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明市延安医院2001—2012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云昆 朱雯梅 +2 位作者 姚瑶 王佳 翁媛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变迁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和控制该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HONET5.6药敏统计软件统计分析2001—2012年逐年大肠埃希菌ESBL的检出率,分... 目的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变迁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和控制该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HONET5.6药敏统计软件统计分析2001—2012年逐年大肠埃希菌ESBL的检出率,分析其变迁情况,并就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2年共分离到非重复大肠埃希菌3 177株,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1 906株,总阳性率为60.0%(1 906/3 177)。期间2001年ESBL阳性检出率最低,为36.9%(59/160),以后逐年上升,以2003—2004年上升最为明显,从48.4%(75/155)上升至63.2%(74/117),2008年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72.9%(175/240),从2004—2012年ESBL检出率呈现出波动状态,波动在54.2%~72.9%,2008—2012年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在常用抗菌药物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5.5%和95.1%;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也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1.9%、85.7%、74.1%、85.7%、72.6%、76.3%和61.4%;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27.8%和30.3%。结论大肠埃希菌中ESBL检出率在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期后,目前似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波动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仍是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最强的抗菌药物。该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等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偏低,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下载PDF
昆明地区18449例医院就诊患者HPV检出情况分析与疫苗接种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家伟 王佳 +2 位作者 杨舒 陈素莲 李晶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首诊患者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情况及亚型分布特征,为昆明地区HPV的预防和疫苗接种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昆明市延安医院首诊女性患者18 44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回顾性研...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首诊患者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情况及亚型分布特征,为昆明地区HPV的预防和疫苗接种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昆明市延安医院首诊女性患者18 44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HPV总检出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年份HPV检出率,分析高危型HPV(HR-HPV)和低危型HPV(IR-HPV)的流行情况。结果 18 449例患者中HPV阳性共2 520例,HPV总检出率为13.7%。2018年至2020年间HPV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 =14.95,P <0.001)。按年龄分组,HPV检出呈“V”型分布,小于20岁组检出率最高,为42.4%;其次是≥60岁组,为19.7%;30~岁组检出率最低,仅为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7.080,P <0.001)。最小感染年龄仅为15岁,并且为多重感染。多重感染者共973例,占全部患者5.3%,占阳性患者38.6%。<20岁和≥60岁组均以多重感染为主,20~59岁组则以单一高危型感染最多。感染排在前5位的HR-HPV依次为HPV52、53、58、16、51型;IR-HPV依次为HPV81、42、43、6、11型。在HR-HPV中,优势感染型别由2018年的HPV52、16及58转变为2019年和2020年的HPV52、53及58型。结论 HPV感染呈低龄化趋势,不同年龄组HPV优势感染型别不同,昆明地区应重视HPV52、53和58型感染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感染情况 疫苗 接种建议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类风湿因子的检验价值分析
3
作者 郭骏戈 董玉琳 +2 位作者 曹向红 王胜虎 许丽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结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的昆明市延安医院的130例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Anti-CCP...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结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的昆明市延安医院的130例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Anti-CCP、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RF水平进行检测,以晨僵持续1 h以上、3组关节肿胀与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作为金标准,分析上述指标的诊断效能,并对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不同活动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指标水平。结果RF、Anti-CCP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准确率为97.69%、特异度为98.11%、敏感度为97.70%、阳性预测值为98.84%、阴性预测值为96.30%。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RF平均值、Anti-CCP平均值指标高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且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低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活动组患者RF平均值、Anti-CCP平均值高于低中度活动组,且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低于低中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ti-CCP、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RF指标检测有助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鉴别,并判断患者的疾病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PEA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张云芳 聂晓改 +2 位作者 吉永 王祝君 彭传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76-779,784,共5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门急诊和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脑卒中复发分为初发脑卒中组... 目的分析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门急诊和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脑卒中复发分为初发脑卒中组(127例)和复发脑卒中组(2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测序验证基因型。结果初发脑卒中组和复发脑卒中组PEAR1基因rs12041331G>A位点GG、GA、AA基因型和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脑卒中组的年龄较初发脑卒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A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有关,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EAR1基因rs12041331G>A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PEAR1基因纯合突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PEAR1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等位基因
