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外科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桂敏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2,共2页
心血管外科已经超过了100 a的历史,相比其它临床外科而言它又是医学领域里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早在1896年,Rehn就开始了人类心脏上的缝合操作,但直到1953年Gibbon夫妇等研究体外循环机,探索体外循环技术,才真正打开心脏外科禁区之门,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 体外循环技术 体外循环机 医学领域 临床外科 人类心脏 心脏外科
下载PDF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寅强 张桂敏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B06期141-144,共4页
阿司匹林作为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随着阿司匹林日益普及地应用于心脏外科的临床治疗,其疗效及应用领域已引起多数学者的重视.从阿司匹林在心脏外科各亚专业中的应用及前景等多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冠脉搭桥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浅析心脏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浒 黄波 何建超 《教育界(综合教育)》 2015年第4期111-111,共1页
本文总结了心脏外科学专业临床教学中, 影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的三方面因素,并探讨了培养心脏外科实习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心脏外科学 专业型 硕士 临床教学 实践技能
下载PDF
连续法乐式四联症外科治疗无手术死亡48例分析
4
作者 陶杰 段冰松 +1 位作者 段玉印 蔡冰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连续48例法乐式四联症根治术无手术死亡经验.方法 48例法乐式四联症病人,1~32岁,平均(10.6±4.8)岁,3岁以下2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全部病儿均施行根治手术,用dacron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用自体心包作... 目的分析总结连续48例法乐式四联症根治术无手术死亡经验.方法 48例法乐式四联症病人,1~32岁,平均(10.6±4.8)岁,3岁以下2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全部病儿均施行根治手术,用dacron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用自体心包作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扩大,20例(41.7%)作了跨瓣环补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24个月,术后5个月1例死于心律紊乱,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改进手术方法,彻底解除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远端梗阻,选用适当的转流技术和重视术后监测是提高法乐式四联症根治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式四联症 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心血管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41例诊治体会
5
作者 马润伟 张桂敏 +1 位作者 孙毅 白向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诊治31例心血管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中7例未透析或透析较晚的病人死亡,4例早期透析病人... 目的探讨心血管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诊治31例心血管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中7例未透析或透析较晚的病人死亡,4例早期透析病人存活3例,死亡1例,其余病人采取不同措施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心脏术后病人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应病因治疗,对于需要透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急性肾功能不全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全瓣下结构保留下不同人工瓣膜下游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浒 张桂敏 +3 位作者 王钰 段冰松 白向锋 陶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6-698,共3页
目的体内定量研究二尖瓣全瓣下结构保留下人工瓣膜构型对瓣膜下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18例患者依据置换的人工瓣膜分为GK-Ⅱ组、St Jude组和HancockⅡ组。检测常规多普勒超声、流场均匀性指标,然后应用软件分析患者术后超声心... 目的体内定量研究二尖瓣全瓣下结构保留下人工瓣膜构型对瓣膜下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18例患者依据置换的人工瓣膜分为GK-Ⅱ组、St Jude组和HancockⅡ组。检测常规多普勒超声、流场均匀性指标,然后应用软件分析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计算出湍流剪应力和相对扰动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间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PGmen),二尖瓣跨瓣流量(Qmv),二尖瓣峰值流速(Vmax),峰值流速最大差值(ΔVmax)、外周位点湍流剪应力(TSS)和相对扰动强度(Ir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K-Ⅱ组最高,HancockⅡ组最低,St Jude组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对于心功能较差,有必要保留全瓣下结构者,建议尽量使用生物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瓣下结构 保留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保留相同瓣下结构比较不同人工瓣膜下游湍流剪应力的差异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斌 张桂敏 +3 位作者 孙毅 杨百晖 张浒 黄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7期6906-6909,共4页
