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比较 被引量:28
1
作者 马建强 杨绍军 +4 位作者 李旭 杨立民 王曦 凌锋 赵之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2-806,共5页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手术(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的疗效,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科行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胸腔镜组)31例,选择同期传统开胸肺...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手术(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的疗效,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科行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胸腔镜组)31例,选择同期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38例作对照研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胸腔镜组引流时间较开胸组明显缩短[(3.7±0.9)d vs.(4.9±0.8)d,t=-5.859,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178.4±54.5)ml vs.(297.4±73.5)ml,t=-7.487,P=0.000];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开胸组[(417.0±218.9)ml vs.(520.3±235.0)ml,t=-2.295,P=0.023];胸腔镜组清扫淋巴结(16.3±9.2)枚,明显多于开胸组(12.0±6.7)枚(t=2.244,P=0.028)。2组患者围术期CRP术后12、72 h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1 d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0.8)分vs.(7.3±1.0)分,t=0.902,P=0.370],但术后3、7、30 d疼痛评分有明显差异[(5.2±1.1)分vs.(5.8±1.3)分,t=-2.041,P=0.045;(3.7±0.8)分vs.(6.2±1.1),t=-10.572,P=0.000;(1.7±0.9)分vs.(2.6±0.8)分,t=-4.394,P=0.000]。胸腔镜组患者日常活动评分术后7、30 d均明显优于开胸组[(23.2±3.4)分vs.(20.1±2.7)分,t=4.223,P=0.000;(27.3±3.1)分vs.(24.8±2.9)分,t=3.453,P=0.000]。胸腔镜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开胸组(log-rank检验,χ~2=4.042,P=0.044)。结论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围术期对患者影响小,具有安全、淋巴结清扫彻底和微创的优点,并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传统开胸术 肺癌
下载PDF
全胸腔镜微创肺癌根治术手术创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建强 杨绍军 +4 位作者 李旭 杨立民 王曦 凌锋 赵之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76-80,共5页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taditional open surgery,TOS)的创伤性指标,进一步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微创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complete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与传统开胸肺癌切除术(taditional open surgery,TOS)的创伤性指标,进一步探讨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微创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c-VATS组)45例,随机选择42例传统开胸(TOS组)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围术期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CRP,WBC、N、L)、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引流时间TOS组较c-VATS组明显延长[(4.64±2.10)d vs(3.20±1.20)d,P=0.000];与TOS组相比,VATS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167.4±68.5)mL vs(288.6±84.0)mL,P=0.000];2组患者围术期CRP,WBC,N,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3 d、7 d、30 d时c-VATS组疼痛评分均低于TOS组,其中两组间术后1 d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术后3 d,7 d,30 d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00,0.000,);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术后7 d,30 d时c-VATS组均明显优于TOS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00).结论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不论近期效果还是远期效果均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更微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手术 传统开胸术 肺癌 手术创伤 微创
下载PDF
127例严重胸外伤治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旭 马建强 +3 位作者 王曦 杨绍军 凌峰 赵芝婧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4期357-357,共1页
重症胸部损伤可导致患者严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合并胸外脏器损伤时,病情复杂、骤变,临床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作者对收治的127例重症胸部损伤病例的诊治进行总结,对死亡原因和容易发生漏诊、误诊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文献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胸部损伤 治疗 漏诊
下载PDF
胸腔镜单纯肺大疱切除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建强 王曦 +2 位作者 凌锋 赵之婧 李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单纯肺大疱切除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1年6月~2012年8月114例择期胸腔镜单纯肺大疱切除术,其中67例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非抗生素组),47例使用头孢硫脒标准预防(抗生素组... 目的探讨胸腔镜单纯肺大疱切除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1年6月~2012年8月114例择期胸腔镜单纯肺大疱切除术,其中67例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非抗生素组),47例使用头孢硫脒标准预防(抗生素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非抗生素组和抗生素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81.4±24.9)min vs.(78.6±24.9)min,t=0.591,P=0.556];术后2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非抗生素组和抗生素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0%(2/67)vs.8.5%(4/47),x^2=0.765,P=0.382];2组患者均未发生胸腔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5%(3/67)vs.4.2%(2/47),x^2=0.000,P=1.000]。结论胸腔镜单纯肺大疱切除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未增加术后感染率,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大疱切除术 感染 预防应用抗生素
