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颌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许彪 王卫红 +1 位作者 黎明 张立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9-450,共2页
关键词 颌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 外科治疗 口腔颌面外科 第一附属医院 昆明医学院 功能障碍 控制出血 患者
下载PDF
口腔颌面鳞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德萍 刘流 +2 位作者 陆信 李坚 谢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54-656,共3页
作者采用酶免疫染色技术对36例口腔颌面部鳞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并与30例健康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合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群疾患者CD3下降(P<0.01),CD8升高(P<0.01),C... 作者采用酶免疫染色技术对36例口腔颌面部鳞疾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并与30例健康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合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群疾患者CD3下降(P<0.01),CD8升高(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提示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免疫平衡失调,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颌面部肿瘤 鳞癌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冷敷在口腔颌面部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家平 刘流 +3 位作者 肖旭辉 李逸松 汤言易 李志军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冰袋 冷敷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7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逸松 李志军 +2 位作者 刘流 代晓明 孙家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总结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 a间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牙源性感染占第一位(67.9%),老年人(60岁以上28.2%)、青年(20~30岁26.9%)多发.结论:应根据颌面部间隙... 目的:总结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 a间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牙源性感染占第一位(67.9%),老年人(60岁以上28.2%)、青年(20~30岁26.9%)多发.结论:应根据颌面部间隙感染特点,采取全身抗炎治疗、支持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分析 牙源性感染 60岁以上 感染病例 治疗方法 临床特点 感染特点 抗炎治疗 综合治疗 局部治疗 支持治疗 老年人 30岁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建华 李跃华 关梅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42-45,共4页
对42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实践体会加以总结,提出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早期、中期护理要点和贯穿在后期护理中利用医院特殊环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提高人们的安全生产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意识。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损伤 护理 早期 中期 后期
下载PDF
艾滋病在口腔颌面部表现及HIV感染检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梅 刘流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5期2305-2307,共3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中大部分有口腔颌面部表现;ELISA+WB是国际上公认的HIV抗体检测的金标准,除ELISA和WB外,多种检测HIV抗体的快速且简单的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文献,阐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出现口腔...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中大部分有口腔颌面部表现;ELISA+WB是国际上公认的HIV抗体检测的金标准,除ELISA和WB外,多种检测HIV抗体的快速且简单的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文献,阐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出现口腔颌面部表现的比率及各种表现方式并对HIV感染检测方法,包括筛查、确诊方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免疫印迹试验
下载PDF
Ag-NORs检测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刘流 费继敏 +3 位作者 漆雪梅 秦霞南 王宁 赵德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S1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酸性 正常人 NORS AG-NORS 淋巴细胞 白细胞 核仁形成区
下载PDF
联合应用小剂量胃复安和地塞米松预防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中恶心和呕吐反应的初步探索
8
作者 张晋云 刘琨翔 杨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化疗 预防 恶心 呕吐 胃复安
下载PDF
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检测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9
作者 费继敏 刘流 +3 位作者 赵德萍 漆雪梅 秦霞南 王宁 《云南医药》 CAS 2001年第5期367-368,共2页
目的 观察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Ag -NORs)的表达特点 ,以探讨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正常人、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 目的 观察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Ag -NORs)的表达特点 ,以探讨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正常人、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正常人组与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组Ag-NORs值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同时 ,良、恶性肿瘤组Ag -NORs值差异仍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表达与口腔颌面部肿瘤呈良好的相关性 ;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口腔颌面部肿瘤 诊断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口腔颌面鳞癌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流 赵德萍 +3 位作者 李坚 陆信 漆雪梅 谢春 《云南医药》 CAS 1996年第5期339-340,共2页
本文对50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人比较,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CD3值明显降低,CD8值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说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平衡... 本文对50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人比较,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CD3值明显降低,CD8值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说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平衡失调。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鳞癌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
11
作者 宋建华 汤志坚 刘莹莹 《云南医药》 CAS 1996年第6期445-445,共1页
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宋建华,汤志坚,刘莹莹胸大肌皮瓣是一种带蒂肌皮瓣,我科从1985年3月以来应用胸大肌皮瓣对2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Ⅰ期修复,收到较好效果。现就手术前... 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宋建华,汤志坚,刘莹莹胸大肌皮瓣是一种带蒂肌皮瓣,我科从1985年3月以来应用胸大肌皮瓣对2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Ⅰ期修复,收到较好效果。现就手术前后有关的护理工作介绍如下。一、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手术后 组织缺损 胸大肌皮瓣
