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锡太湖水环境治理中的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史龙新 陈军 《江苏水利》 2005年第3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机制创新 发达 示范窗口 经济 科技创新 中国 长三角地区 太湖水 水环境治理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五里湖水体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的荧光光谱组分鉴别及其与氮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博 王书航 +2 位作者 姜霞 黄晓峰 王雯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分析太湖五里湖水体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的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其组分类型、分布规律以及来源,进一步探讨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与WSOM荧光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悬浮物中...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分析太湖五里湖水体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质(WSOM)的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其组分类型、分布规律以及来源,进一步探讨悬浮物中水溶性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与WSOM荧光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悬浮物中WSOM荧光组分主要由2个类腐殖质(C1、C2)和1个类色氨酸类蛋白质(C3)组成.总荧光强度在57.56~200.01 R.U./g之间,平均为115.42 R.U./g,其中C1、C2、C3的相对比例分别为35.55%、34.05%和30.40%;空间上由西向东逐渐增强,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沿岸区高于湖心区.荧光指数和生物源指数变化范围分别在1.48~2.34和0.65~0.87之间,反映了悬浮物中WSOM主要来源于微生物、藻类的自生生物源.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WSOM与氮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且有机氮与WSOM荧光组分的相关系数大于无机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五里湖 蠡湖 悬浮物 溶解性有机质 光谱特征 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周年变化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胡志新 胡维平 +1 位作者 张发兵 钟春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63-767,共5页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学和环境管理方面一个新兴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和湖泊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湖泊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调控的基础。运用...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学和环境管理方面一个新兴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和湖泊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湖泊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调控的基础。运用Exergy、结构exergy和生态缓冲容量等指标来评价太湖梅梁湾湖区2001年生态系统健康的周年变化,其健康状况由好到坏依次为3~4>1~2>11~12>9~10>5~6>7~8月份。这和分别应用营养状态指数(TSI)和生物多样性指数(DI)进行评价的结果相似,表明运用Exergy、结构exergy和生态缓冲容量指标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指标 梅梁湾
下载PDF
后生浮游动物摄食对太湖夏季微囊藻水华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健 杨桂军 +6 位作者 秦伯强 张光生 王丽君 高映海 李鸿毅 陈满意 钟春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5,共8页
为了了解后生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在太湖夏季微囊藻水华形成中的作用,2009年7月15日至8月14日取太湖梅梁湾湖水开展了后生浮游动物对微囊藻水华形成作用的野外模拟实验.实验期间,未过滤掉后生浮游动物的对照组出现了漂浮在水面、肉眼可... 为了了解后生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在太湖夏季微囊藻水华形成中的作用,2009年7月15日至8月14日取太湖梅梁湾湖水开展了后生浮游动物对微囊藻水华形成作用的野外模拟实验.实验期间,未过滤掉后生浮游动物的对照组出现了漂浮在水面、肉眼可见的微囊藻水华,而过滤掉后生浮游动物的实验组没有出现微囊藻水华.结果显示,对照组整个实验期间都有后生浮游动物存在,共发现了9种后生浮游动物;而实验组在实验第6 d发现有后生浮游动物出现,整个实验期间共发现了3种后生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后期(21~30 d),对照组微囊藻平均密度显著高于实验组.整个实验期间,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密度均显著高于实验组,且惠氏微囊藻密度占对照组微囊藻总密度的60.79%.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夏季后生浮游动物摄食并不能控制太湖蓝藻水华,相反,后生浮游动物特别是大型浮游动物能促进蓝藻水华的形成.同时表明,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可能是影响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摄食 太湖 蓝藻 微囊藻水华
