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烧伤科护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林利 向路艳 +3 位作者 李蓉 孙丽娟 孟美芬 刘丽红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烧伤科护生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烧伤科实习的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烧伤科护生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烧伤科实习的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护理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教学结束后分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采用问卷调查法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教学结束后,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平均得分为(89.77±3.57)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得分为(94.60±2.3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13±3.30)分、(92.67±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护生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和认可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科护理教学查房中,PBL联合CBL教学法应用效果良好,更有利于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烧伤护理 护理教学 实习护生 教学查房
下载PDF
2022版《烧伤儿童伤口护理中的疼痛管理和镇静实践指南》解读
2
作者 孙林利 刘丽红 +2 位作者 李蓉 吴帆 刘文军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国外烧伤康复专家组于2022年9月发布了《烧伤儿童伤口护理过程中的疼痛管理和镇静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烧伤儿童伤口护理过程中的疼痛管理和镇静治疗提供循证推荐意见,主要包括烧伤儿童的疼痛评估、疼痛管理和手术镇痛镇静等内容... 目的:国外烧伤康复专家组于2022年9月发布了《烧伤儿童伤口护理过程中的疼痛管理和镇静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烧伤儿童伤口护理过程中的疼痛管理和镇静治疗提供循证推荐意见,主要包括烧伤儿童的疼痛评估、疼痛管理和手术镇痛镇静等内容。本文重点对该指南进行解读,旨在让临床医务人员了解烧伤儿童伤口护理中的疼痛管理及镇静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镇静 烧伤 伤口护理 儿童
下载PDF
整形外科手术方法在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预防及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韩亚龙 刘文军 +3 位作者 李武全 刘军 张嘉 魏迪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整形外科手术方法在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预防及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84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肉芽组织清... 目的:观察整形外科手术方法在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预防及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84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肉芽组织清创联合植小皮片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整形外科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密歇根手功能量表(Michigan hand outcomes questionnaire,MHQ)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恢复情况,并以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估两组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指关节活度恢复优良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以及厚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部总体功能、工作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外观以及对手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量表中,两组穿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食、洗脸、刷牙、梳头、穿衣及剪指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采取整形外科手术方法,能有效改善瘢痕形成情况,促进手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 手部 整形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瘢痕形成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昆明地区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胡莹 刘晓莉 +4 位作者 马润 王卓 番寿蕊 陈曦 魏迪楠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明确云南省烧伤中心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WHONET5.6回顾分析云南省烧伤中心病房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泛耐药鲍... 目的明确云南省烧伤中心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WHONET5.6回顾分析云南省烧伤中心病房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烧伤中心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类型以创面分泌物培养最多,占71.4%;其次是血液标本占16.3%;痰液标本培养感染占10.1%;其他占2.1%。9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2.2%和81.6%,除了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5%左右以外,对其他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在90%以上。31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FGE分型共分为A、B、C、D4型,其中A克隆16株,B克隆9株,C克隆4株,D克隆2株。结论昆明地区烧伤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高,常常为多重耐药菌株或泛耐药菌株,但其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偏低,可作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本地区烧伤中心有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以A克隆为主。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观念,利用灵敏、可靠且分辨率强的分型技术进行PDR-Ab感染监控,对防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烧伤病房爆发流行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泛耐药 分子流行病学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烧伤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武全 刘军 +2 位作者 刘文军 韩亚龙 张立亚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烧伤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12月在我科实习的海源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名,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20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烧伤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12月在我科实习的海源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名,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20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通过理论及临床技能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临床操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认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更灵活,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培养创新思考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结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学满意度,为烧伤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烧伤科 