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成像评价头颈部旋转后寰枢关节与椎动脉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吕绍茂 隋桐 +1 位作者 段少银 韩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测量正常头颈部旋转后寰枢关节与椎动脉的相关性,探讨旋转后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改变。资料与方法按照头颈部旋转方位将旋转无异常的157例患者分成中立位组54例、左旋转位组53例、右旋转位组50例;所有患者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并... 目的测量正常头颈部旋转后寰枢关节与椎动脉的相关性,探讨旋转后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改变。资料与方法按照头颈部旋转方位将旋转无异常的157例患者分成中立位组54例、左旋转位组53例、右旋转位组50例;所有患者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并将扫描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与数值测量,比较3组患者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差异。结果椎动脉寰枢段方向中立位左侧以前倾较多,右侧以后倾较多;旋转位左、右侧倾角较中立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转位时左侧第2弯曲高度较右旋转位及中立位增大,右侧第2弯曲高度较右旋转位及中立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旋转位时右侧第4弯曲宽度及高度较左旋转位及中立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旋转可导致椎动脉的形态改变,椎动脉倾角大小可以影响椎动脉的伸缩程度,第2、4弯曲的改变可能影响椎动脉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椎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头部 旋转 体位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戴青原 刘开俊 +3 位作者 汤亚明 吴莉 杨西云 郭涛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0期3787-3789,共3页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比较,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64-MSCTA疑诊为冠心病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68例,1个...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比较,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64-MSCTA疑诊为冠心病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68例,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0.67%,特异度为91.67%,阳性预测值80.73%,阴性预测值96.23%,准确率为91.39%,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以软斑块最多见,占48.04%(98/204),引起管腔轻度狭窄的多为钙化性斑块(52%,26/50),引起管腔中重度狭窄的多为软斑块及混合性斑块(84.42%,130/154)。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在眼眶CT平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宪春 何波 +2 位作者 康绍磊 谢晓洁 韩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眼眶CT平扫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眼部外伤患者行眼眶CT平扫,分别采用用滤过反投影(FBP)和SAFIRE(强度1~5级)技术重建图像;对比分析6种重建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图像质量评分... 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眼眶CT平扫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眼部外伤患者行眼眶CT平扫,分别采用用滤过反投影(FBP)和SAFIRE(强度1~5级)技术重建图像;对比分析6种重建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图像质量评分及病变检出率。结果 6种重建图像间,同种组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FBP图像相比,1~5级SAFIRE图像中视神经噪声分别降低15.69%、27.39%、36.17%、41.75%和53.99%,视神经SNR分别提高18.62%、37.46%、55.70%、69.55%和118.11%,CNR分别提高21.59%、32.90%、56.43%、83.91%和104.39%(P均<0.05);SAFIRE 1级和5级图像的质量评分低于FBP图像,2~4级图像的质量评分高于FBP图像,SAFIRE 3级图像评分最高。结论眼眶CT平扫中应用SAFIRE能有效降低噪声和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 噪声 眼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A供血动脉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雷静 韩丹 邓亚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1期3891-38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供血动脉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3年间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30例,常规平扫后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薄层重建原始数据,行V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供血动脉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3年间肝脏肿瘤性病变患者30例,常规平扫后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薄层重建原始数据,行VR、MPR、MIP等重建方式,观察肝脏肿瘤供血动脉情况及肝动脉变异征像。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发现供血动脉,其中肝癌14例,肝母细胞瘤2例,肝血管瘤6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其中1例发现肝动脉变异。结论:运用MSCTA技术,可以确切的观察肝脏肿瘤一支或多支供血动脉及其形态表现,并可清晰显示动脉变异,对肿瘤病变术前诊断及手术、介入治疗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供血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能量头颅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并与DSA对照 被引量:3
5
作者 申光旭 韩丹 徐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0期95-97,共3页
目的通过对DSCT双能量头颅CTA与DSA的对比研究,评价DSCT双能量头颅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同时行DSCT CTA及DSA检查的(两种方法间隔时间均1周内)24例动脉瘤,17例动脉瘤术后复查病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 目的通过对DSCT双能量头颅CTA与DSA的对比研究,评价DSCT双能量头颅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同时行DSCT CTA及DSA检查的(两种方法间隔时间均1周内)24例动脉瘤,17例动脉瘤术后复查病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及对动脉瘤形态、瘤颈的显示、瘤颈大小、瘤体长径和短径的测量。结果 24例动脉瘤共检出动脉瘤28个,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各项指标的检出和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查动脉瘤术后病例共17例,夹子与栓塞物部位均与病变部位相吻合,术后血管情况均可清楚显示。结论双能量头颅CTA显示颅内动脉瘤部位、数目、形态、瘤颈大小及瘤体大小与DSA无差异,可满足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要求,并可作为术后复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源CT 双能量 脑血管造影 DSA
下载PDF
VEGF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韩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3,11,共4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纤维结缔组织,是一种较少的胸膜原发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长期接触石棉是主要致病因素,其中云南省大姚县...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纤维结缔组织,是一种较少的胸膜原发性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长期接触石棉是主要致病因素,其中云南省大姚县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石棉的贮藏较为表浅,致石棉纤维易于悬浮于空气中,一直是该病的高发区,病死率高达17.75/10万人[1],成为世界上少有的环境致MPM范例.在组织学上该病分3型:上皮型、纤维肉瘤型及混合型,其中上皮型所占比例最大,较为常见.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目前治疗MPM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无论是采用单模式治疗(手术、放疗或化疗)还是多模式治疗,疗效均不理想,平均生存期仅为20个月[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血清 患者 生存率 恶性胸膜间皮瘤 胸腔积液 MPM
下载PDF
DSCT双能量技术在直肠癌放射靶向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雷静 邓亚敏 +1 位作者 王枫 李淑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量CT碘值测量对于直肠癌患者放射靶向治疗术前评估及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6年12月间临床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86例,其中高分化18例,中高分化组26例,中分化28例,低分化14例。接受放射靶向治疗... 目的:研究双源双能量CT碘值测量对于直肠癌患者放射靶向治疗术前评估及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6年12月间临床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86例,其中高分化18例,中高分化组26例,中分化28例,低分化14例。接受放射靶向治疗,包括术前辅助放疗及非手术病例放疗。放疗前后均行双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测量治疗前后病灶碘值及径线,分析治疗前不同病理分型碘值差异,治疗前后总体碘值变化差异,不同分化程度肿瘤治疗前后碘值差异及与肿瘤大小评价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后总体标准碘值下降,径线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碘值变化与径线变化比较无相关性。治疗前后低分化组与中分化、中高分化、高分化组静脉期标准化碘值(NI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DSCT)碘值测量可有效评估直肠癌放射靶向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双能量CT 直肠癌 疗效评估 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混合型肝癌3例CT表现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文亮 韩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2-1515,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的CT表现。方法分别对3例cHCC-CC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依据临床表...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的CT表现。方法分别对3例cHCC-CC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依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区分cHCC-CC与常见的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一小部分cHCC-CC在CT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术前CT可以提示诊断。结论 CT检查平扫表现为较大的等低密度边缘不清肿块、动态增强扫描同时显示以胆管细胞癌为主且边缘出现肝细胞癌的强化特征、不合并肝内胆管扩张时应考虑cHCC-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肝癌 原发性肝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