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拜城县重病区与中病区内外环境无机元素含量的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守军 闫玉芹 +8 位作者 王丹娜 张兆军 张旭丰 李健群 李晓玲 伊力夏提 王锋锐 阿尼完尔 王荫谷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9-200,共2页
本文于1993年4月调查了新疆拜城县重病区查尔齐农场与中病区赛里木乡的饮水、土壤、粮食、学龄儿童头发中Zn、Cu、Mn、Ca、Li、Se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重病区小麦中Ca的含量显著高于中病区(P<0.05);重病区饮水及小麦中Mn的... 本文于1993年4月调查了新疆拜城县重病区查尔齐农场与中病区赛里木乡的饮水、土壤、粮食、学龄儿童头发中Zn、Cu、Mn、Ca、Li、Se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重病区小麦中Ca的含量显著高于中病区(P<0.05);重病区饮水及小麦中Mn的含量显著低于中病区(P<0.05)。这些结果揭示重病区查尔齐与中病区赛里木乡的病情相比较,除缺碘较为严重这一主要原因之外,高Ca、低Mn也可能与查尔齐农场的病情较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缺乏病 无机元素 饮水 小麦 甲状腺肿
下载PDF
新疆牛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江莉 焦伟 +2 位作者 张文林 依斯拉音 瞿群 《地方病通报》 1991年第4期16-18,共3页
本报告为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牛体内采集的原头节人工感染家犬,在感染后第15、25、35天分别剖杀犬,收集虫体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成虫体节发育在15天时为1节,25天为2节,35天为3~4节并已达到性成熟。成虫体表均被一层微毛覆盖,不同部... 本报告为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牛体内采集的原头节人工感染家犬,在感染后第15、25、35天分别剖杀犬,收集虫体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成虫体节发育在15天时为1节,25天为2节,35天为3~4节并已达到性成熟。成虫体表均被一层微毛覆盖,不同部位体表微毛的形态不同。在吻突顶部,微毛呈绒线状,纤细柔软,较稀疏,随着发育逐渐变长、变浓密,末端卷曲。吻突基部和吸盘区的微毛呈绒线状,但较顶突微毛粗短。体节部位微毛在不同发育时间形态不同,呈现圆锥形绒线状,锯齿形鳞片状。成熟虫体体表微毛呈圆锥形绒线状,较坚硬,有规律排列。性成熟虫体生殖孔为圆形,有的虫体可见伸出的雄茎,雄茎表面也被有纤细的微毛。生殖孔周围体表微毛较密短,呈地毯样,间有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突起,可能为感觉乳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虫 体表 扫描电镜 细粒棘球蚴
下载PDF
新疆拜城县查尔齐农场与赛里木乡7~14岁儿童的甲状腺B超检查
3
作者 刘守军 张旭丰 +7 位作者 张兆军 吕建国 李健群 阎玉芹 李晓玲 王锋锐 王荫谷 阿尼完尔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7年第6期354-356,共3页
我国的碘缺乏病病区以新疆南疆地区的病情最为严重。卫生部全地办组织天津医学院、河北医学院、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以及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于1993年4月对新疆南疆地区的重病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进行了科学考察。本文报... 我国的碘缺乏病病区以新疆南疆地区的病情最为严重。卫生部全地办组织天津医学院、河北医学院、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以及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于1993年4月对新疆南疆地区的重病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进行了科学考察。本文报告科学考察组流行病学小组对拜城县两个乡——查尔齐农场和赛里木乡的7~14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B超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碘缺乏病 甲状腺 超声波诊断 B超 儿童
下载PDF
新疆维、汉人群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及其与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清全 杨清 +6 位作者 孙勇 戴江红 姜孝芳 刘福太 娄重章 穆尼热 高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56,36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人群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水平与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Eosionphils,EOS)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人群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水平与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Eosionphils,EOS)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测定59例维吾尔族AR患者、50例汉族AR患者外周血清IL-4和IFN-γ水平,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涂片并计数AR患者鼻粘膜EOS计数。结果:维、汉人群AR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304和1.408,P均>0.05);维、汉人群AR患者IL-4水平与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8和0.691,P均<0.01),IFN-γ水平与鼻粘膜EOS计数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2和-0.764,P均<0.01)。结论:维、汉人群AR患者的血清IL-4和IFN-γ水平均无显著差异,AR患者鼻粘膜EOS增多与血清IL-4分泌过多而IFN-γ分泌受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Ⅱ型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迁入鼠种—褐家鼠在新疆的现状 被引量:15
