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T-3-HUMSCs联合基因沉默SOCS3治疗SD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修复 被引量:4
1
作者 白刚 张洪钿 +3 位作者 赖军 罗林 左频 范耀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1-37,共7页
目的 NT-3-HUMSCs联合基因沉默SOCS3治疗SD大鼠脊髓损伤,以期促进损伤神经再生修复.方法 (1)用贴壁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细胞(HUMSC),同时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定;(2)构建NT-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其转入HUMSC,构建NT-3-H... 目的 NT-3-HUMSCs联合基因沉默SOCS3治疗SD大鼠脊髓损伤,以期促进损伤神经再生修复.方法 (1)用贴壁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细胞(HUMSC),同时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定;(2)构建NT-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其转入HUMSC,构建NT-3-HUMSC细胞,体外检测其存活情况及NT-3表达情况;(3)筛选作用于SOCS3的特异性靶点,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设立阴性对照,设计并合成SOCS3-siRNA,同时在体外检测功能;(4)建立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为为:I.假手术组10只;Ⅱ.T12全脊髓横断损伤模型4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治疗组10只;siRNA+NT-3-HUMSCs治疗组10只;NT-3-HUMSCs治疗组10只;SOCS3-siRNA治疗组10只.以上各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存活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5)对SD大鼠进行灌注固定和取材,观察局部胶质疤痕降解情况和轴突再生情况,同时运用生物素化葡聚糖(BDA)荧光顺行追踪取损伤移植区-宿主交界处头尾侧脊髓组织,镜下观察皮质脊髓束再生的情况.结果(1)siRNA+NT-3-HUMSCs治疗组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横断脊髓空洞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DA顺行追踪结果表明siRNA+NT-3-HUMSCs治疗组较生理盐水治疗组神经轴突生长明显;(3)神经电生理检测损伤12周后治疗组P40潜伏期较假手术组缩短,siRNA+NT-3-HUMSCs治疗组较生理盐水治疗组比较潜伏期缩短明显,波幅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3-HUMSCs联合基因沉默SOCS3治疗SD大鼠脊髓损伤,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SOCS3 siRNA NT-3基因 基因转染
下载PDF
16例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赖军 罗林 +2 位作者 左频 范耀东 陈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16例中8例星形细胞瘤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5例室管膜瘤均全切除;2例脂肪瘤均大部...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16例中8例星形细胞瘤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5例室管膜瘤均全切除;2例脂肪瘤均大部分切除;1例血管母细胞瘤全切除。12例术前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出院时8例有改善,2例无变化,2例较术前减退;10例术前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出院时6例有改善,3例无变化,1例加重;5例括约肌功能障碍者,3例较术前减轻或缓解,2例无变化。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术中注意肿瘤的显露、脊髓的保护,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髓内肿瘤 显微外科 疗效
下载PDF
胸中段食管癌sIMRT、VMAT、TOMO三种放疗技术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彪 袁美芳 +4 位作者 马立双 孙朝细 安义均 汤可维 杨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424-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sIMRT、VMAT、TOMO三种放疗计划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9月至2020年1月的25例胸中段食管癌放疗患者资料,采用Pinnacle10.0和Tomotherapy TPS分别设计sIMRT、VMAT、TOMO三组计划...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sIMRT、VMAT、TOMO三种放疗计划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9月至2020年1月的25例胸中段食管癌放疗患者资料,采用Pinnacle10.0和Tomotherapy TPS分别设计sIMRT、VMAT、TOMO三组计划,对三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胸中段食管癌sIMRT、VMAT、TOMO三种放疗技术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比较;靶区适形度CI(0.638±0.043 vs 0.686±0.052 vs 0.762±0.045)和均匀性HI(0.247±0.025 vs 0.231±0.013 vs 0.211±0.023)TOMO最佳,VMAT优于sIMRT(P<0.05)。双肺V_(5)(%)(68.23±6.03 vs 65.51±5.21 vs 76.75±8.03)、V_(10)(%)(47.48±3.53 vs 45.04±2.07 vs 52.54±2.65)和D_(mean)(cGy)(1310.57±76.76 vs 1250.44±70.39 vs 1250.44±70.39)VAMT最低、sIMRT低于TOMO(P<0.05);双肺V_(20)(%)(22.87±2.02 vs 20.57±1.53 vs 20.01±2.08)TOMO略低于VMAT、VMAT略低于sIMRT(P<0.05)。心脏V_(25)(%)(30.57±8.59 vs 24.46±8.44 vs 19.86±6.92)、V_(30)(%)(18.55±5.08 vs 15.08±5.57 vs 11.69±4.74)、D_(mean)(cGy)(1742.23±485.63 vs 1680.33±510.33 vs 1651.36±521.33)TOMO低于VMAT,VMAT低于sIMRT(P<0.05)。脊髓最大剂量D_(2%)(4045.46±168.57 vs 4010.65±210.32 vs 3740.56±185.58),TOMO低于VMAT,VMAT略低于sIMRT(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TOMO最佳,VMAT优于sIMRT;危及器官剂量三种放疗技术各有特点,但综合来看对肺的保护VMAT最优,心脏和脊髓的保护TOMO最优,sIMRT在肺的低剂量区较TOMO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段食管癌 剂量学 静态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螺旋断层放疗
下载PDF
SERINC2通过激活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4
