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潘蕊 吕娅 +1 位作者 王莉 段婷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7期179-181,共3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刺激性等高危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临床上治疗血液肿瘤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大、毒性强、渗透压高,对血管内膜损伤大,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刺激性等高危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临床上治疗血液肿瘤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大、毒性强、渗透压高,对血管内膜损伤大,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易引起外渗,一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穿刺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引发组织坏死、皮肤溃烂,不仅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血液疾病 药物外渗 湿敷 输液
下载PDF
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血液科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坤 杨金荣 +4 位作者 聂波 李云涛 程沈菊 李艳红 史明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法对血液科硕士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实习的50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采用传... 目的分析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法对血液科硕士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实习的50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观察组采用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对比两组入科前、后理论知识与病例分析成绩考核结果差异,对比两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差异。结果观察组入科后理论知识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优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科后病例分析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优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方案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inar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血液科硕士研究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稳固学科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并能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改善其对病例资料的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血液科 学术型研究生 理论考核 临床思维能力
下载PDF
微信平台在MBBS留学生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杜开利 黄颖 +1 位作者 赵永娜 张春强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期282-284,共3页
随着中国发展壮大,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数日益增长,在学历生教育中,全英文授课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上存在学生要求高、语言沟通不畅、课堂时间不足、师生缺乏交流等困难。外科学是重要的主干课程,内容多、范围广、解剖要求... 随着中国发展壮大,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数日益增长,在学历生教育中,全英文授课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上存在学生要求高、语言沟通不畅、课堂时间不足、师生缺乏交流等困难。外科学是重要的主干课程,内容多、范围广、解剖要求高、临床操作多、教学难度大。昆明医科大学在2012级全英文医学本科留学生外科学教学中开展微信平台辅助教学,主要利用"微信群"功能在课前准备、推送资料、PBL教学、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方面开展教学改进,有效地利用了课余时间、加大了教学深度和广度、提高了沟通准确性和及时性、增进了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学生 微信 外科学 教学
下载PDF
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熊国盛 黄韬 +5 位作者 赵云平 陈小波 尹小川 张璟 陈满军 李丽银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8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我院5年制临床专业及全科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6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实验组实施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为传... 目的探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我院5年制临床专业及全科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6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实验组实施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比对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总体对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结论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好,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临床教学 胸外科 临床思维 应用
下载PDF
qSOFA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武坤 祝艳翠 +4 位作者 袁峰 杨金荣 程沈菊 李艳红 聂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简称CD64指数)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5例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恶性血液...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简称CD64指数)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5例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恶性血液病无感染患者45例(非感染组)作为对照。测定CD64指数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降钙素原(PCT)水平,评估患者的qSOFA评分。分析qSOFA评分、CD64指数与TNF-α、IL-6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qSOFA评分、CD64指数、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中死亡患者qSOFA评分、CD64指数、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患者(P<0.05);血流感染患者qSOFA评分、CD64指数与TNF-α、IL-6呈正相关(P<0.05)。qSOFA评分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637(95%CI:0.582~0.755),CD64指数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0.695~0.813);qSOFA评分联合CD64指数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831~0.926)。qSOFA评分、CD64指数、TNF-α、IL-6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qSOFA评分、CD64指数联合应用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 恶性血液病 血流感染
下载PDF
舒适护理理论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段婷婷 吕娅 +1 位作者 潘蕊 王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年第2期4-6,共3页
对舒适护理的概念、内涵、意义、分类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舒适护理的开展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包括身体舒适、心理安慰、社会舒适以及精神慰藉,目的在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丰富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内涵。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血液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整体护理 循证护理
下载PDF
mIPS评分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武坤 贺振新 +4 位作者 单建芝 程沈菊 李艳红 罗珊 聂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2905-2909,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后的感染可能性评分(mIPS评分)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首发恶性血液病且行化疗的成年(≥18岁)... 目的探究改良后的感染可能性评分(mIPS评分)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首发恶性血液病且行化疗的成年(≥18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感染结局分为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6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化疗前、粒细胞缺乏期mIPS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等指标并分析其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期mIPS评分与化疗前比较明显增加,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期CD3^(+)、CD4^(+)、CD4^(+)/CD8^(+)与化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S评分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的预测能力最佳,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mIPS评分、CD3^(+)、CD4^(+)、CD4^(+)/CD8^(+)单项指标的AUC分别为0.820、0.697、0.694、0.748,且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PS评分为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CD3^(+)、CD4^(+)、CD4^(+)/CD8^(+)为保护因素。结论mIPS评分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对恶性血液病化疗粒细胞缺乏期并发血流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后续血流感染预防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可能性评分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血液病 血流感染
