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检测间日疟感染的Ni—NTA蛋白芯片技术。方法采用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表达间日疟原虫重组蛋白,建立原位纯化重组蛋白和检测间t3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抗体反应的M—NTA蛋白芯片技术。并对3个裂殖子表面蛋白(merozoitesurfacepro...目的建立检测间日疟感染的Ni—NTA蛋白芯片技术。方法采用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表达间日疟原虫重组蛋白,建立原位纯化重组蛋白和检测间t3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抗体反应的M—NTA蛋白芯片技术。并对3个裂殖子表面蛋白(merozoitesurfaceproteins,MSPs)MSP1-42、MSP8和MSP10的免疫应答进行分析。结果应用Ni—NTA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抗体,鉴定出具有免疫原性的15个间日疟原虫蛋白,主要包括10个MSPs、2个Cys6蛋白以及其他3个未知蛋白,结果与以往报道的抗体芯片类似。MSP1-42、MSP8和MSP10依次识别出100.0%(20/20)、90.0%(18/20)和70.0%(14/20)的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特异性均为100%(10/10),且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0.87—1.00。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Ni—NTA蛋白芯片技术。该方法有助于从间日疟原虫基因组中快速筛选鉴定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以及应用于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建立检测间日疟感染的Ni—NTA蛋白芯片技术。方法采用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表达间日疟原虫重组蛋白,建立原位纯化重组蛋白和检测间t3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抗体反应的M—NTA蛋白芯片技术。并对3个裂殖子表面蛋白(merozoitesurfaceproteins,MSPs)MSP1-42、MSP8和MSP10的免疫应答进行分析。结果应用Ni—NTA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抗体,鉴定出具有免疫原性的15个间日疟原虫蛋白,主要包括10个MSPs、2个Cys6蛋白以及其他3个未知蛋白,结果与以往报道的抗体芯片类似。MSP1-42、MSP8和MSP10依次识别出100.0%(20/20)、90.0%(18/20)和70.0%(14/20)的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清,特异性均为100%(10/10),且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0.87—1.00。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Ni—NTA蛋白芯片技术。该方法有助于从间日疟原虫基因组中快速筛选鉴定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以及应用于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