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半导体和纳米金属的高效人工光合成材料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德法 刘乐全 +1 位作者 欧阳述昕 叶金花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人工光合成技术把二氧化碳转换成碳氢化合物燃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一种太阳能化学转化和利用的理想技术,近年来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以下3个技术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半导体和纳米金属的宽光谱响应高效人工光合... 通过人工光合成技术把二氧化碳转换成碳氢化合物燃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一种太阳能化学转化和利用的理想技术,近年来受到科学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以下3个技术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半导体和纳米金属的宽光谱响应高效人工光合成材料体系的构建与应用:(1)从人工光合成热力学条件出发,基于半导体能带工程设计制备新型高效人工光合成材料;(2)利用纳米贵金属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设计和制备基于纳米金属的宽广谱响应人工光合成体系,可以有效拓展其光吸收范围至近红外区;(3)利用Ⅷ过度族金属光热效应,设计与制备基于Ⅷ族金属纳米粒子的全光谱响应人工光合成体系,可以有效拓展光吸收范围至红外区,使人工光合成体系具有全光谱响应。特别关注在上述人工光合成材料体系中非极性CO_2分子活化、表/界面现象及光化学反应微观机制,为开发高效人工光合成材料体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人工光合成 半导体 能带工程 纳米金属 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光热效应
下载PDF
氧化物晶体与薄膜最新研究进展(英文)
2
作者 木村秀夫 赵洪阳 +2 位作者 姚启文 程振祥 王小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9-795,共7页
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氧化物材料在电子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到目前为止,即使是对于氧化物晶体材料,从纳米科技角度来说,研究的趋势是降低尺寸直到很小的尺度。近年来,氧化物的研究目标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作者课题组的与... 在工业发展的进程中,氧化物材料在电子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到目前为止,即使是对于氧化物晶体材料,从纳米科技角度来说,研究的趋势是降低尺寸直到很小的尺度。近年来,氧化物的研究目标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作者课题组的与氧化物晶体及薄膜有关的三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晶体 薄膜 压电性 铁电性 多铁性 光催化
下载PDF
拓扑超导Majorana束缚态的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梁奇锋 王志 +1 位作者 川上拓人 胡晓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6-235,共10页
Majorana束缚态具有非阿贝尔量子统计特性,是极具潜力的拓扑量子计算方案的核心.近期有多项实验研究提供了Majorana束缚态在某些超导体系中的存在证据,使其成为近期凝聚态物理以及量子计算领域的前沿焦点之一.本文介绍拓扑超导的机理、M... Majorana束缚态具有非阿贝尔量子统计特性,是极具潜力的拓扑量子计算方案的核心.近期有多项实验研究提供了Majorana束缚态在某些超导体系中的存在证据,使其成为近期凝聚态物理以及量子计算领域的前沿焦点之一.本文介绍拓扑超导的机理、Majorana束缚态的新奇物理特性、实验观测和操作的方法以及相关量子器件的设计,最后展望该研究方向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ana束缚态 拓扑超导 非阿贝尔统计 量子计算
下载PDF
含Al超细晶粒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的热模拟
4
作者 齐锦刚 张东军 +1 位作者 杨洋 邱海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93,共4页
为改善超细晶粒钢焊缝热影响区(HAZ)组织软化问题,对不同Al含量的Fe-Mn-Si超细晶粒钢进行了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冷速条件下,此类钢随Al元素添加量的变化,组织从上贝氏体转变为无碳化物贝氏体,且随Al含量的不同,无碳化物贝氏体... 为改善超细晶粒钢焊缝热影响区(HAZ)组织软化问题,对不同Al含量的Fe-Mn-Si超细晶粒钢进行了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冷速条件下,此类钢随Al元素添加量的变化,组织从上贝氏体转变为无碳化物贝氏体,且随Al含量的不同,无碳化物贝氏体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及其形态存在明显变化。另一方面,适当Al含量可增加此类钢种焊接条件下贝氏铁素体的形核数量,造成晶粒细化。残留奥氏体相数量与形态变化及晶粒细化是含Al超细晶粒钢HAZ区韧性提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添加 超细晶粒钢 无碳化物贝氏体 韧性 残留奥氏体
原文传递
生物用形状记忆Ti-10Nb-5Sn合金加热相变的TEM原位观察
5
作者 李炎 杜三明 +2 位作者 祝要民 长谷川明 古屋一夫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8期3231-3233,共3页
