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新疆区域气候暖湿化趋势预估分析
1
作者 董思言 石英 +3 位作者 王朋岭 韩雪云 王慧 张太西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74-81,共8页
新疆未来暖湿化的预估分析可为区域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在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的结果显示,新疆地区未来2021—2100年总体呈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的“暖湿化... 新疆未来暖湿化的预估分析可为区域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在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的结果显示,新疆地区未来2021—2100年总体呈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的“暖湿化”趋势,但这种变化的具体数值和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SSP2-4.5情景下,相对于1995—2014年,预估2021—2040年新疆地区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2℃左右,年平均降水将增加6.8%。对极端事件的预估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未来暖事件将增加,冷事件将减少;极端强降水事件将增多,且高排放情景下的增加更为显著。对新疆气候暖湿化趋势的预估分析,有助于对新疆地区灾害风险时空变化格局的认识,对农业方面的风险防范也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暖湿化 极端指数 预估 CMIP6
下载PDF
新疆1961—2020年气候季节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玛依拉·买买提艾力 《陕西气象》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利用新疆9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结合中国气象局《气候季节划分》(GB/T 42074—2022)和本区季节划分标准研究新疆四季起始期和四季长度时空分布特征,为该区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新疆... 利用新疆9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结合中国气象局《气候季节划分》(GB/T 42074—2022)和本区季节划分标准研究新疆四季起始期和四季长度时空分布特征,为该区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新疆常年四季分明区春季起始期为2月上旬至3月下旬,空间上呈由南向北逐渐推迟的纬向分布;夏季起始期为4月中旬至7月上旬,吐鲁番市和南疆塔里木盆地最早入夏,北疆大部比南疆晚;秋季起始期为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北疆入秋早,吐鲁番市和南疆大部入秋晚;冬季起始期为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北疆入冬早,南疆较晚。常年新疆四季分明区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长度分别为78、113、74、106 d。新疆无夏区位于天山山区、南疆西部山区等高山地区,相较四季分明区入春晚,入秋和入冬早,常年春季、秋季、冬季平均长度为118、100、148 d。1961—2020年新疆四季分明区入春期和入夏期呈显著提前趋势,入秋期和入冬期则显著推后,春、夏、秋三季起始期转折点在2000年前后,冬季转折点在1988年,气候季节长度夏季延长,冬季缩短;无夏区入春期显著提前,入冬期显著延后,春季延长,冬季缩短。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起始期分别与2、5、9、11月平均气温相关性最强,可为当年各季起始期偏早、偏晚形势的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季节 四季分明区 四季起始期 季节长度
下载PDF
2023年新疆夏季极端高温干旱特征
3
作者 玛依拉·买买提艾力 吴秀兰 +1 位作者 阿布力米提·塔西 程贺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
利用1961—2023年新疆夏季9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新疆夏季极端高温干旱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23年新疆夏季平均气温、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年累计区域性高温... 利用1961—2023年新疆夏季9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新疆夏季极端高温干旱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23年新疆夏季平均气温、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年累计区域性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历史最强。2023年夏季降水为历史同期第一少,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北疆出现大范围中等强度以上气象干旱。500hPa上伊朗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形成高压带,新疆由正距平控制,100hPa上新疆持续由南亚高压主体控制,以上配置致使新疆夏季对流层高层到中层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好,高温日数增多,地表蒸发增加,从而引发干旱的发展和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气象干旱 夏季 新疆 环流成因
下载PDF
1961—2020年新疆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4
