对比两组实习医生的考核成绩、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满意度。结果B组实习医生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学习态度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中循证性、评判性、系统性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实习医生的教学满意度为96.67%(29/30),高于A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5)。结论思维导图教学法联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实习医生的考核成绩、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教学满意度,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教学法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血液内科 临床教学
下载PDF
血液科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与反刍思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鑫 章美华 +2 位作者 陶玲 朱娓 李玲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335-339,共5页
目的了解血液科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分析反刍思维对血液科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乌鲁木齐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26名血液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职业获益感量表、反刍思维评定量表进行调... 目的了解血液科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分析反刍思维对血液科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乌鲁木齐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26名血液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职业获益感量表、反刍思维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血液科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123.67±13.43)分,条目均分最高和最低的维度分别是良好护患关系和正向职业感知;反刍思维总分(43.20±8.07)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科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反刍思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或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龄、平均每月夜班数、反刍思维是血液科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血液科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对反刍思维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建议护理管理者关注血液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和情绪体验,减少和消除反刍思维形成的不良影响,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科护士 职业获益感 反刍思维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虹 李燕 +1 位作者 王晓敏 张玥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6-998,共3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其遗传学特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CLL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有很大差别,欧美和北美地区CLL占所有白血病总数的25%~4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其遗传学特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CLL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有很大差别,欧美和北美地区CLL占所有白血病总数的25%~40%,而在亚洲地区CLL仅占白血病的5%以下,体现出一定的种族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遗传学分析 淋巴细胞克隆 遗传学特征 种族差异性 CLL 北美地区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买买提力·依马木 木合拜尔·阿布都尔 +1 位作者 王晓敏 李燕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9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新掘维吾尔自治区维鲁尔族慢性淋巴细胞门血病(CL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榆查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丘尔自治区人民医院39例维吾尔族CLL患者病例资料,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汉族CLL患肯作为对照组。结果69例CLL患者半均发... 目的探讨新掘维吾尔自治区维鲁尔族慢性淋巴细胞门血病(CL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榆查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丘尔自治区人民医院39例维吾尔族CLL患者病例资料,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汉族CLL患肯作为对照组。结果69例CLL患者半均发病年龄(64.7±9.0)岁,其中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分别为(65.6±10.41岁和(63.9±7.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按Rai分期,低危(0期)6例,中危(Ⅰ、Ⅱ期)24例,高危(Ⅲ、Ⅳ期)39例。其中,维吾尔族高危组CLL患者比较明显高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首诊时白细胞计数和受累淋巴结区≥3个者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8,P=0.015;X^2=4.194,P=0.041)。中位随访38.0个月(8.0~124.0个月),死亡1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各5例,均为高危组患者。维吾尔族CLL患者预期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8.0±2.7)%和100.7个月,均短于汉族CLL患者[(94.0±3.0)%和151.1个月],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98、P=0.138;X^2=0.583、P=0.445)。结论维吾尔族CLL患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特征及生存等方面与汉族患着比较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维吾尔族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 治疗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同民族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元元 段明辉 +1 位作者 毛敏 富玲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汉族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自然病程。方法分析37例(汉族20例、维吾尔族13例、其他民族4例)PV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预后转归。结果3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 目的观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汉族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自然病程。方法分析37例(汉族20例、维吾尔族13例、其他民族4例)PV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预后转归。结果3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9.41±11.31)岁。平均血红蛋白水平(191.11±21.41)g/L。红细胞增多伴有白细胞增多和血小板增多者分别为23例(62.2%)和19例(51.4%)。脾大27例(73.0%),肝大9例(24.3%)。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8例(75.7%)。发生血栓事件22例(59.5%),发展为骨髓纤维化(MF)2例,未出现第二肿瘤者,死于血栓事件2例。年龄〉60岁、自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者血栓事件发生危险显著增加。维吾尔族和汉族PV患者之间临床表现和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可能是PV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高危危险因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汉族P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自然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 汉族
