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韭菜等几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棉花黄萎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姚琴 王美入 +1 位作者 杨家荣 胡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2,共6页
通过水培法收集韭菜、大葱、野薄荷、藿香和薰衣草的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 通过水培法收集韭菜、大葱、野薄荷、藿香和薰衣草的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而在同一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系分泌物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盆栽试验表明,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微菌核对韭菜根系分泌物最为敏感。5种植物中,韭菜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野薄荷次之,藿香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大丽轮枝菌 微菌核 抑菌作用 棉花黄萎病
下载PDF
2010-2011年度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被引量:76
2
作者 刘太国 王保通 +10 位作者 贾秋珍 章振羽 李强 曹世勤 彭云良 金社林 李明菊 刘博 高利 胡小平 陈万权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4-578,共5页
为给小麦条锈病预测及防控策略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2010-2011年对采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条锈菌标样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 014份标样中,共监测到133个致病类型,其中CYR33出现频率达19.7%,与2009-2010年的23... 为给小麦条锈病预测及防控策略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2010-2011年对采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条锈菌标样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 014份标样中,共监测到133个致病类型,其中CYR33出现频率达19.7%,与2009-2010年的23.7%相比略有下降,连续二年超过CYR32,居于首位;CYR32出现频率为18.1%(2009-2010年为21.6%),位居第二,主要分布在陕、甘、川地区。供试标样中还有44份被鉴定为贵农22致病类群,出现频率为4.3%,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和云南三省,陕西、青海、山西、新疆、贵州和西藏等地亦有分布,应引起育种和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下载PDF
番茄灰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海 张鑫 +3 位作者 邹杭 杨海艳 曹晶晶 安德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该药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40%多菌灵(WP)、50%异菌脲(WP)和40%嘧霉胺(WP)对番茄灰霉病... 【目的】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该药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40%多菌灵(WP)、50%异菌脲(WP)和40%嘧霉胺(WP)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抑制中质量浓度(EC50);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测定了以上5种药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0%多菌灵、50%异菌脲和40%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946.28,757.19,75.36,8.95和5.53μg/mL,对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分别为1 665.56,1 416.16,241.90,37.32和21.35μg/mL。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0%多菌灵、50%异菌脲和40%嘧霉胺750倍液的保护效果分别为68.47%,70.14%,74.18%,74.13%和80.63%。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0%多菌灵、50%异菌脲和40%嘧霉胺75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37%,64.83%,69.56%,73.49%和75.55%。【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与枯草芽孢杆菌相当,可以作为田间防治番茄灰霉病菌的一种辅助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番茄灰霉病 药效试验 辅助药剂
下载PDF
陕西省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一丹 李强 +2 位作者 王保通 付晓丽 王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0-373,共4页
为给三唑酮在小麦白粉菌防治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拌种离体叶段法测定了陕西省4个市19个乡镇的166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平均EC50为34.66mg.L-1,平均抗药性水平为16.58倍,80.72%的菌株产... 为给三唑酮在小麦白粉菌防治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拌种离体叶段法测定了陕西省4个市19个乡镇的166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平均EC50为34.66mg.L-1,平均抗药性水平为16.58倍,80.72%的菌株产生了抗药性。其中,高抗菌株(抗药性水平>40倍)占9.64%,中抗菌株(10倍<抗药性水平≤40倍)占37.35%。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镇、宝鸡市岐山县高店乡和益店镇以及眉县横渠镇小麦白粉菌抗药性高于其他地区。说明陕西省关中大部分地区的小麦白粉菌已对三唑酮产生了抗药性,且抗药性呈增加趋势,但与全国范围相比,抗药性水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 陕西关中 三唑酮 抗药性
下载PDF
小麦品种小偃9323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被引量:7
5
作者 唐明双 马东方 +4 位作者 王海鸽 尹军良 侯璐 姚强 井金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5-861,共7页
