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
1
作者 庞玺倬 黄仙 +1 位作者 李琳 郭涛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2期4369-4372,共4页
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属于Ena/VASP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通常为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的作用底物。它参与了各细胞多种功能的调节。近年来,VASP的基础结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进展,这一进展促进了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应... 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属于Ena/VASP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通常为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的作用底物。它参与了各细胞多种功能的调节。近年来,VASP的基础结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进展,这一进展促进了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VASP检测氯吡格雷抵抗系列研究、VASP评估和干预炎症及应激损伤、VASP对病态心肌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等。而VASP的新近基础研究进展将进一步促进其向实用领域的拓展,并逐步转向临床干预研究及对中、远期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 氯吡格雷抵抗 氧化应激 炎症损伤
下载PDF
lncRNA及外泌体lncRNA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的进展
2
作者 李静茹 杨萍 +1 位作者 彭云珠 王路乔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外泌体是生物体内一类由内质网加工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双层脂质囊泡体,其内含多种生物信息分子,如脂质、蛋白质、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其中lncRNA可通过与miRNA、蛋白质等相互作用形成信号调节通路影响疾病的发生... 外泌体是生物体内一类由内质网加工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双层脂质囊泡体,其内含多种生物信息分子,如脂质、蛋白质、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其中lncRNA可通过与miRNA、蛋白质等相互作用形成信号调节通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外泌体lncRNA的调节作用更是丰富了现有生物调控网络。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及外泌体lncRNA参与了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单核细胞等相关细胞的功能调控,进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lncRNA及外泌体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作用、相关病理机制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lncRNA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川崎病后无创检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再英 王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6期939-942,共4页
川崎病血管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动脉,以冠状动脉损害为主。内皮功能损伤是川崎病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近年涌现了有关川崎病血管内皮功能检查的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进展,因川崎病主要危害小儿,故大多研究以无创检查为主,如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 川崎病血管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动脉,以冠状动脉损害为主。内皮功能损伤是川崎病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近年涌现了有关川崎病血管内皮功能检查的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进展,因川崎病主要危害小儿,故大多研究以无创检查为主,如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外周动脉张力测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冷加压试验。现对川崎病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方面的无创检查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内皮功能 血管病变
下载PDF
二尖瓣反流诊断策略及手术治疗进展
4
作者 杨铠瑞 孙煌 +2 位作者 柴圣杰 赵双凤 彭云珠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期13-16,共4页
二尖瓣反流是成人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二尖瓣反流诊断技术不断提高,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人们对二尖瓣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外科及介入手术治疗推陈出... 二尖瓣反流是成人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二尖瓣反流诊断技术不断提高,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人们对二尖瓣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外科及介入手术治疗推陈出新,以Mitral Clip缘对缘修复术为代表的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疗效及安全性,使更多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修复 二尖瓣置换 二尖瓣脱垂
下载PDF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
5
作者 李丽江 蔡红雁 +1 位作者 壮可 丁筱雪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N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和远期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2月-2022年2月首次因NSTEMI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成功进行PCI术患者99例。入院48小时内完成首次心脏超声检查对舒张功能进行测定,术... 目的观察N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和远期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2月-2022年2月首次因NSTEMI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成功进行PCI术患者99例。入院48小时内完成首次心脏超声检查对舒张功能进行测定,术后半年返院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半年E、A、E/A、E/e’较早期改善,早期DD程度与年龄(r=0.242,P=0.016),Killips分级(r=0.339,P=0.001),CKD(r=0.509,P<0.001),NT-pro-BNP(r=0.597,P<0.001)呈正相关,与eGFR(r=-0.469,P<0.001)呈负相关;远期DD程度与年龄(r=0.207,P=0.012),CKD(r=0.266,P=0.008),DM(r=0.215,P=0.033),NT-pro-BNP(r=0.400,P<0.001),病变血管数(r=0.228,P=0.023)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分析中年龄、CKD及早期LVEDD是远期E/e’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NSTEMI患者远期舒张功能指标E、E/A、E/e’较早期改善,年龄、CKD和早期LVEDD是远期舒张指标E/e’的独立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 舒张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传猛 杨瑞雪 +4 位作者 万崇华 潘家华 黄志文 许传志 张晓磬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报告结局影响因素,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报告结局进行测定,收集123例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资料,应用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报告结局影响因素,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报告结局进行测定,收集123例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资料,应用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患者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对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生理功能、生命力、躯体综合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民族对生理职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对MH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状况对PF、VT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形式对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和躯体综合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中,年龄、职业和医疗形式在躯体综合组份上有影响,其回归系数为-8.99、-6.68和-12.18,文化程度在心理综合组份上有影响,其回归系数为2.33。结论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经济状况和医疗形式是影响躯体健康方面的重要因素,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导线介导三尖瓣反流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庆 李锐洁 赵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08-1211,共4页
