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年至2008年昆明市儿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国英 柳琼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63-66,共4页
目的对昆明市儿童医院麻疹病例的流行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监测与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至2008年所有麻疹个案调查资料及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全市大规模的强制性加强麻疹疫苗预防接种,2007年... 目的对昆明市儿童医院麻疹病例的流行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监测与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至2008年所有麻疹个案调查资料及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全市大规模的强制性加强麻疹疫苗预防接种,2007年麻疹发病率明显减少;2008年未进行麻疹疫苗强制性接种又再次增加;绝大多数发生在无预防接种史的患儿,昆明气候温和,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发病的高峰期为10月、11月,第2年的4月、5月;小婴儿发病率较高,~9月婴儿发病率为48%.结论昆明市为儿童麻疹的高发地区,加强麻疹的监测,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接种,是防止麻疹流行的关健;治疗肺炎仍然是治疗麻疹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监测系统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接种史 麻疹疫苗 特征分析 昆明市 流动人口 住院患儿 婴儿发病率 城市儿童
下载PDF
昆明地区4508例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明英 周玲 +1 位作者 黄荣卫 王美芬 《皮肤病与性病》 2014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调查昆明地区(2009—2010)年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感染病门诊收治的4508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4508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 目的调查昆明地区(2009—2010)年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感染病门诊收治的4508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4508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1。39.46%为婴幼儿,7岁以T)L童占97.90%。(4~7)月及12月为发病高峰期,呈双峰型。2010年(4—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31%。结论昆明手足口病主要以幼托儿童为主,流行季节在(4~7)月,2010年5月呈爆发流行趋势。积极加强卫生宣教,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控制昆明市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儿童 昆明市
下载PDF
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儿茶酚胺、S-100蛋白及D-乳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美芬 陈韬 +3 位作者 顾涛 罗云娇 杜曾庆 王明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68-197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儿茶酚胺(CA)、S-100蛋白和D-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7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并确诊为HFMD的患儿129例。使用GC-2016γ放射免疫计数仪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CA测...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儿儿茶酚胺(CA)、S-100蛋白和D-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7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并确诊为HFMD的患儿129例。使用GC-2016γ放射免疫计数仪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CA测定[主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多巴胺(DA)];使用美国宝莱特ELx800NB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S-100蛋白测定;使用美国宝莱特ELx800NB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D-乳酸测定;使用德国ABI公司生产的7500PCR扩增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粪便病原体的检测及分型。结果 129例HFMD患儿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57例(44.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阳性26例(20.2%),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0例(15.5%),肠道病毒阴性26例(20.1%)。不同肠道病毒感染HFMD患儿NE、AD、DA、S-100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肠道病毒感染HFMD患儿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V71阳性HFMD患儿D-乳酸水平高于其他肠道病毒阳性、肠道病毒阴性患儿。结论不同肠道病毒感染HFMD患儿CA、S-100蛋白水平间无差异,而EV71感染HFMD患儿D-乳酸水平较高,存在肠屏障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 儿茶酚胺类 S100蛋白质类 D-乳酸
下载PDF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40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震 周玲 杨小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61-962,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急诊科诊治40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接诊儿童的检查结果和特点。结果重症HFMD患儿<3岁者34例(85.0%);全部患儿有发热和皮疹或疱疹;36例(90.0%...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急诊科诊治40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接诊儿童的检查结果和特点。结果重症HFMD患儿<3岁者34例(85.0%);全部患儿有发热和皮疹或疱疹;36例(90.0%)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38例(95.0%)患儿出现特征性高血糖;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33例(82.5%),柯萨奇病毒A16(CA16)阳性10例(25.0%)。经治疗后,痊愈35例(87.5%),遗留肢体行动障碍1例(2.5%),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4例(10.0%)。结论重症HFMD大多伴有CNS表现,主要致病病原体为EV71,早期重要的临床特征是睡眠中四肢惊跳,高血糖对重症手口足病有指示作用,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病毒
下载PDF
