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灌木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肖中琪 张毓涛 +1 位作者 李吉玫 孙雪娇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9期29-32,共4页
以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的灌木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从5个方面(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定量评估天然林保护工程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结果表明:(1)2001年、2010年和2015年灌木林生态服... 以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的灌木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从5个方面(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定量评估天然林保护工程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结果表明:(1)2001年、2010年和2015年灌木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4.17×10^8元、37.20×10^8元和54.05×10^8元,且5类功能的价值量大小均呈现涵养水源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功能>保育土壤功能>积累营养物质功能;(2)8种优势灌木林分类型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在天保工程3个时段的排序中,其他灌木林、天山绣线菊和新疆方枝柏林分占比较大,黑果小檗和黑果栒子所占比例最小;(3)在2000至2010、2010至2015年天保工程实施期间,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9个林场的功能量均呈增长趋势;(4)2000年、2010年、2015年平均单位面积价值量分别为1.307×10^4、1.946×10^4和2.339×10^4元·hm^-2,且各林场单位面积价值量表现为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工程 生态服务功能 灌木林 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
下载PDF
新疆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小气候及空气污染物变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肖中琪 李吉玫 +1 位作者 孙雪娇 张毓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为客观掌握新疆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小气候及空气质量情况,促进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旅游发展,本研究通过实时在线监测的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天山大峡谷森林公园和乌鲁木齐市某城区(对照)监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PM2.5、P... 为客观掌握新疆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小气候及空气质量情况,促进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旅游发展,本研究通过实时在线监测的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天山大峡谷森林公园和乌鲁木齐市某城区(对照)监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PM2.5、PM10、SO_(2)和NO_(2)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年平均温度比对照监测点低4.7℃,夏季天山大峡谷温度比对照点低7.7℃,冬季略高于对照点;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1.63%)比对照点(47.92%)高13.71百分点;PM10和PM2.5质量浓度全年都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且变化微弱,全年平均值分别为4.00和0.83μg·m^(-3),为对照点的18.37%和27.66%;从季节变化看,质量浓度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SO2和NO2质量浓度全年平均值为1.45和9.80μg·m^(-3),仅为市区监测点的16.27%和31.60%倍。从季节变化看,质量浓度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天山大峡谷 小气候 空气污染物 颗粒物
下载PDF
天山云杉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海拔梯度变化特征
3
作者 房园 梁中 +5 位作者 张毓涛 师庆东 孙雪娇 李吉玫 李翔 董振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74-1584,共11页
为揭示天山云杉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探究天山云杉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特征。以天山北麓中段的天山云杉森林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1500-2300 m)布设系列样地,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室内浸泡法对天山云杉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 为揭示天山云杉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探究天山云杉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特征。以天山北麓中段的天山云杉森林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1500-2300 m)布设系列样地,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室内浸泡法对天山云杉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明确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天山云杉森林枯落物层厚度(2.50-3.38 cm)和蓄积量(13.6-21.7 t·hm^(−2)),两者均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P<0.05);天山云杉森林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50.9-65.0 t·hm^(−2))和有效拦蓄量(21.6-25.8 t·hm^(−2))均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对比不同海拔梯度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发现,其在浸水1h内持水量迅速增加,此时吸水速率最大;相同时间内,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2)在1500-1700、1700-1900、1900-2100、2100-2300 m 4个海拔段的土壤容重(0.481、0.621、0.643、0.452 g·cm^(−3))、毛管孔隙度(72.6%、77.5%、70.5%、75.8%)和总孔隙度(76.1%、81.0%、73.4%、78.8%)均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海拔梯度土壤饱和持水量与毛管持水量排序为1700-1900 m>1500-1700 m>2100-2300 m>1900-2100 m,土壤有效持水量排序为:1700-1900 m>1500-1700 m>1900-2100 m>2100-2300 m,均随海拔的升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3)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总的有效持水量(83.4-95.9 t·hm^(−2))和总最大持水量(1390-1662 t·hm^(−2))均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各海拔段间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研究发现天山云杉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总体呈现沿海拔梯度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低海拔区域(1500-1900 m)水源涵养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森林 水源涵养 海拔梯度 枯落物层 土壤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