下载PDF
太湖五里湖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年跃刚 聂志丹 陈军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37-39,共3页
在针对太湖五里湖水质严重污染和生态严重退化的情况,从分析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理论入手,提出生态恢复过程中控源减污、生境改善、生态重建、稳态调控的四个关键步骤,评价了西五里湖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的效果,计算了示范工程区水生植物覆... 在针对太湖五里湖水质严重污染和生态严重退化的情况,从分析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理论入手,提出生态恢复过程中控源减污、生境改善、生态重建、稳态调控的四个关键步骤,评价了西五里湖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的效果,计算了示范工程区水生植物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指出达到景观要求的草型清水稳态湖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稳态转换 水生植物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水质改善初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史龙新 张运林 秦伯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236,共5页
基于改善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思路,在太湖梅梁湾水源地实施了旨在恢复水生植物的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2003年8月开展的本底调查及2003年9月~2004年11月的水质监测资料,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示范区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 基于改善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思路,在太湖梅梁湾水源地实施了旨在恢复水生植物的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2003年8月开展的本底调查及2003年9月~2004年11月的水质监测资料,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示范区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和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前示范区内各点位的透明度、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等指标均超标,水质为Ⅳ-Ⅴ类,表现为富营养化水平;各项工程措施实施后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溶解氧明显升高,全年较2003年8月份升高34%,夏季较2003年8月也升高了17%,10个点透明度平均由0.29m提高到0.35m,增加了21%,强化净化区较外围区提高0.05m。但是,上述水质改善仅是生态工程物理效应的结果,由于水生植物尚未恢复,因此,有些指标的改善并不明显,如叶绿素等。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水生植物得到恢复后,其水质改善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示范区 水质 透明度
下载PDF
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钟春妮 杨桂军 +1 位作者 高映海 王丽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2,共6页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大型浮游动物35种,年均密度为467个/L,年均生物量为1.726mg/L。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大型浮游动物35种,年均密度为467个/L,年均生物量为1.726mg/L。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其中,针簇多肢轮虫年均密度为99个/L,占大型浮游动物总数量的22%,萼花臂尾轮虫年均密度为49个/L,占大型浮游动物总数量的11%。相关分析表明,轮虫数量与颗粒悬浮物浓度(r=-0.603,P<0.05)和桡足类生物量(r=-0.670,P<0.05)呈显著负相关;枝角类数量与轮虫生物量(r=-0.606,P<0.05)显著负相关;桡足类数量与水温(r=0.596,P<0.05)和总磷(r=0.596,P<0.05)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枝角类生物量(r=0.776,P<0.01)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贡湖湾 大型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 被引量:19
8
作者 史龙新 李向阳 +1 位作者 王宁 杨林章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11-13,46,共4页
通过对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主要特征的分析,初步估算了主要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率,提出了控制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的总体思路与设想,提供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田氮、磷损失、村镇地表径流污染的控制技术,以及污染河道的生态修... 通过对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主要特征的分析,初步估算了主要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率,提出了控制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的总体思路与设想,提供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田氮、磷损失、村镇地表径流污染的控制技术,以及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此同时,还讨论了农村面源污染的管理对策、管理模式与相关政策法规等,可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农村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面源污染 控制技术 太湖