作者 王慧 余行杰 +1 位作者 李元鹏 程贺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利用1961—2020年新疆87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MK检验等方法,分析新疆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新疆年均人体舒适日、冷不舒适日、热不舒适日分别占全年总日数的45.6%、54.2%、0.2%... 利用1961—2020年新疆87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MK检验等方法,分析新疆人体舒适度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新疆年均人体舒适日、冷不舒适日、热不舒适日分别占全年总日数的45.6%、54.2%、0.2%;舒适日数呈“南疆多、北疆少,平原多、山区少”的空间分布,集中出现在5—9月;冷不舒适日数时空分布与舒适日数相反。人体舒适度日数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显著,近60年新疆气候显著变暖,导致85%以上气象站点舒适日数和热不舒适日数显著增加,冷不舒适日数显著减少,上述显著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北疆及各山区;1997年前后人体舒适度日数的阶段性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人体舒适度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新疆夏季降水主模态年代际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5
作者 刘精 郑育琳 +1 位作者 刘艳 李晗薇 《干旱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7-588,共12页
为探讨新疆夏季降水主模态形成机制及潜在外强迫影响,本文采用1979—2023年新疆89个站降水资料及滑动EOF方法获取降水主模态演变特征,并围绕主模态及其环流配置和相关海温积雪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夏季降水主模态在2005年前... 为探讨新疆夏季降水主模态形成机制及潜在外强迫影响,本文采用1979—2023年新疆89个站降水资料及滑动EOF方法获取降水主模态演变特征,并围绕主模态及其环流配置和相关海温积雪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夏季降水主模态在2005年前后由全区一致型转变为南疆西部型。全区一致型降水偏多(偏少)分布与乌山阻塞强盛(减弱)、中亚低涡活跃(衰减)、孟加拉湾反气旋偏强(偏弱)以及东亚-太平洋遥相关(EAP)正(负)位相密切相关,高、中、低纬系统异常分布导致来自北冰洋、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以及里咸海等地的4条水汽输送带增强(减弱),环流异常受到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热带印度洋海盆一致型(Indian Ocean Basin-Wide,IOBW)海温及北大西洋三极型(North Atlantic Tripole,NAT)海温异常的影响。南疆西部型降水偏多(偏少)主要受里海至贝湖的反气旋-气旋(气旋-反气旋)径向偶极波列以及塔什干低涡增强(减弱)影响,其与前冬东欧-西西伯利亚积雪东多西少(东少西多)偶极异常显著相关。关键区积雪异常可通过“积雪-土壤湿度-大气反馈”过程促使西西伯利亚至贝湖的纬向偶极波列及东欧至伊朗高原的经向三极波列形成,进而调整新疆北部东西风辐合辐散异常及塔什干低涡强度变化,建立影响南疆西部型降水分布的物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降水主模态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 新疆
下载PDF
1961-2013年新疆不同时间尺度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其历史演变规律 被引量:22
6
作者 江远安 刘精 +2 位作者 邵伟玲 余行杰 王胜利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3-1375,共13页
利用新疆1961-2013年资料完整的89个气象观测站降水量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线性趋势、突变、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新疆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突变性、周期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大值区分布主要... 利用新疆1961-2013年资料完整的89个气象观测站降水量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线性趋势、突变、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新疆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突变性、周期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大值区分布主要在天山山区及其两侧;降水集中出现在春末至夏季,其中,7月在全年所占比例最大.新疆及其各分区年降水量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不同于中国大部分区域同期呈显著减少或无明显线性变化趋势的现象,增加速率与年降水量有关,同时年际波动及阶段性变化明显;四季降水量增加趋势的显著性不如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上年和四季降水量均表现为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趋势冬季>夏季>春季>秋季.新疆及天山山区年降水量在1987年发生了突变,北疆在1984年发生了突变,而南疆在1981-1986年期间发生了突变;新疆及北疆年降水量具有3 a、6 a、8 a、11 a、18 a的波动周期,天山山区存在6 a与10 a的震荡周期,南疆波动周期为5 a、8 a、18 a,四季降水量也存在不同的波动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时间尺度 降水量 气候特征 变化特征 突变 周期
下载PDF
新疆气候水文变化趋势及面临问题思考 被引量:38
7
作者 姚俊强 陈静 +2 位作者 迪丽努尔·托列吾别克 韩雪云 毛炜峄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8-1511,共14页