导线介导三尖瓣反流(LITR)是指患者由于右室导线植入引起新出现或进行性加重的三尖瓣反流。长期以来,LITR作为起搏器医源性并发症并未得到充分认识与重视,二维超声心动图作为LITR常规诊断评价手段具有较多局限性,然而最近将三维超声心... 导线介导三尖瓣反流(LITR)是指患者由于右室导线植入引起新出现或进行性加重的三尖瓣反流。长期以来,LITR作为起搏器医源性并发症并未得到充分认识与重视,二维超声心动图作为LITR常规诊断评价手段具有较多局限性,然而最近将三维超声心动图用于探索LITR病理机制研究,可望进一步提高对LITR认识并为LITR处理对策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文章就LITR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线介导三尖瓣反流 二维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心电图教学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胡钊 李琳 +1 位作者 蔡红雁 郭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9期2653-2654,共2页
通过对心电图教学的观摩及实践,课后对学生调查反馈分析目前心电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增加见习课时、引入CBL教学法、加入随堂测验等八方面提出改进方法,做到教师与学生双方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心电图教学效果,确实有效完成教学目的。
关键词 心电图 教学方法 诊断学
下载PDF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对心肌肥大的调节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琳 郭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与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长期激活可引起心功能异常、心肌肥大和心脏重塑。β肾上腺素能受体诱导的G蛋白偶联状态的改变、ERK信号通路激活、Epac和PKCε的活化等机制参与了心...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与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长期激活可引起心功能异常、心肌肥大和心脏重塑。β肾上腺素能受体诱导的G蛋白偶联状态的改变、ERK信号通路激活、Epac和PKCε的活化等机制参与了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阐明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引起心肌肥大的信号转导机制,有助于更好地防治心肌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心肌肥大 信号转导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志松 喻卓 曾永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TIMP2和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仅穿线并不在冠状动脉处结扎,n=10);急...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TIMP2和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仅穿线并不在冠状动脉处结扎,n=10);急性心肌梗死组(n=14);瑞舒伐他汀组(n=13):AMI建模后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kg·d))治疗;氯沙坦组(n=11):AMI建模后采用氯沙坦钾治疗(5 mg/(kg·d))。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RT-qPCR检测大鼠AMI建模后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抑制物TIMP2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mmp2、mmp9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蛋白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AMI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及氯沙坦组大鼠心肌mmp2、mmp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 0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大鼠mmp9、mmp2、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均明显升高(P<0. 05);而与AMI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氯沙坦组大鼠心肌中mmp2、mmp9、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 05)。结论大鼠AMI建模后心肌发生纤维化因子mmp2、mmp9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升高,而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抑制心肌纤维化,降低炎性因子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对心功能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大鼠 基质金属蛋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春芳 王钰 +2 位作者 蒲里津 张华胜 张雅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55-256,共2页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其中2002~2016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1]。目前AMI的治疗主要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效果显著,但有部分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其中2002~2016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1]。目前AMI的治疗主要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效果显著,但有部分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这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对患者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死亡率 心脏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绞痛 患者健康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膜周型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何文姬 潘家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评估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VSD患者采用介入封堵术,术前用多角度多切面观察VSD的分型、大小及缺损距主动脉瓣、三尖瓣的距离,术... 目的:评估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VSD患者采用介入封堵术,术前用多角度多切面观察VSD的分型、大小及缺损距主动脉瓣、三尖瓣的距离,术中观察VSD的大小与所选择的封堵器是否有相关性。术中实时监测封堵器放置的过程。结果:5例患者成功放置封堵器。VSD左室侧5~17mm(10.9±3.1);右室侧为3~14mm(7.8±2.5)。放置封堵器的直径为4~14mm(7.6±2.8)。封堵伞型号与VSD左室侧的TTE测值直线回归方程为Y=2.393+0.495X,相关系数r=0.503,P〈0.05,二者显著相关。结论:TTE作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在VSD介入治疗的术前筛选、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术中监测以及术后随访封堵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封堵器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祖欢 彭云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6期948-951,共4页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在冠状动脉病变中占比例大。部分临界病变容易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但将所有的临界病变都进行支架置入治疗又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容易过度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策略是介入治疗的一难点,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心肌...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在冠状动脉病变中占比例大。部分临界病变容易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但将所有的临界病变都进行支架置入治疗又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容易过度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策略是介入治疗的一难点,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心肌缺血情况、病变血管供血范围、病变特点综合决策。血流储备分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查能帮助了解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和病变血管长度、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等解剖学特点,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策略,现就血流储备分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策略的指导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及血清Ig A、Ig M、Ig 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续安饪 刘艳青 杨云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及血清IgA、IgM、Ig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及血清IgA、IgM、Ig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吲达帕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SBP、DBP水平及血清IgA、IgM、IgG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29%;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血清IgA、IgM、Ig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可有效缓解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血压水平,改善免疫功能,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吲达帕胺 氨氯地平 血压 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下载PDF
儿茶酚抑素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
15