我院儿童结核病情况及重症结核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肖丽涛 徐鸣浩 +3 位作者 王艳春 朱婷燕 李全红 杨小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昆明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童结核病情况及重症结核发病影响因素,以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方法统计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2例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情况分为重症结核组(87例... 目的探讨昆明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童结核病情况及重症结核发病影响因素,以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方法统计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2例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情况分为重症结核组(87例)和非重症结核组(225例),分析儿童结核发病的临床特点、导致重症结核的影响因素。结果2016—2020年,我院收治的儿童结核住院患者逐年减少;儿童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咳嗽为主;其中男性发病多于女性,≥7岁患者发病最多见,其次为3~7岁年龄段;结核病高发于经济相对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人口稠密且流动性大的地区。儿童重症结核的发病与年龄、居住环境、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营养状况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918,95%CI:1.319~2.642,P=0.008)、居住环境(OR=1.147,95%CI:1.096~1.253,P=0.001)、营养状况(OR=2.061,95%CI:1.437~2.712,P=0.042)、结核接触史(OR=2.168,95%CI:1.413~2.897,P=0.017)是儿童重症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卡介苗接种是其保护因素(OR=0.887、95%CI:0.268~0.953,P=0.007)。结论应该针对儿童结核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提高认识,积极防治,以减少结核特别是重症结核在儿童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流行病学 儿童 重症患者 云南地区
下载PDF
CD4^+T细胞减低在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发生中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艳春 刘晓宁 +3 位作者 贺晓丽 张玉 刘海沣 李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44-49,共6页
目的 EV71感染不同手足口病(HFM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与患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7月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确诊的儿童HFMD病例外周血标本138例,其中普通型33例,重型45例,危重型60例。患... 目的 EV71感染不同手足口病(HFM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与患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7月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确诊的儿童HFMD病例外周血标本138例,其中普通型33例,重型45例,危重型60例。患者年龄均处于9月~5岁。采用流式细胞术对EV71感染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HFMD儿童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健康儿童CD4^+T细胞参考值相比,不同年龄段、普通型、重型以及危重型HFM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百分比均明显降低;其中2~5岁重型、危重型患者减低更明显;且该年龄段的普通型与重型、普通型与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间CD4^+T细胞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普通型、重型HFMD患者CD4^+T细胞表达与患者年龄不具有相关性,但危重型15个月<年龄≤2岁与2~5岁年龄段患者间CD4^+T细胞相对百分比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15个月<年龄≤2岁年龄段CD4^+T细胞显著高于2~5岁年龄段,提示笔者在定期监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表达时,需要重视区分患儿的不同年龄段。结论EV71感染HFMD患儿病情加重与其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表达减低密切相关,且危重型HFMD患者CD4^+T细胞的表达与年龄有关。推测在抗EV71感染过程中,年龄相关的CD4^+T细胞的活化程度很可能受到EV71干扰或抑制的影响,其在HFMD患者体内显著低表达很可能间接反映出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进而造成HFMD病情加重。这很可能是EV71极易导致患者重症HFMD发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EV71 CD4^+T细胞 年龄
下载PDF
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胸片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震 杨小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9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析胸片用于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自我院感染科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6例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诊断的准确率和其X线胸片的表现特征。结果 126例经病理学等检... 目的探析胸片用于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自我院感染科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6例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诊断的准确率和其X线胸片的表现特征。结果 126例经病理学等检查确诊的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经X线胸片检查,检出98例,准确率为78.57%。胸片的表现特征主要有肺部出现大片实质影、沿两下肺纹理分布片状增浓的模糊影、多发大小不等的片状影、肺大泡、纵膈皮下气肿等。结论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X线胸片的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的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 X线胸片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云娇 甘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3期4062-4064,共3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布拉氏酵母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与布拉氏酵母散剂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接受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热退时间、止泻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内毒素(EXT)以及二胺氧化酶(DAO)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指标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效果理想,可有效缓解肠黏膜损伤,对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布拉氏酵母散剂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 肠功能 心肌酶谱
下载PDF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艳春 杜曾庆 邵琪 《医师在线》 2021年第31期15-16,共2页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儿童时期感染性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类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近年来,随着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水痘病毒、肠道病毒EV71、流行性...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儿童时期感染性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类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近年来,随着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水痘病毒、肠道病毒EV7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疫苗接种的铺开,乙型脑炎、水痘脑炎、EV71及流行性腮腺炎脑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其他病毒引起脑炎仍有发生,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肠道病毒EV71 水痘病毒 病毒性脑炎 感染性疾病 水痘脑炎 疫苗接种
下载PDF
儿童结核病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例
10
作者 王艳春 陈后余 杨小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23-1025,共3页