5
作者 黎唯 廖力夫 +2 位作者 谢勇光 杨波 李建国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1-33,共3页
60年代之前新疆未发现褐家鼠分布,后随铁路运输从内地传入。目前,该鼠已在铁路沿线的吐鲁番大河沿镇、库尔勒市和乌鲁木齐市火车站周围地区等形成稳定的种群,并通过铁路或公路向区内其它地方扩散,另对该鼠在新疆的栖息环境、数量。
关键词 褐家鼠 迁入 防制 灭鼠
下载PDF
新疆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方法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玉琴 黄陆军 +8 位作者 雷维明 马季 李晓春 张珠珍 金雁 吐地吉丽 董雅荣 马金翠 周晓萍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1996年第5期8-11,共4页
新疆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方法探讨刘玉琴黄陆军雷维明马季李晓春张珠珍金雁吐地吉丽董雅荣马金翠周晓萍指导:田树仁张昆新疆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乌鲁木齐市830002)解放初期,性病在我区流行较广。特别是梅毒,在高发... 新疆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治方法探讨刘玉琴黄陆军雷维明马季李晓春张珠珍金雁吐地吉丽董雅荣马金翠周晓萍指导:田树仁张昆新疆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乌鲁木齐市830002)解放初期,性病在我区流行较广。特别是梅毒,在高发地区患病率竞达全民的2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医疗单位 流行状况 防治方法 尖锐湿疣 性病患者 性病防治 漏报率 性病监测 抽样调查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近况及防治措施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于焕华 卿燕 +4 位作者 于江 张开银 刘聚孝 阿力亚 波拉提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3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新疆 阿勒泰地区 布鲁氏菌病 流行因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新疆沙湾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
8
作者 王所生 刘永福 +9 位作者 黄必金 唐培春 哈依拉提 哈得汉 伍晓芳 董翠新 张鸿猷 唐建国 谢奉璋 刘成全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64-167,共4页
沙湾山地位于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处于玛纳斯山地和鸟苏山地鼠疫疫源地之间;东起于玛纳斯河,西至小安集海河。自1976年以来,在沙湾山地鹿角湾、达子庙、石头沟、白杨沟、大牛、博尔霍拉等地开展了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共捕啮齿动物8种,... 沙湾山地位于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处于玛纳斯山地和鸟苏山地鼠疫疫源地之间;东起于玛纳斯河,西至小安集海河。自1976年以来,在沙湾山地鹿角湾、达子庙、石头沟、白杨沟、大牛、博尔霍拉等地开展了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共捕啮齿动物8种,调查区内鼠疫主要宿主动物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采到蚤16种,灰旱獭主要寄生蚤为谢氏山蚤与斧形盖蚤长。尾黄鼠主要寄生蚤为 Citellophilus tesquorum altaicas。用间接血凝从鹿角湾牧犬血中检出阳性12份,博尔霍拉牧犬血中检出阳性2份;反向血凝从自毙獭中检出阳性2份。用细菌学方法从博尔霍拉自毙獭体内分离出鼠疫菌1株,从黄鼠的方形黄鼠蚤中分离出鼠疫苗2株。根据以上资料,首次判定沙湾山地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后山博尔霍拉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为宿主的双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现已查出的疫源地面积约为1600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疫源地 流行病学 旱獭 黄鼠
下载PDF
用替代疗法治疗地方性克汀病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曹学义 姜新民 +6 位作者 何天焴 艾海提 也尔肯 侯占美 张浩 苏茂义 阿不来特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6年第3期35-38,共4页
目前,在发达国家内,地方性克汀病已经得到控制;近些年来,他们对散发性克汀病的筛查和治疗作了大量工作。研究证明,早期诊断,及时施以替代疗法,身体和智力发育可有一定改善,神经损害可避免。
关键词 地方性克汀病 散发性克汀病 粘液水肿 神经型 早期诊断 卫生防疫站 骨龄 地方病防治 神经损害 性发育
下载PDF
推广型煤是新疆大气污染防治的出路
10
作者 杜新宪 原魁君 《干旱环境监测》 1993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新疆每年消耗原煤约1900万吨,其中火力发电372万吨,工业部门消耗530万吨,生活用煤570万吨,炼焦93万吨,四项合计占总使用量的85%。民用锅炉和工业锅炉以及千家万户的小炉灶都是原煤散烧。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污染防治 型煤
下载PDF