小偃9323是小偃6号的同源材料,具有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条锈性强等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为明确其抗条锈性及遗传规律,利用当前流行的中国条锈菌小种CYR32对抗病品种小偃9323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F1、F2、F3和BC1代... 小偃9323是小偃6号的同源材料,具有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条锈性强等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为明确其抗条锈性及遗传规律,利用当前流行的中国条锈菌小种CYR32对抗病品种小偃9323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F1、F2、F3和BC1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小偃9323对CYR32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F2代分离群体,筛选到6个与抗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分别是Xwmc807、Xbarc3、Xwmc684、Xwmc201、Xwmc553和Xwmc179;该抗病基因位于小麦6AL染色体上,其最近的标记为Xwmc201和Xwmc553,遗传距离分别是2.6cM和3.7cM。分析表明,该基因不同于已知抗条锈基因,暂被命名为YrXY9323。用YrXY9323两侧遗传距离最近的标记Xwmc201和Xwmc553对42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进行分子检测,有19%的品种具有与YrXY9323相同的标记位点。本结果对YrXY9323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9323 小麦条锈菌 隐性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麦长管蚜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冠层光谱特征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8
6
作者 胡祖庆 亢菊侠 +3 位作者 罗晨 胡想顺 张改生 赵惠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7-272,共6页
[目的]构建不同小麦品种基于冠层光谱参数的麦长管蚜百株蚜量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携式野外光谱仪测定不同百株蚜量下3个小麦品种‘1376’‘Amigo’和‘小偃-22’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并对冠层反射率与百株蚜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 [目的]构建不同小麦品种基于冠层光谱参数的麦长管蚜百株蚜量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携式野外光谱仪测定不同百株蚜量下3个小麦品种‘1376’‘Amigo’和‘小偃-22’的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并对冠层反射率与百株蚜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在400~900nm波段内,随着百株蚜量的增加,3个小麦品种冠层光波反射率下降,且部分波段内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选择可见光波段的405nm、近红外波段的835nm作为3个小麦品种共有的特征波长点,构建出的3个小麦品种的百株蚜量预测模型的显著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3个小麦品种405nm波长点模型均优于835nm波长点。[结论]利用高光谱信息同时预测不同小麦品种麦长管蚜百株蚜量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小麦品种 光谱测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中国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胡小平 王保通 康振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9-716,共8页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f.sp.tritici Eriks.)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影响世界小麦生产的严重病害,具有传播范围广、流行频率强等特点。条锈菌毒性变异一直是小麦条锈病防治与研究中的重大难题。我国小麦条锈菌毒性变...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f.sp.tritici Eriks.)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影响世界小麦生产的严重病害,具有传播范围广、流行频率强等特点。条锈菌毒性变异一直是小麦条锈病防治与研究中的重大难题。我国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60多年中已开展了大量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本文从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种类及其鉴定方法、小麦品种及环境与条锈菌毒性变异的关系、毒性变异途径及变异速率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的研究概况。同时,深入探讨了条锈菌生理小种概念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急需开展研究的条锈菌毒性变异监测体系、有性过程导致的毒性变异在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毒性变异 生理小种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治 被引量:6
8
作者 巩文峰 李月飞 +3 位作者 上官妮妮 赵新贝 王阳 马青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1-257,共7页
通过稀释平板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从苹果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对苹果采后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的酵母菌株2SP,该酵母菌孢子悬浮液对苹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8.45%,对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90.0%,而过滤上清液和离心灭... 通过稀释平板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从苹果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对苹果采后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的酵母菌株2SP,该酵母菌孢子悬浮液对苹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8.45%,对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90.0%,而过滤上清液和离心灭菌上清液对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较差,表明营养和空间竞争可能是该酵母菌抑制灰霉病发展的主要机制。该酵母菌在苹果伤口接种后置于4℃低温条件下,30 d后仍能存活,且酵母菌的数量高于起始值。通过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将该酵母菌株初步鉴定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灰霉菌 采后病害 出芽短梗霉
下载PDF
普通小麦DH群体条锈病抗性鉴定及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春莲 薛芳 +4 位作者 靳凤 张芸芸 王中华 陈耀锋 胡小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0-1304,共5页
