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林祥 邓炳幸 +3 位作者 张玫 刘玉金 饭沼元 森山纪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成的X线钡灌肠图像上的肠管变形和粘膜面的改变。结果:104例胃癌结肠转移,男67例,女37例。胃癌术前检查中发现结肠转移者32例,术后发现的大肠转移中,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占91.3%)。胃癌原发灶的肉眼形态BorrmannⅢ型(28例)和BorrmannⅣ型(65例)者占89.4%,组织学中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要成分者占91.3%。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80),其次为直肠(50)。转移灶可累及多节段肠管,其中横结肠中1/3段(47),横结肠左1/3(44),横结肠右1/3(39)和直肠腹膜返折之上(39)。X线显示肠管单侧变形者227处,双侧变形者96处。黏膜面表现为梳齿状黏膜纹聚集改变253处,颗粒结节状改变23处,外压性改变20处,弥漫性改变62处。结论:胃癌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和直肠,结肠黏膜面的梳齿状黏膜纹聚集为胃癌大肠转移的主要X线钡剂灌肠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大肠 转移 钡灌肠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下载PDF
侧方扩展型大肠肿瘤的X线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林祥 邓炳幸 +3 位作者 张玫 刘玉金 饭沼元 森山纪之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扩展型大肠肿瘤的X线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54处病变的X线钡灌肠造影表现和内镜图像,将病变分为非结节扁平隆起、结节集簇性隆起和混合性结节集簇隆起3种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扩展... 目的:探讨扩展型大肠肿瘤的X线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54处病变的X线钡灌肠造影表现和内镜图像,将病变分为非结节扁平隆起、结节集簇性隆起和混合性结节集簇隆起3种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扩展型大肠肿瘤好发于直肠、盲肠和升结肠近段,组织病理学多为腺瘤或黏膜内癌,混合结节集簇隆起型病变癌变率高、浸润较深,且有进展期癌。结论:扩展型大肠肿瘤表面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推测有无癌变与癌变浸润深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X线钡灌肠造影
下载PDF
胃癌腹膜腔种植转移的MSCT表现
3
作者 刘林祥 邓炳幸 +2 位作者 卢川 饭沼元 森山纪之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腹膜腔种植转移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探查和腹膜腔穿刺证实为腹膜腔转移的胃癌患者的腹部CT图像。分析CT图像上肠壁增厚部位和增强方式,网膜、系膜有无增厚、结节以及增强方式,有无腹水以及分布部位,肾... 目的:探讨胃癌腹膜腔种植转移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探查和腹膜腔穿刺证实为腹膜腔转移的胃癌患者的腹部CT图像。分析CT图像上肠壁增厚部位和增强方式,网膜、系膜有无增厚、结节以及增强方式,有无腹水以及分布部位,肾盂输尿管积水以及有肝脾转移等。对接受2次以上CT复查者,观察CT表现的变化。结果:胃癌腹膜腔转移104例,男67例,女37例。73例显示结肠肠壁增厚,其中71例增厚肠壁有强化,31例呈层状强化。42例显示直肠肠壁增厚,其中41例强化,25例显示层状强化。55例发现腹膜腔积液。3例显示网膜或系膜增厚,14例显示网膜或系膜结节影。肾盂输尿管积水27例,胸腔积液6例,腹腔肿块2例。结论:胃癌腹膜腔种植转移的CT表现为大肠壁增厚和肠壁环形强化、腹膜腔积液与肾盂输尿管积水。腹膜增厚、网膜结节和腹腔肿块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种植转移 大肠转移 腹膜腔 CT MSCT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阴道超声粘连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熠 罗欣怡 +2 位作者 蒋卓霖 李晏杰 石川光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1-445,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粘连是一种致使女性遭受腹痛、性交痛和不孕等病症的病理状态,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品质。为此,精准地诊断其发病部位及播散程度,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过去缺乏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以全面评估...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粘连是一种致使女性遭受腹痛、性交痛和不孕等病症的病理状态,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品质。为此,精准地诊断其发病部位及播散程度,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过去缺乏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以全面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粘连。最近,日本医学专家们开发了一套经阴道超声粘连评分系统,旨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粘连进行术前诊断和治疗监测。笔者将详细介绍这一评分系统及其优势和应用前景,以便为广大医学界同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阴道超声 粘连评分 术前诊断 道格拉斯窝闭塞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细胞癌NCCN指南及JES指南外科诊疗要点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冷雪峰 大幸宏幸 韩泳涛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4年第4期286-291,共6页