亚洲璃眼蜱基因组多态DNA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蓝明扬 沈伟华 +6 位作者 黄超群 蒋滢 顾萱娣 于心 叶瑞玉 赵郁光 陆卫贤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我们首先报道了RAPD-PCR技术研究微小牛蜱DNA的多态性。本文则用3个引物"Pz"(CGGCCCGGTA)、"Pw"(CGGCCCCGGT)和"Py"(CTGCAGGACA)对亚洲璃眼蜱基因组DNA作RAPD-P... 我们首先报道了RAPD-PCR技术研究微小牛蜱DNA的多态性。本文则用3个引物"Pz"(CGGCCCGGTA)、"Pw"(CGGCCCCGGT)和"Py"(CTGCAGGACA)对亚洲璃眼蜱基因组DNA作RAPD-PCR,均能扩增出多态性DNA图谱;各引物扩增的DNA片段的分子大小是:"pz"为1380、1230、955、912、871、794、741、668、646、562、537、442;"pw"为955、724、668、562、537、457、279;"Py"为1072、912、832、794、612、582、562、537、422、385。RAPD-PCR技术简便、快速,并能在DNA水平上揭示其差异和进化关系,可发展成为理想的蜱类分类学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昆虫 亚洲璃眼蜱 基因组 DNA
下载PDF
子午沙鼠感染戊肝病毒传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素元 廖立夫 +1 位作者 邹林樾 于志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 :子午沙鼠实验感染HEV的传代研究。方法 :选健康子午沙鼠腹腔接种含HEV的人粪便悬液 ,接种后观察 43~ 5 0d ,分别记录临床表现、酶血症和排毒结果、肝组织学改变。第 1代 7只 ,第 2、3代各 2 0只 ,依次进行逐代感染 ,连续 3代。结... 目的 :子午沙鼠实验感染HEV的传代研究。方法 :选健康子午沙鼠腹腔接种含HEV的人粪便悬液 ,接种后观察 43~ 5 0d ,分别记录临床表现、酶血症和排毒结果、肝组织学改变。第 1代 7只 ,第 2、3代各 2 0只 ,依次进行逐代感染 ,连续 3代。结果 :临床表现不明显 ,酶血症反应 3代基本一致 ,第 6d开始 ,5 0d渐复常 ,呈双峰型 ;肝组织学改变 :经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 ,与人戊肝病理改变相似。结论 :实验证实子午沙鼠可连传 3代 ,有与人类戊肝相似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沙鼠 戊肝病毒 HEV 传代 实验动物 感染
下载PDF
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金怡萍 燕顺生 +3 位作者 金玫蕾 俞彰 陈荣家 陆国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 研究Crygs基因发生突变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使用裂隙灯观察rncat白内障小鼠自出生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态改变。并取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检查 ,同时以正常昆明小鼠... 目的 研究Crygs基因发生突变的rncat先天性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使用裂隙灯观察rncat白内障小鼠自出生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态改变。并取白内障小鼠的晶状体进行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检查 ,同时以正常昆明小鼠为对照。结果 发现rncat小鼠白内障是双眼逐渐形成的核心性混浊。病理检查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 ,去核纤维化的过程受阻。电镜检查发现晶状体纤维的异常排列和细胞间连接结构的异常。结论 Crygs基因突变可导致rncat白内障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性和晶状体纤维的排列紊乱和细胞间连接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晶状体 组织学 形态学电镜 小鼠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组织化学的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5 位作者 尤纪青 郭惠芳 焦佩英 肖树华 柴君杰 焦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71-176,共6页
本文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组织化学成份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体内存在糖原、RNA、D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质、酸性粘多糖、胶原及网状纤维成分、AKP、ATP酶及ACP等生化物质... 本文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组织化学成份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观察,结果表明,该虫体内存在糖原、RNA、D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质、酸性粘多糖、胶原及网状纤维成分、AKP、ATP酶及ACP等生化物质。并对上述成分的定位,含量及其生理学的意义进行了重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蚴 钙小体 糖原
下载PDF
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化学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4 位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吴嘉彤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层内DNA、RNA、蚤白质结合的酪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以及碱性蛋白质的影响仅见于7及14天。亦以甲苯达唑组的较为显著。停药后,上述变化的恢复时间,吡喹酮及阿苯达唑的分别为14~30及30天,而甲苯达唑组的则需9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组织化学 吡喹酮
下载PDF
环境高碘对机体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志恒 王厚民 《地方病译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共5页
