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肩袖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旭 吴亚洁 +5 位作者 张鑫福 石志 杨腾云 熊波涵 卢晓君 赵道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49-3054,共6页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后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其在腱骨损伤时对干细胞的迁移作用和最佳体外促迁移浓度。方法:随机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肩袖损伤模型,另取3只为空白对照。于造模后3,5,7,14,21,28 d各处死3只并处死空白组兔,取腱骨连接处组织保存在-80℃冰箱。应用ELISA反应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愈合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取幼兔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的促迁移作用效果及体外促迁移最佳浓度,将培养到P3代的干细胞与Brdu共培养后注入兔耳缘静脉,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干细胞是否迁移至损伤处。结果与结论: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肩袖腱骨愈合过程呈双峰表达,于伤后3 d明显增高(P<0.01)随后下降,于伤后5 d达最低,后再次升高于伤后14 d达峰值(P<0.01),然后下降;②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标记有Brdu的干细胞确有迁移至损伤处;③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60-80 ng/mL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促迁移效果最好,而200 ng/mL浓度反而会起到抑制迁移作用;④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了肩袖腱骨愈合的炎症反应期和增殖期的愈合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干细胞迁移至损伤处并分化为各类细胞促进修复,并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促迁移作用存在于一定浓度范围,超出范围则可能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大撕裂 腱骨愈合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轻症患者膝关节三维有限元建模及力学分析
2
作者 周陶勇 杨永盛 +3 位作者 鲁宁 唐浩 杨延东 韩谢川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82-388,共7页
目的:在缺少层厚较薄的CT和MRI数据的情况下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轻症患者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研究胫骨平台内外侧的应力分布。方法:以一名患有轻度KOA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自盆骨至腓骨胫骨远端进行连续断层扫描。将得到的DI... 目的:在缺少层厚较薄的CT和MRI数据的情况下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轻症患者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研究胫骨平台内外侧的应力分布。方法:以一名患有轻度KOA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自盆骨至腓骨胫骨远端进行连续断层扫描。将得到的DICOM格式文件导入至Mimics软件中并通过阈值分割提取膝关节中的骨性结构,将提取出的骨骼进行蒙版编辑、空腔填充、区域增长等操作后导入3-matic中做光顺、包覆处理。在Geomagic Wrap将处理后的骨性结构使用网格医生检查,修复表面缺陷并拟合曲面。以轮廓延展的思路建立相关的软骨、半月板和韧带,并在SolidWorks中以原点重合的方式与骨性结构进行装配。接下来在ANSYS软件中定义材料、设置接触、划分网格、设置约束和载荷,分析在双腿站立下胫骨平台上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包括骨性结构、软骨、韧带的完整膝关节模型。在双腿站立状态下,接触应力峰值约为1.21 MPa,位于胫骨平台内侧中部,胫骨平台外侧的最大应力为0.72 MPa,内外侧间室分别承担总载荷的62.7%和37.3%。结论:通过CT提取加软件绘制的方式建立了全膝关节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符合临床预期,通过此方法建立的模型可靠,能进行后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有限元建模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滇南小耳猪自体跟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熊波涵 余洋 +12 位作者 郑礼玲 杨腾云 卢晓君 王旭 李开炜 余鸿 李雅娟 董开颜 张瑶璋 刘津瑞 谷梓铭 胡必庚 李彦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57-3163,共7页
背景:目前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大动物模型仍较为缺乏,而滇南小耳猪作为实验动物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基础研究,但仍未见将其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造模的相关报道。目的:建立自体跟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大型动物滇南小耳猪模型。方法:选... 背景:目前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大动物模型仍较为缺乏,而滇南小耳猪作为实验动物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基础研究,但仍未见将其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造模的相关报道。目的:建立自体跟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大型动物滇南小耳猪模型。方法:选取20只成年雌性滇南小耳猪,随机平均分为自体跟腱组和假手术组。自体跟腱组取小耳猪自体跟腱作为移植物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假手术组小耳猪在右膝采取类似的操作,但对前交叉韧带不行任何处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观察小耳猪一般情况;对韧带及移植物进行大体观察及MAS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韧带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评估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染色与排列情况;透射电镜观察韧带胶原纤维的类型、大小、直径、比例和分布。结果与结论:①所有动物饮食活动均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炎症反应,局部无化脓性感染,精神及尿便情况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膝关节重建的交叉韧带连续性完整,关节无僵硬、活动度正常,前抽屉及Lachman试验均阴性。②移植物大体观察:术后12个月关节腔内移植物位置良好,完整性尚可,张力较明显,韧带色泽接近原有前交叉韧带,表面滑膜覆盖较为完整。③自体跟腱组术后12个月关节腔内韧带大部为MASⅠ型,少数为MASⅡ型;假手术组关节腔内韧带为MASⅠ型。④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术后12个月,自体跟腱组胶原纤维已开始出现束状、同向、均匀排列,同向波纹已较为明显,细胞核以线形或纺锤形为主,与假手术组正常前交叉韧带组织较相似。⑤免疫组化提示,术后12个月,自体跟腱组重建的前交叉韧带中有较大量Ⅰ型胶原表达,Ⅲ型胶原表达明显较少;两组Ⅰ型、Ⅲ型胶原染色程度相近。⑥透射电镜显示,术后12个月,自体跟腱组重建前交叉韧带中胶原纤维直径、排列、密度与原有前交叉韧带相近,说明术后12个月自体跟腱组已基本完成韧带重塑过程。⑦综合评估,实验成功建立了自体跟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大型动物滇南小耳猪模型,具有良好的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动物模型 免疫组化 透射电镜 超微结构 韧带化
下载PDF
合并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的脊柱侧凸与特发性脊柱侧凸影像学特征和矫形效果比较
4
作者 夏古尚 赵智 +3 位作者 李韬 王迎松 孔庆利 解京明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3-80,86,共9页