背景:保留瓣下结构可引起瓣膜下游血流受阻,目前有关保留瓣下结构不同人工瓣膜下游血流受阻情况的定量研究尚不深入。目的:比较保留相同瓣下结构、不同类型人工瓣膜下游血流动力学性能的优劣。方法:按常规二尖瓣置换方法,在全麻气管插... 背景:保留瓣下结构可引起瓣膜下游血流受阻,目前有关保留瓣下结构不同人工瓣膜下游血流受阻情况的定量研究尚不深入。目的:比较保留相同瓣下结构、不同类型人工瓣膜下游血流动力学性能的优劣。方法:按常规二尖瓣置换方法,在全麻气管插管体外循环下建立标准的猪二尖瓣置换模型。按未保留瓣下结构、保留后瓣瓣下结构以及保留全瓣瓣下结构3种术式处理猪的二尖瓣及其瓣下结构,置换的瓣膜类型为单叶机械瓣膜、双叶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采用多普勒超声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猪保留相同瓣下结构的不同类型的人工瓣膜下游湍流剪应力进行体内定量实验。结果与结论:未保留瓣下结构的单叶双叶机械人工瓣膜下游血流动力学性能相当,均较生物瓣膜差。保留相同瓣下结构的不同类型人工瓣膜置换后其下游的血流动力学性能以生物瓣膜最佳,双叶机械瓣膜次之,单叶瓣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瓣下结构 湍流剪应力 人工心瓣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钙腔蛋白(rs2290228)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寅强 杨百晖 +2 位作者 夏健明 张学玉 张桂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钙腔蛋白(CALU,rs2290228)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226例研究对象CALU(rs2290228)位点基因型,研究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其中176... 目的探讨钙腔蛋白(CALU,rs2290228)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226例研究对象CALU(rs2290228)位点基因型,研究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其中176例行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稳态患者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结果 226例中CALU(rs2290228)位点基因型TT、CT和CC分别为2例(0.9%)、88例(38.9%)和136例(60.2%),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0.4%和79.6%;176例服用华法林达稳定状态患者,华法林日维持剂量为TT型(2.75±0.35)mg/d,CT型(3.37±0.81)mg/d,CC型(3.14±0.89)mg/d;3种基因型华法林日维持剂量、凝血酶原时间和抗凝强度预设国际标准化比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CALU(rs2290228)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现象 遗传 基因型 华法林 心脏瓣膜 人工 钙腔蛋白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体内定量检测人工心瓣下游TSS方法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浒 杨百晖 +4 位作者 张桂敏 王钰 李甘牛 孙毅 李斌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验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合图形分析软件计算TSS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方法建立二尖瓣置换术动物模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结合软件计算和热线流速仪实测三种人工瓣膜下游6个测量点的TSS的对比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得到的TSS... 目的验证多普勒超声检测结合图形分析软件计算TSS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方法建立二尖瓣置换术动物模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结合软件计算和热线流速仪实测三种人工瓣膜下游6个测量点的TSS的对比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得到的TS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结合软件分析计算TSS是一种比较客观准确的体内无创检测TSS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剪应力 多普勒超声 热线流速仪 二尖瓣置换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玉印 张桂敏 杨百晖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利用TUNEL法检测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的凋亡情况。方法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肌源性心肌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组化,鉴定诱导后的MSCs是否向类心肌细胞转化。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细... 目的利用TUNEL法检测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的凋亡情况。方法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肌源性心肌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组化,鉴定诱导后的MSCs是否向类心肌细胞转化。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细胞移植于心梗区域。移值2周后,利用TUNEL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移植2周后,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供体细胞核,分布比较广泛,形态呈椭圆形类似心肌细胞核,并与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证明移植细胞已存活。移值细胞表达troponinT,证明移植的MSCs分化为类心肌细胞。移植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细胞凋亡。结论移植的MSCs细胞可在缺血的心肌组织存活,并分化为类心肌细胞,但移植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术前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寅强 杨白晖 +2 位作者 张学玉 宋怡 张桂敏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6-90,共5页
目的评价术前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凝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至术前1d的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5例(阿司匹林组),与同期术前2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23例(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后... 目的评价术前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凝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至术前1d的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5例(阿司匹林组),与同期术前2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23例(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后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CT、PT、APTT、FIB及PLT,同时记录住院天数、引流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ICU天数、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数、术后24h输血和胸腔引流量等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后显示PT、APTT延长,FIB水平降低,PLT数量减少(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输血和胸腔引流量阿司匹林组较对照组增多(P<0.05),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数、住ICU天数、引流天数、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凝血指标异常,术后出血量增多,但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手术 凝血 阿司匹林