下载PDF
66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原因与防治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弘 聂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6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防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66例恶性血液肿瘤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70.21%,明显高...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防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66例恶性血液肿瘤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70.21%,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经积极治疗后,66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的缓解,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原因多样,早期诊断,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与治疗,可有效地缓解病情,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肿瘤 深静脉血栓 原因 防治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莉 吕娅 +1 位作者 潘蕊 段婷婷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在科室中按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性地开展降低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活动,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科室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病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活动明显降...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在科室中按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性地开展降低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活动,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科室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病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活动明显降低了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率(P<0.001);目标达成率103.37%,进步率65.97%。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减少了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达到预期干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药物外渗 品管圈 发生率
下载PDF
第一代TKI治疗初治CML-CP合并vPh患者的疗效及遗传学特征
10
作者 谭琳 谢瑜 +1 位作者 杨坚 刘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探讨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初治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合并Ph染色体变异易位(vPh)的疗效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初治CML-CP合并vPh患者共60例,设为CML-CP-vP... 目的:探讨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初治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合并Ph染色体变异易位(vPh)的疗效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初治CML-CP合并vPh患者共60例,设为CML-CP-vPh组,以同期初治CML-CP合并典型Ph染色体患者107例设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伊马替尼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染色体核型特征及FISH信号类型特征,并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患者远期生存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组人口学和血液学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耐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CML-CP-vPh组原发耐药和原发血液学耐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累积CCyR率、累积MMR率、OS及EF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提示,vPh与CML-CP患者的OS和EFS并无相关性(P>0.05);CML-vPh患者OS影响因素为Sokal评分高危、外周血BBP比例≥10%、BCR-ABLIS治疗后3个月<10%、治疗后6个月达CCyR及治疗后12个月达MMR;EFS影响因素为BCR-ABLIS治疗后3个月<10%和治疗后12个月达MMR(P>0.05)。变异异位累及频率较高的区域包括12q1、12q2[9例(15.00%)]和1p3区[8例(13.33%)]。FISH信号类型中2G2R1Y型、1G1R2F型、1G2R1Y型、2G1R1Y型及1G1R1Y型占比分别为73.33%、10.00%、1.67%、1.67%、1.67%。结论:CML-CP合并vPh患者具有更高的对第一代TKI原发耐药率及原发血液学耐药率,而改用第二代TKI可改善患者长期生存,与合并典型Ph染色体者疗效接近。CML-CP合并v Ph患者并无特殊人口学和血液学特征,变异异位多累及12q1、12q2及1p3区域,而FISH信号类型则以2G2R1Y型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 Ph染色体变异易位 疗效 遗传学特征
原文传递
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现状调查 被引量:13
11
作者 依香为 张递思 +4 位作者 李云涛 武坤 曾云 黎承平 史明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6期115-117,共3页
目的了解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现状,探究原因,并探讨更加高效合理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无记名随机抽样进行学生科研现状调查。结果我校临床专业本科生对科研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同度都较高(>90%)... 目的了解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现状,探究原因,并探讨更加高效合理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无记名随机抽样进行学生科研现状调查。结果我校临床专业本科生对科研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同度都较高(>90%),但对科研工作的认知度不足(<40%),且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的必要训练。结论学生目前的科研素质相对偏低,学校应更新教学理念,开设科研课程,积极推行导师责任引导制,鼓励和培养学生批判和创新思维,以提高我校本科生的科研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 科研现状 创新能力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丽华 张学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531-3534,共4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配体PD-L1为CD28/B7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负性协同刺激分子成员,在许多肿瘤细胞及其相关细胞表面高表达。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其中PD-1及配体PD-L1为靶点的免疫抑制药物在各类...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配体PD-L1为CD28/B7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负性协同刺激分子成员,在许多肿瘤细胞及其相关细胞表面高表达。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其中PD-1及配体PD-L1为靶点的免疫抑制药物在各类肿瘤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将对近年来其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1 血液肿瘤 淋巴瘤
下载PDF
PML在血液肿瘤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红英 李惠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6-800,共5页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由PML基因编码,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等血液肿瘤中扮演了肿瘤抑制的角色。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ML参与细胞多种生物学行为的调控,具有维持多种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CSC)...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由PML基因编码,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等血液肿瘤中扮演了肿瘤抑制的角色。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ML参与细胞多种生物学行为的调控,具有维持多种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CSC)自我更新能力和功能稳定的特点,并介导了肿瘤耐药。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关于PML与血液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报道,阐述PML与血液肿瘤干细胞的关系及针对PML所采取的治疗策略,为血液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L 肿瘤干细胞 血液肿瘤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和血液系统淋巴源性肿瘤
14
