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微球阵列法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部分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冰雪 段新亚 +5 位作者 李明武 李晓非 赵群 汪亚玲 柳爱华 宝福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D CBA Flex Set检测试剂盒和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84例肺结核患者(4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3... 目的:探讨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D CBA Flex Set检测试剂盒和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84例肺结核患者(4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38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6种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的水平。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IL-2、IL-6、IL-10和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且活动性结核组高于非活动性结核组(P<0.01或P<0.05)。血清IL-4与TNF-α水平肺结核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BA法能快速、灵敏、多参数批量同步定量检测血清中6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的免疫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微球阵列法 肺结核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彝医理论体系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钱韵旭 杨波 李莉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0-71,共2页
彝族人民在日常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其中,清浊二气、哎哺学说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本原性,五行八卦学说认为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的统一整体。彝医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虽然存在局限,但总体... 彝族人民在日常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其中,清浊二气、哎哺学说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本原性,五行八卦学说认为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的统一整体。彝医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虽然存在局限,但总体是既唯物又辩证,促进了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医学 唯物主义 哲学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云涛 石琳熙 《内科》 2011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2例B细胞NHL患者分为2组,A组(n=12)为感染HBV的患者,B组(n=20)为非感染HBV患者。A、...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2例B细胞NHL患者分为2组,A组(n=12)为感染HBV的患者,B组(n=20)为非感染HBV患者。A、B组均接受R-CHOP方案化疗4~6周期。A组化疗前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1周。观察两组疗效、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结果A组CR率为83.33%,B组CR率为85.00%(P>0.05)。A组Ⅰ~Ⅱ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6.67%,B组15.00%(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均未发生HBV再激活。结论感染HBV的NHL患者用R-CHOP方案治疗及在化疗前预防性、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再激活风险,减少肝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化学疗法
下载PDF
粘附分子对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玲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变态反应和炎症中起重要作用。这两类细胞均有表面粘附受体,能介导与其他细胞和胞外基质糖蛋白的结合。本文综述了粘附分子在调节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关键词 粘附分子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调节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云涛 石琳熙 《微创医学》 2011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1例(86.1%)患者在移植后出现感染。移植早期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1.4%,阳性菌23.8...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1例(86.1%)患者在移植后出现感染。移植早期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1.4%,阳性菌2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54.1%,其次是口腔黏膜、胃肠道、皮肤等,未发现感染病灶者3例。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者感染的发生率与未合并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等是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用药
下载PDF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云涛 石琳熙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5期70-72,共3页
近年研究结果表明,除了造血干细胞外,脐带血中还存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相似的细胞群,这类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向多种组织细胞分化。由于脐带血具有资源丰富、采集简单且无损伤等优势,如果对脐带... 近年研究结果表明,除了造血干细胞外,脐带血中还存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相似的细胞群,这类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向多种组织细胞分化。由于脐带血具有资源丰富、采集简单且无损伤等优势,如果对脐带血MSC进行开发和应用,将能为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对干细胞组织工程及其应用具有深远意义。现就目前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血 细胞组织工程 组织细胞分化 CELL 诱导条件 种子细胞 细胞外
下载PDF
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聂波 杨绵本 +2 位作者 魏彩霞 李维佳 石琳熙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WT1基因在50例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W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3%(17/22)和54.5%(6/1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WT1基因在50例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W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3%(17/22)和54.5%(6/1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WT1表达均阴性,急变期55.6%(5/9)表达阳性。WT1阳性患者化疗缓解率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31.3%和69.2%,P<0.05)。结论WT1在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评估预后、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基因 白血病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