下载PDF
瓣下结构对人工心瓣下游湍流剪应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浒 杨百晖 +3 位作者 张桂敏 李甘牛 孙毅 李斌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在二尖瓣置换动物模型上研究不同瓣下结构保留术式对人工心瓣下游TSS的影响。方法建立二尖瓣置换术动物模型,采用热线流速仪实测三种瓣下结构保留术式人工二尖瓣下游核心区和边界区6个测量点的TSS。结果三种保留术式人工心瓣下游核... 目的在二尖瓣置换动物模型上研究不同瓣下结构保留术式对人工心瓣下游TSS的影响。方法建立二尖瓣置换术动物模型,采用热线流速仪实测三种瓣下结构保留术式人工二尖瓣下游核心区和边界区6个测量点的TSS。结果三种保留术式人工心瓣下游核心区TSS无统计学差异,边界区保留后瓣组与未保留组TSS无统计学差异,保留全瓣组TSS高于未保留组和保留后瓣组(P<0.05)。结论未保留瓣下结构和保留后瓣瓣下结构人工心瓣下游血流流场边界区TSS较全瓣瓣下结构保留小,血流动力学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下结构 湍流剪应力 热线流速仪 二尖瓣置换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梦苒 张桂敏(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62-64,共3页
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冠心病己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防治是全球性首要卫生健康问题。尽管近年来药物、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的进步使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仍较高。骨髓干... 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冠心病己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防治是全球性首要卫生健康问题。尽管近年来药物、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的进步使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仍较高。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通过移植功能细胞,替代、修复或加强受损的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功能,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策略,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均有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移植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的积极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杰 潘家华 +2 位作者 蔡冰 段玉印 段冰松 《云南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积极,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将3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同时需要接受IABP置入的患者根据置入的时机分为2组。组1(group-1)接受预防性的IABP置入,组2(group-2)在术中或术后接...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积极,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将3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同时需要接受IABP置入的患者根据置入的时机分为2组。组1(group-1)接受预防性的IABP置入,组2(group-2)在术中或术后接受紧急IABP的被动置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围手术期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性和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术前药物治疗、左室收缩功能和急性心肌梗死这些方面的没有显著性差别。围手术期病死率在group-I是11.1%,group-2是34.6%,(P<0.01)。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在group-1是0,在group-2是50%,(P=0.013)。在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术后药物辅助的平均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超过12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ABP术后辅助时间以及平均术后在ICU的监护时间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IABP的预防性置入能够降低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和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对正性肌力药物的需要量和缩短在ICU的监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锋 杨鸿生 孟照辉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0期1450-1452,共3页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的急性大血管疾病。发病因素包括遗传性疾病、动脉壁的病理改变、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改变、高血压及免疫炎性疾病等,但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开始从基因及蛋白质水平探...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的急性大血管疾病。发病因素包括遗传性疾病、动脉壁的病理改变、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改变、高血压及免疫炎性疾病等,但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开始从基因及蛋白质水平探索AD的发病机制,并取得一些进展。现就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发病机制 基因遗传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 高血压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及左冠状动脉主干次全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6
作者 张桂敏 刘曼 +4 位作者 段冰松 宋怡 陶杰 杨百晖 蔡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左冠状动脉主干 急性心肌梗死 右冠状动脉 慢性闭塞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肌酶学检查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下载PDF
血运重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段玉印 张桂敏 +2 位作者 杨百晖 魏立 宋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8期609-611,共3页