新疆是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响应异常敏感,水资源问题突出,研究变暖背景下新疆的气候水文变化及面临的问题,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气候水文观测资料和相关成果,研究了新疆... 新疆是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响应异常敏感,水资源问题突出,研究变暖背景下新疆的气候水文变化及面临的问题,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新的气候水文观测资料和相关成果,研究了新疆水文气候要素变化趋势与演变特征,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961—2018年新疆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冬季升温贡献最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明显增加,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21世纪以来气温和降水均在高位波动,但增加幅度减缓,气候有从暖湿化向暖干化转折的迹象,干旱化趋势加剧。21世纪以来,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高温初日提前,高温终日推迟,极端降水事件、暴雨雪强度和频次明显增加。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径流量明显增加,干流径流量微弱减少;博斯腾湖水位阶段性变化明显,2013年以来逐渐扩张;艾比湖总体萎缩,而山区湖泊赛里木湖面积稳定扩张。新疆气候水文变化面临主要问题包括:对新疆气候变化趋势和物理过程认识不明、水文气象灾害风险加剧难以把控、气候变化影响不确定性加剧,水安全问题迫在眉睫。建议趋利避害,抓住气候机遇,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气候水文综合科学考察,加强机理研究,构建综合观测协同网络,提高水文气象灾害风险调控能力;将有效应对、有序适应气候变化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为建设美丽新疆和高质量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候变化 径流 湖泊 水资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50a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聪 曹占洲 +2 位作者 丁林 石玉 杨志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508-514,共7页
根据伊犁河谷地区10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年平均气温、其他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 根据伊犁河谷地区10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年平均气温、其他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的幅度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其中,冬季增幅最大,为0.59℃/10 a,秋季次之;暖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且近10 a是50 a中最暖的时期,冷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均气温异常年份为:1969年为异常偏冷年,2010年为异常偏暖年;50 a全年降水量变化呈增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5.4 mm/10 a,其中,夏季降水量为50 a中最多时期,冬季次之,秋季降水量为最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枯水期,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丰水期,但分布不均匀,阶段性干旱时有发生,降水偏多趋势还将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伊犁河谷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新疆雷暴气候特征及其与地闪密度关系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延慧 张建涛 +4 位作者 何清 韩雪云 于晓晶 焦阳 钱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80-185,共6页
针对新疆长时间尺度近63 a雷暴日气候特征及其与地闪密度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结合新疆人工观测雷暴日和ADTD获取的地闪资料,采用气候趋势法、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得出了:新疆年均雷暴日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针对新疆长时间尺度近63 a雷暴日气候特征及其与地闪密度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的问题,结合新疆人工观测雷暴日和ADTD获取的地闪资料,采用气候趋势法、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得出了:新疆年均雷暴日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多,西部多于东部。新疆年均雷暴日数整体上表现出递减变化,每10 a减少约0.3 d,同时存在着2~8 a,10~20 a,24~30 a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新疆月均雷暴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一年中99.8%的雷暴日发生在4-10月,7月达到峰值。雷暴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大多发生在14:00-20:00,持续时间在10-20 min的最多,约占总数的39.5%。新疆地闪密度与雷暴日的幂模型拟合关系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科学与技术 雷电预警预报 雷暴 气候特征 地闪密度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及周边中亚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赟红 刘琼 +6 位作者 陈勇航 魏鑫 刘鑫 张太西 邵伟玲 杨何群 张丞铭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9-1661,共13页
基于MODIS MCD12C1土地覆盖和MCD43C3地表反照率数据,分析2002—2021年新疆及周边中亚地区土地覆盖和地表反照率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覆盖净变化以裸地和耕地减少、林地和草地增长为主... 基于MODIS MCD12C1土地覆盖和MCD43C3地表反照率数据,分析2002—2021年新疆及周边中亚地区土地覆盖和地表反照率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覆盖净变化以裸地和耕地减少、林地和草地增长为主要特征,总变化最大的是草地。塔里木盆地四周裸地转为草地变化明显,中亚中部干旱区草地灌丛化问题严重。(2)裸地转为草地、草地转为林地分别导致地表反照率减少0.006、增长0.009,草地灌丛化导致地表反照率增长0.012。草地转为裸地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最大,变化量为0.015,耕地和草地相互转变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最小,变化量<0.001。(3)2006—2011年地表反照率变化最明显,显著变化量达34.87%。(4)干旱区地表反照率变化显著于其他区域,且林地的地表反照率高于草地和耕地,导致三者间转变的地表反照率变化趋势区别于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数据 土地覆盖 地表反照率 时空差异 新疆 中亚地区