作者 许杨 袁红平 +3 位作者 李晓全 范耀东 李得意 马雪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整合因子2(Serine incorporator 2,SERINC2)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SERINC2的表达差异;运用CGGA数据库检测SERINC2 mRNA的表达水平与脑... 目的探讨丝氨酸整合因子2(Serine incorporator 2,SERINC2)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SERINC2的表达差异;运用CGGA数据库检测SERINC2 mRNA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利用shRNA构建敲低SERINC2的U251细胞株,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低效率;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ERINC2对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SERINC2 mRNA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SERINC2 mRNA高表达患者的10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与对照组相比,敲低SERINC2后U25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且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TGF-β、Smad2/Smad3、p-Smad3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SERINC2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并且通过激活TGF-β/Smad3信号通路影响脑胶质瘤细胞EMT,从而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SERINC2 TGF-β/Smad3 通路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PBL结合情景模拟在GTCS护理应急培训中的构建与应用
5
作者 陈彦蓓 姚萍 +4 位作者 潘小丽 范耀东 董艳 龙进勇 牛华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81-185,共5页
目的研究PBL教学模式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癫痫全面强直阵挛(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发作护理急救培训中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进入云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护理实习和轮转的120名... 目的研究PBL教学模式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癫痫全面强直阵挛(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发作护理急救培训中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进入云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护理实习和轮转的12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时间选取相同批次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分组讨论培训前、PBL集中教学后和情景模拟结束后3个时间段,使用《SET-M修订版情景模拟效果评价表》对每个时间段护生对模拟前介绍、学习、自信和引导性反馈四维度的感受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对照组采用传统PPT讲解结合基本护理操作常规练习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果观察组护生接受培训过程中,不同阶段各个维度的得分均有所提高,且培训前后的对比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在理论考试得分、操作考试得分及课程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的PBL教学模式结合情景模拟培训法在癫痫全面强直阵挛(GTCS)发作护理急救课程在护生中的应用有显著的培训效果,护生对本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认同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GTCS发作急培训 PBL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 护理应急培训课程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高颅压性肺腺癌软脑膜转移12例
6
作者 程昭锦 袁红平 +5 位作者 牛华涛 陈军 徐竹 李晓全 左频 范耀东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分享1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VP)治疗高颅压性肺腺癌软脑膜转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8月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高颅压性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12例,患者早期甘露醇快速静滴脱水有效果,但4~7d后效果变... 目的:分享1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VP)治疗高颅压性肺腺癌软脑膜转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8月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高颅压性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12例,患者早期甘露醇快速静滴脱水有效果,但4~7d后效果变差。10例患者首次腰椎穿刺测定颅内压均>300mmH_(2)O(具体值见表1),2例患者初测颅内压正常,随病情进展,间隔时间测定2~3次后颅内压大于300mmH_(2)O。12例患者均送检两次脑脊液细胞学,2例检出癌细胞。全部患者均行VP分流术,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选择可调压分流管。结果:12例患者术后高颅压症状均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合术后综合治疗,随访5~16个月,死亡3例,存活8例,失访1例,总体效果较好。结论:VP分流术可有效控制肺癌柔脑膜转移所致的高颅压,减少因进行性高颅压所致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或死亡,为后续有效抗肿瘤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脑室-腹腔分流术 软脑膜转移 高颅压
下载PDF
Notch1在宣威女性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牛华涛 白鹏 +5 位作者 刘建兴 周永春 刘馨 赵光强 雷玉洁 黄云超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为研究宣威女性肺癌中Notc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宣威女性肺癌组织及远端正常肺组织中Notch1的表达,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探讨Notch1在宣威女性肺癌患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Notch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在宣威女... 为研究宣威女性肺癌中Notc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宣威女性肺癌组织及远端正常肺组织中Notch1的表达,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探讨Notch1在宣威女性肺癌患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Notch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在宣威女性肺癌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远端正常肺组织(P<0.05);Notch1蛋白在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Notch1蛋白阳性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7个月,而阴性表达组为38个月(P<0.05),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长,进展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短于早期患者(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宣威女性肺癌预后判断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病理分期.提示Notch1基因在宣威女性肺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升高,且Notch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相对较短.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对于判断宣威女性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女性 肺肿瘤 宣威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90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乔丹丹 罗林 《云南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676-679,共4页