目的 研究血运重建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标记.直接结扎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两组:①1 h后开放阻断的冠脉,将干细胞移植于兔心肌梗死区(20只).②不开... 目的 研究血运重建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标记.直接结扎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两组:①1 h后开放阻断的冠脉,将干细胞移植于兔心肌梗死区(20只).②不开放冠脉,1 h后将干细胞移植于兔心肌梗死区(20只).心梗后1 h在心梗区域注人MSCs.2周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值细胞是否存活,利用TUNEL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移植2周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梗死区组织,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供体细胞核,形态呈椭圆形类似心肌细胞核,并与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证明移植细胞已存活.利用TUNEL法检测,两组移植细胞均出现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细胞移植入心肌组织后的凋亡与植入区血运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血运重建
下载PDF
诱导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张桂敏 段玉印 +2 位作者 杨百晖 魏立 宋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0期770-773,共4页
目的 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与移植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兔MSCs,一部分不诱导,一部分经5-氮胞苷诱导使其向类心肌细胞分化;将干细胞移植于兔心肌梗死区.实验动物随机分两组:MSCs组(n=20)心梗后1 h在心梗区域注... 目的 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与移植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兔MSCs,一部分不诱导,一部分经5-氮胞苷诱导使其向类心肌细胞分化;将干细胞移植于兔心肌梗死区.实验动物随机分两组:MSCs组(n=20)心梗后1 h在心梗区域注入MSCs;经诱导组(n=20)心梗后1 h在心梗区域注入经诱导的MSCs.2周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值细胞是否存活,利用TUNEL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MSCs经5-氮胞苷诱导,传代培养2~4周,细胞表达肌钙蛋白T(trponin T),证明MSCs向心肌细胞转化.移植2周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在梗死区组织标本中可见DAPI标记带蓝色荧光的供体细胞核,形态呈椭圆形类似心肌细胞核,并与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证明移植细胞已存活.利用TUNEL法检测,两组移植细胞均出现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s移植入心肌组织后的凋亡与5-氮胞苷诱导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阿司匹林术前服用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影响
19
作者 刘寅强 杨百晖 +2 位作者 马润伟 宋怡 张桂敏 《云南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凝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至术前1d的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5例(阿司匹林组),与同期术前2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23例(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 目的评价术前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凝血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至术前1d的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5例(阿司匹林组),与同期术前2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23例(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后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CT,PT,APTT,FIB及PLT,同时记录住院天数、引流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ICU天数、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数、术后24h输血和胸腔引流量等指标。结果手术前2组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后显示PT,APTT延长,FIB水平降低,PLT数量减少(P<0.01),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h胸腔引流量,阿司匹林组较对照组增多和延长(P<0.01),输血、引流天数、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数、住ICU天数、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凝血指标异常,术后出血量增多,但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2组短期预后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手术 凝血 阿司匹林
下载PDF
桡动脉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孙毅 张桂敏 +3 位作者 马润伟 宋怡 王钰 邓亚敏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53-155,159,共4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RA)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32例患者采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行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桡动脉的获取标准采用改良Allen's实验、量化Allen's实验、术前超声检查和... 目的探讨桡动脉(RA)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32例患者采用乳内动脉和桡动脉行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桡动脉的获取标准采用改良Allen's实验、量化Allen's实验、术前超声检查和术中Allen's实验判定桡动脉功能及尺动脉代偿功能;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获取桡动脉,与冠状动脉对角支、钝缘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单独、序贯及"Y桥"吻合,共搭桥63支.术后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及硝酸甘油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塞,术后心肌缺血改善,无手部缺血并发症.随访3月~1a,手部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无心绞痛复发.结论桡动脉作为血管桥材料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应用效果良好,作为第2选动脉桥血管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全动脉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