为了给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参考,对源自普通小麦杂交组合(西农1376×WT212)×花育888的DH群体进行了条锈病抗性鉴定及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DH群体中对当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条中32(CYR32)具有苗期抗性的株系... 为了给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参考,对源自普通小麦杂交组合(西农1376×WT212)×花育888的DH群体进行了条锈病抗性鉴定及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DH群体中对当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条中32(CYR32)具有苗期抗性的株系占50.7%,具有成株期抗病性的株系占51.8%。此外,利用对Yr10、Yr15和Yr26基因有效的分子标记在群体中的检测结果表明,该DH群体中有141个株系(51.5%)含有Yr10基因,但没有检测到Yr26和Yr15基因的存在;含有Yr10基因的株系均为DH群体中对CYR32具有抗病性的株系。反应型为免疫~中抗(IT:O~2),表明Yr10基因对我国当前条锈病流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DH群体 条锈病 抗病基因
下载PDF
小麦抗麦长管蚜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与鉴定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春平 赵惠燕 +1 位作者 朱启迪 罗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5-201,共7页
【目的】筛选小麦抗麦长管蚜基因,以揭示小麦抗蚜虫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mRNA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DDRT-PCR)技术,以小麦抗蚜种质98-10-35、感蚜种质1376及其F3代和BC1F1代(98-10-35/... 【目的】筛选小麦抗麦长管蚜基因,以揭示小麦抗蚜虫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mRNA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DDRT-PCR)技术,以小麦抗蚜种质98-10-35、感蚜种质1376及其F3代和BC1F1代(98-10-35/1376//1376)为材料,分析了在抗蚜材料与感蚜材料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序列及功能。【结果】从24对引物组合中,共筛选到8对引物可以在98-10-35/1376的F3代抗性群体中扩增出74条差异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为9.3,并对其中差异明显的20条条带进行了回收、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其中1条在所有抗性样品池中特异表达,将其经电子克隆延长后获得了长度为2 260bp的cDNA序列,经ORF finder软件翻译后,获得了一个含64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将其命名为TA642,该蛋白与其他植物黏连蛋白质复合体亚基——STAG域蛋白质高度同源,推测其主要通过参与真核生物的姊妹染色单体黏连作用而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结论】获得了一些与小麦抗蚜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序列,鉴定的TA642蛋白质可能与小麦麦长管蚜抗性分子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候选基因 差异表达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陕西关中灌区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治指标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云忠 胡杰 +3 位作者 李思娟 闫明杰 李文文 胡小平 《杂草学报》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通过田间调查和资料分析,对陕西关中灌区小麦田杂草的种类、出苗规律和防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小麦田杂草有15种,隶属8科15属,其中优势杂草有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殃殃、节节麦等5种,一般杂草有野燕麦、宝盖草、田紫草... 通过田间调查和资料分析,对陕西关中灌区小麦田杂草的种类、出苗规律和防治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小麦田杂草有15种,隶属8科15属,其中优势杂草有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殃殃、节节麦等5种,一般杂草有野燕麦、宝盖草、田紫草等3种,其余为区域性杂草。小麦播种后5 d陆续有杂草出土,在11月上中旬(小麦3~4叶期),占总草91%的杂草均已出苗,是生产中防治用药的最适宜时间。关中灌区麦田杂草密度(x)与小麦产量损失率(y)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920),其关系式为y=0.1660x-0.9067。按照目前关中灌区小麦的产量、价格、除草成本及效果,在本研究的草相条件下杂草的防治指标为30株/m^(2),应在冬前小麦3~4叶期进行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灌区 麦田杂草 发生规律 防治指标 杂草密度
下载PDF
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特征及种群多样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云忠 胡杰 +3 位作者 李思娟 李文文 闫明杰 胡小平 《杂草学报》 2021年第3期21-27,共7页
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陕西关中冬小麦田杂草进行调查,分析麦田杂草的种类组成、出苗规律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小麦田杂草有15种,隶属15属8科,形成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殃殃+节节麦+野燕麦+麦家公为主的杂草群落,在这个群... 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陕西关中冬小麦田杂草进行调查,分析麦田杂草的种类组成、出苗规律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小麦田杂草有15种,隶属15属8科,形成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殃殃+节节麦+野燕麦+麦家公为主的杂草群落,在这个群落中发生优势度大的杂草为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殃殃、节节麦。这些杂草在小麦3~4叶期已有91%以上出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窗口期。比较各地的杂草群落,杨凌、武功、眉县、临潼、兴平、扶风等6个县(市、区)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根据关中灌区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宜选择唑草酮、双氟磺草胺和甲基二磺隆3种除草剂搭配除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灌区 麦田杂草 群落特征 种群多样性 除草剂
下载PDF
4个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苗期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
