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弥散张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方东 赵卫 孙学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3-1015,共3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可能是由于脑白质结构异常而导致的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国内外文献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脑区白质结构异常均有报道,然而很多研究所得到的白质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的脑区却不统一。本文就最近几年内使用磁共...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可能是由于脑白质结构异常而导致的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国内外文献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脑区白质结构异常均有报道,然而很多研究所得到的白质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的脑区却不统一。本文就最近几年内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精神分裂症患者 脑白质结构 功能障碍性疾病 结构异常 国内外 研究所 脑区
下载PDF
双能量非线性融合技术补救非峰值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益龙 韩丹 +3 位作者 蒋悦 金弋人 赵雯 赵卫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非线性融合(NLB)技术在补救非峰值肺动脉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64例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的肺动脉双能CTA图像(线性融合图像,LB组),将每例患者的原始图像采用NLB技术进行后处理,获... 目的:探讨双能量非线性融合(NLB)技术在补救非峰值肺动脉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64例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的肺动脉双能CTA图像(线性融合图像,LB组),将每例患者的原始图像采用NLB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非线性融合图像(NLB组)。比较两组图像上7支肺血管(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左肺上叶动脉、左肺下叶动脉、右肺上叶动脉、右肺下叶动脉)、栓子及背部肌肉的CT值及其标准差(SD)、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主观评分采用5分法,≤3分为非峰值图像。结果:CT显示肺动脉栓塞31例。NLB组7支肺血管CT值、SNR及CNR较LB组提高(P<0.05)。栓子平均CT值NLB组低于LB组,NLB组栓子CNR较LB组升高(P<0.05),而NLB组血管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和SD与L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B组主观评分高于LB组,主观评分提高0.53分(P<0.05)。结论:NLB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并增强肺栓子与血管对比度,补救非峰值肺动脉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双能CT 血管成像 非线性融合技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磁共振对精神分裂症脑灰质结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方东 孙学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精神分裂症可能是由于脑灰质结构异常而导致的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其脑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脑灰质体积减少。国内外文献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脑区灰质结构异常均有报道,然而很多研究所得到的灰质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的脑区不统一。本文... 精神分裂症可能是由于脑灰质结构异常而导致的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其脑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脑灰质体积减少。国内外文献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脑区灰质结构异常均有报道,然而很多研究所得到的灰质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的脑区不统一。本文就最近5年内使用磁共振成像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结构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结构异常 脑灰质 磁共振 功能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 成像方法 脑结构
下载PDF
VEGF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韩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3,11,共4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纤维结缔组织,是一种较少的胸膜原发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长期接触石棉是主要致病因素,其中云南省大姚县...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纤维结缔组织,是一种较少的胸膜原发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长期接触石棉是主要致病因素,其中云南省大姚县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石棉的贮藏较为表浅,致石棉纤维易于悬浮于空气中,一直是该病的高发区,病死率高达17.75/10万人[1],成为世界上少有的环境致MPM范例.在组织学上该病分3型:上皮型、纤维肉瘤型及混合型,其中上皮型所占比例最大,较为常见.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目前治疗MPM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无论是采用单模式治疗(手术、放疗或化疗)还是多模式治疗,疗效均不理想,平均生存期仅为20个月[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血清 患者 生存率 恶性胸膜间皮瘤 胸腔积液 MPM
下载PDF
