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接组合式金属内固定植入系统对犬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熊鹰 陆继鹏 +2 位作者 李群辉 赵烽 张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5556-5560,共5页
背景:近年来内固定的研究主要从降低应力遮挡效应和减少血供破坏二方面展开。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20条家犬两侧胫骨中段横型截骨,随机选择一侧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对侧以普通接骨钢板固... 背景:近年来内固定的研究主要从降低应力遮挡效应和减少血供破坏二方面展开。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20条家犬两侧胫骨中段横型截骨,随机选择一侧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对侧以普通接骨钢板固定作为对照,分别于内固定后4,8,12,16周行大体病理、X射线摄片、光镜观察。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1,3周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实验组术后5周出现内固定弯曲变形1例。实验组内固定后8周开始出现明显骨痂生长,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稍晚,各时期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能有效减少骨折端血供破坏,对骨折断端提供坚强动态的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 内固定器 骨折愈合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疗效与术前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大兴 解京明 +3 位作者 邓虹 刘路平 张颖 王迎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和焦虑与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术后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完成日本骨科学会(JOA)腰... 目的:探讨抑郁和焦虑与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术后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完成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分、视觉疼痛自我评定(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评分。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为界)将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按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6分为界)将患者分为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术后3个月随访JOA及VAS评分。比较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的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的患者术后JOA评分分别为3.2±0.3、9.1±1.8、3.3±0.3、9.2±1.9,VAS评分分别为1.25±0.53、2.53±0.40、1.23±0.55、2.48±0.38,抑郁组及焦虑组疼痛缓解率差(P<0.01)。结论:术前以抑郁和焦虑为主的负性情绪将加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疼痛,而术前进行心理因素评分有助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 抑郁 焦虑 心理评估 术后疗效
原文传递
退变性慢性下腰痛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大兴 解京明 +3 位作者 邓虹 刘路平 张颖 王迎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以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与退变性慢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80例退变性下腰痛患者。所有患者一次性全部完成五项问卷,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划界分7分将所有患者分为抑... 目的探讨以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与退变性慢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80例退变性下腰痛患者。所有患者一次性全部完成五项问卷,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划界分7分将所有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按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划界分6分将所有患者分为焦虑组与非焦虑组。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统计学分析,中间无一例脱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以抑郁和焦虑为主的心理因素以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社会因素与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退变性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r=-0.340,P<0.05),与性别、年龄、职业等社会因素无明显相关性。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与抑郁评分(r=0.815,P<0.01)及焦虑评分(r=0.694,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退变性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痛量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退变性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痛量与抑郁及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应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下腰痛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腰痛 社会心理因素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改进型肱骨逆行旋入钉的生物力学测试及临床应用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熊鹰 王大兴 +3 位作者 柳百炼 李群辉 贾福 张仲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22-2326,共5页