13
作者 张玉 李倩 +5 位作者 巢凯翔 薛楠 吴蕾 井金学 李强 王保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50,共6页
旨在开发和利用柔软滨麦草的基因,丰富小麦抗条锈基因库。利用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对M851-1、M8724-1、M8725-2和M8657-2 4个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M851-1对CYR32的抗条锈性由1对隐性基... 旨在开发和利用柔软滨麦草的基因,丰富小麦抗条锈基因库。利用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对M851-1、M8724-1、M8725-2和M8657-2 4个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M851-1对CYR32的抗条锈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M8724-1对CYR32的抗条锈性由2对隐性基因独立作用控制,对CYR33的抗条锈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M8725-2对CYR32的抗条锈性由2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对CYR33的抗条锈性由1显1隐2对基因独立控制;M8657-2对CYR32的抗条锈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CYR33的抗条锈性由2对显性基因独立作用控制。研究结果初步明确这4个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抗条锈性遗传规律,有助于进一步利用这些易位系进行小麦抗条锈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 抗条锈病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6个小麦生产品种苗期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14
作者 吴蕾 宫丹丹 +1 位作者 李强 王保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11-1616,共6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我国小麦种质资源和丰富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库,利用4个不同来源和毒力的小麦白粉菌株对六个小麦生产品种(武都白茧、天选45、周98165、偃展4110、中梁9589和中麦629)进行苗期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武都白茧对菌... 为了更好地利用我国小麦种质资源和丰富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库,利用4个不同来源和毒力的小麦白粉菌株对六个小麦生产品种(武都白茧、天选45、周98165、偃展4110、中梁9589和中麦629)进行苗期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武都白茧对菌株MX20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天选45对菌株HY5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周98165对菌株HX4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偃展4110对菌株HX4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中梁9589对菌株HY5的抗性由2对隐性基因独立作用控制;中麦629对菌株CCQ15的抗性由2对隐性基因独立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产品种 抗白粉病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极长链霉菌SL01菌株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戴蓬博 蓝星杰 +1 位作者 宗兆锋 王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9-737,共9页
为了获得极长链霉菌Streptomyces longissimus SL01菌株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SL01菌株的发酵液配方进行了优化,采用离体枝条和果实病斑抑制试验检测了其配方优化效果,并测定了SL01抑菌活性物质对温... 为了获得极长链霉菌Streptomyces longissimus SL01菌株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对SL01菌株的发酵液配方进行了优化,采用离体枝条和果实病斑抑制试验检测了其配方优化效果,并测定了SL01抑菌活性物质对温度、酸碱度和紫外光照射的稳定性。最终获得最佳发酵液的配方(质量分数)为:小米粉2%、酵母粉1%和Mg SO4·7H2O 0.15%。以在28℃、初始p H 7.0、接种量2%、装液量50 m L/250 m L和转速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7 d得到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采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发酵所得的SL01发酵液对苹果枝条和果实上的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86%和10.15%。所得发酵液在低于40℃、p H在6~10或紫外光照射12 h时,抑菌活性仍较为稳定。研究表明,通过培养基优化,可以显著提高SL01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长链霉菌 抑菌活性 发酵条件 稳定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夏孢子保存时间及存活力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佳兴 马丽杰 +2 位作者 孔新宇 王军娟 胡小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3-1047,共5页
为在RNA水平上快速检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存活力和致病性,选取-20℃下保存1年和10年的菌株,检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RNA产量和完整性,并通过室内人工接种实验鉴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RNA产量高于600ng·mg-1的夏孢子具有致病性,低于60... 为在RNA水平上快速检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存活力和致病性,选取-20℃下保存1年和10年的菌株,检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RNA产量和完整性,并通过室内人工接种实验鉴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RNA产量高于600ng·mg-1的夏孢子具有致病性,低于600ng·mg-1的夏孢子均已丧失致病性;RNA完整性好的菌株,其存活力高,潜育期和致病性与新鲜夏孢子基本一致,RNA完整性差的菌株存活力低,潜育期延长,致病性弱;RNA严重降解的菌株存活率极低或失活,完全丧失致病性。因此,通过检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RNA的产量和完整性可以评估其存活力和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夏孢子 RNA 保存时间 存活力 致病性
下载PDF
