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线上明德中文教学模式的“变”与“不变”
1
作者
赵忺
田艳
孙培健
机构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文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
浙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国际传播动态数据库及发展监测研究”(项目编号:17ZDA306)研究成果。
文摘
在 “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传统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媒介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学界对在线教学愈加关注。传统线下课程转移到线上,势必面临新调整,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迎接国际中文教育线上教学的挑战与机遇。美国明德教学模式因其规范化的教学步骤、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与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普北班”作为明德模式中举办时间较久、知名度较大、影响力较广的中文学习项目,在方法、范式、理念等诸多方面为业界中文项目的施行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其线上中文教学也已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可行的模式。本文以“普北班”为例,探析线上线下明德中文教学模式的“变”与“不变”,提出“三全并进”的线上中文教学模式。在宏观层面,线上明德中文教学应坚持“教学是根本、科研是灵魂、管理是保障”不变;在中观层面,坚持原有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不变,针对网络与距离造成的疏离感,应增加社区合作感与人文关怀感;在微观层面,应积极拥抱变化,全方位提高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力,迎接教学模式的变革。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学
线上教学
“三全并进”教学模式
普北班
Keywords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online teaching
“Three in one”teaching model
“Princeton in Beijing”
分类号
H195.3
[语言文字—汉语]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题名 二十年国外话语-语用标记研究综述
2
作者
黄梦迪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110-114,共5页
基金
2023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occurrence of discourse marker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based on the corpus analysis(CSC202308310279)。
文摘
有关话语-语用标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首先回顾了话语-语用标记的发展历史,然后对其术语界定展开讨论,随之从研究进展、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逐一对近二十年(2000年-2023年)国外话语-语用标记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国内话语-语用标记今后研究方向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
话语-语用标记
理论框架
研究方法
应用领域
Keywords
discourse-discourse markers
theoretical framework
research methodology
field of applicatio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英国多元文化环境中关于青年和公民身份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艾伦·弗朗士
乔·梅蕾迪丝
阿德瑞娜·桑都
汪楷
机构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文学院 社会学系
英国拉夫堡大学 社会科学系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 健康、社会照顾和教育学院 家庭及社区研究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社会工作学院
出处
《青年探索》
2012年第5期92-96,共5页
文摘
在欧洲和西方各国,有关多元文化的讨论对其国家和地方的公民政策有着重要影响。青年所处的阶段既是一个向"成年公民"过渡的人生阶段,更是一个通过日常生活获得公民体验的身份概念形成阶段。主流社会对于"青年"、"公民身份"的讨论将重点转向了质疑多元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政府据此将政策由促进多元文化转向了关注"共同体凝聚力",而这种否认"多元文化"的措施,不仅对多元文化本身带来冲击,也不利于社会融合的形成。
关键词
英国
青年
多元文化
青年文化
公民身份
社会融合
分类号
D431.7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题名 英国-j◆效族奢青年身份认同与促进融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乔·梅蕾迪丝
汪楷(译)
机构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文学院 社会学系
英国拉夫堡大学 社会科学系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 健康、社会照顾和教育学院 家庭及社区研究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社会工作学院
出处
《青年探索》
2012年第4期89-96,共8页
文摘
有关少数族群融合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有关民族国家。如何在保障和维护少数族裔的权利的同时,缓解族群文化差异与统一的公民身份意涵之间矛盾冲突的讨论。作为现在乃至未来的国家公民,青年群体及其社会融合便成为这些讨论的焦点。围绕“公民身份”概念,了解不同族群青年人对此概念的理解,探讨青年人将“公民身份”建构成“问题”的过程,从而揭示缺乏公正、不被认可和自我决策困难等因素怎样影响了英国青年人成员身份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并提出了可能的政策建议和改善方法。
关键词
多元文化
青年文化
公民身份
社会融合
分类号
D431.7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题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青年爱情题材电影初探
5
作者
周学麟
机构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1,共7页
文摘
本文从青年文化研究角度,对1979--1981年间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爱情题材故事片进行初步梳理,探讨影片展示青年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以及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认为,这批以“青年”和“爱情”为题材的影片不仅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特别是“娱乐片”的空前繁荣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80年代中后期爆发的“文化热”中淬炼出来的“80年代文化精神”,为回望那个年代巨变中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窗户。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青年文化
爱情电影
社会变革
分类号
J909.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