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娅 李波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第5期520-523,共4页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肺动脉栓子堵塞后引起右心室负荷的增加,导致右心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RVD),继而发展为右心衰竭。合并RVD的患者死亡率高。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肺动脉栓子堵塞后引起右心室负荷的增加,导致右心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RVD),继而发展为右心衰竭。合并RVD的患者死亡率高。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CT肺动脉造影等对评价RVD有一定价值。本文综述各种检查手段评估RVD的特点以及与预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右心功能不全 预后
下载PDF
心电图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7
2
作者 周萌 孙林 +3 位作者 李波 尹琳 张麟 冯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RV)、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120例.男性99例,女性21例,28~82岁,平均(60±13)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RV)、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120例.男性99例,女性21例,28~82岁,平均(60±13)岁.根据12导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3组:A组:fQRS组、B组:病理性Q波组、C组:fQRS合并病理性Q波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室性心律失常、HRV各项时域参数指标;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3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①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指标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Ⅲ级、ⅣA级、ⅣB级比较,A组(34.2%、36.8%、26.3%)、C组(33.3%、28.3%、16.7%)发生率均高于B组(9.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②AMI患者A组、C组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时域参数指标(SDNN、SDANN index、rMSSD、pNN50、三角指标)较B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③AMI患者的LVDD A组(51.71±8.44)、C组(50.32±7.35)的显著高于B组(45.14 ±6.44),LVEF A组(46.92±6.96)、C组(49.00±7.80)低于B组(53.23 ±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AMI患者fQRS波的出现可能与①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HVR明显降低有关;②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性 左心室收缩功能 碎裂QRS波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并右心室功能不全心电图表现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蒋娅 李波 +2 位作者 张麟 周萌 张红珊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RVD)时心电图(ECG)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TTE)是否存在RVD,将105名APE患者分为:A组合并RVD 47例;B组无RVD 58...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RVD)时心电图(ECG)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TTE)是否存在RVD,将105名APE患者分为:A组合并RVD 47例;B组无RVD 5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预后。结果 (1)心电图表现比较:T波倒置,V1-V3导联、V1及a VR导联ST段抬高,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ranch block CRBBB),SIQIIITIII,A组高于B组;(2)超声心动图指标:三尖瓣返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A组更高;(3)D-二聚体,达到临床终点的人数、中心肺动脉栓塞发生率A组更高。结论 APE合并RVD的患者临床预后差,更容易出现T波倒置,CRBBB,右胸及a VR导联ST段抬高,SIQIIITIII等一系列心电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心电图 右心室功能不全 预后
下载PDF
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左心室功能变化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元洋洋 龙茸 +1 位作者 李坚 李波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0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左心室功能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目的观察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左心室功能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103例AMI患者,其中合并LBBB者34例(LBBB组)、合并RBBB者69例(RBBB组),另选择同期无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测算三组心肌梗死面积,判定病变血管,评定三组Killip心功能分级,评价左心室功能,并收集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BBB组、RBBB组血管病变为三支、Gensini评分>40分比例较高,Selvester QRS评分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LBBB组、RBBB组Killip心功能分级Ⅳ级比例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LBBB组、RBBB组左房内径长、左心室射血分数低(P均<0.05)。结论与单纯AMI患者比较,合并LBBB、RBBB的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心肌梗死面积大,左心室功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 Killip心功能分级 左房内径长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
5
作者 段文祥 李波 张红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0030-0034,共5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CS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造影现象,其特征是冠状动脉的内造影剂流速延迟。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复发性胸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可导致心肌缺血和继发的急性冠脉综合...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 ,CS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造影现象,其特征是冠状动脉的内造影剂流速延迟。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复发性胸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可导致心肌缺血和继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使预后恶化。可引起左心室功能不全,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中探索血管内皮功能相关血清标志机制在其发生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冠状动脉慢血流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波 纳志英 +3 位作者 韩雪 尹琳 张红珊 张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379-3381,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12通道DCG分析系统对317例次(其中VVI型124例次,DDD型160例次,ICD型15例次,CRT型18例次)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判断感知、起搏功能异常、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及自...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12通道DCG分析系统对317例次(其中VVI型124例次,DDD型160例次,ICD型15例次,CRT型18例次)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判断感知、起搏功能异常、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及自身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 317例次检出起搏比例≥60%的222例次(70%),起搏比例<60%的95例次(30%)。其中,CRT型起搏比例占总心搏数均>95%;感知异常70例次,其中感知过度33例次,感知不良37例次;起搏功能异常11例次;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15例次;ICD及CRT-D型发生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7例次,放电2例次。自身心律失常发生87例次,其中ICD及CRT类型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结论 DCG监测能系统了解不同类型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律失常及自身心律失常的发生,为临床起搏器程控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 起搏方式 起搏、感知功能 心律失常