下载PDF
太湖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9
作者 蔡琳琳 朱广伟 李向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250-7258,共9页
利用高频溶解氧监测,估算了太湖梅梁湾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高频变化特征。结合同步气象监测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的周年逐周观测数据,分析了气象和环境条件对富营养化湖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频溶解... 利用高频溶解氧监测,估算了太湖梅梁湾湖岸带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高频变化特征。结合同步气象监测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的周年逐周观测数据,分析了气象和环境条件对富营养化湖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频溶解氧监测估算的初级生产力变化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一致,能够反映出浮游植物生产力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规律。统计分析表明,气温对太湖这一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影响很大;氮的供给与浮游动物的选择性牧食也是影响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湖岸带的水华堆积过程对初级生产力影响巨大,气象、水文过程又加剧了蓝藻水华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幅度,反映出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可能存在极大的时空不均一性。研究表明,溶解氧高频监测法估算初级生产力能够捕捉到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快速变化过程,可以用于富营养化湖泊初级生产力监测、蓝藻水华灾害预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太湖 高频自动监测 蓝藻水华
下载PDF
浅析太湖梅梁湾的生态修复与重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春妮 《江苏水利》 2006年第6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梅梁湾 太湖 社会经济发展 污染控制技术 长江三角洲地区 风景旅游区 周围地区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修复技术
下载PDF
无锡某工业企业退役场地污染调查及土壤修复工程实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海波 黄晓峰 +1 位作者 李向阳 钟春妮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第5期166-166,共1页
对无锡某退役场地进行污染调查评估,确定污染源和污染范围。对污染土壤采用稳定化固化工艺进行修复,修复后的土壤满足验收标准。
关键词 退役场地 污染调查评估 土壤修复
下载PDF
苦草繁殖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9
12
作者 陈开宁 兰策介 +3 位作者 史龙新 陈伟民 许海 包先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7-495,共9页
通过太湖野外调查、室内培养、种子与块茎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对太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种群的繁殖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苦草分配于有性繁殖部分的生物量较无性的大,分别占总生物量的25.0%±13.8%和10.... 通过太湖野外调查、室内培养、种子与块茎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对太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种群的繁殖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苦草分配于有性繁殖部分的生物量较无性的大,分别占总生物量的25.0%±13.8%和10.1%±7.0%。雌花数与座果率平均分别为22.9±13.8朵·株^-1和73.3%±17.9%。雄株可以产生11-33个佛焰苞,每个佛焰苞内平均含有364±38朵雄花,每个雄花产生的花粉为128-184粒。每个果实内种子丰富,多达150-360粒,估算太湖苦草种群立地种子量可达1.68×10^4-1.01×10^6个·m^-2.但每年种群主要来自地下块茎和匍匐茎,水深、风浪等可能是种子苗难以在湖泊中定植成功的主要因素。2)苦草的块茎数量较大,平均90-226个·m^-2,是种群发展的强大物质基础。3)温度、光照、基质及种子保存方式与时间长短对种子发芽率均有较大影响。10℃时种子发芽率较低,仅8.35%±1.89%;20℃时发芽率较高,为56.73%±6.42%;30℃时发芽率有所降低,为43.55%±4.34%。种子发芽对光照有一定要求,20℃、无光条件下,种子发芽率下降63.6%。在没有湖泥为基质的情况下,发芽率下降36.5%。此外,随干燥保存时间增加,种子发芽率下降。4)块茎发芽对光照需求不大,但温度对块茎的发芽率有较大影响,10℃时发芽率为20.3%±5.7%,20℃时较高,达90.2%±12.6%,30℃时发芽率降低至60.4%±7.6%。5)光照对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有光照的幼苗伸长生长比无光条件下慢,但生物量积累较大,有光的苗生长速度平均为0.56-0.70cm·d^-1,无光的为0.86-0.96cm·d^-1。试验结果还显示,苦草的块茎苗初期的伸长生长主要依赖于基部的根茎生长。6)根据研究结果认为,在湖泊中恢复苦草种群应主要利用地下块茎,种子只适用于相对静止的浅水池塘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块茎 发芽率 苦草 恢复 沉水植物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 被引量:108
13
作者 李先宁 吕锡武 +2 位作者 孔海南 罗兴章 李向阳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19-22,共4页
