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白斑狗(Esox Lucius Linnaeus)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使用常温静水试验法,探讨了溴氯海因、高锰酸钾、氯化钠、敌百虫和氯氰菊酯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白斑狗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在试验24h、48h和96h后记录白斑...研究了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白斑狗(Esox Lucius Linnaeus)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使用常温静水试验法,探讨了溴氯海因、高锰酸钾、氯化钠、敌百虫和氯氰菊酯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白斑狗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在试验24h、48h和96h后记录白斑狗鱼幼鱼的死亡尾数和试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表明,5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0mg·L-1、1.37mg·L-1、3309mg·L-1、0.57mg·L-1和0.0080mg·L-1,这5种药物对白斑狗鱼幼鱼毒性依次顺序为氯氰菊酯>敌百虫>溴氯海因>高锰酸钾>氯化钠。展开更多
文摘研究了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白斑狗(Esox Lucius Linnaeus)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使用常温静水试验法,探讨了溴氯海因、高锰酸钾、氯化钠、敌百虫和氯氰菊酯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白斑狗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在试验24h、48h和96h后记录白斑狗鱼幼鱼的死亡尾数和试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表明,5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0mg·L-1、1.37mg·L-1、3309mg·L-1、0.57mg·L-1和0.0080mg·L-1,这5种药物对白斑狗鱼幼鱼毒性依次顺序为氯氰菊酯>敌百虫>溴氯海因>高锰酸钾>氯化钠。
文摘为明确新疆叶尔羌河上游裂腹鱼属的分布现状,探究其在人为干扰下的资源动态,2019年8月与2020年5月设置了5个断面开展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共采集鱼类1858尾,总计40058.56 g,隶属于4目7科12属17种。丰度生物量曲线(Abundance biomass comparison curve,ABC curve)表明,除中下游的S3和S4断面外,其余断面鱼类群落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干扰。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在60%相似性水平上鱼类群落类型可分为上(S1~S3)、中(S4)、下(S5)3组。渔获物组成分析显示,各河段裂腹鱼类规格相对均匀,夏季裂腹鱼属占比最高区域为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断面,春季为巴格艾格孜断面。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对比结果表明,裂腹鱼属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区域,山区河段裂腹鱼属的分布随季节变化较其他区域明显。此外,平原地区河段未采集到裂腹鱼属样品,外来鱼类占绝对比例。对比历史数据发现,裂腹鱼属主要分布海拔逐渐上移,种间分布海拔无明显边界。分析认为,目前叶尔羌河上游裂腹鱼属的资源分布受到明显的人为干扰,主要表现在渔获物中的占比下降、主要分布区域的压缩和典型生境的减少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叶尔羌河特有裂腹鱼类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探讨其资源养护策略,以期为后续人工繁育和资源养护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