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田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抗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邓卫兵 苏云福 +8 位作者 敬雅涵 克热木江·阿布都热合曼 美合日妮萨·伊力哈尔 阿达莱提·夏吾东 邓丽娜 唐建江 李慧萍 罗梦林 李文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和田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抗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9月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检测血清胰岛素抗体表达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调查所有患者的一... 目的探讨与分析和田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抗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9月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检测血清胰岛素抗体表达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调查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生化指标、动态血糖指标,采用Pearson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抗体阳性与24 h血糖标准差、24 h最大血糖波动幅度、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13例患者中,血清胰岛素抗体阳性4例,阳性率为1.88%。阳性组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等与阴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等与阴性组对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的24 h平均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24 h血糖标准差、24 h最大血糖波动幅度、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与阴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和田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抗体阳性与24 h血糖标准差、24 h最大血糖波动幅度、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等都存在正相关(r=0.862、0.707、0.597、0.655、0.6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血糖标准差、24 h最大血糖波动幅度、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等都是导致和田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抗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和田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抗体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是依然存在,血脂、血糖波动状况为导致和田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抗体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地区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抗体 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低密度脂蛋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和透明质酸酶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慧萍 郑雪琴 +1 位作者 赵群 唐建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在肝纤维化诊断中采用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进行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80例(观察组)和8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 目的探讨在肝纤维化诊断中采用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进行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80例(观察组)和8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Ⅲ、Ⅳ-C、LN以及HA指标,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炎患者的血清PCⅢ、Ⅳ-C、LN以及HA指标显著升高,其中最高的为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程度越严重,则PCⅢ、Ⅳ-C、LN以及HA检查结果水平越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Ⅲ、Ⅳ-C、LN以及H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临床上可将血清PCⅢ、Ⅳ-C、LN以及HA指标作为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测量指标,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时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纤维化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层黏连蛋白 透明质酸酶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慧萍 安玉英 沙拉买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6期1730-1731,共2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断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HbA1C及血糖(GLU)含量。其中,正常对照组42例,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组22例,2型糖尿病(NIDDM)组57例。结果 NIDDM组血糖及HbA1c明显...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诊断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HbA1C及血糖(GLU)含量。其中,正常对照组42例,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组22例,2型糖尿病(NIDDM)组57例。结果 NIDDM组血糖及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组GLU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GLU水平越高HbA1c含量越高(P<0.01)。HbA1c随血糖变化而变化,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随HbA1c水平升高而升高(P<0.01)。结论 HBAIC是监测糖尿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良好指标,对非糖尿病性血糖升高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临床病原菌磷霉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立新 苏云福 王毅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993-997,共5页
近年来,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病原菌不断产生,新的抗菌药物研发速度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磷霉素和多黏菌素等抗菌药物被重新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磷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不易产生交叉耐药,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病原菌不断产生,新的抗菌药物研发速度已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磷霉素和多黏菌素等抗菌药物被重新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磷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不易产生交叉耐药,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章对磷霉素的耐药机制,如murA发生突变引起的磷霉素耐药、膜转运体的结构基因突变、质粒介导的磷霉素修饰酶,以及异质性耐药等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耐药机制 murA突变 膜转运体 磷霉素修饰酶 异质性耐药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B型尿钠肽浓度变化及预后判断 被引量:9
5
作者 贾馨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5期1911-1912,共2页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心力衰竭患者B型尿钠肽(B-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以判断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BNP水平的检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罗氏Cardiac reader快速心功能测定仪分别测定该院2011年8~12月收治的76例维吾尔族充血...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心力衰竭患者B型尿钠肽(B-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以判断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BNP水平的检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罗氏Cardiac reader快速心功能测定仪分别测定该院2011年8~12月收治的76例维吾尔族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根据BNP水平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3组,高水平组:入院后3周持续大于500pg/mL;中水平组:入院时大于500pg/mL,治疗1周后下降并波动在200~500pg/mL;低水平组:入院时大于500pg/mL,治疗1周后明显下降至小于200pg/mL。心功能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观察患者NYHA分级,根据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应的BNP浓度,比较其出院后30d内再次入院率和60d心力衰竭病死率,评价BNP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级和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的浓度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升高,高水平组30d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率和心力衰竭60d内病死率均较中水平组、低水平组明显升高。结论血浆BNP的浓度随心功能的下降而升高,血浆BNP持续高水平组的短期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高,提示血浆BNP浓度水平及其变化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B型钠尿肽 近期预后判断 维吾尔族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