用透射电镜加热台对生物用金属材料Ti-10Nb-5Sn合金进行反复的加热、冷却原位观察。结果表明,该合金升温至355K时马氏体开始溶解,385K时溶解完毕:降温到353K时开始形成马氏体,333K时转变结束。该合金高温相为体心立方β相;室温马... 用透射电镜加热台对生物用金属材料Ti-10Nb-5Sn合金进行反复的加热、冷却原位观察。结果表明,该合金升温至355K时马氏体开始溶解,385K时溶解完毕:降温到353K时开始形成马氏体,333K时转变结束。该合金高温相为体心立方β相;室温马氏体以正交晶系NbTi4相为主。该合金能记忆室温以及高温的组织形态,具有双程记忆功能,并且记忆精度在50nm范围内薄膜样品的弯曲在10之弧度数量级上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用金属材料 形状记忆 原位观察 马氏体相变
下载PDF
铁电马氏体中的电致形状记忆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晓兵 张立学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0-471,共12页
与温度驱动形状记忆的缓慢响应及磁场驱动形状记忆的巨大体积相比较,电场驱动形状记忆具有响应快和体积小的优点。但是,基于传统反压电效应的电场驱动形状记忆由于变形量较小而收到限制。本研究表明,通过运用基于点缺陷短程序对称性遵... 与温度驱动形状记忆的缓慢响应及磁场驱动形状记忆的巨大体积相比较,电场驱动形状记忆具有响应快和体积小的优点。但是,基于传统反压电效应的电场驱动形状记忆由于变形量较小而收到限制。本研究表明,通过运用基于点缺陷短程序对称性遵循的普适性原理的可逆畴翻转机制,可以在铁电马氏体中获得巨大的电致形状记忆效应;其产生的变形量理论上是反压电效应所产生变形量的几十倍。采用原位畴观察实验给出了可逆畴翻转的直接证据。并且,在铁电多晶陶瓷中也获得了这种大的电致形状记忆效应。这种效应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都很稳定,在疲劳测试中也显示了很好的可靠性。运用这一新的电致形状效应有望制备出新一代非线性驱动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 电致形状记忆效应 点缺陷 铁电体 畴翻转
下载PDF
Mn-Cu系高阻尼合金的凝固组织控制及阻尼特性的改善(英文) 被引量:12
7
作者 殷福星 岩崎智 +1 位作者 坂口琢哉 长井寿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31,共9页
Mn—Cu系阻尼合金兼有较高的阻尼特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质,因而具有较大的实用前景。这类合金通常经过铸造,塑性加工和热处理来获得要求的性能和组织。加工后的Mn—Cu合金存在一个特定温度,在此温度以上合金的阻尼性能将会消失,因而影... Mn—Cu系阻尼合金兼有较高的阻尼特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质,因而具有较大的实用前景。这类合金通常经过铸造,塑性加工和热处理来获得要求的性能和组织。加工后的Mn—Cu合金存在一个特定温度,在此温度以上合金的阻尼性能将会消失,因而影响了合金的在较高温度下的使用。该温度和合金的Mn含量有关,然而提高合金的Mn含量有会降低合金的加工性及力学性能。一般Mn-Cu合金的热处理都是利用400℃附近的时效来获得相分解后的局部高Mn组织。但是目前的时效处理后的Mn—Cu阻尼合金的最高使用温度只在80℃以下。为解决Mn—Cu阻尼合金使用温度的局限性,本研究选用凝固过程控制的方法在铸造组织中来获得较大幅度的Mn含量分布。从而在Mn-Cu合金得到较高的高阻尼特性温度。本工作利用铸型温度控制的方法,将M2052(Mn-20Cu-5Ni-2Fe)合金在250~0.1K/s冷却速度范围内控制凝固。随凝固冷却速度的降低在合金的铸态组织中观察到二次枝晶间距和晶粒尺寸的明显增大。同时还发现缓冷凝固的合金的成分比快冷凝固有较大的分布幅度。铸态下的合金阻尼性能评价也证实了凝固冷却速度对合金的凝固组织有很大的影响。尽管铸态组织的合金的高温阻尼性能并没有很大的改善,然而通过对铸态组织实施时效处理后发现缓冷凝固合金的高温阻尼性能有很大的改善。凝固冷却速度对时效处理后合金的阻尼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1K/s的冷却速度下缓慢凝固的合金在时效处理后高阻尼特性可持续高达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u系高阻尼合金 阻尼行为 凝固组织控制
下载PDF
彭桓武先生与青年研究生
8
作者 刘全慧 周海军 +2 位作者 周建军 涂展春 李康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4-335,共2页
关键词 研究生 青年 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高等研究院 清华大学 量子场论 合作研究 研究成果 物理系 都柏林 薛定谔 玻恩 固体 介子
下载PDF
微结构对中碳马氏体钢纳米硬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金许 大村孝仁 津崎兼彰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27-1136,共10页
利用纳米力学探针对传统的淬火-回火中碳马氏体钢的微观硬度分布进行了评价.在1000μN载荷下,硬度的标准偏差与平均值之比为15.4%,而在9.8N下的维氏硬度该比值为1.5%.结合电子背散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纳米硬度值的分散并非... 利用纳米力学探针对传统的淬火-回火中碳马氏体钢的微观硬度分布进行了评价.在1000μN载荷下,硬度的标准偏差与平均值之比为15.4%,而在9.8N下的维氏硬度该比值为1.5%.结合电子背散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纳米硬度值的分散并非主要来源于马氏体板条的晶体取向,而是由于在亚微米尺度上微结构(如渗碳体的分布)的不均匀造成的.对具有不同取向的钨单晶(001),(101)和(111)的纳米力学探针测量表明,晶体取向造成的纳米硬度值分散性很小.对另一种具有相同化学成分但经过热轧变形导致渗碳体分布更加细小而均匀的马氏体钢的纳米力学探针测量表明,其纳米硬度值分散性比传统的马氏体钢要小得多.这两个结果都进一步佐证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钢 渗碳体 硬度分布 纳米力学探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