作者 杨祖欢 孙煌 +4 位作者 李锐洁 潘家华 杨洪波 翟家明 彭云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CST)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分型、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所测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因胸痛入住昆明医... 目的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CST)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分型、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所测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3月因胸痛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且同意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患者166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AG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进一步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亚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亚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亚组];并根据ACS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入组病例中43例患者进行OCT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稳定斑块(stable plaque,SP)组及不稳定斑块(unstable plaque,UP)组;所有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CST的浓度。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血浆CST水平ACS组高于SAP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EMI组和NSTEMI组血浆CST水平均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ST水平UP组高于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冠脉Gensini评分ACS组大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UAP组、STEMI组和NSTEMI组冠脉Gensini评分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浆CST水平与Gensini评分中度相关(r=0.737,P<0.01);(4) CST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CST浓度与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以及易损斑块相关,结合患者心功能、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情况,血浆CST浓度可能可以初步反应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抑素 易损斑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心病
下载PDF
碎裂QRS波群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米尔 李锐洁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5期527-530,共4页
心力衰竭是21世纪最严重的心血管问题,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表现和终末阶段,其发病率、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均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治疗心脏失同步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心力衰竭是21世纪最严重的心血管问题,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表现和终末阶段,其发病率、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均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治疗心脏失同步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其治疗反应性的有无常与碎裂QRS波群的出现相关。碎裂QRS波群是心脏病患者心电图上出现的心室除极异常的一个指标,研究发现它与多种心脏疾病有关。现就碎裂QRS波群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中的研究认识发展及现状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碎裂QRS波群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清CRP、cTnⅠ、VW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续安钰 和艳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20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Ⅰ(cTn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76例,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Ⅰ(cTn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7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管总再通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及血清CRP、cTnⅠ、VW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总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血清CRP、cTnⅠ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VWF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降低高龄冠心病患者血清CRP、cTnⅠ水平,升高血清VWF水平,从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还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心血管再通率,改善其心功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Ⅰ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18
作者 景文蓉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9期465-466,共2页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正常心脏、血管组织胚胎发育异常,或是胎盘早期停止发育引起。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正常心脏、血管组织胚胎发育异常,或是胎盘早期停止发育引起。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缺损 房间 先天性心脏病 合并 发育异常 管结构
下载PDF
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青原 郭涛 +3 位作者 杨西云 刘中梅 赵昭 胡家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4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与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及单纯冠心病组,同时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与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及单纯冠心病组,同时选取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WHR),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清内脏脂肪素。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单纯冠心病组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WHR、FPG、Gensini积分与内脏脂肪素水平独立相关(P<0.05)。结论内脏脂肪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素 冠心病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核素心肌显像指导左心室导线植入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 被引量:3
20
作者 邹建刚 华伟 +18 位作者 宿燕岗 徐耕 郑良荣 梁延春 严激 于波 刘兴斌 薛小临 杨杰孚 范洁 郭涛 杨丽霞 董吁钢 蔡琳 顾翔 朱莉 胡作英 陈峰 曹克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92-198,共7页
背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经成为部分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有30%左右的CRT患者术后无反应,同时左心室导线的植入部位被认为是与CRT无反应相关的重要因素。多数相关研究表明左心室导线植入最迟机械激动... 背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经成为部分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有30%左右的CRT患者术后无反应,同时左心室导线的植入部位被认为是与CRT无反应相关的重要因素。多数相关研究表明左心室导线植入最迟机械激动且避免瘢痕的节段可以显著提升CRT的疗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技术作为全新的检测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左心室机械失同步、最迟激动部位以及瘢痕负荷,从而定位CRT左心室导线最优植入节段,但是目前国内外缺乏通过核素指导左心室导线植入以提高CRT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GUIDE—CRT)。基本原理GUIDE—CRT研究通过术前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技术,评估左心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和瘢痕符合及分布情况,定位最迟收缩且无瘢痕的节段为最优起搏节段,探讨核素心肌显像技术指导左心室导线植入对于提高CRT疗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设计方案全国19家中心共同参与本研究,入选的CRT患者随机分为核素指导组和对照组。术前采集基线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及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明确左心室导线最优植入节段。对于核素指导组患者,手术者在相位分析结果的指导下试图将左心室导线植入最迟激动且非瘢痕的节段或其临近节段。对照组则按照常规CRT手术流程放置左心室导线。所有病例依据6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随访评估CRT疗效。主要终点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的变化值。次要终点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下降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值以及CRT反应率,CRT有反应定义为6个月随访LVESV下降较基线超过15%。结论核素指导左心室导线植入比常规植入可显著提高CRT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 放射性核素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