CT能谱曲线结合形态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金弋人 韩丹 +2 位作者 郑冬 蒋悦 赵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能谱曲线与CT形态学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1例PTC术前行颈部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轴位加3D定位标记短径≥5 mm的中央组淋巴结,术中对应取材和标记,CT扫描对应术前标记的淋...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能谱曲线与CT形态学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1例PTC术前行颈部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轴位加3D定位标记短径≥5 mm的中央组淋巴结,术中对应取材和标记,CT扫描对应术前标记的淋巴结。分析转移性淋巴结CT形态学并比较动、静脉期原发病灶转移与非转移性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K)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得出K值临界值及K值结合形态学的诊断效能。结果 31例共获得一一对应的中央组淋巴结73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5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22枚。动脉期转移与非转移性淋巴结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转移与非转移性淋巴结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K值诊断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2.7%、59.1%,与形态学两者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81.8%。结论 CT能谱曲线K值对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K值联合CT形态学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淋巴转移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喉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金弋人 郑冬 +3 位作者 蒋悦 张夏 韩丹 赵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代替常规平扫诊断喉癌的可行性,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 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行颈部常规CT平扫和双能量动、静脉双期扫描,经双能后处理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比较常规...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代替常规平扫诊断喉癌的可行性,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 4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行颈部常规CT平扫和双能量动、静脉双期扫描,经双能后处理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比较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图像病灶平均CT值、病灶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病灶形态、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平扫图平均CT值、病灶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图的图像评分均在3分以上,达到诊断要求,与常规平扫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病灶形态、大小、边界、发现病灶内囊变坏死、周围间隙侵犯、骨质破坏及周围淋巴结大小比较无差异。双能量动、静脉期扫描较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降低约0.42 mSv(18.3%)。结论采用双能量CT扫描可在保证喉癌患者图像质量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质量控制 辐射剂量
下载PDF
70kVp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鼻窦CT平扫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金弋人 韩丹 +2 位作者 赵迅冉 蒋悦 赵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2-434,共3页
鼻旁窦CT检查已成为耳鼻喉科的常规检查项目,但由于扫描对象包含对射线敏感的眼球,故降低辐射尤为重要。鼻旁窦主要由骨、空气及软组织组成,具有较好的组织密度对比度,从而为低剂量CT检查提供了可能。70 k Vp低剂量扫描在临床已成功用... 鼻旁窦CT检查已成为耳鼻喉科的常规检查项目,但由于扫描对象包含对射线敏感的眼球,故降低辐射尤为重要。鼻旁窦主要由骨、空气及软组织组成,具有较好的组织密度对比度,从而为低剂量CT检查提供了可能。70 k Vp低剂量扫描在临床已成功用于心血管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技术 鼻窦
下载PDF
头颈部黏液表皮样癌CT表现 被引量:4
8
作者 沈莎莎 常雯 +2 位作者 韩丹 刘顼 薛凤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黏液表皮样癌(MEC)的CT表现,探讨其特点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5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头颈部MEC患者58例。分析其临床及CT表... 目的分析头颈部黏液表皮样癌(MEC)的CT表现,探讨其特点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5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头颈部MEC患者58例。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钙化、边缘、囊变坏死、强化程度、临近结构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并与病理分级进行对比。结果 58例患者中,女性居多(36例,62.07%),平均年龄(40.8±17.2)岁,多发生于腮腺(21例,36.21%)。低度恶性29例,高度恶性11例,其余未分级。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患者性别、多发小囊腔及邻近结构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年龄、形态、边缘、钙化、囊变坏死、强化程度、颈部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ME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根据肿瘤的多发小囊腔及邻近结构侵犯,并结合性别等临床特征可预测其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黏液表皮样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常雯 吴莉 韩丹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60-962,共3页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sinonasal mucosal malignant melanoma,SMMM)恶性程度高,与发生于头颈部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相比,发展快,易复发和早期转移,治疗更加困难,死亡率更高。因此,增加对SMMM的认识,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提高生...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sinonasal mucosal malignant melanoma,SMMM)恶性程度高,与发生于头颈部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相比,发展快,易复发和早期转移,治疗更加困难,死亡率更高。