引言: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最早发现于受热刺激的果蝇体内,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随后的研究证实热休克蛋白是普遍存在于原核及真核生物细胞内的一种应激蛋白,在细胞受外界环境刺激下可高表达,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可作为... 引言: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最早发现于受热刺激的果蝇体内,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随后的研究证实热休克蛋白是普遍存在于原核及真核生物细胞内的一种应激蛋白,在细胞受外界环境刺激下可高表达,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可作为分子伴侣帮助蛋白质分子正确折叠、转运、陪伴跨膜、稳定构象并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激素应答及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 肿瘤 增殖 血管生成 侵袭转移
下载PDF
护理干预解决便秘对颅脑手术后并发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佐慧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6期116-117,122,共3页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解决便秘对颅脑手术后并发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按住院序号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解决便秘措施,给予B组患者护理干预解决便秘措施,比较...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解决便秘对颅脑手术后并发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按住院序号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解决便秘措施,给予B组患者护理干预解决便秘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0%,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10.0%,脑水肿发生率为10.0%;B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2.0%,脑水肿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B组患者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52.0%,B组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8.0%,两组比较,B组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行颅脑手术患者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便秘 颅脑手术 并发症 脑水肿
下载PDF
经胸骨剑突上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封堵及动脉导管未闭缝扎21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晨雷 张婧 +5 位作者 宋怡 王霁阳 王东坤 张晓羽 甘延清 马润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上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封堵及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缝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7月~2015年5月,对继发孔中央型ASD合并PDA21例(年龄2—11岁),在全麻、气管插管...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上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封堵及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缝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7月~2015年5月,对继发孔中央型ASD合并PDA21例(年龄2—11岁),在全麻、气管插管及食道超声引导下,经剑突上1~2em做5em纵行皮肤切口,由剑突向上锯开胸骨,上至第2肋间下缘处向左横行锯开胸骨,行ASD封堵及PDA缝扎术。结果21例均手术成功,术中食道超声及术后3个月复查经胸心脏超声无残余分流。结论经胸骨剑突上小切口ASD封堵及PDA缝扎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经济,同时避免x线辐射,减少体内封堵器应用,避免体外循环,易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剑突上小切口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缝扎术 经食道心脏超声
下载PDF
胶质瘤中MGMT、BRAF和EGFR的变化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翔 罗林 《肿瘤药学》 CAS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针对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靶向药物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根据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针对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靶向药物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根据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研发的药物也在脑胶质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同类型的胶质瘤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基于不同分子标志物的药物为胶质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或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胶质瘤中MGMT、BRAF和EGFR的变化及其与胶质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分子标志物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脑肿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成因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超 罗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8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探讨脑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8例脑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力学平衡发生变化、灌注压突破以及逐渐加重的脑积水是脑肿瘤切除过程中导致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前正... 