下载PDF
口腔外科护士在专科预防服务中的作用
12
作者 宋建华 曹剑鸣 刘莹莹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531-531,共1页
关键词 预防保健 护理 健康教育 口腔外科
下载PDF
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湛 温玉明 +3 位作者 普苹 付红梅 汤炀 李继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 探讨nm2 3_H1基因在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及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技术 ,结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浸润分型的资料 ,分组对照研究nm2 3_H1基因在 2 0 0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表达... 目的 探讨nm2 3_H1基因在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及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技术 ,结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浸润分型的资料 ,分组对照研究nm2 3_H1基因在 2 0 0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nm2 3_H1基因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N1期、转移仅累及 1个淋巴结、Ⅳc型浸润 ,以及低分化肿瘤的患者 ,均有比其它患者明显增高的nm2 3_H1基因的阴性表达率 (P <0 0 1) ;转移至颌下或颌下—颈深上淋巴结平面者的阴性表达率 ,也高于转移到其它平面者 (P <0 0 5 )。结论 nm2 3_H1基因主要是通过干扰肿瘤实体内高转移细胞亚群的形成和初始转移的发生来调控口腔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口腔鳞癌 颈淋巴结转移 调控作用
下载PDF
口腔鳞癌浸润方式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湛 普苹 +2 位作者 温玉明 付红梅 李继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不同浸润方式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Yamamoto的浸润方式分型法,对 200例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口腔鳞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 鳞癌的浸润方式与鳞癌的颈淋 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不同浸润方式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Yamamoto的浸润方式分型法,对 200例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口腔鳞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 鳞癌的浸润方式与鳞癌的颈淋 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1)。Ⅰ型~Ⅳd型浸润方式相对应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5.9%、14.3%、63.0% 和82.9%。在80例Ⅲ~Ⅳd型浸润方式的转移患者中,Ⅳd型浸润方式常伴随N2期转移(P<0.05),而Ⅲ型和Ⅳc 型浸润方式则更常伴有N1期转移(P<0.05)。Ⅳc型浸润有41.2%的Ⅰ级平面和79.4%的Ⅰ~Ⅱ级平面转移机 率,而Ⅳd型浸润的转移平面较为弥散,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的口腔鳞癌浸润方式有着截 然不同的颈淋巴结转移机率、转移分期和转移平面。对口腔鳞癌原发灶肿瘤-宿主边缘浸润方式的分型研究,有 助于判断口腔鳞癌的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提供临床治疗方案设计和预后预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淋巴结转移 浸润方式
下载PDF
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华 李龙江 代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明确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233个,通过病理检测分为正常、反应性增生和转移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前2组微转移,结果使用S... 目的:明确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233个,通过病理检测分为正常、反应性增生和转移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前2组微转移,结果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个淋巴结病理检查为转移,79个反应性增生,129个正常;正常黏膜上皮、鳞状细胞癌与转移淋巴结呈角蛋白强阳性,反应性增生与正常淋巴结的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29/79、12/129。结论:癌引流区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较正常淋巴结更易出现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淋巴结 反应性增生 微转移
下载PDF
髁突骨瘤的外科治疗:附3例报告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彪 王卫红 +1 位作者 黎明 庞文筠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12-314,共3页
通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3例髁突骨瘤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髁突骨瘤的手术方式。肿瘤和髁突切除后,同期用患侧增生伸长的冠突或自体肋软骨移植形成颞下颌关节。术后随访3个月~2年,疗效满意。该术式是治疗髁突骨瘤较为理想的方式。
关键词 髁突 骨瘤 手术
下载PDF
儿童颌面部创伤6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逸松 田卫东 +1 位作者 刘流 李声伟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通过对683例创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颌面部创伤的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颌面部创伤住院病例中15岁以下(含15岁)儿童创伤病例,分7岁和7-15岁两个年龄组进行患者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治疗方法... 目的通过对683例创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颌面部创伤的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颌面部创伤住院病例中15岁以下(含15岁)儿童创伤病例,分7岁和7-15岁两个年龄组进行患者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男460例,女223例,男女之比为2.06∶1;坠落伤(40.7%)、锐器损伤伤(16.4%)、交通事故伤(14.8%)为前3位致伤原因;下颌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51.7%);并发症以颅脑损伤多见(14.5%);骨折治疗以闭合外固定等保守方式为主。结论男孩比女孩更易遭受颌面部创伤;儿童多因意外坠落致伤;下颌骨骨折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创伤 儿童 骨折
下载PDF
应用带蒂颊脂垫即刻修复口腔肿瘤切除后缺损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勇 屈振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7-347,共1页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外科手术 带蒂颊脂垫即刻修复 缺损
下载PDF
发际内头皮冠状位切口在颌面复合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坚 马开宇 +1 位作者 施琥 徐品然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8-40,共3页
为研究头皮冠状位切口在以颧骨为中心的面中部复合骨折中重建骨骼形态的应用 ,对 9例以颧骨为中心的面中部复合骨折 ,分析应用冠状位切口的治疗方法、优越性、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防 .结果 :通过对 9例患者的观察 ,89%的病例术后面型... 为研究头皮冠状位切口在以颧骨为中心的面中部复合骨折中重建骨骼形态的应用 ,对 9例以颧骨为中心的面中部复合骨折 ,分析应用冠状位切口的治疗方法、优越性、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防 .结果 :通过对 9例患者的观察 ,89%的病例术后面型恢复满意 .结果表明 :冠状位切口对颧骨三维结构的重建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好 ,操作方便 ,复位精确 ,面部不遗留疤痕 ,术后稳定等优点 ,适于临床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骨折 头皮冠状位切口 固定 颌面复合骨折
下载PDF
栓塞加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巨大血管瘤1例报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丽 刘流 +3 位作者 刘桂林 肖旭辉 李逸松 代晓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02B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平阳霉素 血管瘤 栓塞 明胶海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