原文传递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芮海鹰 杨媛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06期387-388,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病人中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血液科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病人中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血液科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不良事件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15.6%、满意程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血液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且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增加临床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血液科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分型分布与核型特征
7
作者 李雯雯 李燕 王晓敏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10期600-603,611,共5页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断分型分布特点及核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MDS患者初诊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临床特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分类标准重...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断分型分布特点及核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MDS患者初诊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临床特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分类标准重新诊断分型,比较不同亚型患者的生存率与白血病的转化率,比较维吾尔族、汉族间诊断亚型与核型分布的差异及不同亚型异常核型的发生率.结果 149例MDS患者中,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增生异常(RCUD)28例[难治性贫血(RA)25例,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RN)3例],难治性贫血伴铁粒幼细胞增多(RARS)8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3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RAEB-Ⅰ)30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Ⅱ型(RAEB-Ⅱ)44例,未分类的MDS(MDS-U)5例,5q-综合征(5q-)2例;维吾尔族与汉族间诊断分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27,P=0.822);不同亚型分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UD、RCMD、RAEB-Ⅰ、RAEB-Ⅱ亚型生存率依次减低(x2=4.992,P=0.025),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EB-Ⅰ、RAEB-Ⅱ、RCMD亚型高于RCUD亚型(x2=11.833,P=0.019);发现核型异常者74例(49.7%),其中维吾尔族的异常核型发生率为48.8%(21/43),与汉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P>0.05),核型类型主要为:正常核型(72例)、复杂核型(34例)、+8(14例)、-7(1 1例)、+11(7例)、20q-(5例)、-Y(2例)、+21(2例)、5q-(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间核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15,P=0.264);比较除5q-外不同诊断分型亚型中异常核型的发生率,RAEB-Ⅰ、RAEB-Ⅱ亚型高于RCUD亚型(x2=7.034,P=0.008;x2=6.395,P=0.016).结论 按WHO2008分型标准不同亚型间异常核型发生率、生存期、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性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MDS患者诊断分型与核型分布无地域及民族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WHO分型 染色体核型
原文传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急性髓系白血病M2亚型患者80例染色体核型分析
8
作者 张玥玥 刘虹 王晓敏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820-822,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型患者染色体异常特点及民族差异性。方法 采用24 h短期培养法及R显带技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0例AML-M2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分析染色体核型特点及民族差异性。结果 80例患...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型患者染色体异常特点及民族差异性。方法 采用24 h短期培养法及R显带技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0例AML-M2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分析染色体核型特点及民族差异性。结果 80例患者中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者占48.75 %(39/80),其中伴t(8;21)异常者占48.71 %(19/39),包括单纯t(8;21)占15.38 %(6/39),t(8;21)合并有其他染色体异常者占33.30 %(13/39),以t(8;21)伴性染色体缺失(-Y或-X)者为多,占23.08 %(9/39);非t(8;21)的染色体异常者占51.28 %(20/39)。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0 %(25/40)比35.00 %(14/40),χ^2=16.66,P<0.01]。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与维吾尔族AML-M2患者染色体核型特点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9
作者 岳莉 李敏玉 冯家麒 《新疆医学》 2000年第1期23-24,共2页
我们对1995年1月至1998年4月血液科378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5例68例次,发病率为17.99%。现对其感染原因、特点、防治措施和护理讨论如下: 材料和方法 1.材料:医院感染患者55例68例次,... 我们对1995年1月至1998年4月血液科378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5例68例次,发病率为17.99%。现对其感染原因、特点、防治措施和护理讨论如下: 材料和方法 1.材料:医院感染患者55例68例次,包括急性白血病24例29例次,慢性白血病5例6例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医院内感染 病因 防治 护理
下载PDF
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解剖学教学在血液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张玲 侯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S1期0237-0238,共2页
探讨血液病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应用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解剖学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在我院血液病科实习的护理专业本科生 62 名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实习时间分成参照组(30 名)和观察组(32 名),根据实... 探讨血液病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应用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解剖学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在我院血液病科实习的护理专业本科生 62 名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实习时间分成参照组(30 名)和观察组(32 名),根据实习教育要求,参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模式开展解剖学教学培训,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模式开展解剖学教学培训,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 2 组护生血液科理论、专科技能考核成绩、临床抢救应对能力、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生临床教学质量总分及各 5 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生教学满意度为 96.88%,参照组为 76.67%,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 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解剖学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血液病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及教学满意度,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临床护理胜任力的血液病护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 血液病科 解剖学 教学管理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血液病学急诊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刘天泽 王增胜 《教育进展》 2024年第7期580-587,共8页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血液病学急诊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血液科的80名实习医生,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两种教学方法分为常规教学组(2022年1~12月,40名)与翻转课堂组(2023年1~12月,40名)...