目的:探讨脑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8例脑肿瘤切除术中急性脑膨出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力学平衡发生变化、灌注压突破以及逐渐加重的脑积水是脑肿瘤切除过程中导致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术中轻柔操作、积极查找膨出原因并妥当处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是避免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急性脑膨出 成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771例脑膜瘤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前浪 白刚 +2 位作者 王浩楠 刘期林 苏乾正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脑膜瘤病理分型和患者的构成,得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单中心脑膜瘤流行病学数据,给以后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01月至2021年12月脑膜瘤患者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得出昆明医... 目的 探讨脑膜瘤病理分型和患者的构成,得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单中心脑膜瘤流行病学数据,给以后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01月至2021年12月脑膜瘤患者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得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单中心脑膜瘤流行病学数据和总结报告。结果 771例脑膜瘤患者中,男性173例,女性598例,男女之比为1∶3.46,男性中位年龄51岁,女性中位年龄52岁,年龄最小16岁,最大82岁,平均(52.07±10.538)岁,患者集中在51~60岁年龄组。771例中,WHOⅠ级患者数最多,722例、约占94%,其余两类占比较少。771例中,脑膜皮型2例,占0.26%;纤维型3例,占0.39%;沙砾体型1例,占0.13%;血管瘤型2例,占0.26%;其余WHOⅠ级714例,占92.61%;WHOⅡ级35例,占4.54%;WHOⅢ级14例,占1.82%,较常见类型为纤维型、脑膜皮型、血管瘤型、沙砾体型。脑膜瘤最易发病的部位是大脑凸面,其次是颅底、大脑镰旁、小脑、脑桥小脑角。结论 本研究中脑膜瘤发病高峰年龄组为51~60岁,男女之比为1∶3.46,主要发病部位为大脑凸面。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脑膜瘤流行病学提供了资料,填补部分脑膜瘤流行病学数据空白,为以后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流行病学 发病率
下载PDF
MGMT、XRCC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参智 罗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MGMT、XRCC1基因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MGMT、XRCC1的表达情况,分析MGMT、XRCC1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 MGMT、XRCC1阳性表达在不同级别胶质瘤... 目的探讨MGMT、XRCC1基因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MGMT、XRCC1的表达情况,分析MGMT、XRCC1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 MGMT、XRCC1阳性表达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MT和XRCC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 MGMT、XRCC1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无相关性,测定MGMT、XRCC1的表达水平可为胶质瘤的个性化化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T基因 XRCC1基因 脑胶质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XRCC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参智 罗林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XRCC1基因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XRCC1的表达情况,分析XRCC1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 XRCC1阳性表达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 目的探讨XRCC1基因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XRCC1的表达情况,分析XRCC1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 XRCC1阳性表达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无相关性,测定XRCC1的表达水平可为胶质瘤的个性化化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基因 脑胶质瘤 化疗
下载PDF
shRNA沉默TXNDC12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16
作者 张路瑶 袁红平 +5 位作者 王晓旋 李晓全 李泽艳 王雨晴 来明名 马雪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TXNDC12(thioredoxin domain-containing 12)在脑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TXNDC12基因在脑胶质瘤中mR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XNDC12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TXNDC12(thioredoxin domain-containing 12)在脑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TXNDC12基因在脑胶质瘤中mR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XNDC12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蛋白表达;构建沉默TXNDC12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质粒,建立沉默TXNDC12的U251稳转细胞株。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稳转细胞株中TXNDC12的mRNA及蛋白表达;用CCK-8实验、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沉默TXNDC12对U25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生物学信息分析显示TXNDC12在脑胶质瘤组织(1.885±0.902)中的蛋白表达比正常脑组织(1.0±0.545,P<0.05)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高表达组51.5%vs低表达组70.7%,P<0.0001);沉默TXNDC12后U251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TXNDC12在脑胶质瘤中可能发挥促癌基因的作用,其高表达可能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望成为脑胶质瘤患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TXNDC12 U251细胞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颅内肿瘤术后放射性脑损伤的手术时机分析
17
作者 王参智 罗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47-148,154,共3页
放疗是颅内恶性肿瘤术后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部分病人接受放疗后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脑损伤[1],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手段较多,但均无特异性.本文对在放射性脑损伤不同时期进行手术的10例颅内肿瘤术后病例的手术时机进行分析.