目的 比较合并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的脊柱侧凸与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矫形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一期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的合并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 目的 比较合并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的脊柱侧凸与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矫形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一期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的合并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的22例脊柱侧凸患者资料(研究组),并与年龄、性别、主弯位置、侧凸数量、冠状面影像学参数1∶1配对的22例IS患者(IS组)进行比较。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预估出血量、融合节段数、螺钉密度等。在手术前后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计算冠状面影像学参数(主弯Cobb角、侧曲角、柔韧性、顶椎位置、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后凸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位垂直轴(SVA)、畸形角度比(DAR)、矫形率及矫形丢失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研究组随访(6.2±1.2)年,IS组随访(6.2±1.1)年。2组患者手术时间、预估出血量、融合节段数、螺钉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年龄、性别、主弯位置、侧凸数量、冠状面影像学参数相匹配的情况下,伴发Chiari畸形Ⅰ型和脊髓空洞症的脊柱侧凸患者与IS患者具有相似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和主弯柔韧性,且在一期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后可获得相似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基于MOOC理念复合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应用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俊 王迎松 +3 位作者 卢玉涛 刘路平 鲁宁 李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2期8-10,共3页
目的 慕课(MOOC)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教育事业之中逐渐投入应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基于MOOC理念的新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发挥的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其在目前临床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已有的经验,探... 目的 慕课(MOOC)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教育事业之中逐渐投入应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基于MOOC理念的新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发挥的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其在目前临床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已有的经验,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将慕课应用于医学教育实践过程,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完成医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58人作为实验组,进行LBL+慕课式自学+PBL新模式教学.选取另外6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LBL+PBL模式的对照研究,通过理论及临床技能考核与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新模式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以慕课理念为主的新模式教学有助于提高骨科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临床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 骨科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口服营养补充剂在骨科加速康复外科营养管理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海嵩 鲁宁 +2 位作者 张莎 曹倩 彭建志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2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骨科加速康复外科营养管理中口服营养补充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骨科加速康复外科营养管理中口服营养补充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加速康复外科营养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营养补充剂应用于骨科加速康复外科营养管理,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和并发症预防,能够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良好条件,临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疗法 骨科 营养补充剂 加速康复外科 住院时间 营养管理
下载PDF
微课在骨科护理学见习课堂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娜 李彩红 +3 位作者 张丽霞 李晔 张梅清 沈秋香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微课在骨科护理学见习课堂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昆明医科大学《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采用摄像、PPT、网络教学视频资源等制作微课视频。抽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本科学生150名,根据随机原则... 目的研究微课在骨科护理学见习课堂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昆明医科大学《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采用摄像、PPT、网络教学视频资源等制作微课视频。抽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本科学生150名,根据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实验组75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见习授课,对照组75名,采用传统见习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课堂理论考核、小组讨论成绩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两种授课方式的授课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在理论考核、小组讨论成绩得分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于骨科护理学教学效果反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于骨科护理学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学见习课程带教过程中,采取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及效率、学习兴趣和启发性思维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认可度比较高,对教学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见习教学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教学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骨科 护理学 见习课堂 应用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护士对不良事件根因分析应用状况调查