下载PDF
新疆新源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11
作者 王妮 崔彩霞 张连成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选用新疆新源县34个气象站2010—2019年日降水量、地理信息及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归一化及GIS等方法,结合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得出新源县暴雨洪涝灾害5个等级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新源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 选用新疆新源县34个气象站2010—2019年日降水量、地理信息及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归一化及GIS等方法,结合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得出新源县暴雨洪涝灾害5个等级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新源县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呈“东—北”分布的趋势,吐尔根乡、吐尔根农场、阿热勒托别镇、坎苏乡与那拉提镇属于洪涝高风险区;阿热勒托别镇、坎苏乡与那拉提镇的大部分区域及71、72团场属于次高风险区;新源县中东部区域为中等风险区;其余区域为次低风险区与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ARCGIS 风险区划 新源县
下载PDF
1961—2023年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强度特征
12
作者 佟欣怡 刘艳 +3 位作者 张婧莉 吴秀兰 刘精 张同文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利用1961—2023年新疆105站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24、48、72 h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以及NCEP/NCAR再分析日资料,分析新疆区域不同强度冷空气过程的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的关键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961—2023年新疆区域... 利用1961—2023年新疆105站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24、48、72 h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以及NCEP/NCAR再分析日资料,分析新疆区域不同强度冷空气过程的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的关键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961—2023年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共计发生746次,其中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149次,强冷空气过程136次,寒潮过程461次。新疆区域冷空气过程整体呈减少趋势,21世纪后新疆区域寒潮过程在冷空气过程中所占比率逐渐增加,但寒潮过程年平均强度波动不显著。新疆区域发生强寒潮过程的关键因子是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欧亚冷高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欧亚冷高压强盛时,有利于高纬度冷空气南下,新疆区域易暴发寒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冷空气 强度指数 强度等级 新疆
下载PDF
气候变暖前后我国西北区域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关键影响因子
13
作者 邵伟玲 陈颖 +3 位作者 田书婷 刘精 刘艳 林文实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6期64-71,共8页
利用中国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美国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环流指数资料,通过百分位法定义西北区域极端低温事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北区域极端低温事件呈显著减少趋势,... 利用中国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美国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环流指数资料,通过百分位法定义西北区域极端低温事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北区域极端低温事件呈显著减少趋势,在1985年发生突变;1961—1985年,极端低温事件日数与500 hPa位势高度场显著相关区位于泰米尔半岛以南、黑海上空和中国上空,极端低温事件日数与海平面气压显著相关区位于西伯利亚和青藏高原;1986—2016年,极端低温事件日数与500 hPa位势高度场显著相关区位于黑海至中国上空和大西洋上,极端低温事件日数与海平面气压显著相关区位于中亚至西伯利亚和大西洋上;北极涛动负位相时,极涡偏强,乌拉尔山易建立长波脊,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导致西北区域冬季极端低温日数异常偏多。45°N以北的纬向风风速也是影响极端低温日数的关键因子之一,风速强时,高纬度的冷空气不易南下影响西北区域,冬季极端低温事件日数偏少;反之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域 极端低温事件 关键影响因子
下载PDF
降尺度CMIP6模式对新疆降水模拟评估
14