下载PDF
DDD起搏器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波 韩雪 +2 位作者 纳志英 尹琳 周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DDD起搏器植入术后传导阻滞及窦房结功能不良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2通道DCG分析系统对157例患者进行监测分析,根据起搏器治疗适应症分为2组:A组传导阻滞组68例;B组窦房结功能不良组89例,分析判断... 目的探讨DDD起搏器植入术后传导阻滞及窦房结功能不良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2通道DCG分析系统对157例患者进行监测分析,根据起搏器治疗适应症分为2组:A组传导阻滞组68例;B组窦房结功能不良组89例,分析判断比较2组患者DDD起搏器的DCG表现、主要工作模式、感知起搏功能异常、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及自身心律失常;计算起搏心博数/总心搏数.结果 (1)2组患者起搏比例≥60%的检出率均明显多于起搏比例<60%的人数,P<0.05;(2)DDD主要起搏类型:A组工作模式以VDD/VAT为主,其次为DDI,B组工作模式以DDI为主,其次为AAI,VDD/VAT发生最少.VDD/VAT工作模式A组高于B组,而AAI工作模式仅发生在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57例共检出感知异常47例(29.94%),起搏异常5例(3.18%);(4)心室安全起搏检出率B组(22.47%)高于A组(10.29%),P<0.05;(5)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MT)、感知房性心动过速(AT)触发快速心室起搏B组(12.36%、21.35%)高于A组(2.94%、17.56%),P<0.05;(6)频发房性早搏及AT的发生率B组(22.47%、38.21%)高于A组(2.94%、17.64%),P<0.01,0.05.结论 DCG的各种表现可识别不同患者DDD起搏器植入后相应的主要工作模式,全面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为起搏器的合理程控及自身心律失常的治疗等提供重要且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起搏模式 起搏、感知功能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联合多种教学方法对心电图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月 张红珊 +2 位作者 尹琳 李奕林 周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3期89-92,共4页
心电图诊断学是临床上一门重要而实用的学科,但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效果有待提升。为了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笔者团队对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优化了教学设计。在心电图教学的过程中,本研究进行了联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改... 心电图诊断学是临床上一门重要而实用的学科,但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效果有待提升。为了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笔者团队对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优化了教学设计。在心电图教学的过程中,本研究进行了联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以病例为导向的学习(CBL)、雨课堂、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等教学法,对学生考核及教师培养方式进行改进。通过教学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临床综合能力。在心电图教学中联合多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基本功扎实可靠的医学高校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诊断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月 张红珊 +2 位作者 李波 韩雪 尹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19-123,共5页
目的研究高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以及血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高龄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00... 目的研究高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以及血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高龄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00例,按照孕妇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35岁,n=100)、适龄组(年龄<35岁,n=100).所有孕妇均于妊娠中、晚期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2组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以及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高龄组收缩压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剖宫产、早产儿的发生率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高龄组还是适龄组,夜间平均舒张压、白昼收缩压负荷值与胎儿生长受限存在相关性,24 h平均舒张压与早产儿存在相关性.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高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病情诊断、评估、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可作为高龄孕妇的产前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妊娠期高血压 动态血压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Hcy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红珊 张戈 +2 位作者 孙林 李波 纳志英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就诊的未经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血Hcy水平分组,分为"H型"高血压组57例,非"H型"高血压...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就诊的未经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血Hcy水平分组,分为"H型"高血压组57例,非"H型"高血压组29例.测定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 IMT),并筛查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1)与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的年龄较大、男性所占比率、Hcy、Cr、ba PWV、ba PWV异常检出率、c 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24 h收缩压变异(24 h SBP-SD)较高(P<0.05);(2)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血脂谱、血糖、动态血压各指标后进行偏相关分析,Hcy与ba PWV呈正相关(r=0.331,P=0.007);Hcy与c IMT呈正相关(r=0.250,P=0.037).