儿童结核病的表现隐匿、复杂多样,临床上常见血液学异常的表现,如贫血、白细胞增高或降低,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然而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却十分罕见。现就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诊的2例儿童结... 儿童结核病的表现隐匿、复杂多样,临床上常见血液学异常的表现,如贫血、白细胞增高或降低,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然而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却十分罕见。现就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诊的2例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以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结核病导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结核病 临床资料报告 昆明市儿童医院 并发 全血细胞减少 结核分枝杆菌 血液学异常
下载PDF
昆明地区30例手足口病死亡患儿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
11
作者 罗云娇 杜曾庆 +3 位作者 甘泉 杜丽江 刘阳 马薇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3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昆明地区30例手足口病(HFMD)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经治疗无效死亡的30例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流... 目的:探讨并分析昆明地区30例手足口病(HFMD)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经治疗无效死亡的30例HFM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8年至2018年,该医院收治的危重型HFMD患儿数量逐年增多,但其死亡率逐年下降。在这30例HFMD死亡患儿中,男性患儿的占比高于女性患儿,1~5岁患儿的占比高于6~10岁的患儿,居住地为城镇患儿的占比低于居住地为农村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月份~8月份发病的患儿最多。这30例HFMD死亡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疹、发热、精神差、饮食差,并伴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症状,其感染的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71型(EV71)。这30例患儿主要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昆明地区年龄较小的HFMD患儿、男性HFMD患儿和居住在农村的HFMD患儿死亡率相对较高,其感染的病毒主要是EV71,发病季节多为夏季,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疹、发热、精神差、饮食差等,且其多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地区 手足口病 死亡 儿童 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与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甘泉 马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4期4229-423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与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与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1b单独治疗,观察组采取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与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测定其治疗前后TNF-α、SAA水平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热、腺体疼痛、腮腺肿大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两组TNF-α、SA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SA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与干扰素α1b联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改善,且对TNF-α、SA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 干扰素Α1B 流行性腮腺炎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儿童恙虫病175例的临床特征及重症恙虫病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路伟民 杨小涛 +4 位作者 朱瑛 黄艺 陈后余 金海凤 王艳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72-80,共9页
目的分析儿童恙虫病临床表现,探讨儿童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进展为重症病例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尽早明确诊断及识别重症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至2021年确诊的恙虫病患者病例资料,将纳入对象分为非重症组... 目的分析儿童恙虫病临床表现,探讨儿童恙虫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进展为重症病例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尽早明确诊断及识别重症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2017年至2021年确诊的恙虫病患者病例资料,将纳入对象分为非重症组与重症组,对比各组病例症状、体征、实验室数据、治疗及转归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回归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绘制识别重症病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纳入175例病例,非重症组145例(82.9%),重症30例(17.1%);173例好转/治愈,2例死亡。患儿均有发热(100%),体征上焦痂或溃疡占比最高(85.7%),其次为肝脏肿大、淋巴结肿大;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咳嗽、水肿、肝脏肿大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室数据发现纳入病例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血小板(PLT)减少,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升高;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比较,PLT、EOS、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降低(P均<0.05),ALT、AST、LDH、CRP、PCT升高(P均<0.05),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减少(OR:0.980,95%CI 0.966~0.994,P<0.05)、LDH升高(OR:1.002,95%CI 1.000~1.004,P<0.05)是恙虫病发展成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PLT、LDH可用于鉴别诊断重症恙虫病,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76.6%。结论在恙虫病流行季节,发热伴或不伴焦痂或溃疡、有肝脏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指标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有助于诊断恙虫病。血小板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是儿童重症恙虫病患者的危险因素。PLT<55.5×10^(9)/L、LDH>692U/L早期识别儿童重症恙虫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恙虫病 临床特征 重症恙虫病 诊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思连康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罗云娇 杜丽江 《医药前沿》 2022年第26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常规组患儿给予... 目的:分析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思连康与头孢噻肟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指标。结果:常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症状改善时间、腹泻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免疫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感染性腹泻患儿思连康与头孢噻肟钠联合治疗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感染性腹泻 思连康 头孢噻肟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抗凝血型灭鼠剂中毒临床误诊分析