因此,增加对SMMM的认识,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鼻窦 黑色素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双源双能头颅CTA非线性融合系数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益龙 韩丹 +3 位作者 金弋人 蒋悦 赵雯 赵卫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93-1897,共5页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量头颅CTA非线性融合(NLB)技术融合系数的优化选择。方法对线性融合(LB)图像主观评分≤3分的51例双能量头颅CTA图像行NLB处理。固定融合宽度ω=200 HU,调整不同融合中心λ后,生成NLB 1~4组(λ=0、80、150、250 HU...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量头颅CTA非线性融合(NLB)技术融合系数的优化选择。方法对线性融合(LB)图像主观评分≤3分的51例双能量头颅CTA图像行NLB处理。固定融合宽度ω=200 HU,调整不同融合中心λ后,生成NLB 1~4组(λ=0、80、150、250 HU);固定融合中心λ=150 HU,调整不同融合宽度ω后,生成NLB 5~8组(ω=0、100、200、300 HU)。分别比较LB和NLB各组图像脑血管(颈内动脉床突段、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CT值、SD、SNR和CNR,脑干CT值、SD及空气噪声,并在NLB 1~4和NLB 5~8分别独立选取两组中CNR最高和最低两组(NLB 1和NLB 4、NLB 5和NLB 8)行图像5分主观评分对比。结果 NLB血管ROI的CT值、SNR、CNR均高于LB(P值均〈0.01),且NLB空气噪声低于LB(P〈0.05)。其中,NLB 1~3图像血管ROI CT值及CNR高于NLB 4(P〈0.05),NLB 1血管CT值及CNR最高。NLB 5血管ROI CT值及CNR高于NLB 8(P〈0.05),其中NLB 5血管CT值及CNR最高。而NLB 1~8图像各血管SD和SNR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B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于LB,且NLB 1较NLB 4对比度主观评分提高0.47分;NLB 5较NLB 8评分提高0.37分。结论双能量头颅CTA采用NLB可提高图像对比度,改善及提高图像质量,并且选用较低融合中心(0~80 HU)和融合宽度(0~100 HU)可获得最高CT值和最佳C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头颅CTA 非线性融合技术 融合中心 融合宽度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双源CT不同扫描模式在尿路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正华 黄建强 +2 位作者 韩丹 潘晓龙 李仲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1-44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双源CT泌尿系成像(CTU)检查的不同方法——普通扫描模式、大螺距扫描模式及双能扫描模式在诊断泌尿系疾病的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搜集临床怀疑泌尿系疾病并行CTU检查的患者114例,所有患者经手术、随访或其他检... 目的对比分析双源CT泌尿系成像(CTU)检查的不同方法——普通扫描模式、大螺距扫描模式及双能扫描模式在诊断泌尿系疾病的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搜集临床怀疑泌尿系疾病并行CTU检查的患者114例,所有患者经手术、随访或其他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普通扫描模式(Ⅰ组)、大螺距扫描模式(Ⅱ组)、双能扫描模式(Ⅲ组)三组,比较各组影像学诊断结果与临床符合情况、患者体重指数(BMI)、扫描长度、扫描时间、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三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患者BMI、扫描长度及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扫描时间(1.17±0.36)s明显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三组辐射剂量依次为Ⅰ组>Ⅲ组>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不同扫描模式均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及较好的图像质量,大螺距及双能扫描均未增加辐射剂量且略有降低,同时大螺距扫描可以有效地减少扫描时间,双能扫描可以为诊断带来更多图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螺旋 体层摄影术 线计算机 泌尿系统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难治性复发转移性甲状旁腺癌1例MDT讨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艳军 赵炜 +6 位作者 朱高红 何波 徐玉善 周华 钱军 张敏 程若川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330-1336,共7页
目的总结甲状旁腺癌的综合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为1例42岁男性,因“全身关节疼痛2年余”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接受第1次手术,行右侧甲状旁腺肿... 目的总结甲状旁腺癌的综合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为1例42岁男性,因“全身关节疼痛2年余”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接受第1次手术,行右侧甲状旁腺肿瘤及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癌;第2次手术行复发性甲状旁腺癌切除;第3次行复发性甲状旁腺癌姑息切除并于术后1个月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第4次行左颈Ⅲ、Ⅳ区淋巴结清扫;第5次行左肺下叶楔形切除。本次手术行胸腔下纵隔转移肿瘤切除术,相关影像学评估显示颈部肿瘤已治愈,而双肺发生广泛转移,治疗失败。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能治愈甲状旁腺癌的手段,标准的根治术包括整块切除甲状旁腺肿瘤和同侧的甲状腺,同时清扫中央组淋巴结,术中应避免肿瘤破裂导致肿瘤种植性复发。肿瘤发生局部浸润或无法彻底切除时应行辅助性放疗;复发或远处转移时首选手术切除;化疗的效果较差,治疗失败时只能进行控制高血钙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癌 高钙血症 手术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CT静脉期图像小波纹理分析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沈莎莎 韩丹 +4 位作者 赵伦 李秀丽 张正华 赵雯 韦文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6-951,共6页
