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雷公藤红素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婷 张黎 +3 位作者 储永双 王迎秋 任艳鑫 黄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09,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雷公藤红素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bChem数据库获得雷公藤红素3D结构,导入Swisstarget获得前十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鼻咽癌疾靶点。将雷公藤红素与鼻咽癌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雷公藤红素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bChem数据库获得雷公藤红素3D结构,导入Swisstarget获得前十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鼻咽癌疾靶点。将雷公藤红素与鼻咽癌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红素-靶点-鼻咽癌-通路”关系网络图,取度值前五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MTT法、流式细胞术探究雷公藤红素对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凋亡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IKBKB、Phospho-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共获得2143个鼻咽癌基因靶点和101个药物靶点,筛选出共同靶点38个,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442条、细胞组成18条、分子功能35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77条通路。雷公藤红素诱导CNE-1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时降低IKBKB、Phospho-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CNE-1增殖,其抗鼻咽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KBKB蛋白,从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鼻咽癌 网络药理学 细胞实验 IKBKB NF-ΚB
下载PDF
头颈肿瘤外科课堂教学中内容整合与形式翻转思路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世文 李晓江 +5 位作者 邱有玉 赵留芳 徐弘扬 海云 黄仁超 王浩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9年第7期629-632,共4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结构逐渐显现出"瓶颈"现象,填鸭式的授课方法和碎片化的知识点不能很好满足临床教学的实践要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并将课堂讲授内容前移到课前,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翻转,对...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结构逐渐显现出"瓶颈"现象,填鸭式的授课方法和碎片化的知识点不能很好满足临床教学的实践要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并将课堂讲授内容前移到课前,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翻转,对头颈肿瘤外科教学大有裨益。运用垂直整合的方式将头颈部基础解剖、病理生理知识和临床肿瘤疾病知识整合起来,交由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老师面对面指导,老师和学生做到全程教学互动,实现了教学理念的巨大转变。内容整合和课堂翻转联合进行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而且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头颈肿瘤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实现临床医学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整合教学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
原文传递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伟 李晓江 任艳鑫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免疫疗法,通过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杀死癌细胞。目前,TIL免疫疗法已在不同的实体癌中展开研究,让我们对其调节机制有了更加...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免疫疗法,通过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杀死癌细胞。目前,TIL免疫疗法已在不同的实体癌中展开研究,让我们对其调节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归纳TIL的细胞表型,对TIL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免疫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鼻喷雾剂你用对了吗
4
作者 吴锡芳 李华芳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3期44-44,共1页
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它的多种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抗组胺剂等都能以“鼻喷雾剂”的形式作用于鼻腔黏膜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是一种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的局部给药形式,避免了全身用药的众多不良反应。
关键词 鼻喷雾剂 减充血剂 鼻腔黏膜 抗组胺剂 过敏性鼻炎 糖皮质激素 变应性鼻炎 全身用药
下载PDF
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
5
作者 田玲 屈倩倩 李晓江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来源于口腔、咽和喉的黏膜上皮,以鳞状细胞癌多见。外科手术并辅以放化疗是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标准诊疗模式,但并没有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更新,新辅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联合治疗成... 头颈部恶性肿瘤主要来源于口腔、咽和喉的黏膜上皮,以鳞状细胞癌多见。外科手术并辅以放化疗是头颈鳞状细胞癌的标准诊疗模式,但并没有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更新,新辅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联合治疗成为新的热点,新辅助治疗通过术前降期,增加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可提高器官保存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本文主要介绍新辅助治疗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为现有治疗方法提供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 联合治疗 治疗配合 新辅助治疗
原文传递