作者 帅华洲 史明霞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548,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起源于中胚层发育早期,是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具有全能干细胞特点的干细胞,现已被证实存在于机体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并在损伤、疾病及衰老等病理、生理情况下通过其多向分化潜能、分泌...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起源于中胚层发育早期,是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具有全能干细胞特点的干细胞,现已被证实存在于机体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并在损伤、疾病及衰老等病理、生理情况下通过其多向分化潜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参与组织修复,现已被广泛用于脊髓损伤、糖尿病足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SCs在很多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DNMT1与T淋巴细胞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晨晨 李轶勋 +3 位作者 李姿璇 程沈菊 史明霞 武坤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528-1532,共5页
目的分析DNA甲基转移酶1(DNMT1)与T淋巴细胞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初诊AML患者作为AML组(38例),另选取同期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骨... 目的分析DNA甲基转移酶1(DNMT1)与T淋巴细胞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初诊AML患者作为AML组(38例),另选取同期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骨髓穿刺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21例)。检测并比较两组骨髓DNMT1的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及T淋巴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比较不同临床特征AML患者DNMT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ML患者DNMT1表达水平与T淋巴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NMT1、T淋巴细胞因子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ML的诊断效能。结果AML组DNMT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白细胞计数(WBC)≥5.0×10^(10)/L、骨髓幼稚细胞比例≥60%、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60%、乳酸脱氢酶(LDH)≥300 U/L、骨髓外浸润、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患者DNMT1表达水平分别高于WBC<5.0×10^(10)/L、骨髓幼稚细胞比例<60%、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60%、LDH<300 U/L、无骨髓外浸润、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血清IL-2、IL-4、IL-10、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NMT1表达水平与IL-2、IL-4、IL-10、INF-γ水平呈正相关(r=0.574、0.619、0.527、0.483,P<0.05),与TGF-β水平呈负相关(r=-0.47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NMT1联合IL-2、IL-4、IL-10、INF-γ检测诊断AML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711、0.756、0.726。结论AML患者的DNMT1表达水平升高、T淋巴细胞因子表达失衡,二者存在一定相关性,DNMT1与部分T淋巴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AML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T淋巴细胞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 信使RNA 相关性
下载PDF
晚期肺癌中ALK活化型改变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魏澳娇 江波 +4 位作者 黄玉蓉 刘梦云 严婧 赵媛媛 何文杰 《中国肺癌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0-946,共7页
肺癌是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种,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存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改变的患者有机会接受分子靶向治疗,以ALK为靶点的药物,即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yrosine kinase inh... 肺癌是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种,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存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改变的患者有机会接受分子靶向治疗,以ALK为靶点的药物,即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ALK-TKIs),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ALK基因变异类型包括点突变、扩增、融合/重排,ALK融合较其他类型更为常见。但是,各类型的基因改变在分子靶向治疗时效果有所不同,据此,本文分别介绍了ALK基因不同变异形式的相关内容,重点介绍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活化型改变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段巧艳 白秋义 +1 位作者 李丽银 马晓波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129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80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组进行血清12项细胞因...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129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80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组进行血清12项细胞因子分析。结果实验组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IL-1β、IL-2、IL-5、IL-8、IL-10、IL-6、IL-17、IFN-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因子IL-4、IL-12P70、IFN-γ、TNF-α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白细胞介素类诸多因子和干扰素水平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对诊断早期脓毒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中的效果 被引量:21
18
作者 段婷婷 吕娅 +2 位作者 潘蕊 王莉 田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构建及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的10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构建及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的10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于护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干预前)、口腔炎症感染发生率、口腔黏膜炎每日自评问卷(OMDQ)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估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感染率为32.00%(16/50),低于对照组患者为52.00%(26/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OMD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为74.00%(37/50),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通过构建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降低口腔炎症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治疗 口腔黏膜炎 集束化护理方案 心理评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何海涛 李惠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5-249,共5页
虽然传统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在提高初治完全缓解率和克服缓解后复发方面仍存在局限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ML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包括细胞表面分子异常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异... 虽然传统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在提高初治完全缓解率和克服缓解后复发方面仍存在局限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ML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包括细胞表面分子异常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异常甲基化等多种细胞分子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异常。针对上述异常改变的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善了AML患者的预后,为AML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研究较多的分子靶向药物包括CD33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等。本文就AML治疗中分子靶向治疗问题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靶向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毅 黎承萍 +1 位作者 董伟群 佟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4期364-365,共2页
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常用方法是异体血小板输注,但是目前血小板的来源紧张,费用昂贵,且多次输血小板后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1]。本文研究发现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相关性血小板减... 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常用方法是异体血小板输注,但是目前血小板的来源紧张,费用昂贵,且多次输血小板后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1]。本文研究发现自体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小板减少 白血病 重组人白介素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