作者 胡家晖 孙彩霞 +4 位作者 董思言 王磊斌 欧阳鸿翔 吴志文 钟校尧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基于6个CMIP6模式的日降水量数据,采用降尺度方法将其统一分辨率到0.25°×0.25°,选取5个极端降水指数从降水气候态、极端性、季节性对新疆区域1961—2014年历史期降水模拟效果评估。结果表明:降尺度CMIP6模式能较好再现... 基于6个CMIP6模式的日降水量数据,采用降尺度方法将其统一分辨率到0.25°×0.25°,选取5个极端降水指数从降水气候态、极端性、季节性对新疆区域1961—2014年历史期降水模拟效果评估。结果表明:降尺度CMIP6模式能较好再现新疆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大年均降水量误差<30 mm,夏季降水模拟效果最佳,相关系数均高于0.8。模式在春、秋季对降水的模拟效果差异较小,标准差比值均在1.00~1.25,ACCESS-CM2模拟效果最佳。模式集合均值能模拟出观测降水增多趋势,但低估了降水的年际变率,模拟结果提示新疆20世纪80年代的降水转折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在降水极端性和季节性方面,降尺度数据对新疆的极端降水和季节性降水均有较好的模拟性能,降尺度数据对季节性降水的模拟能力(与观测均值误差<0.001)比原始分辨率的数据(与观测误差>0.005)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模式 降水 模拟评估 降尺度
下载PDF
近60a新疆塔城地区降水及气象干旱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婧 井立红 +2 位作者 李海燕 苗运玲 井立军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月降水资料,基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指数,从干旱发生频率、干旱影响范围和强度等方面,分析塔城地区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近60 a塔城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 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月降水资料,基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指数,从干旱发生频率、干旱影响范围和强度等方面,分析塔城地区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近60 a塔城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1.4 mm,呈现西北部多、中东部少的分布格局。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增多趋势,在1986年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近60 a塔城地区共有14 a发生年尺度干旱,占比为23.33%,其中轻旱9 a,中旱3 a,重旱2 a;季节尺度干旱发生频次以夏季最多,冬季次之,春秋两季相当且最少。(3)近60 a塔城地区年、季尺度干旱站次比呈减小趋势,年、季(除夏季外)干旱强度亦呈减弱趋势,干旱影响范围的缩小和干旱强度的减弱使干旱状况有所缓解。从干旱影响范围来看,局域性干旱和全域性干旱发生频数均较高;从干旱强度来看,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4)AO、PDO指数的变化及ENSO事件对塔城地区干旱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干旱时空分布 新疆塔城
下载PDF
2023年夏季新疆高温的阶段性特征及环流演变
16
作者 曹萌 刘精 陈颖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113-119,共7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2023年夏季新疆气温异常偏高,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过程持续时间均居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位,且高温覆盖面积最广。针对本次高温的阶段性和极端性特征,利用新疆105个国家级气象站及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分析其不同... 气候变暖背景下,2023年夏季新疆气温异常偏高,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过程持续时间均居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位,且高温覆盖面积最广。针对本次高温的阶段性和极端性特征,利用新疆105个国家级气象站及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分析其不同阶段对流层中高层环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00 hPa南亚高压偏东偏北且强度偏强,500 hPa伊朗副高持续加强东伸,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北扩且异常偏西偏强,两个层面的系统相互呼应,形成垂直高度的稳定正压结构,有利于气温偏高并长期维持,后期随着100 hPa南亚高压主体进入青藏高原上空,500 hPa伊朗副高西退,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中亚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稳定结构瓦解,在新疆上游出现低压槽区,有利于冷空气自北方进入,造成阶段性降温天气,高温减弱。通过对极端高温过程的环流特征分析可知,新疆区域性极端高温过程与100 hPa南亚高压系统密切相关,尤其跟中心纬度位置显著正相关,当南亚高压主体在55°~90°E且中心面积偏大时,中心位置偏北有利于新疆区域性极端高温过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阶段性变化 南亚高压 伊朗副高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基于HYSPLIT4的一次新疆天山夏季特大暴雨水汽路径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姚俊强 杨青 +1 位作者 毛炜峄 韩雪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7,共10页