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血液病学急诊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血液科的80名实习医生,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两种教学方法分为常规教学组(2022年1~12月,40名)与翻转课堂组(2023年1~12月,40名)。常规教学组采用常规教学法,翻转课堂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对比两组实习医生的考核成绩、学习效果、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满意度;跟踪随访3年,对比两组实习医生的职业认同感与工作压力感。结果:翻转课堂组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P P P P P < 0.05。结论: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血液病学急诊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不仅能够提高实习医生的考核成绩、学习效果、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教学满意度,还能够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减轻工作压力感,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法 血液病学 急诊医学 满意度
下载PDF
血液科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探讨
12
作者 帕孜来·铁列瓦尔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00263-00264,共2页
本文主要是针对血液科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展开分析和探究。方法:本次关于血液科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临床参考资料,是我院在2017年到2018年之间,收录的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15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基本临床资料,通过切... 本文主要是针对血液科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展开分析和探究。方法:本次关于血液科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的临床参考资料,是我院在2017年到2018年之间,收录的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15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基本临床资料,通过切实有效的分析,将此医疗感染因素进行有效探究。其具体的临床统计分析手段采取的是SPSS19.0版本。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出医院感染的患者人数有52名,感染的概率高达34.67%;觉察出:年龄超过了60岁,其住院的时间超过了15天,使用二联抗菌药物和化疗药物,以及存在侵入性操作等方面,是感染的主要因素,而且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存在P<0.05。结论:目前相对于临床上血液科住院的患者来说,需要积极的对其在了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产生感染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并积极的采取切实有效的临床合理预防,如此采取真正的减少血液科住院患者的临床不良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科 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血液科患者感染危险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13
作者 黄娟 胡晓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00222-00222,共1页
研究血液科患者存在感染危险时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236例血液疾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8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18例患者对其可能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血液科患者存在感染危险时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诊治的236例血液疾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18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18例患者对其可能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几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的118例患者中,8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6.78%;对照组的118例患者中,32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27.12%;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液科患者通过对其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感染出现几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科 感染危险 预见性护理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情绪管理法在血液科护理人员中的应用
14
作者 胡晓洁 黄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00220-00220,共1页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改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用自己的好情绪感染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医务人员是特殊的职业群体,身处复杂的执业环境中,时常承受着各种巨大压力,负面消极情绪容易滋生繁衍。对血液科护理人员实施情绪管理法...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改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用自己的好情绪感染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医务人员是特殊的职业群体,身处复杂的执业环境中,时常承受着各种巨大压力,负面消极情绪容易滋生繁衍。对血液科护理人员实施情绪管理法,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及自我效能感,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从而真正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管理 血液科 护理人员 应用
下载PDF
新疆地区血友病患者HBV、HCV和HIV感染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聂玉玲 安利 +5 位作者 毛敏 富玲 郎涛 王晓敏 陶玲 芮海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血友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8年5月~2014年6月新疆血友病诊疗中心确诊或治疗的210例血友病患者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并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组...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血友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8年5月~2014年6月新疆血友病诊疗中心确诊或治疗的210例血友病患者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并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组。结果 210例血友病患者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2.86%(6/210)、4.29%(9/210)和0.48%(1/210),总感染率为7.63%,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和抗-HCV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地区血友病患者HBV感染率低于一般人群,而HC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HIV感染有上升趋势,HBV和HCV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KMT2D基因突变及其共突变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16