硅噻菌胺对小麦全蚀病的防病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宴雷 陈宏 +2 位作者 王亚红 李强 王保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为了解硅噻菌胺防治小麦全蚀病的作用机理,通过盆栽试验和显微技术,分析了硅噻菌胺对小麦根系生长及全蚀病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噻菌胺不仅能够刺激小麦根系更快生长,增加毛细根数量与根鲜重,对小麦病根有明显的补偿作用,还能增强寄... 为了解硅噻菌胺防治小麦全蚀病的作用机理,通过盆栽试验和显微技术,分析了硅噻菌胺对小麦根系生长及全蚀病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噻菌胺不仅能够刺激小麦根系更快生长,增加毛细根数量与根鲜重,对小麦病根有明显的补偿作用,还能增强寄主的防卫反应,延迟菌丝侵入,直接破坏病原真菌菌丝细胞壁,使之畸形断裂消解,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硅噻菌胺 小麦全蚀病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韭菜干粉及其提取物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倩 王美入 +3 位作者 姚琴 商文静 杨家荣 胡小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6-142,共7页
为探究韭菜干粉及其提取物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作用,将韭菜干粉以土壤质量的2%添加到接种有棉花黄萎菌不同菌量密度的土壤中,开展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及土壤中棉花黄萎菌存活影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菌量土壤中添加韭菜干粉,均... 为探究韭菜干粉及其提取物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作用,将韭菜干粉以土壤质量的2%添加到接种有棉花黄萎菌不同菌量密度的土壤中,开展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及土壤中棉花黄萎菌存活影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菌量土壤中添加韭菜干粉,均可显著减少土壤中棉花黄萎菌的数量,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程度。韭菜干粉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存在于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中,两种萃取物合并后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共得到21个馏分,其中有9个馏分的抑菌率达到100%,经GC-MS检测出的活性物质主要为含硫化合物、烯醛醇类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阿魏酸衍生物和角鲨烯。其中,角鲨烯和阿魏酸甲酯是首次从韭菜中检测出的抑菌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干粉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韭菜提取物 抑菌物质
下载PDF
落叶型大丽轮枝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
19
作者 韩帅 胡东芳 +4 位作者 Ahmed.A.ElSharawy 王春生 商文静 杨家荣 胡小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8-134,共7页
采用ATMT技术建立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XJ2008菌株的T-DNA插入突变体文库,共获得6 043个突变体。从中随机挑选104个突变体,以野生型XJ2008菌株为参照,评价其致病性、菌落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及微菌核的产生能力等。结果表明,有12.5%的突... 采用ATMT技术建立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XJ2008菌株的T-DNA插入突变体文库,共获得6 043个突变体。从中随机挑选104个突变体,以野生型XJ2008菌株为参照,评价其致病性、菌落生长速率、分生孢子及微菌核的产生能力等。结果表明,有12.5%的突变体丧失产孢能力,4.8%的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减慢,8.7%的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显著加快,12.5%的突变体丧失产生微菌核的能力,47.1%的突变体的致病性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XJ2008,且突变体2-736、2-740、2-745的病情指数分别约为野生型菌株XJ2008的0.184、0.168和0.197倍。该突变体库突变体遗传稳定性好,性状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微菌核 突变体 致病性
下载PDF
内生球毛壳属真菌CEF-082对棉花黄萎病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芸 冯自力 +5 位作者 冯鸿杰 李志芳 师勇强 赵丽红 朱荷琴 杨家荣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06,共10页
内生真菌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旨在明确棉花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CEF-082对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拮抗作用及对黄萎病(Verticillium w ilt)的防治效果。采用圆盘滤膜法、凹玻片法等测定CE... 内生真菌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旨在明确棉花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CEF-082对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拮抗作用及对黄萎病(Verticillium w ilt)的防治效果。采用圆盘滤膜法、凹玻片法等测定CEF-082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温室采用滤液接种法和基质接种法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棉株内防御基因的表达及黄萎病菌的含量。结果表明,CEF-082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对棉花黄萎病菌菌落生长的抑制率为100%,对分生孢子产量的抑制率为70.5%,试验浓度范围内对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棉苗预接种CEF-082培养滤液或将CEF-082的玉米沙粒培养物接入基质中再种植棉花,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37%和66.88%;这两种处理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没有副作用,且后者对出苗有促进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EF-082代谢产物显著提高了棉花防御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多酚氧化酶基因(ppo)以及β-1,3-glucanase基因的表达量,抑制了黄萎病菌在棉株体内的繁殖。棉花内生真菌CEF-082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作用机理主要有抗生作用和诱导抗性,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棉花黄萎病 机理 防御基因 诱导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