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5个观测站气象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_v4),定量分析了2004年7月17-21日新疆天山山区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2004年7月17-21日暴雨降水主要以天山山区为主... 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5个观测站气象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引入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HYSPLIT_v4),定量分析了2004年7月17-21日新疆天山山区特大暴雨的水汽输送情况。结果表明,2004年7月17-21日暴雨降水主要以天山山区为主,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自700 h Pa,水汽输送路径有3条,其中偏北路径有2条,另1条为偏西路径;暴雨的水汽源地主要有3个,其中超过50%的水汽来自阿拉伯海以北—里海—巴尔喀什湖地区的水汽输送贡献,其次是波罗的海—北冰洋沿岸地区,占到26%,而鄂霍次克海以东地区为21%;伊朗高压北抬与欧洲脊东移形成的乌拉尔脊叠加是暴雨过程的主导系统,中亚低涡东南移动形成强降水。同时,对流层高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和低层的偏东低空急流对强降水的水汽输送和辐合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拉格朗日方法 水汽路径 暴雨
下载PDF
基于FloodArea模型新疆山洪淹没模拟及致灾临界雨量阈值的研究——以皮里青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连成 江远安 +7 位作者 刘精 余行杰 樊静 吴秀兰 白素琴 段均泽 邱辉 吴一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5,共8页
以皮里青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小时降水、土地利用类型、数字高程(DEM)、实测淹没深度等数据,基于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2010年5月2日、2012年6月3日、2016年5月9日、2016年6月17日洪水过程进行再现模拟,通过精度验证并建立了降水-淹没... 以皮里青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小时降水、土地利用类型、数字高程(DEM)、实测淹没深度等数据,基于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2010年5月2日、2012年6月3日、2016年5月9日、2016年6月17日洪水过程进行再现模拟,通过精度验证并建立了降水-淹没深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4个淹没等级对应的致灾临界雨量。相关分析得出喀拉亚尕奇乡累计8 h降雨量与模拟洪水淹没深度的相关性最好,达到了0.96,潘津乡降雨累计5 h的相关性最好,为0.99;通过实测数据对模拟淹没深度进行精度检验得出,喀拉亚尕奇乡和潘津乡两个考察点相对误差分别为0.47 m和0.1 m,误差率分别为31.33%和7.69%,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洪水过程模拟的效果较好,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的洪水淹没情况,能为无水文资料的山区流域的山洪过程进行较为精准的模拟;按照山洪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和降水-淹没深度的关系得出,预警点累计5 h降水得到对应4个等级的致灾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四级17.84 mm、三级32.39 mm、二级54.21 mm、一级76.0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Area模型 皮里青河流域 淹没模拟 致灾临界雨量阈值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伊犁河谷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爱京 肖继东 曹孟磊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02-1508,共7页
利用2006-2014年主要生长季(5-9月)的MODIS遥感数据,分析了2006-2014年的年平均NDVI和生长季月NDVI变化规律。同时,收集整理同期伊犁河谷地区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并对NDVI与当月、2个月滑动、3个月滑动和5个月滑动的平均气温、降水值进行... 利用2006-2014年主要生长季(5-9月)的MODIS遥感数据,分析了2006-2014年的年平均NDVI和生长季月NDVI变化规律。同时,收集整理同期伊犁河谷地区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并对NDVI与当月、2个月滑动、3个月滑动和5个月滑动的平均气温、降水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DVI与气温、降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NDVI受当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最大;NDVI与当月降水和滑动平均降水的相关性都很好,但3个月滑动平均降水对NDVI的影响最大,并且通过了0.01的极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MODIS数据 气候因子 伊犁河谷
下载PDF
新疆草原蝗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特征量指数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傅玮东 姚艳丽 +1 位作者 李新建 刘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通过对1986-2003年新疆草原蝗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指数74项特征值的相关分析,筛选出与新疆蝗虫发生有显著关系的大气环流指数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4个新疆蝗虫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利用模型对2004-2006年新... 通过对1986-2003年新疆草原蝗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指数74项特征值的相关分析,筛选出与新疆蝗虫发生有显著关系的大气环流指数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4个新疆蝗虫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利用模型对2004-2006年新疆蝗虫发生面积进行延伸预测,并与实际蝗虫发生面积进行比对,最终挑选出预报准确率在85%以上、对新疆草原蝗虫发生面积趋势具有一定预报能力和应用价值的模型,并初步分析了大气环流特征量与蝗虫发生面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指数 蝗虫发生面积 预测模型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