8
作者 边燕 宋海宁 刘静 《医学信息》 2017年第26期164-164,192,共2页
目的 探讨鱼骨图根因分析法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鱼骨图分析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外科片区发生的56例不良事件分析与整改,利用'鱼骨图'根因分析法对不良事件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针对... 目的 探讨鱼骨图根因分析法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鱼骨图分析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外科片区发生的56例不良事件分析与整改,利用'鱼骨图'根因分析法对不良事件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针对原因采取措施.结果 通过分析法找到护士鱼骨图使用过程存在能力不足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结论 通过护士对鱼骨图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中的应用现况调查,护士鱼骨图分析法的掌握运用程度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鱼骨图分析法 不良事件
下载PDF
肩袖腱骨愈合中组织工程学再生的机制及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旭 杨腾云 +4 位作者 熊波涵 张瑶璋 卢晓君 龙丹 赵道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928-2934,共7页
背景:近年来关节镜下进行肩袖修补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的“金标准”,但经肩袖修补术治疗后的术后再撕裂率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肩袖原有结构无法恢复,因此仅通过手术方法进行解剖学愈合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 背景:近年来关节镜下进行肩袖修补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的“金标准”,但经肩袖修补术治疗后的术后再撕裂率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肩袖原有结构无法恢复,因此仅通过手术方法进行解剖学愈合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其对肩袖愈合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有助于激发腱骨界面有序再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类支架、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层出不穷,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综述较少,不便临床医生及相关领域学者总体了解研究近况。目的:对近年来肩袖腱骨愈合领域研究中的组织工程学相关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及细胞因子做一总结,以期对肩袖腱骨愈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中、英文检索词为“肩袖损伤,组织工程;rotator cuff,tissue engineering”等。对检索出的10年内文献进行筛选,排除与文题无关及质量低或重复文献,并手动纳入其他相关文献,最终对纳入的69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在腱骨结合部位的再生领域中有着巨大的潜力。(1)目前的支架材料可大体分为天然材料支架、人工合成材料支架及复合材料支架3种类型,其各有优势,但复合材料支架似乎可以更好地仿生腱骨界面原有的梯度结构因此具备更大前景。(2)各类干细胞和生物因子的搭载也被证实可以激发损伤区域的修复潜能。然而干细胞种类的选择和各类生物因子内在分子信号通路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进而明确具体的生物因子的介入时间节点及层次,达到精准诱导原有4层结构再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腱骨愈合 组织工程 支架 干细胞 综述
下载PDF
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熊波涵 余洋 +7 位作者 卢晓君 王旭 杨腾云 张瑶璋 廖欣宇 周晓翔 何璐 李彦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9-786,共8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及断裂的重要治疗方法是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腱骨愈合的优劣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及功能恢复密切相关。尤其是腱骨愈合的时间、牢固程度等方面已经成为了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疗效的重要指标。目的:对近年...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及断裂的重要治疗方法是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腱骨愈合的优劣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及功能恢复密切相关。尤其是腱骨愈合的时间、牢固程度等方面已经成为了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疗效的重要指标。目的:对近年来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做一综述,希望能对外科医生及相关研究人员以启发,并更好地服务于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方法: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Tendon bone healing、knee joint、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为中文检索词,使用计算机在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FMRS检索腱骨愈合的相关文章,检索文献时限为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并且讨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展望。结果与结论:①随着医疗技术及研究水平的发展,现已经可以从手术方法改进、组织工程技术、术后康复优化等各方面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腱骨愈合。②但其中一些研究仍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现有很多关于促进腱骨愈合的科研成果仅仅停留在动物实验上,尤其是一些针对于小型动物,如鼠、兔等的实验研究,由于动物体积较小,其生物力学、机体负重等方面与人类存在较大差异,故研究结果是否对人类产生同样的效果,有无远期不良反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③将多种促进腱骨愈合的方法联合使用时,能否产生协同促进作用,亦或是抑制削弱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较少,这或许为腱骨愈合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腱骨愈合 膝关节 组织工程 术后康复 综述
下载PDF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新型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晓君 熊波涵 +4 位作者 杨腾云 王旭 张瑶璋 钟瑞颖 李彦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4571-4576,共6页