背景: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骨科设计的肱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多方面均优于现有国内外设计的带锁髓内钉,但顺行旋入式髓内钉与传统带锁髓内钉普遍存在肩袖损伤和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而逆行旋入式髓内钉则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目的:根... 背景: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骨科设计的肱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多方面均优于现有国内外设计的带锁髓内钉,但顺行旋入式髓内钉与传统带锁髓内钉普遍存在肩袖损伤和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而逆行旋入式髓内钉则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目的:根据初期设计的逆行旋入钉存在的问题,结合肱骨解剖特点和临床实践,进行改进与完善工作,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原逆行旋入钉髓内固定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利于进一步临床应用与推广。方法:根据肱骨的解剖学特点,利用肱骨尸体标本进行相关生物力学测试。并应用改良后的逆行旋入钉治疗73例肱骨骨折患者,观察旋入钉与原型钉在抗轴向压缩、抗拉伸、抗扭转、抗弯曲方面的不同之处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和纳入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改进后旋入钉在抗轴向压缩、抗拉伸、抗扭转、抗弯曲4个方面均优于原型钉,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随访3~48个月,均愈合良好,置入后无感染、金属断裂、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提示,改进型逆行旋入钉生物力学测试更合理,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逆行旋入钉 生物力学 研制 肱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软骨下骨刚度增加对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和M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陆继鹏 舒钧 +3 位作者 熊鹰 柏涛 浦波 李伟强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观察增加软骨下骨刚度后关节软骨中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和分布,探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方法调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羟基磷灰石(HA)和蒸馏水的比例,使反应温度低于40℃,制成PMMA-HA... 目的观察增加软骨下骨刚度后关节软骨中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和分布,探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方法调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羟基磷灰石(HA)和蒸馏水的比例,使反应温度低于40℃,制成PMMA-HA复合材料。刮除兔胫骨内侧软骨下骨后置入复合材料,对术后3、6、9、12周的关节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和MMP-1在软骨中的表达和分布,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复合材料以HA 2g、PMMA 1g、MMA 0.7ml、蒸馏水0.3ml混合时平均最高反应温度为38.17℃,且极限强度和刚度均高于软骨下骨。实验显示关节软骨随的时间的延长出现纤维化、裂隙、变薄,软骨细胞簇集,潮线模糊或消失,Mankin分级逐渐升高;免疫组化显示Ⅱ型胶原表达增加主要在软骨移行层和深层上部,MMP-1表达以软骨表层及中上层居多,两者染色强度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升高。结论软骨下骨刚度增加后软骨中Ⅱ型胶原和MMP-1表达的量均升高,提示软骨下骨硬化对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为骨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下骨硬化 骨关节炎 Ⅱ型胶原 MMP-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任云峰 张仲子 +2 位作者 柳百炼 赵烽 熊鹰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3期3649-3651,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加长柄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5 d下地负重行走,院内死亡1例,其...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采用加长柄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5 d下地负重行走,院内死亡1例,其余39例患者于1~4周出院,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及多系统疾病,人工髋关节置换可以早期下地负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治疗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仲子 赵烽 +1 位作者 柳百炼 熊鹰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1期1757-1758,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胫骨骨折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胫骨骨折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膝、踝关节的功能良好。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儿童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5
8
作者 熊鹰 陆继鹏 +7 位作者 王大兴 徐永清 李群辉 柳百炼 赵烽 张武 任云峰 普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该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共58例,其中肱骨骨折17例,胫骨骨折41例,邻近关节骨折14例,骨不连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术后定期X线片检查,将患侧与健侧对比,并测...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该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共58例,其中肱骨骨折17例,胫骨骨折41例,邻近关节骨折14例,骨不连5例,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术后定期X线片检查,将患侧与健侧对比,并测量患肢成角、旋转和短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无伤口感染、骨不愈合、内固定金属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优38例,良17例,中3例,总优良率为94%。[结论]该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生物学、生物力学特性符合骨科发展的BO原则,可操作性强,适应证广泛,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部的血运,有利于骨折的按期愈合及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发展的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接内固定 肱骨 胫骨 骨折
原文传递
比较钢板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犬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群辉 陆继鹏 +6 位作者 熊鹰 柳百炼 赵烽 张武 吴中雄 张仲子 杨宏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910-1912,共3页