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 临床实习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烧伤科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武全 刘军 +2 位作者 韩亚龙 季刚 支燕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在烧伤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与传统教学法(LBL)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5年9—11月在烧伤科见习临床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在烧伤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与传统教学法(LBL)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5年9—11月在烧伤科见习临床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法在烧伤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见习 烧伤外科 PBL教学法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策略在严重烧伤治疗中的潜力 被引量:2
7
作者 娄涵潇 刘文军 +4 位作者 刘军 王欣 张高飞 王迪 李佳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59,共8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再生医学中的理想候选者,目前其临床应用受限于由移植微环境改变导致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和旁分泌能力差。预处理策略被认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微环境的存活率和生物学作用,为严重烧伤的治疗提供新...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再生医学中的理想候选者,目前其临床应用受限于由移植微环境改变导致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和旁分泌能力差。预处理策略被认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微环境的存活率和生物学作用,为严重烧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潜力。目的:对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策略在严重烧伤治疗中的潜力进行综述。方法:以“间充质干细胞,严重烧伤,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烧伤病理生理学,严重烧伤”和“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preconditioning,pretreatment,burn injury,severe burn injury,burn pathophysiology”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自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录的论著和综述,并将其进行筛选和分析,排除研究内容不符、陈旧、重复性文献,以及可信度低、逻辑严谨性差的文献,最终选择8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严重烧伤后传统救治方法为液体复苏、气道管理、感染防控、脏器支持、早期焦痂切开减压及切削痂自体和异体皮移植,临床治疗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②间充质干细胞因其低免疫原性、易获取、组织修复能力强等优点成为治疗的热点;③间充质干细胞一旦被应用于烧伤创面,就会面临缺血缺氧、活性氧产生增加引起的氧化应激环境,导致细胞存活率和生物学活性降低;④细胞因子预处理、低氧预处理、基因修饰和药物预处理等策略可以在严重烧伤病理进展的不同阶段发挥治疗创面感染、减轻过度炎症、缓解高代谢状态、调节免疫系统、促进创面愈合、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潜力;⑤由于严重烧伤患者少,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限制了预处理策略在严重烧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⑥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病例确定预处理策略在严重烧伤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旁分泌 严重烧伤 烧伤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向路艳 梅杜 +2 位作者 赵瑞华 张玲春 张丽平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16期174-174,183,共2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烧伤科80例护理实习生,将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对照组实习生应用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实习生应用PB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实习生各科综合成绩。结果通...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烧伤科80例护理实习生,将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对照组实习生应用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实习生应用PB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实习生各科综合成绩。结果通过对两组护理实习生综合成绩对比发现,研究组护生的时间操作、理论知识以及案例分析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模式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之中,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加深学生的时间能力和理论知识,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烧伤科 护理实习生 临床带教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应用脱细胞猪皮与异体皮作为覆盖物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武全 邱啸臣 +6 位作者 刘军 魏迪南 陈宗华 刘文军 黄斌 付晋凤 夏照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通过与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异种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7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 目的通过与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异种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7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35例)和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35例),观察患者术后第4周微粒皮成活率、术后2种覆盖物排斥情况、体温变化,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血清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1)脱细胞猪皮组术后第4周微粒皮成活率与异体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6.6)%vs(70.6±7.5)%,P>0.05]。(2)脱细胞猪皮组术后3d脱细胞猪皮与创面附着良好,大部分猪皮不变色,部分呈褐色。3~4周脱细胞猪皮干燥与基底分离,受压部位有少量积液,但无猪皮溶解,揭去猪皮后见微粒皮成活、融合成片。异体皮组移植后3~14d异体表皮开始排斥剥脱,移植后10~30d异体真皮干枯,移植后25~60d异体真皮剥脱,覆盖的异体真皮完全脱落,微粒皮扩展成片,创面愈合。(3)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均较术前下降(P<0.01),异体皮组在术后第14天体温较脱细胞猪皮组升高(P<0.01)。(4)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7、14天时脱细胞猪皮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异体皮组(P<0.05,P<0.01);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第14天时脱细胞猪皮组低于异体皮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猪皮代替异体皮行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可减轻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对异体皮的依赖,说明脱细胞猪皮可作为同种异体皮的良好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微粒皮移植 脱细胞猪皮 异体皮