自1980年,我们报告了河北省渤海湾海滨高碘地甲病后,12年来,山东、新疆、山西亦有关于这个病的报道,但这种环境高碘究竟对机体有哪些危害?是否也象缺碘那样引起甲状腺肿大、克汀病、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现就我们的工作以及国内外的资料... 自1980年,我们报告了河北省渤海湾海滨高碘地甲病后,12年来,山东、新疆、山西亦有关于这个病的报道,但这种环境高碘究竟对机体有哪些危害?是否也象缺碘那样引起甲状腺肿大、克汀病、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现就我们的工作以及国内外的资料做一综述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环境 机体影响
下载PDF
用感染包虫病的小鼠筛选药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尤纪青 焦佩英 +5 位作者 郭惠芳 高芳华 肖树华 柴君杰 张文林 焦伟 《地方病通报》 1989年第2期44-51,共8页
应用感染继发性包虫病的小鼠筛选了89个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其中以甲苯达唑的抗包虫效果较好,在所筛选的噻二唑类化合物,吡喹酮类化合物及苯硫脲嗪亦有一定的抗包虫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包虫病 药物筛选 噻类化合物
下载PDF
阿苯达唑亚砜对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18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3 位作者 吴嘉彤 焦佩英 肖树华 柴君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0-21,共2页
本文观察了阿苯达唑亚砜150mg/kg/d×15天及×28天对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的作用。结果表明,连续给药15天,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出现变性及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0.0%及32.0%;而囊液内原头节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36.3%及4.3%... 本文观察了阿苯达唑亚砜150mg/kg/d×15天及×28天对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的作用。结果表明,连续给药15天,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出现变性及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0.0%及32.0%;而囊液内原头节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36.3%及4.3%;治疗28天时,生发层的变性及坏死和原头节的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37.9%及58.6%和16.7%及40.0%;而角质层则有破坏及大量多核巨噬细胞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亚砜 细粒棘球蚴 NIH小鼠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红外热像图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军 曹岩 翟庆华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96-197,共2页
远红外热像图检查作为腰腿痛疾病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目前不断地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报道文章不多。本文就近半年(1997年1月-1997年6月)来远红外热像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我科病人做一简单分析... 远红外热像图检查作为腰腿痛疾病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目前不断地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报道文章不多。本文就近半年(1997年1月-1997年6月)来远红外热像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我科病人做一简单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远红外热像图
下载PDF
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感染鼠体内外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学比较
20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4 位作者 肖树华 吴嘉彤 尤纪青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17-20,129-130,共4页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体内、外细粒棘球蚴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引起生发层表面粗糙、间质疏松、空泡变性、生发细胞结构模糊、核伊红深染及细胞崩解等病变,均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重,发生率亦较高,而吡...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体内、外细粒棘球蚴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引起生发层表面粗糙、间质疏松、空泡变性、生发细胞结构模糊、核伊红深染及细胞崩解等病变,均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重,发生率亦较高,而吡喹酮与阿苯达唑组的相似,均较轻,发生率亦较低,停药后,一些生发层的损害逐渐恢复正常,以吡喹酮及阿苯达唑组的较迅速,而甲苯达唑组的则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吡喹酮 组织学 生发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