下载PDF
24例胃代食管术后吻合口、胸胃瘘治疗分析
5
作者 李旭 凌峰 +3 位作者 杨绍军 王曦 马建强 赵芝婧 《当代医学》 2014年第4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胃代食管术后吻合口、胸胃瘘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2-2012年进行378例胃代食管吻合术后出现的24例吻合口、胸胃瘘病例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存活16例,单纯颈部吻合口瘘存活11例。颈部吻合口瘘合并脓胸存活... 目的:探讨胃代食管术后吻合口、胸胃瘘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2-2012年进行378例胃代食管吻合术后出现的24例吻合口、胸胃瘘病例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存活16例,单纯颈部吻合口瘘存活11例。颈部吻合口瘘合并脓胸存活1例。胸内吻合口瘘存活2例。胸胃瘘2例均存活。其中随防11例,于术后1~3月均出现不同程度吻合口狭窄,返院多次行机械扩张后能正常进食。死亡8例,颈部吻合口瘘合并脓胸死亡4例。胸内吻合口瘘死亡3例,单纯颈部吻合口瘘死亡1例。结论术前合并其它疾病和术后合并其它并发症是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难愈,同时也是致死的重要因素。颈部吻合口易出现瘘,但感染容易局限和控制,而感染侵入胸腔,后果亦极其严重。保守治疗是治疗吻合口和胸胃瘘最适用的方法。4.胸腔内感染越早出现包裹和局限,愈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代食管吻合术后 吻合口 胸胃瘘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内漏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万珊杉 吴敏 +5 位作者 王家平 杨帆 孙寰 陆发承 刘召 邢艺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发生内漏原因及分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并完成TEVAR术治疗的189例患者,观察术中及术后内漏分型及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发生内漏原因及分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并完成TEVAR术治疗的189例患者,观察术中及术后内漏分型及影像学表现,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结果 TEVAR术中和术后共25例患者发生内漏,发生率为13.2%(25/189)。其中急性内漏22例,包括Ⅰ型14例(7.4%),Ⅱ型8例(4.2%);迟发性内漏3例,包括Ⅱ型2例(1.1%),Ⅲ型1例(0.5%)。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未下降,未出现截瘫、肾动脉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EVAR术内漏分型、影响因素不同,内漏发生概率各异,急性和迟发性内漏中Ⅰ型和Ⅱ型内漏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内漏 分类
下载PDF
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疗效对比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杰 杨立民 +2 位作者 张震 王洪 俞江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33-135,共3页
目的对比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0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各选取30例分别行介入溶栓治疗和For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治疗.术后对比2组的动脉... 目的对比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0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各选取30例分别行介入溶栓治疗和For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治疗.术后对比2组的动脉通畅情况、动脉搏动、复发率、不良反应等.结果介入溶栓组总有效率83.3%.动脉取栓组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溶栓组与动脉取栓组治疗动脉硬化闭塞与动脉栓塞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效果较好,而动脉取栓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效果较好.对于一般情况较差且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介入溶栓治疗更有效.介入溶栓和动脉取栓各有优势,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 介入溶栓 动脉取栓术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在COPD和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杰 杨立民 +1 位作者 张震 王洪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和肺癌(Lung carcinoma)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OPD组、肺癌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大鼠.COPD...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和肺癌(Lung carcinoma)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OPD组、肺癌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大鼠.COPD组给予气道内注入脂多糖、香烟熏染制备模型.肺癌组给予3,4-苯并芘-玉米油混合溶液肺内注射制备模型.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20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3)浓度.结果 COPD组、肺癌组、空白对照组半乳糖凝集素3平均浓度分别为(8.53±0.46)ng/m L、(9.15±0.69)ng/m L、(4.47±0.51)ng/m L.COPD组、肺癌组平均浓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乳糖凝集素3对COPD和肺癌均出现过表达,说明其可能对COPD和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COPD 肺癌
下载PDF
用循证法早期诊治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子初 廖悛伶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4-765,共2页
循证医学已成为医学研究及临床诊疗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及参考标准,越来越多的疾病都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诊治常规和指南。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embdism,APE)是临床较多见的心血管急症,起病突然,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循证医学已成为医学研究及临床诊疗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及参考标准,越来越多的疾病都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诊治常规和指南。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embdism,APE)是临床较多见的心血管急症,起病突然,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和漏诊而危及患者生命,若能得到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为APE诊治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根据《希氏内科学》第23版的诊治指南,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早期成功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癌术后并发APE1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急性肺栓塞(APE) 子宫内膜癌 早期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在急性心衰中是否应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0