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水平均与ba PWV和c IMT相关,可作为ba PWV和c IMT的独立预测因子.Hcy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水平与baPWV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红珊 蒲里津 +1 位作者 李波 韩雪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3例EH伴IS患者,57例单纯性EH患者和49例体检健康者.测定SUA水平及ba PWV,对高血压患者的SUA与ba PWV进行相关性分...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3例EH伴IS患者,57例单纯性EH患者和49例体检健康者.测定SUA水平及ba PWV,对高血压患者的SUA与ba PW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单纯性EH及EH合并IS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SUA、ba PWV的平均值均高于健康人群;EH合并IS患者的SUA、ba PWV的平均值均高于单纯性EH患者;(2)在校正了年龄、SBP、DBP、PP、TG后进行偏相关分析,SUA与ba PWV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UA、PP是ba PWV的影响因素.结论EH患者SUA水平与ba PWV相关,可作为ba PWV的独立预测因子,SUA可能是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尿酸 - 臂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额面QRS-T夹角及Tp-e/QTc比值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萌 张红珊 +2 位作者 葛康辉 张麟 韩雪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47-152,共6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额面QRS-T夹角和Tp-e/QTc比值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检查确诊为CSFP的患者73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67例冠脉血流正常患... 目的 探讨心电图额面QRS-T夹角和Tp-e/QTc比值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检查确诊为CSFP的患者73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67例冠脉血流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心电图相关参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FP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额面QRS-T夹角及Tp-e/QTc比值对CSFP的预测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额面QRS-T夹角、Tpe间期、Tp-e/QT比值、Tp-e/QTc比值、体重指数(BMI)、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肌酐(Cr)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137,P=0.014)、Cr(OR=1.048,P=0.004)额面QRS-T夹角(OR=1.020,P=0.003)、Tp-e/QTc 4分位(IQR)等级(OR=1.960,P<0.001)是影响CSFP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额面QRS-T夹角对CSFP的最佳截断值为45.5度,曲线下面积为0.70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2%和80.1%;Tp-Te/QTc比值的CSFP的最佳截断值为0.22,曲线下面积为0.6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和69%。结论 额面QRS-T夹角和Tp-e/QTc比值与CSFP存在相关性,对CSFP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额面QRS-T夹角 Tp-e/QTc比值
下载PDF
以系统为导向的反转课堂教学在MBBS心脏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娜 林玥 +7 位作者 林秋果 James D.Smith Loh Cheng David KNIGHT 张红珊 陈江 周晓鸿 李炯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3-6,共4页
目的评价以系统为导向的反转课堂教学在MBBS心脏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9月进入诊断学学习阶段的80名东南亚医学留学生采用"以系统为导向"的"反转课堂"教学方法教授心脏诊断学部分。结果... 目的评价以系统为导向的反转课堂教学在MBBS心脏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9月进入诊断学学习阶段的80名东南亚医学留学生采用"以系统为导向"的"反转课堂"教学方法教授心脏诊断学部分。结果 73.80%的学生认为采用的一个病例串联与临床工作很吻合,23.81%的学生认为比较吻合;91.67%的学生认为授课过程中师资有引导学生讨论,其中69.05%认为非常有用;95.2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课有使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其中78.57%认为很有效;96.43%的学生认为教师有进行小结和总结,其中67.86%认为很有效;86.90%的学生认为所讲内容没有超负荷;95.24%的学生认为师资有寻求学生反馈;96.43%的学生认为教学课件设计清晰;96.43%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题内容掌握透彻;97.62%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充分时间给学生提问答疑。结论以系统为导向的反转课堂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从纵向扩充MBBS留学生对心脏诊断学部分的学习,并且是有效的和容易被接受的。该教学方法更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医学教学,更好地优化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了医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BS留学生 心脏诊断学 反转课堂 以系统为导向的教学 协作教学
下载PDF
心肌瘢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娅 李波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瘢痕修复是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修复方式,心外膜来源细胞与骨髓来源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瘢痕形成的细胞骨架,磷脂酶D1可抑制梗死后心室重塑,减少瘢痕形成,白介素-1拮抗剂是瘢痕缺陷愈合的治疗靶点。心脏干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在再生疗法中... 瘢痕修复是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修复方式,心外膜来源细胞与骨髓来源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瘢痕形成的细胞骨架,磷脂酶D1可抑制梗死后心室重塑,减少瘢痕形成,白介素-1拮抗剂是瘢痕缺陷愈合的治疗靶点。心脏干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在再生疗法中的作用,碎裂QRS波预测非透壁心肌瘢痕价值有限,交界区心肌瘢痕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心肌瘢痕会引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瘢痕 心脏再生 心律失常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人右束支阻滞监测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李奕林 张麟 +3 位作者 李波 周萌 纳志英 张红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对老年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导联常规心电图符合CRBBB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61例,其中男254例,女107例,根据患...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对老年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导联常规心电图符合CRBBB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61例,其中男254例,女107例,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3组:1组年龄〈60岁,2组年龄60-74岁,3组年龄≥75岁.采用DCG分析系统对3组患者进行监测,分析比较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中CRBBB的发生率男性均多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疾病病种种类比较: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发生2组3组均多于1组,糖尿病3组发生最多,P〈0.05.心律失常比较: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房早、短阵及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II、IVA、IVB级)的发生3组均高于1组或/和2组,P〈0.05;3组患者合并A-VB共21例,其中12例安置了永久起搏器;发生交界性逸搏心律3组患者最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CRBBB发生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CRBBB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合并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也随之增多.结论 DCG监测对老年人CRBBB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起搏器的植入及预测发展有着重要的评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束支阻滞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反复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与研究