癌症治疗日新月异,食管癌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在我国都居高不下,作为癌症负担之一,对食管癌,尤其是食管鳞癌诊疗规范及进展的及时了解与掌握,是从事该专业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早中期食管癌的治疗外科手术是提高患者生存获益的基本保障... 癌症治疗日新月异,食管癌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在我国都居高不下,作为癌症负担之一,对食管癌,尤其是食管鳞癌诊疗规范及进展的及时了解与掌握,是从事该专业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早中期食管癌的治疗外科手术是提高患者生存获益的基本保障,但随着综合治疗理念的不断进步,外科医生应掌握更加全面的系统性治疗思维及实践能力。本文将针对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日本食管学会(JES)指南在可手术切除食管鳞癌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汇总,期望能够对从事食管癌治疗的外科医生及多学科诊疗团队有所帮助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临床指南 外科手术 多学科治疗
原文传递
日本食管癌外科发展简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旭峰 冷雪峰 +2 位作者 戴亮 大幸宏幸 渡边雅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9,共9页
食管癌外科起源于20世纪初,但真正意义的经胸入路食管癌切除并消化道重建始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一时期,日本与西方国家同步开始了食管癌的外科探索。亚洲食管癌病理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肿瘤生物学特点和治疗策略不同于以腺癌... 食管癌外科起源于20世纪初,但真正意义的经胸入路食管癌切除并消化道重建始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一时期,日本与西方国家同步开始了食管癌的外科探索。亚洲食管癌病理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肿瘤生物学特点和治疗策略不同于以腺癌为主的欧美患者。历经八十余年的发展,日本食管癌外科治疗从初始尝试、深耕实践到追求卓越,探索出一套较为先进的外科技术和诊疗规范,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日本学者在成立日本食管学会的基础上,制订且不定期更新《日本食管癌诊疗规约》,出版学会专业学术期刊Esophagus。日本临床肿瘤协作组开展了诸多食管癌三期临床研究,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提供了强有力证据。本文针对日本食管癌外科的起源、发展、现状及未来,通过文献查证、资深专家访谈及《食管癌外科治疗热点问题-日本专家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对日本食管癌外科发展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外科手术 学会 医学
原文传递
第74回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总会食管癌治疗内容拔萃 被引量:2
7
作者 冷雪峰 郭旭峰 大幸宏幸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近年来,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发展迅速,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新辅助治疗和根治性手术,仍然面临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预后不佳。如何寻找该组人群的预后相关... 近年来,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发展迅速,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新辅助治疗和根治性手术,仍然面临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预后不佳。如何寻找该组人群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术后辅助治疗策略的选择亟待解决。同时,微创食管切除术在技术层面日趋成熟,随着4K超高清腔镜和da Vinci机器人Xi和SP操作系统的逐步应用,其在持续关注外科学和肿瘤学效果的同时,已悄然转向器官功能学及术后生活质量提升。此外,食管癌切除术所包含的消化道重建内容仍旧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且结合部上消化道癌的治疗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更值得广大食管外科医生去深入研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国际会议 学术交流
原文传递
EB病毒对人胃癌细胞系HSC-39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罗兵 村上雅尚 +1 位作者 柳原五吉 西连寺刚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 (EBV)对胃癌细胞系的感染作用。方法 用Akata和P3HR 1EBV毒株感染人胃癌印戒细胞系 (HSC 39) ,有限稀释法对感染细胞进行克隆。结果 EBV感染细胞中可检测到EBV编码的核抗原 (EBNA) ,2种EBV毒株感染的细胞克隆表现有... 目的 探讨EB病毒 (EBV)对胃癌细胞系的感染作用。方法 用Akata和P3HR 1EBV毒株感染人胃癌印戒细胞系 (HSC 39) ,有限稀释法对感染细胞进行克隆。结果 EBV感染细胞中可检测到EBV编码的核抗原 (EBNA) ,2种EBV毒株感染的细胞克隆表现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及生长方式。EBV感染的亲代细胞及大部分克隆表达EBNA1,但不表达EBNA2、潜伏期膜蛋白 (LMP) 1和LMP2A ;亲代细胞及所有细胞克隆未观察到裂解感染 ,EBNA启动子Qp表达阳性 ,而启动子Cp和Wp未见表达。结论 HSC 39对 2种EBV毒株均易感 ,EBV感染可改变HSC 39的细胞表型 ,且不同EBV毒株对其影响不同 ,提示印戒细胞癌细胞系可用作EBV感染的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胃癌 印戒细胞系 有限稀释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