15
作者 邢选林 李毅云 +8 位作者 王子玉 张林明 宋玉艮 游昕玥 熊桂飞 梁星玲 张秋娟 张冰冉 刘明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型灭鼠剂中毒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2年9月收治的抗凝血型灭鼠剂中毒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皮肤淤点淤斑19例、肉眼血尿10例、鼻出血9例、牙龈出血7例及口... 目的探讨抗凝血型灭鼠剂中毒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2年9月收治的抗凝血型灭鼠剂中毒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皮肤淤点淤斑19例、肉眼血尿10例、鼻出血9例、牙龈出血7例及口腔黏膜出血、便血各6例等。误诊为凝血功能障碍19例次,鼻出血7例次,牙龈出血6例次,消化道出血5例次,泌尿道感染和泌尿道结石各3例次,失血性休克2例次,肠梗阻、药物中毒、胸腔积液、脑出血、肢体活动异常、软组织血肿各1例次。误诊时间1~60 d。入院后依据临床及相关医技检查、灭鼠剂成分检测(溴鼠灵、溴敌隆、塞鼠酮等),确诊为抗凝血型灭鼠剂中毒。29例均予首剂静脉滴注维生素K 1制剂治疗后凝血功能好转。随访3个月~1年,3例失访,余26例预后良好。结论抗凝血型灭鼠剂中毒病史不清楚,症状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应提高警惕,及时行血清灭鼠剂成分检测,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型灭鼠剂 中毒 误诊 凝血功能障碍 鼻出血 泌尿道感染 尿路结石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11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夏世梅 袁梅 +5 位作者 冯星星 蒋鸿超 段绍琴 李维熙 奎莉越 周百灵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5期1-4,共4页
目的 分析云南地区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患儿的临床特点及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昆明市儿童医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11... 目的 分析云南地区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患儿的临床特点及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昆明市儿童医院经基因检测确诊的11例XLA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方法 分析BTK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11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0.25~6.00岁,中位年龄1.50岁;基因诊断确诊年龄0.33~12.00岁,中位年龄4.17岁。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大部分患儿感染较重,其次为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低,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几乎缺如。基因检测结果 显示剪接突变4例,错义突变3例,无义突变2例,缺失突变2例。其中发现1例新发突变,突变位点为c.1908+1G>C。结论 对婴幼儿时期发生严重感染及生长缓慢的男童,应尽早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Bruton酪氨酸激酶 原发性免疫缺陷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及对血清BNP、sICAM-1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杜丽江 罗云姣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923-1925,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BNP、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昆明市儿童医院小儿川崎病患儿86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究与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BNP、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昆明市儿童医院小儿川崎病患儿86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血清脑利钠肽(BNP)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BNP、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小儿川崎病患儿血清BNP、sICAM-1水平,减少冠状动脉损伤,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阿司匹林 小儿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脑利钠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复方双花糖浆联合干扰素α1b对水痘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
18
作者 马薇 杜丽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复方双花糖浆联合干扰素α1b对水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水痘患儿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行干... 目的:探究与分析复方双花糖浆联合干扰素α1b对水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水痘患儿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行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行复方双花糖浆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热退时间、退疹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2水平升高,IL-4、IL-6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水痘患儿复方双花糖浆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性反应,临床效果优异,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双花糖浆 干扰素Α1B 水痘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黄荣卫 李凌媛 +1 位作者 杨瑞怡 杜曾庆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22期49-50,共2页
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其退热及退疹时间、退热及退疹显效情况、止咳均优于对... 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病时,其退热及退疹时间、退热及退疹显效情况、止咳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病时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治疗 热毒宁注射液
下载PDF
昆明地区2009年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茜 王美芬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0-242,共3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患儿以发热及手、足、口皮疹为主要表现。2008年我国已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该病已经引起儿科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现将昆明地区2009年1月至7月诊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患儿以发热及手、足、口皮疹为主要表现。2008年我国已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该病已经引起儿科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现将昆明地区2009年1月至7月诊治的869例手足口病患儿中104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现状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2009年 临床特点 昆明地区 重症 柯萨奇病毒A16型 肠道病毒71型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