16
作者 韩雪 纳志英 +4 位作者 李波 吴佩弢 王月 李奕林 徐韬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反复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特点。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无休止性室速18例患者的DCG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心内电生理、DCG的室速特点,将患者分为两组:特发性室... 目的探讨反复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特点。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无休止性室速18例患者的DCG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心内电生理、DCG的室速特点,将患者分为两组:特发性室速(IVT)组共10例,年龄(45.00±12.83)岁;心肌病组共8例,年龄(58.86±11.39)岁。所有患者行24 h DCG监测,对室速发作总的时间、阵次、室性心搏数,频率及QRS波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在室速发作中持续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11.2%~30.5%;室速心搏次数占总心搏的13.2%~26.4%。IVT组中室速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7例,左心室流出道2例,左后间隔分支区域1例。与心肌病组比较,IVT组年龄偏轻,室速发作时心室率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室速持续时间长。IVT组最长一阵室速发生持续时间>30 s有8例(80%),扩张型心肌病组无1例发生。结论根据12导联DCG室速发作时间长短,可对反复无休止室速进行诊断,且通过室速发作时QRS波特点可初步判断其起源部位,对指导临床,尤其是射频消融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 无休止性 心内电生理
下载PDF
长RP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研究
17
作者 张麟 李波 +3 位作者 纳志英 尹琳 王月 冯夏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长RP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依据。方法采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35例长RP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监测,对心动过速发作时的诱发及终止状态、持续时间、频率,P波极性及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持续性房室... 目的探讨长RP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依据。方法采用12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35例长RP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监测,对心动过速发作时的诱发及终止状态、持续时间、频率,P波极性及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持续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P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及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F-S-AVNRT)三组患者中,心动过速发生时P波于Ⅱ、Ⅲ、a VF导联倒置,a VR导联直立,RP间期均>PR间期。6例PAVRT发作时均呈无休止状态,心动过速发作占24 h总心跳的32.8%~50.0%,由室早诱发,发作时频率110~160次/min。15例房速均由房早诱发,发作阵数在1~186阵,发作时频率107~150次/min;两例F-S-AVNRT由房早伴PR间期延长所诱发,发作时频率127~182次/min。12例房扑伴2∶1房室传导由房早诱发,发作时心室率120~165次/min,符合Bix定律时心室率150次/min。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长RP心动过速发作时的诱发及终止状态、持续时间、频率等有鉴别诊断意义,有助于诊断长RP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RP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涉及急诊心律失常监测的分析
18
作者 冯夏 纳志英 +1 位作者 李波 韩雪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急诊心律失常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和门诊患者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二者急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需立即处理的急诊心律失常41例,包括阵发性室上...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急诊心律失常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和门诊患者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二者急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需立即处理的急诊心律失常41例,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速心室率8例、多形性及尖端扭转型室速5例、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窦性停搏10例、2∶1房室阻滞3例、高度及阵发性三度房室阻滞9例;常规心电图未检出一例有上述表现。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需快速处理的急诊心律失常,报告至临床医生使急诊心律失常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血管病学 心律失常 急诊
下载PDF
医学生学习心理在心肺复苏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雪 张笑 +3 位作者 胡强 王刚 杨春燕 陈安宝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109-3111,共3页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医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又一重要途径。如何遵循医学生的学习心理,建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急救技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当前急诊医学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校在200...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医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又一重要途径。如何遵循医学生的学习心理,建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急救技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当前急诊医学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校在2007、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急诊医学课程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依据医学生的学习心理,合理设计并应用心肺复苏(CPR)网络教学平台,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 学习心理 心肺复苏 医学生 应用 急诊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 现代通信技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晴 李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188-1192,共5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是经...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