探讨基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癌灶的CT小波纹理分析预测PTC中央组淋巴结(CLN)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TC手术切除及中央组或全颈淋巴结清扫,并对清扫的CLN进行病理检查的250例... 探讨基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癌灶的CT小波纹理分析预测PTC中央组淋巴结(CLN)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TC手术切除及中央组或全颈淋巴结清扫,并对清扫的CLN进行病理检查的250例(307枚结节)患者.术前2周内均行甲状腺CT双期增强扫描.将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160例(189枚)作为训练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的90例(118枚)作为验证集.根据CLN的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使用DeepWise软件手动逐层勾画CT增强静脉期PTC癌结节,每枚结节提取576个小波纹理特征.比较两组间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手动筛选ROC曲线下面积(AUC)排列前10的小波纹理特征,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并验证,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CLN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有124个纹理特征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筛选AUC值排列前10的纹理特征作为最佳特征参数,AUC值为0.599~0.630(P<0.05).以上10个特征间不存在共线性相关,小面积低灰度强调是独立预测风险因素.由静脉期纹理特征构建的训练集诊断CLN转移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693、62.84%、60.47%、62.96%,验证集诊断CLN转移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0.602、64.95%、33.33%、59.32%.结论基于PTC原发癌灶的CT小波纹理分析预测CLN转移可行,并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纹理分析
原文传递
双源CT平扫碘值联合TSH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 被引量:14
14
作者 金弋人 韩丹 +2 位作者 赵雯 蒋悦 赵卫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平扫碘浓度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搜集行双能量CT平扫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个甲状腺结节,其中恶性结节42个,良性结节31个。经双能后处理得到碘图,测量甲状腺结节及周围正常...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平扫碘浓度联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搜集行双能量CT平扫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个甲状腺结节,其中恶性结节42个,良性结节31个。经双能后处理得到碘图,测量甲状腺结节及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含量;CT检查之前静脉血测量TSH值,采用t检验比较正常、良性、恶性碘浓度及TSH并利用ROC曲线计算独立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良、恶性结节碘值分别为-0.4-1.9 mg/ml(中位数0.8 mg/ml),-3.1-1.2 mg/ml(中位数-1.6 mg/ml)。鉴别良恶性结节的碘值临界值为0.16 mg/ml时,联合形态学其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80.65%,准确性为75%。恶性结节TSH(2.53±0.76)μIU/ml显著高于良性结节(1.34±0.51)μIU/ml(t=13.24,P〈0.05),平扫碘值及形态学联合TSH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为90.48%,特异性为87.10%,准确性为81.65%,高于平扫碘值。结论双源CT平扫碘值及形态学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术前测量TSH可作为辅助指标联合判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甲状腺结节 促甲状腺素
原文传递
不同来源及组织学分级的头颈部黏液表皮样癌CT特征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莎莎 韩丹 +3 位作者 李浚利 闵蕊 刘顼 赵卫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头颈部黏液表皮样癌(MEC)CT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MEC的53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大涎腺组(23例)和小涎腺组...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头颈部黏液表皮样癌(MEC)CT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MEC的53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大涎腺组(23例)和小涎腺组(30例),按照组织学分级分为高分化(19例)、中分化(28例)及低分化(6例)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秩和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来源及不同组织学分级MEC的CT特征的差异,包括病变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钙化、囊腔、坏死、骨质改变、平扫CT值、动脉期CT增强净增值、静脉期CT增强净增值、强化程度、邻近结构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转移。结果来源于大涎腺和小涎腺的MEC在病灶大小、形态、骨质改变及平扫CT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CT特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来源于大涎腺的MEC,小涎腺MEC病灶较大、形态较不规则且易发生骨质改变(包括膨胀、破坏),此外大涎腺来源的MEC平扫CT值稍低于小涎腺MEC。高、中、低分化MEC间囊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5,P=0.015),高分化MEC较低分化MEC易出现囊腔(χ2=7.707,P=0.012)。结论不同来源和组织学分级的头颈部MEC的CT表现有一定差异,肿瘤内囊腔对预测MEC组织学分级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黏液表皮样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额窦滑膜肉瘤一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常雯 沈莎莎 韩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患者女,73岁,左眼睑下垂1个月,加重伴额部胀痛、涕中带血20余天,无鼻塞、鼻痛及明显嗅觉减退。体检:左额窦区压痛。副鼻窦CT平扫+增强(图1~4):额窦窦腔不规则扩大,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窦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向上通过额窦顶壁突入左前... 患者女,73岁,左眼睑下垂1个月,加重伴额部胀痛、涕中带血20余天,无鼻塞、鼻痛及明显嗅觉减退。体检:左额窦区压痛。副鼻窦CT平扫+增强(图1~4):额窦窦腔不规则扩大,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窦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向上通过额窦顶壁突入左前颅窝,与左额叶分界不清,向下破坏左侧眼眶及筛窦上壁,突入左眼眶致上直肌受压下移,眼球变形稍突出,并突入左侧筛窦;向外侵犯左眶外侧皮下;肿块平扫CT值约34 HU,增强动脉期CT值约63 HU,静脉期CT值约为67HU。诊断意见:额窦占位,多为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滑膜肉瘤 软组织肿块 cT平扫 软组织密度 眼睑下垂 涕中带血 嗅觉减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