作者 木提拜尔·米吉提 漆小龙 +8 位作者 热那古力·阿不来提 田文昕 刘沙 马卫媛 王增胜 安利 毛敏 木合拜尔·阿布都尔 李燕 《肿瘤防治研究》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伴KMT2D基因突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伴随突变基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55例初诊DLBCL患者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包括KMT2D突变在内的475种热点基因。根据有无KMT2D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KMT2D基... 目的探讨伴KMT2D基因突变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伴随突变基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55例初诊DLBCL患者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包括KMT2D突变在内的475种热点基因。根据有无KMT2D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KMT2D基因突变型组及KMT2D基因野生型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伴随突变基因的差异和生存差异。结果KMT2D突变频率为31%,突变型患者以老年居多(P=0.07),双表达阳性患者较少(P=0.07)。与KMT2D基因野生型相比,KMT2D基因突变分别与CDKN2A(OR=2.82,P=0.01)和BCL2(OR=3.84,P=0.016)基因共突变率高,而与MYC(OR=0.11,P=0.013)基因突变为相互排斥。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KMT2DmutBTG2mut突变患者较KMT2Dwt BTG2mut(P=0.07)、KMT2Dwt BTG2wt(P=0.05)患者具有较差的OS,而KMT-2Dmut CD79Bmut患者较KMT2Dmut CD79Bwt患者具有较好的OS趋势(P=0.09),未发现其他伴随基因对预后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HR=2.751,95%CI:1.169-6.472,P=0.02)、LDH水平升高(HR=2.461,95%CI:1.396-4.337,P=0.002)、Ki-67指数>80%(HR=1.875,95%CI:1.066-3.299,P=0.029)及KMT-2DmutBTG2mut(HR=4.566,95%CI:1.348-15.471,P=0.015)是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KMT2D突变的DLBCL患者常伴随多种基因突变,其中伴BTG2基因突变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二代测序 KMT2D基因 共突变 预后
下载PDF
新疆不同民族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艳 顾霞 +2 位作者 富玲 邹红云 石雨薇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58-2160,2164,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地区维、汉、哈3个民族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中国新疆地区健康人群(维吾尔族231人、汉族204人、哈萨克族80人)外周血标本中IL-6和IL-10基因共6个位...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地区维、汉、哈3个民族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中国新疆地区健康人群(维吾尔族231人、汉族204人、哈萨克族80人)外周血标本中IL-6和IL-10基因共6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进行民族间比较。结果在6个候选SNP位点中,汉族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在所有位点(rs1800795、rs1800797、rs1800890、rs1800896、rs1800871和rs1800872)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在2个位点(rs1800795和rs1800797)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在新疆不同民族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细胞因子 多态性 种族人群
下载PDF
新疆地区141例血友病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富玲 郎涛 +3 位作者 聂玉玲 芮海鹰 郭靖 王晓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771-772,共2页
目的了解新疆血友病诊疗中心登记、诊治的血友病患者的确诊时间、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8月在本中心登记、诊治的141例血友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血友病患者,男性138例,女性3例... 目的了解新疆血友病诊疗中心登记、诊治的血友病患者的确诊时间、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8月在本中心登记、诊治的141例血友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血友病患者,男性138例,女性3例(基因突变)。汉族87例(61.7%),少数民族54例(38.3%),其中维吾尔族45例(31.9%),回族5例(3.5%),哈萨克族2例(1.4%),东乡族及藏族各1例(各0.7%);血友病A130例(92.2%),其中轻型15例(10.6%),中型49例(34.8%),重型66例(46.8%);血友病B11例(7.8%),其中轻型2例(1.4%),中型5例(3.5%),重型4例(2.8%)。患者初次出现出血症状的中位年龄为1.21岁,初次诊断的中位年龄为3.46岁,有家族史34例(24.1%);关节畸形46例(32.6%),其中膝关节畸形29例(20.6%),踝关节畸形5例(3.5%),髋关节畸形6例(4.3%),肘关节畸形5例(3.5%),手畸形1例(0.7%);抗-HCV阳性率9.0%(6/67),抗-HBV阳性率4.5%(3/67)。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44例,其中血友病A42例;血友病B2例,均为阴性。结论本中心登记患者中汉族及重型血友病比例高;诊断时间延迟;骨关节畸形比例高,尤以膝关节最为突出;抗-HCV、抗-HBV阳性率低,凝血因子抑制物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关节畸形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多重免疫荧光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田文昕 李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37,241,共6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侵袭性疾病,其在生物学、临床表现以及预后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所依赖的土壤,探索TME对揭示DLBCL的发生、发展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侵袭性疾病,其在生物学、临床表现以及预后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所依赖的土壤,探索TME对揭示DLBCL的发生、发展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多重免疫荧光(multiplex immunofluorescence,mIF)是研究TME的方法之一,mIF可直接在组织切片上进行染色标记,保留DLBCL组织的原始空间结构。mIF不仅能够量化标志物的表达量,还可以相对精确地区分不同细胞的类别,揭示各个细胞的空间分布以及相互作用。另外,其对于免疫检查点的表达及其作用的探索也不可忽视。该文对目前mIF在DLBCL TME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表征DLBCL的TME提供更广的视角,并为探究DLBCL患者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多重免疫荧光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CDKN2A拷贝数缺失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价值
20
作者 马卫媛 邵乐天 +2 位作者 田文昕 刘沙 李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6,共8页
目的:探讨CDKN2A拷贝数缺失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新诊断DLBCL患者155例,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并... 目的:探讨CDKN2A拷贝数缺失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3月-202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临床资料完整的新诊断DLBCL患者155例,获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并从中提取DNA,应用下一代测序技术靶向测序包括47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分析CDKN2A拷贝数缺失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高频突变基因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155例DLBCL患者中,有12.9%(20/155)的患者存在CDKN2A拷贝数缺失。按照CDKN2A是否存在拷贝数缺失进行分组,与未发生CDKN2A拷贝数缺失组相比,CDKN2A拷贝数缺失组IPI评分≥3分患者比例更高(80%对51.5%,P=0.015),更可能发生大包块(20%对5.2%,P=0.037)。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KN2A拷贝数缺失组患者5年OS显著低于非缺失组(51.3%对69.2%,P=0.047)。多因素Cox分析显示IPI评分≥3分(P=0.007)、TP53突变(P=0.009)及CDKN2A拷贝数缺失(P=0.04)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KN2A拷贝数缺失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精准识别CDKN2A拷贝数缺失可以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N2A拷贝数缺失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TP53突变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