关键词 颅内肿瘤 放射性脑损伤 手术时机
下载PDF
左乳癌根治术后sIMRT和VMAT对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美芳 杨毅 +3 位作者 赵玉涛 马立双 孙朝细 赵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9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左乳癌根治术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MAT)对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左乳癌根治术的患者25例。采用Pinnacle310.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IMRT和VMA... 目的探讨左乳癌根治术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MAT)对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左乳癌根治术的患者25例。采用Pinnacle310.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IMRT和VMAT两组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VMAT的靶区CI明显高于sIMRT,VMAT的靶区HI明显低于s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左肺的V5、V10、V20、Dmean和心脏的V30、V40、Dmean均明显低于s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对侧乳腺的V5、V10、V15和Dmean均明显高于s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对侧肺的V5、V10、V15、V20和Dmean均明显高于s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乳癌根治术后患者行sIMRT和VMAT靶区、心脏和左肺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整体上VMAT优于sIMRT。但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组织的剂量VMAT明显高于sIMRT,尤其是低剂量体积V5、V10明显增大,故在左乳腺癌根治术后行VMAT应关注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组织的低剂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乳癌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乳腺 剂量学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朝细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10期118-118,共1页
目的探究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接受护理干预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颅内肿瘤患者100例,时间选取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化护理,实验组则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颅内肿瘤患者干预结果的... 目的探究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接受护理干预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颅内肿瘤患者100例,时间选取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以分段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化护理,实验组则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颅内肿瘤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2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其中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对其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进行控制,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颅内肿瘤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sIMRT与TOMO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彪 袁美芳 +3 位作者 潘香 杨毅 马立双 孙朝细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6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静态调强(sIMRT)和螺旋断层调强(TOMO)两种技术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7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设计sIMRT计划和TOMO...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静态调强(sIMRT)和螺旋断层调强(TOMO)两种技术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7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设计sIMRT计划和TOMO计划,分析比较两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结果靶区PGTV和PTV TOMO的D2、HI均明显低于sIMRT,CI明显高于sIMRT(P<0.05);靶区PTV TOMO的D98高于sIMRT(P<0.05)。双肺的低剂量区V5、V10比较,sIMRT低于TOMO(P<0.05);高剂量区V20、V30比较,sIMRT高于TOMO(P<0.05)。心脏高剂量区V20、V25、V30、V40比较,sIMRT均高于TOMO(P<0.05)。脊髓的D2比较,sIMRT显著高于TOM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sIMRT、TOMO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但TOMO靶区的适形性和均匀性明显优于sIMRT,在危及器官的保护上,sIMRT双肺及心脏低剂量区V5、V10的保护优于TOMO,但TOMO在高剂量区V20、V30的保护优于sIMRT。两种不同的放疗技术各有其优劣,临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侧重点,选择适合患者自身的放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静态调强放疗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 剂量学 胸中段食管癌 根治性放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