背景: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未阐明。但已有的研究表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软骨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目的:总结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新型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方法:“Osteoarthritis,Pyroptosis,Nec... 背景: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未阐明。但已有的研究表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软骨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目的:总结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新型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方法:“Osteoarthritis,Pyroptosis,Necroptosis,Ferroptosis,ROS,L-ROS,Iron-overload”为英文检索词,以“骨关节炎、细胞焦亡、坏死性凋亡、铁死亡、铁超载、脂质活性氧”为中文检索词,使用计算机在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维普数据库检索2012年7月至2022年7月有关于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相关文章,并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焦亡与骨关节炎的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的研究重点仍是NLRP3炎性小体和脂多糖。有关坏死性凋亡的研究中,骨关节炎的发展也已被证明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密切相关,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有可能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靶点。铁死亡是一种最新发现的细胞死亡方式,研究发现其通过铁超载和脂质过氧化介导了软骨细胞的死亡,但铁死亡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具有复杂的信号通路和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细胞焦亡、坏死性凋亡和铁死亡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相关通路、基因、miRNA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程序性细胞死亡 细胞焦亡 坏死性凋亡 铁死亡 铁超载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立 赵智 +7 位作者 王迎松 杨晓晨 蒲光鸿 谢维杰 李全 施志约 李韬 毕尼 《骨科》 CAS 202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 调查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联合应用目测法、Adams前屈试验法和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法,对云南省南华县6~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脊... 目的 调查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联合应用目测法、Adams前屈试验法和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法,对云南省南华县6~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凸筛查。统计分析筛查阳性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分布特点,并探索Adams前屈试验阳性与ATR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筛查18 980人,其中阳性者1 011人,总体阳性率为5.33%,男性阳性率(4.77%)显著低于女性(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民族儿童、青少年的阳性率:白族>彝族>汉族>其他民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不同等级学校儿童、青少年的阳性率:高中>初中>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民族中女性的阳性率均高于男性,其中汉族和彝族中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中男性15岁时阳性率达到高峰(8.76%),女性14岁时达到高峰(11.39%);彝族中男性14岁时达到高峰(7.25%),女性12岁时达到高峰(9.03%)。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分级:73.19%为脊柱侧凸Ⅰ度,23.05%为Ⅱ度,Ⅲ度仅3.76%。可疑侧凸部位以胸段为主,占比51.43%。当ATR≥2°时,Adams前屈试验即可呈阳性。结论 云南省南华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检阳性率高达5.33%。彝族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检阳性率高峰期较汉族有所提前。需尽快完善我省脊柱侧凸筛查防治体系,并全面开展脊柱侧凸筛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 儿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早发性脊柱侧弯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皓鑫 胡必庚 王迎松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43-149,共7页
早发性脊柱侧弯(early-onset scoliosis,EOS)是一种儿童的三维脊柱畸形。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随访、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非手术治疗能延缓、控制病情进展,为生长发育以及手术治疗争取时间。石膏治疗、牵引治疗及脊柱侧弯专... 早发性脊柱侧弯(early-onset scoliosis,EOS)是一种儿童的三维脊柱畸形。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随访、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非手术治疗能延缓、控制病情进展,为生长发育以及手术治疗争取时间。石膏治疗、牵引治疗及脊柱侧弯专项运动均为临床应用多年非手术治疗方式。随技术和治疗思路进步,对EOS非手术治疗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治疗作用方式及作用部位的改变、药理学研究、心理健康监测等。现将早发性脊柱侧弯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进展新思路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脊柱侧弯 非手术治疗 系列石膏矫正 支具
下载PDF
一期翻修术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双富杭 鲁宁 +2 位作者 唐浩 徐文特 皇甫文飞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一项严重、灾难性的并发症,已成为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PJI的治疗存在极多争议,二期翻修术已被证实有较高的感染清除率和明确的治疗效果,是PJI治疗的金标准,但治疗周期短、费用低、创伤小...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一项严重、灾难性的并发症,已成为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PJI的治疗存在极多争议,二期翻修术已被证实有较高的感染清除率和明确的治疗效果,是PJI治疗的金标准,但治疗周期短、费用低、创伤小的一期翻修术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一期翻修术依旧开展较少,大部分关节外科医生对一期翻修术缺乏了解。一期翻修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不明确,受到区域及医生的影响较大;术前病原菌的培养及术前规划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手术操作要点在于术中感染组织的彻底清创与关节重建,术后使用负压引流装置及营养支持有利于切口愈合,进而减少新的病原菌感染,使用药物预防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密切监视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白介素等;抗生素的使用对一期翻修术至关重要,有效使用可以辅助手术达到控制感染的治疗目的;复杂PJI患者已不再是一期翻修术的绝对禁忌,在彻底清创、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对此类患者行一期翻修术也能获得不亚于二期翻修的感染控制率;一期翻修术失败因素是感染复发或其他病原菌的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翻修术 一期手术 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假体周围感染
下载PDF