随着水体污染的日趋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为研究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生物+生态”处理结合的组合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工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组合技术均... 随着水体污染的日趋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为研究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生物+生态”处理结合的组合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工程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组合技术均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具有除磷脱氮效率较高,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的特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应根据排放特征和环境气候条件,研究开发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态农业利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生物+生态 跌水充氧接触氧化 塔式蚯蚓生态滤池 生态土壤
下载PDF
丝状绿藻腐烂过程对水质和沉水植物黑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敦海 史龙新 +3 位作者 李根保 王高鸿 陈武雄 刘永定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6期27-30,共4页
从野外采集沉水植物黑藻种植于120L的塑料桶内,然后采集丝状绿藻放在培养黑藻的桶内。设种植黑藻而不放入丝状绿藻的桶为对照。由于夏季高温和强光,丝状绿藻在数天内会逐渐腐烂。研究发现,在丝状绿藻腐烂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DO)、pH值... 从野外采集沉水植物黑藻种植于120L的塑料桶内,然后采集丝状绿藻放在培养黑藻的桶内。设种植黑藻而不放入丝状绿藻的桶为对照。由于夏季高温和强光,丝状绿藻在数天内会逐渐腐烂。研究发现,在丝状绿藻腐烂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DO)、pH值、水下光强度与水面光强度的比值均比对照组大大降低,尤其是溶解氧,有时甚至下降为零。而水体的温度、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在丝状绿藻腐烂过程中则上升,后3个指标大大高于对照。有丝状绿藻处理的试验组,随着丝状绿藻的腐烂,沉水植物黑藻亦慢慢腐烂,最后消失。而对照组黑藻生长良好,生物量大大上升。因此,我们认为,丝状绿藻腐烂过程中引起的水质指标变化,尤其是降低溶解氧、降低水下光照强度、降低pH和使水体温度上升是沉水植物黑藻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在进行沉水植被恢复过程中值得注意,并应寻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绿藻 沉水植物 黑藻 生长 水质
下载PDF
水培经济植物对污水中磷的吸收利用及去除效果 被引量:25
15
作者 徐晓锋 史龙新 +1 位作者 许海 杨林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对13种经济植物在污水水培条件下净化污水中磷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莴苣(Lactuca sativavar.angustana)、酸模(Poly-gonum iapathifolium)、生菜(Lactuca sativa)、小... 对13种经济植物在污水水培条件下净化污水中磷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莴苣(Lactuca sativavar.angustana)、酸模(Poly-gonum iapathifolium)、生菜(Lactuca sativa)、小葱(Allium ascalonicum)、五月慢青菜(Brassica chinen-sis)等品种具有较高的净化能力。在4个半月的水培中,TP的去除量分别达到10.27、10.35、6.5~6.896、.91、5.72、5.46和6.19 g.m-2;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5%、95.2%、93.6%~99.3%、99.6%、99.5%、95%和89.2%。植物吸收作用是最主要的污水磷去除机制,沉淀在污水磷净化中的作用较小。污水中磷的去除与植物的生长期密切相关。黑麦草、水芹等7种植物适宜作为苏南地区冬季化粪池污水水培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水培 净化 经济植物
下载PDF
漂浮植物水鳖对沉水植物黑藻生长及它们对水质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敦海 史龙新 +3 位作者 李根保 王高鸿 陈武雄 刘永定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2期54-58,共5页
通过黑藻和不同覆盖度水鳖的组合,研究了漂浮植物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初始时水鳖覆盖度大于30%,则黑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且总生物量降低。与无水鳖覆盖的对照相比,覆盖度为30%的实验组黑藻的生长反而受到促进,表现在总生物量增... 通过黑藻和不同覆盖度水鳖的组合,研究了漂浮植物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初始时水鳖覆盖度大于30%,则黑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且总生物量降低。与无水鳖覆盖的对照相比,覆盖度为30%的实验组黑藻的生长反而受到促进,表现在总生物量增加和植株数量增加上,另外,由于漂浮植物的遮光作用,使水下光强降低和沉水植物黑藻的植株延长。在对水质指标的影响上,由于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的此消彼长,对总氮和总磷的影响比较一致,均使其降低。对照组的CODMn在初期由于黑藻植株的腐烂而上升,后来与其它实验组一样均降低。由于漂浮植物的大量存在,水体的溶解氧则大大降低。因此,水鳖从溶解氧、光照条件、营养条件、pH等方面都给水体带来影响,最终影响到沉水植物的生长。这些结果为我们在水体生态重建实践中对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的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植物 沉水植物 水鳖 黑藻 生长 水质