作者 杨子初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29,33,共3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临床上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但其有效性都是根据临床资料的回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近报道了首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该试验,提出根据临床研...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临床上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但其有效性都是根据临床资料的回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近报道了首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该试验,提出根据临床研究的最新结果不断评估并更新指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指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PDF
无肺大泡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建强 李旭 +4 位作者 杨绍军 杨立民 王曦 凌锋 赵之婧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无肺大泡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52例无肺大泡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例、女6例,年龄16~34(23.2±4.3)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 目的探讨无肺大泡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52例无肺大泡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例、女6例,年龄16~34(23.2±4.3)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电视胸腔镜(VATS)选择性肺尖部低能量电凝处理20例;Ⅱ组,VATS肺尖部分肺组织切除21例;Ⅲ组,VATS部分胸膜切除术1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VATS肺尖部分肺组织切除术不论术后持续肺漏气时间[(2.61±1.89)d vs.(4.90±3.20)d vs.(5.36±2.57)d,P=0.012)、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67±2.13)d vs.(6.00±3.73)d vs.(7.03±2.58)d,P=0.003)、术后住院时间[(4.95±2.16)d vs.(7.35±3.03)d vs.(8.61±2.67)d,P=0.002)和复发率(0.0%vs.23.1%vs.12.5%,P=0.021)均明显短于其他两种手术方案。而选择性肺尖部低能量电凝患者和部分胸膜切除术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肺大泡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行VATS肺尖部分肺组织切除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VATS选择性肺尖部低能量电凝处理和VATS部分胸膜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肺大泡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外科手术治疗 电视胸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心房粘液瘤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旭 马建强 +3 位作者 杨绍军 王曦 凌峰 赵芝婧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52-553,共2页
目的总结心房粘液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效果和治疗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1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心房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7例,年龄26~57(43.0±7.6)岁,病程1~18个月。左心房粘液... 目的总结心房粘液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效果和治疗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1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心房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7例,年龄26~57(43.0±7.6)岁,病程1~18个月。左心房粘液瘤33例,右心房粘液瘤2例,双心房粘液瘤1例。结果术前巨大左心房粘液瘤死亡1例,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3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相关并发症,随访4个月至7年,无术后复发病例。结论心房粘液瘤病情进展迅速,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手术治疗。对瘤体大、位置特殊的病例,操作尤须仔细、规范,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粘液瘤 治疗 难点
原文传递
AMPK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展望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子初 廖焌伶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个调控能量稳态的重要激酶,也是一个参与许多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蛋白。目前认为,AMPK不仅在代谢障碍而且在心血管疾病及生殖障碍等许多病理状态中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它在人类恶性肿瘤中...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个调控能量稳态的重要激酶,也是一个参与许多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蛋白。目前认为,AMPK不仅在代谢障碍而且在心血管疾病及生殖障碍等许多病理状态中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它在人类恶性肿瘤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有关AMPK在临床上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尚未完全阐明。该文从分子生物学基础到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详细综述了AMPK的研究进展,指出AMPK是转化医学研究的热点,围绕AMPK的研究及其结果将作为未来多种疾病的分子治疗手段应用于个体化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癌症 心血管疾病 细胞信号 代谢障碍 个体化医疗 生殖障碍 转化医学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无症状多发肺动静脉瘘1例
14
作者 贺睿迪 杨绍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633-633,共1页
患者男,40岁。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异常。查体正常。肺动脉增强CT示:右肺上叶及右肺上、下叶分界区动静脉瘘。2015年6月在全麻下行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右肺下叶动、静脉瘘结扎术。左侧卧位,右侧第5肋间隙进胸,膨出肺动静脉... 患者男,40岁。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异常。查体正常。肺动脉增强CT示:右肺上叶及右肺上、下叶分界区动静脉瘘。2015年6月在全麻下行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右肺下叶动、静脉瘘结扎术。左侧卧位,右侧第5肋间隙进胸,膨出肺动静脉瘘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图1),肺内肺动静脉瘘位于上叶后段(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手术治疗 无症状 右肺上叶 多发 楔形切除术 增强CT 右肺下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