原文传递
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武全 刘军 +2 位作者 江河 魏迪南 付晋凤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烧伤科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0例,应用早期削痂术行自体微粒皮移植,以脱细胞猪皮为微粒皮覆盖物。观察覆盖物脱落及微粒皮成... 目的探讨采用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烧伤科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0例,应用早期削痂术行自体微粒皮移植,以脱细胞猪皮为微粒皮覆盖物。观察覆盖物脱落及微粒皮成活情况,并计算术后28d创面愈合率;术后7、14、21、28d取创面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术后1年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d脱细胞猪皮与创面附着良好,大部分猪皮不变色,部分呈褐色,猪皮下偶有积血、积液行剪小孔引流。术后21~28d脱细胞猪皮干燥与基底分离,受压部位有少量积液,但无猪皮溶解,揭去猪皮后见微粒皮成活、融合成片。术后第4周创面愈合率为(81.20±3.31)%。创面组织HE染色显示,术后7d的部分组织切片中可见表皮细胞生长,术后14、21、28d均可见表皮细胞生长,表皮层逐渐增厚,脱细胞猪皮逐渐干燥与基底分离。术后1年患者术区虽有表浅瘢痕,但其弹性和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脱细胞猪皮可以替代异体皮作为微粒皮移植的良好覆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猪皮 微粒皮 烧伤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在重度烧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斌 赵瑞华 +4 位作者 费启华 李建伟 支燕 刘文军 李晓庆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6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重度烧伤患者采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对抗凝效果、并发症及滤器寿命的影响。方法收集88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行CRRT,其中观察组采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对照组采用肝... 目的观察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重度烧伤患者采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对抗凝效果、并发症及滤器寿命的影响。方法收集88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行CRRT,其中观察组采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对照组采用肝素钠全身抗凝。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凝血指标APTT、PT、PL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指标Scr、BUN、CysC;记录患者尿量恢复正常时间及滤器寿命;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低钙血症、枸橼酸蓄积、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情况,以及烧伤后28 d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PTT、PT均较治疗前升高,PLT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PT低于对照组、PLT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Scr、BUN、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尿量恢复正常时间缩短,滤器寿命延长(P均<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用于重度烧伤患者的CRRT治疗具有良好抗凝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出血风险低,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并可延长滤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枸橼酸钠 抗凝 并发症 滤器寿命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烧伤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28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斌 赵瑞华 +4 位作者 费启华 李建伟 支燕 刘文军 李晓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烧伤对炎症因子、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CRRT组与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每组43例...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烧伤对炎症因子、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CRRT组与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每组43例。CRRT组:常规治疗+CRRT,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在CRRT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连续7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d后的危重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全因死亡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显著低于CRRT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低于CRRT组(P<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和CRRT组的28 d全因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6%vs 44.19%,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可降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28 d全因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烧伤 乌司他丁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全因死亡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纳米银敷料对Ⅱ°烧伤创面的疗效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嘉 史云光 付晋凤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1-83,93,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敷料与1%磺胺嘧啶银乳膏对烧伤创面的疗效评定.方法随机选择II°烧伤患者160例分组,1%磺胺嘧啶银乳膏组(A组)80例,纳米银敷料组(B组)80例,创面分别用药后,观察创面细菌检出率、愈合时间、发热情况、肝肾功毒副作用指... 目的探讨纳米银敷料与1%磺胺嘧啶银乳膏对烧伤创面的疗效评定.方法随机选择II°烧伤患者160例分组,1%磺胺嘧啶银乳膏组(A组)80例,纳米银敷料组(B组)80例,创面分别用药后,观察创面细菌检出率、愈合时间、发热情况、肝肾功毒副作用指标等.结果 A组与B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热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敷料作为新一代医用抗感染敷料,能有效地抑制或杀灭烧伤创面病原菌,其创面抗感染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传统的1%磺胺嘧啶银乳膏,很大程度的降低了烧伤患者的感染率,减少了对抗生素的抵抗性与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敷料 磺胺嘧啶银 烧伤创面
下载PDF
儿童下肢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梦思 付晋凤 +1 位作者 刘军 刘文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64-166,共3页
下肢严重烧伤后常有较严重的瘢痕形成,而下肢瘢痕挛缩畸形最容易造成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给患者心理及生活造成极大负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来收治此类患儿16例,采用手术加康复综合治疗法后获得较满意效... 下肢严重烧伤后常有较严重的瘢痕形成,而下肢瘢痕挛缩畸形最容易造成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给患者心理及生活造成极大负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来收治此类患儿16例,采用手术加康复综合治疗法后获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烧伤 瘢痕 挛缩 治疗
下载PDF
