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扩散加权成像对肺内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运用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封俊 董兴祥 +4 位作者 陈龙 张莹 刘一帆 丁莹莹 胡早秀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肺内检出病变定性评估及鉴别诊断能力及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47例肺内检出病变进行胸部MRI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回顾分析经手术、纤支镜及病理证实的肺内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MR表现及...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肺内检出病变定性评估及鉴别诊断能力及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47例肺内检出病变进行胸部MRI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回顾分析经手术、纤支镜及病理证实的肺内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MR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特点,ADC值与病理诊断及病变内细胞密集度的相关性。结果47例病变均为单发病变,10例为良性病变,37例为恶性肿瘤。良性结节组ADC值(1.27±0.23)×10^(-3)mm^(2)/s,恶性结节组ADC值(0.81±0.18)×10^(-3)mm^(2)/s。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中,采用χ^(2)检验,病变的良、恶性与ADC值具有相关性,χ^(2)=27.1,P<0.001;多因素分析中,只有病变良、恶性与ADC值相关,P<0.001。良性组病变内细胞排列、密集程度均低于肺癌组。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肺内病变具有一定的定性评估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有助于辅助CT对肺内病变进一步定性诊断,提高影像的综合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图像 ADC值 磁共振图像
下载PDF
β-catenin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娟 蔡昕怡 陈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catenin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正常黏膜中为胞膜表达,腺...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catenin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正常黏膜中为胞膜表达,腺瘤与腺癌组呈胞浆/核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10.8%、75.0%、98.2%,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大肠腺癌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随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的改变呈逐渐增高趋势,有淋巴结转移者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1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6.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早期事件;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Β-连环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伴肺转移1例
3
作者 郭姜艳 宋舒婕 +3 位作者 李梅 骆鹏举 袁婧 杨承纲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3-364,共2页
患者女性,51岁,发现右乳肿物1个月余。2020-06-05云南省肿瘤医院门诊乳腺B超显示:右侧乳腺内上象限2点钟方向乳头旁见肿块,大小4.6 cm×4.4 cm×3.3 cm,距皮2 mm,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右腋窝可见2~3个异常实质回声,大小不等,... 患者女性,51岁,发现右乳肿物1个月余。2020-06-05云南省肿瘤医院门诊乳腺B超显示:右侧乳腺内上象限2点钟方向乳头旁见肿块,大小4.6 cm×4.4 cm×3.3 cm,距皮2 mm,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右腋窝可见2~3个异常实质回声,大小不等,最大约2.2 cm×0.8 cm,形状椭圆形,边界清。BI-RADS:4B类,考虑乳腺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梭形细胞化生性癌 病理学 免疫表型 临床
原文传递
咖啡因对体外培养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范耀东 边慧 +2 位作者 瞿家桂 余化霖 陈芸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 观察咖啡因对体外培养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和AnnexinV/PI流式细胞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咖啡因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1)咖啡因在体外可以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存活;(2)咖啡... 目的 观察咖啡因对体外培养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存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和AnnexinV/PI流式细胞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咖啡因对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1)咖啡因在体外可以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存活;(2)咖啡因在体外使U251细胞早期凋亡发生的时间较晚,且在1~10mmol/L浓度范围内,出现浓度依赖性瘤细胞早期凋亡增加,大于10mmol/L时,瘤细胞迅速出现大量坏死。结论 实验初步证明了咖啡因在体外可以抑制U251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10mmol/L)可促使其凋亡,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及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咖啡因 凋亡 细胞存活
下载PDF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RRM1表达与吉西他滨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江波 朱颖 +3 位作者 涂长玲 何文杰 聂俊 杨承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外周血中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q RT-PCR)检测4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RRM...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外周血中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q RT-PCR)检测4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RRM1的表达水平,并对临床特征、吉西他滨化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RRM1的表达水平与性别、组织学类型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的外周血RRM1化疗有效率(35%)及疾病控制率(60%)均高于高表达组(10%,20%)(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表达组的外周血RRM1生存期(14.8个月)及无疾病进展期(4.4个月)均长于高表达组(11.6个月,3.2个月)(P<0.05);低表达组的1年生存率(76.7%)及2年生存率(9.3%)均高于高表达组(53.3%,0%)(P<0.05)。结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RRM1低表达的患者对吉西他滨化疗反应率更高,生存期更长,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这为无法获取组织进行化疗药物筛选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RRM1 吉西他滨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快速现场评估(ROSE)在胸部肿瘤气管镜介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伟 李银 +5 位作者 万良红 黄云超 谭慧 胡早秀 黄秋博 田民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快速现场评估(ROSE)在胸部肿瘤支气管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635例行支气管内镜检查联合快速现场评估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为CT或PET/CT确认存在肺... 目的探讨快速现场评估(ROSE)在胸部肿瘤支气管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635例行支气管内镜检查联合快速现场评估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为CT或PET/CT确认存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至少1组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活检操作,并发症发生率14.9%(95/635),无严重并发症;全组ROSE诊断与HE染色诊断一致性93.7%(594/635),确诊恶性485例中,ROSE诊断假阴性率2.4%(15/635),未出现假阳性结果;全组肺肿物共取材680部位,共1785次取材,平均取材数(2.6±1.9)次,取材成功率89.3%(1588/1785);纵隔淋巴结穿刺435处,共865针,平均穿刺数(2.0±0.4)次,穿刺成功率82.1%(710/865)。70例首次非ROSE检查HE结果为可疑恶性患者,行ROSE检查评估最终11例确诊为恶性,有效率78.5%(55/70)。结论快速现场评估技术运用于胸部肿瘤支气管活检诊断,取材成功率高、与HE染色一致性好,可有效降低二次检查率,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现场评估 胸部肿瘤 气管镜介入诊断
原文传递
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CT表现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振辉 吴琳 +3 位作者 张治平 高德培 王关顺 张大福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CT表现和位置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68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临床和CT资料,按病灶部位分为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变肠壁长度及厚度...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CT表现和位置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68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临床和CT资料,按病灶部位分为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变肠壁长度及厚度、肠壁增厚形式、平扫CT值、增强CT值、强化程度、增强后低密度区比例、肠周浸润程度、肠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差异。结果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两组在病变肠壁长度及厚度(t=5.066、3.903,P<0.05)、肠壁增厚形式(χ~2=15.398,P<0.05)、肠周浸润程度(χ~2=9.954,P=0.007)、强化程度(χ~2=9.641,P=0.008)、增强后低密度区比例(χ~2=12.946,P=0.002)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平均发病年龄、平扫CT值、增强CT值、性别比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9、0.0108、1.494,χ~2=0.148、0.391、0.910,P>0.05)。结论左、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的CT表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相对左半结肠黏液腺癌,右半结肠黏液腺癌病变肠壁范围更广、厚度更大、肠周浸润程度更重,CT增强后强化程度较低且低密度区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黏液腺癌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