微课结合MiniQuest教学模式在麻醉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会 李珊珊 +2 位作者 赵力 王小燕 陈磊杰 《科教导刊》 2023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MiniQuest模式在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实习的部分麻醉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授课法,观察组采取微课结合MiniQuest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方式...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MiniQuest模式在麻醉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实习的部分麻醉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授课法,观察组采取微课结合MiniQuest教学,比较两种教学方式对麻醉学本科实习生相关理论成绩、教学效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相关理论成绩、教学效果评价及批判性思维的构建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麻醉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实施微课结合MiniQuest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麻醉实习生的相关理论成绩及批判性思维,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MINIQUEST 麻醉本科生 实习教学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恐动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明月 张丽芬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第9期588-592,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常见慢性病和多发病,其手术治疗因能直接有效地解决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而被患者广泛选择.然而术后大部分的患者因存在恐动症而导致康复锻炼依从性不高,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因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常见慢性病和多发病,其手术治疗因能直接有效地解决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而被患者广泛选择.然而术后大部分的患者因存在恐动症而导致康复锻炼依从性不高,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因此,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定义、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早期识别和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恐动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 恐动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Latarjet手术对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效果分析
17
作者 张宇昊 张俊 +3 位作者 赵道洪 王超然 于智斌 沈昌辉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切开复位,利用lartajet手术治疗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效果。方法本院自2017-2021年收治陈旧性肩关节脱位患者5例,平均脱位时间9.2周(5~16周)。均伴有肱骨Hill-sachs损伤,肩胛盂前缘压缩性缺损。治疗采用切开松解复位,...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切开复位,利用lartajet手术治疗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效果。方法本院自2017-2021年收治陈旧性肩关节脱位患者5例,平均脱位时间9.2周(5~16周)。均伴有肱骨Hill-sachs损伤,肩胛盂前缘压缩性缺损。治疗采用切开松解复位,利用喙突截骨lartajet手术并修复肱骨近端骨缺损的方法。评估肩关节功能手术前后情况。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7~8月(5~13月),5例患者肩关节稳定,未出现再次完全脱位。疼痛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外展>90度,外旋>60度。VAS评分明显降低。UCLA评分从术前16±5.4分提高到术后25±2.8分(P=0.04)。结论陈旧性肩关节脱位临床上十分少见,治疗困难。本研究方法,能有效恢复肩关节稳定性,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陈旧脱位 Latarjet手术
下载PDF
OxfordⅢ型活动型单髁骨水泥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附24例报告)
18
作者 徐文特 双富杭 +4 位作者 鲁宁 皇甫文飞 唐浩 李文金 土小龙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60-64,共5页
目的观察OxfordⅢ型活动型单髁骨水泥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4例,均接受OxfordⅢ型活动型单髁骨水泥假体UKA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随... 目的观察OxfordⅢ型活动型单髁骨水泥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4例,均接受OxfordⅢ型活动型单髁骨水泥假体UKA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随访时间5~10年)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胫股角。结果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xfordⅢ型活动型单髁骨水泥假体UKA治疗,治疗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内翻畸形均得到纠正。至末次随访时,24例患者中出现1例前叉韧带断裂引起的膝关节不稳定翻修,其余患者假体、功能均完好,无下肢静脉血栓、感染、聚乙烯内衬脱位等并发症。24例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分别为(55.50±10.03)分、(3.540±0.590)分、103.33°±12.04°、182.70°±1.7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分别为(93.21±3.06)分、(0.170±0.001)分、137.08°±5.88°、176.99°±2.29°,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与术前相比,P均<0.01。结论OxfordⅢ型活动型单髁骨水泥假体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胫股角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人工假体 骨粘固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牛津单髁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徒手与辅助技术对于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比较的Meta分析
19
作者 潘呈 严荣爽 +4 位作者 费德锐 代兴飞 李啟堂 马裕俭 张颖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32-38,共7页
目的系统比较徒手与辅助技术下颈椎椎弓根螺钉(sub-axial cervical pedicle screw sCPS)置入的准确性、螺钉穿破椎弓根方向以及螺钉相关并发症。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以及Cochrane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研究不同置钉技术... 目的系统比较徒手与辅助技术下颈椎椎弓根螺钉(sub-axial cervical pedicle screw sCPS)置入的准确性、螺钉穿破椎弓根方向以及螺钉相关并发症。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以及Cochrane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研究不同置钉技术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的高质量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研究,1697名患者,6654颗螺钉。Meta分析示:辅助技术置入sCPS有更高的准确率。穿破椎弓根外壁比内壁更常见,徒手技术置钉穿破上壁比下壁更常见,辅助技术置钉上壁和下壁穿破率,差异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辅助技术较徒手技术对于置入sCPS有更高的准确性;(2)穿破椎弓根外壁和下壁比穿破内壁和上壁更常见;(3)sCPS置入的准确性评估需要统一的评估标准;(4)不同的辅助置钉技术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回顾 椎弓根螺钉 下颈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