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军 付晋凤 魏迪南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创面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分析检出菌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检出率较高的前10种细菌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创面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分析检出菌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检出率较高的前10种细菌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占总检出菌的86.63%,革兰阴性菌数量明显多于革兰阳性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90%以上。结论烧伤病区创面细菌感染及耐药问题较为严重,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菌 感染 抗药性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烧伤创面愈合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欣 李晓庆 +2 位作者 马诗雨 刘文军 曾跃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148-3150,共3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美观,保护机体,调节体温,感受压力、疼痛及温度等功能,可保护个体组织、器官不受外界物理、化学、机械及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皮肤的屏障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体内水分、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美观,保护机体,调节体温,感受压力、疼痛及温度等功能,可保护个体组织、器官不受外界物理、化学、机械及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皮肤的屏障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其他物质的丢失,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二是防止体外有害物质的侵袭。烧伤,烫伤,电击伤等常常造成大面积的皮肤缺损,造成皮肤屏障功能丧失,内环境平衡紊乱,创面愈合时间长,预后差,功能恢复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时间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烧伤 机体内环境 皮肤缺损 有害物质 病原微生物 调节体温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烧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慧 范卢明 +3 位作者 孙林利 张孟吉 李霞 孟美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4-308,共5页
本文综述虚拟现实技术在辅助烧伤患者上、下肢功能训练,疼痛管理,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该技术在我国烧伤中心推广的困难和机遇。
关键词 烧伤 虚拟现实 康复 功能训练 疼痛管理 心理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炎性因子水平对不同程度烧伤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亚龙 刘文军 +2 位作者 刘军 李武全 魏迪南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425-2428,共4页
目的分析烧伤病人外周血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等不同程度烧伤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烧伤病人... 目的分析烧伤病人外周血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等不同程度烧伤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烧伤病人,依据烧伤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特重度组等四组,同期纳入该院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监测烧伤后24 h内、第7天、第21天的外周血炎性因子IL⁃6、IL⁃8、IL⁃10水平,分析各组间炎性因子分布特点和差异,评估其对无感染、发生感染、脓毒症、死亡等预后价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07例,其中,轻度组62例,中度组63例,重度组62例,特重度组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重度组IL⁃6、IL⁃8、IL⁃10在入院24 h内[(138.3±51.1)ng/L、(90.5±81.1)ng/L、(55.7±10.8)ng/L]、第7天[(488.9±193.2)ng/L、(177.5±73.3)ng/L、(79.2±14.5)ng/L]的短期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 h:(24.1±23.9)ng/L、(26.7±16.0)ng/L、(11.7±4.2)ng/L](P<0.05),在特重度组亦观察到类似结果。重度、特重度组IL⁃6[(125.74±24.6)ng/L、(244.4±134.0)ng/L]、IL⁃10[(57.5±18.5)ng/L、(98.5±47.6)ng/L]在第21天的长期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IL⁃6:(25.5±11.2)ng/L;IL⁃10:(13.8±7.5)ng/L](P<0.05)。死亡组、脓毒症组病人IL⁃6、IL⁃8、IL⁃10短期水平升高显著(P<0.05),死亡组平均水平最高,且第21天仍处在较高水平。结论重度、特重度烧伤病人IL⁃6、IL⁃8、IL⁃10升高明显,在试验观察时间范围内高水平的IL⁃6、IL⁃8、IL⁃10均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预后
下载PDF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体会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建伟 江河 +1 位作者 黄斌 刘军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6期68-69,共2页
目的分析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纳入此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早期切(削)痂术,随后对患者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微粒皮予以治疗,并对患者的脱细胞... 目的分析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纳入此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早期切(削)痂术,随后对患者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微粒皮予以治疗,并对患者的脱细胞真皮以及创面修复情况予以观察。结果此研究中的50例患者经过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后,35例患者创面愈合在90%以上,10例患者创面愈合在60%~90%之间,5例患者创面愈合在40%~60%,残余创面通过二次手术,小皮片移植完全愈合。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选择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自体微粒皮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有助于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真皮 自体微粒皮 大面积深度烧伤
下载PDF
中药复方ZDS对烧伤大鼠门静脉血清SOD、MDA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栩 徐锦雄 +3 位作者 李锦鸣 汪虹 王丽 陈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ZDS对烧伤后消化道氧自由基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复方ZDS组(ZDS,n=10)和单纯烫伤组(Con,n=10),复制30%TBSA III度烫伤模型后分别于伤后2 h开始给予ZDS或温水灌喂,2 mL/次,2次/d.并于伤后第3、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ZDS对烧伤后消化道氧自由基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复方ZDS组(ZDS,n=10)和单纯烫伤组(Con,n=10),复制30%TBSA III度烫伤模型后分别于伤后2 h开始给予ZDS或温水灌喂,2 mL/次,2次/d.并于伤后第3、9天观察门静脉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水平、肠外组织器官细菌移位率(BT)及肠粘膜病理学改变.结果 ZDS组伤后第9天门静脉血清SOD活力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MDA水平则低于Con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ZDS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烧伤后消化道氧自由基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烧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