[目的]对比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条家犬,分为4、8、12、16周亚组,建立双侧胫骨骨折模型,分别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实验组)和钢板(对照组)进行固定,术后4、8、12、16周分别处死动物,通过不同时... [目的]对比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条家犬,分为4、8、12、16周亚组,建立双侧胫骨骨折模型,分别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实验组)和钢板(对照组)进行固定,术后4、8、12、16周分别处死动物,通过不同时段的大体标本、X线片、光镜观察研究骨折愈合情况。[方法]术后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而实验组仅内固定变形弯曲1例;X线片显示实验组骨痂生长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16周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显示,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相比,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有利于骨折稳定和骨折端血管长入,可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复合材料置入软骨下骨诱发兔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继鹏 舒钧 +3 位作者 柏涛 熊鹰 浦波 李伟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通过增加软骨下骨硬度模拟软骨下骨硬化,诱发骨关节炎的发生,探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方法]调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液剂(methylmethacrylate,MM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 [目的]通过增加软骨下骨硬度模拟软骨下骨硬化,诱发骨关节炎的发生,探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方法]调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剂(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液剂(methylmethacrylate,MM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和蒸馏水的比例,使反应温度低于40℃,测量该比例下聚合后的极限强度和刚度并与软骨下骨比较,制得PMMA/HA复合材料。刮除兔胫骨平台内侧软骨下骨后置入复合材料,对术后3、6、9、12周的关节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1,MMP-1)在软骨中的表达和分布,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透射电镜观察空白、6、12周组软骨细胞改变。[结果]该复合材料置入软骨下骨后,随观察时间延长实验组逐渐出现退变,Mankin分级逐渐升高,电镜也显示实验组软骨细胞退变表现。免疫组化显示Ⅱ型胶原表达增加主要在移行层和深层上部,MMP-1表达以软骨表层及中上层居多,随观察时间延长二者染色强度均逐渐升高。[结论]增加软骨下骨硬度后,诱发了兔膝骨关节炎。提示软骨下骨硬化可引起软骨退变,其可能是骨关节炎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软骨下骨硬化 骨关节炎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髌骨复位固定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继鹏 熊鹰 +5 位作者 柳百炼 李群辉 赵烽 普淇 张武 吴中雄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8期736-737,共2页
目的探讨髌骨复位固定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该器械对43例粉碎性髌骨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据张春才疗效评分标准:优35例,良5例,可3例,总优良率93%,... 目的探讨髌骨复位固定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该器械对43例粉碎性髌骨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据张春才疗效评分标准:优35例,良5例,可3例,总优良率93%,无不良并发症。结论该装置使用简便、固定牢靠,符合髌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能有效减少传统内固定的并发症,为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髌骨骨折 复位固定器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改进型逆行旋入钉治疗肱骨骨折
12
作者 王大兴 熊鹰 +4 位作者 邓虹 柳百炼 李群辉 张仲子 贾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1-815,共5页
目的根据肱骨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改进原有的肱骨逆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逆行旋入钉),探讨改进型逆行旋入钉对肱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146例肱骨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3例,分别采用原型及改... 目的根据肱骨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改进原有的肱骨逆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逆行旋入钉),探讨改进型逆行旋入钉对肱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146例肱骨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3例,分别采用原型及改进型逆行旋入钉治疗。原型组:男40例,女33例;平均年龄41岁;骨折类型为横形41例,斜形18例,螺旋形8例,粉碎形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h~2个月,中位时间11 d。手术以闭合方式固定27例,切开复位固定46例。改进型组:男39例,女34例;平均年龄40岁;骨折类型为横形43例,斜形16例,螺旋形10例,粉碎形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h~3个月,中位时间13 d。手术以闭合方式固定31例,切开复位固定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术后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改进型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型组术中出现3例医源性肱骨髁上骨折;改进型组无医源性肱骨髁上骨折发生。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等并发症。两组共116例获12个月以上随访,每组58例。骨折愈合时间:改进型组新鲜骨折(15±3)周,陈旧骨折和骨不连(30±12)周;原型组新鲜骨折(16±4)周,陈旧骨折(35±14)周;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肢功能评价:原型组Neer肩关节评分优65例、良8例,Aitken和Rorabeck肘关节功能评分优61例、良12例,两种评分优良率均为100%;改进型组Neer肩关节评分优67例、良6例,Aitken和Rorabeck肘关节功能评分优63例、良10例,两种评分优良率均为100%。结论改进型逆行旋入钉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可靠的内固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逆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 肱骨骨折 内固定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