ER、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任艳鑫 廖曼各 +2 位作者 杨洁 王晓莉 李晓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ER、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1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ER、HER-... 目的探讨ER、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1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ER、HER-2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ER、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P<0.05);(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高表达与肿瘤包膜侵犯相关,而HER-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ER、HER-2高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5a局部复发、转移率增高(15.0%vs 2.1%,13.5%vs 3.2%,P<0.05)。结论ER、HER-2可能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复发、转移,针对ER、HER-2的治疗可能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局部复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雌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采用直型双极电凝镊进行全程精细化解剖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世文 安常明 +6 位作者 黄仁超 李晓江 赵留芳 徐弘扬 海云 王浩 邱有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对比采用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进行全程精细化解剖与传统电刀切割结扎止血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甲状腺肿瘤于云南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 目的对比采用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进行全程精细化解剖与传统电刀切割结扎止血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甲状腺肿瘤于云南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178例,年龄23~68岁。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150例常规开放性手术患者作为电刀组,2018年1—12月开展双极电凝"微凝切"技术和全程精细化解剖技术的78例患者作为双极电凝镊组。比较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单项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声嘶症状、低钙血症的症状。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极电凝镊组总手术时间(59.33±18.29)min、术中出血量(14.83±9.22)ml明显低于电刀组[分别为(77.21±25.39)min、(36.86±11.80)ml,t值分别为5.517和14.361,P值均<0.01]、单项操作时间比较,双极电凝镊组单纯一侧腺叶切除(10.25±6.16)min、甲状腺全切除(16.25±7.15)min、一侧Ⅵ区淋巴切除(12.12±5.25)min均短于电刀组[分别为(20.34±7.24)min、(35.68±8.25)min、(20.68±7.26)min,t值分别为3.948、16.262、8.238,P值均<0.01]。双极电凝镊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以及术后不同程度声音嘶哑总发生率和电刀组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双极电凝镊组不同程度手足麻木等低钙血症总发生率为10.26%低于电刀组的21.33%(χ2=4.353,P<0.05)。结论采用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进行全程精细化解剖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手术实际操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出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电凝术 康复 精细化解剖技术
原文传递
鼻咽癌肿瘤微环境研究进展
8
作者 邱琴 李晓江 +1 位作者 任艳鑫 黄宁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5-48,52,共5页
鼻咽癌具有起病隐匿、转移早、易复发的特点,治疗主要以放化疗为主,但对晚期患者效果欠佳。诸多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可促进机体形成免疫抑制,避免肿瘤细胞遭受药物渗透,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攻击,从而促进肿瘤发展。鼻咽癌肿瘤微环境中... 鼻咽癌具有起病隐匿、转移早、易复发的特点,治疗主要以放化疗为主,但对晚期患者效果欠佳。诸多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可促进机体形成免疫抑制,避免肿瘤细胞遭受药物渗透,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攻击,从而促进肿瘤发展。鼻咽癌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有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能够帮助肿瘤细胞完成免疫逃逸。本文旨在对鼻咽癌肿瘤微环境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其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肿瘤微环境 免疫抑制性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下咽鳞癌免疫细胞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非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黄仁超 张世文 +6 位作者 金从国 周博 赵留芳 王浩 邱有玉 张露 董子辰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第6期485-492,共8页
目的:研究下咽鳞癌患者治疗前免疫细胞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50例下咽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时纳入6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21.0对下咽鳞癌患者治疗... 目的:研究下咽鳞癌患者治疗前免疫细胞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50例下咽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时纳入6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21.0对下咽鳞癌患者治疗前和对照组两组间的免疫细胞数进行比较。根据免疫细胞的分布特征对下咽鳞癌患者治疗前机体的免疫状况进行分类,运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不同免疫状态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免疫状态对下咽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下咽鳞癌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CIK细胞数显著降低,CD8+T细胞显著升高。650例下咽鳞癌患者根据治疗前免疫细胞的分布特征分为5类:第Ⅰ类免疫耐受型(221例,34%)、第Ⅱ类免疫低下型(143例,22%)、第Ⅲ类肿瘤反应型(169例,26%)、第Ⅳ类免疫消耗型(65例,10%)、第Ⅴ类免疫亢进型(52例,8%);免疫细胞特征分布为第Ⅰ~Ⅴ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个月(95%CI:14.11~17.88)、11个月(95%CI:9.11~12.88)、32个月(95%CI:29.59~34.41)、29个月(95%CI:23.39~34.61)和23个月(95%CI:15.96~30.04)。结论:下咽鳞癌患者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不同免疫状态的下咽鳞癌患者预后不同,免疫细胞分布为第Ⅲ类的患者预后最好,分布为第Ⅳ类、第Ⅴ类的患者预后较好,分布为第Ⅰ类、第Ⅱ类的患者预后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鳞癌 免疫细胞 分布特征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