下载PDF
五里湖富营养水体生态重建试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开宁 邹晶 +3 位作者 陈晓峰 胡洪云 兰策介 许海 《现代城市研究》 2005年第5期47-52,共6页
为了改善五里湖水环境,从2002年起,展开对五里湖及其周边地区综合整治、西五里湖生态重建与示范工程。初步结果表明,西五里湖水质得到一定的改善,水体透明度也有所提高,尤其是示范工程区内透明度的平均值比湖区的高1.6倍。最好的水质出... 为了改善五里湖水环境,从2002年起,展开对五里湖及其周边地区综合整治、西五里湖生态重建与示范工程。初步结果表明,西五里湖水质得到一定的改善,水体透明度也有所提高,尤其是示范工程区内透明度的平均值比湖区的高1.6倍。最好的水质出现在示范工程区内,与未进行生态恢复的东五里湖相比,水体中的TN、TP、Chl.a、NH4-N及NO2-N均有较大幅度降低,但CODMn、NO3-N、SD差异不大。湖滨生态景观有了较大改善,建立了具有生态景观效果的芦苇、狭叶香蒲、水菖蒲、水生类鸢尾及美人蕉等湖滨湿地近1.0万m2;在敞水区恢复了浮叶、沉水植物超过3.5万m2。通过生态重建实践,对浅水湖泊生态恢复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整治 生态重建 水生植被恢复 生物调控 五里湖
下载PDF
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年跃刚 史龙新 陈军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43-46,共4页
全面介绍了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之一“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阐述了示范工程实施地点太湖五里湖的水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问题以及课题研究与五里湖治理的技术路线,总结了子课题研究所取得的... 全面介绍了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之一“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阐述了示范工程实施地点太湖五里湖的水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问题以及课题研究与五里湖治理的技术路线,总结了子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方法创新与关键技术创新,评价了环保疏浚示范工程、退渔还湖示范工程、生态重建示范的实施效果以及太湖五里湖示范工程实施前后的水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疏浚 生态重建 示范工程 重污染水体
下载PDF
以重点实验室为载体提升省属高校科研素质与科研气氛新模式的探讨
19
作者 付强 李海妮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8期172-173,共2页
科研工作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工作。与重点高校相比,省属高校科研素质和科研气氛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实验室的设立为省属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契机。本文分析了目前省属高校二级学院科研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在重点实验室... 科研工作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工作。与重点高校相比,省属高校科研素质和科研气氛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实验室的设立为省属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契机。本文分析了目前省属高校二级学院科研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在重点实验室的具体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利用重点实验室为载体提升省属高校科研素质与科研气氛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省属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高校 科研
下载PDF
电解法去除重污染河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海妮 慕亚南 +2 位作者 张红星 杨浩飞 成小英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246-253,共8页
近年来,河流污染日趋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河水污染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了氨氮初始浓度、氯离子浓度(Cl^-)、电压、pH及极板间距对电解法脱氮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运行参数,并对... 近年来,河流污染日趋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河水污染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了氨氮初始浓度、氯离子浓度(Cl^-)、电压、pH及极板间距对电解法脱氮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运行参数,并对电解法去除实际河水和模拟河水中的氨氮和TN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重污染河流水体中的氨氮和TN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去除,各参数的主次顺序为:Cl^-〉氨氮初始浓度〉pH〉电压;在氨氮初始浓度为15 mg/L、氯离子浓度40 mg/L、pH 9的模拟河水中、电压11 V、极板间距1.0 cm的条件下,电解90 min时,TN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52.04%和83.01%;调节电压和极板间距为最优条件,电解180 min时,实际河水中TN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48.27%和81.24%;电解法对实际河水中的氨氮、TN去除效果略差于模拟河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河流 电解法 氨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