下载PDF
稀释回归法在脂血标本凝血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彭传梅 高辉 +4 位作者 王杨 刘云芳 徐敏 程云 吴彦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94-495,498,共3页
目的探讨稀释回归法在脂血标本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收集昆明市延安医院40例门诊及住院外观正常(无脂血、无黄疸、无溶血)凝血标本,分别检测原血浆和3倍、5倍稀释后血浆的PT、... 目的探讨稀释回归法在脂血标本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收集昆明市延安医院40例门诊及住院外观正常(无脂血、无黄疸、无溶血)凝血标本,分别检测原血浆和3倍、5倍稀释后血浆的PT、APTT两项指标,将稀释前与稀释后两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各指标的回归方程。另外收集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及住院外观脂血标本33例,根据三酰甘油(TG)的不同浓度分成3组,轻度脂血组(1.7mmol/L≤TG<11.0mmol/L)12例,中度脂血组(11.0mmol/L≤TG<20.0mmol/L)13例,重度脂血组(TG≥20.0mmol/L)8例,检测3倍稀释血浆和高速离心后血浆的PT、APTT两项指标,并将稀释后结果带入正常凝血标本的回归方程所得结果与高速离心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凝血标本5倍稀释血浆绝大部分标本无法检测出结果,所以取3倍稀释血浆稀释前后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PT、APTT的回归方程。3组脂血标本3倍稀释后的PT、APTT两项指标经过相应回归方程计算,所得结果与原血浆高速离心后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释回归法可以用于临床脂血标本的凝血PT和APTT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检测 脂血标本 稀释回归法
下载PDF
六种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董玉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0期4740-4742,共3页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组合六项。共检测例数20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36例(未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14例,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组2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156例(肝功能异常,...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组合六项。共检测例数20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36例(未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14例,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组2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156例(肝功能异常,经排外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患者);对照组:随机收集35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作正常对照,男14例,女21例。AIH组中抗核抗体(ANA)阳性率61.11%,LKM1阳性率38.88%,LC1阳性率13.88%,SLA/LP阳性率19.44%;PBC组中ANA阳性率64.28%,AMA M2阳性率92.85%,Sp100阳性率57.14%,gp210阳性率31.25%;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中ANA阳性率2.56%,LC1阳性率0.64%;对照组未检出。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P<0.05)。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六项及抗核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分型及治疗和预后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线粒体M2型 肝肾微粒体1型 可溶性肝抗原 肝溶质抗原1型 抗Sp100抗体 抗gp210抗体 抗核抗体
下载PDF
某院健康孕妇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参考范围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彭传梅 高辉 +2 位作者 王杨 刘云芳 程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初步建立该院健康孕妇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D-D)的参考范围。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该院进行产检或生产的健康孕妇3 120例按年龄分为<30岁组(1 514例)和≥30岁组(1 606例);按孕周不同分为5组:A组(孕≤13周)462例,B组(... 目的初步建立该院健康孕妇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D-D)的参考范围。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该院进行产检或生产的健康孕妇3 120例按年龄分为<30岁组(1 514例)和≥30岁组(1 606例);按孕周不同分为5组:A组(孕≤13周)462例,B组(孕14~20周)733例,C组(孕21~27周)648例,D组(孕28~34周)626例,E组(≥35周)651例。将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非孕妇女320例作为健康非孕组。在Sysmex CS5100上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各研究对象的血浆D-D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孕妇血浆D-D水平为偏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数据,并采用第95位百分位数(P95)表示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结果 <30岁组与≥30岁组的孕妇血浆D-D水平分别为0.86(0.62~1.17)、0.83(0.56~1.27)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0 576.00,P>0.05);健康非孕组、A组、B组、C组、D组、E组的血浆D-D水平分别为0.26(0.16~0.38)、0.34(0.20~0.53)、0.52(0.32~0.72)、0.88(0.60~1.32)、0.99(0.66~1.62)、1.49(0.99~2.32)mg/L。A组、B组、C组、D组、E组的血浆D-D水平分别与健康非孕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E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非孕组、A组、B组、C组、D组、E组的血浆D-D参考范围分别为≤0.49、≤1.30、≤1.48、≤2.41、≤3.25、≤4.70mg/L。结论初步建立了该院健康孕妇在不同孕期的血浆D-D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孕妇 D-二聚体 参考范围
下载PDF
多重耐药类香菌属致蜂窝织炎合并菌血症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云昆 姚瑶 +2 位作者 王佳 李娅 朱雯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60-560,共1页
类香菌属(Myroides)是由原黄杆菌属中芳香黄杆菌(Flavobacterium odoratum)重新分类后形成的一个新属,包括气味类香菌(Myroides odoratus)和Myroides odoratimimus两个种。类香菌属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较少分离自临... 类香菌属(Myroides)是由原黄杆菌属中芳香黄杆菌(Flavobacterium odoratum)重新分类后形成的一个新属,包括气味类香菌(Myroides odoratus)和Myroides odoratimimus两个种。类香菌属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较少分离自临床标本。该菌可引起有严重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多种机会感染。本文报道1例由类香菌属感染引起的蜂窝织炎合并菌血症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香菌属 多重耐药 菌血症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呼吸道微生态失衡与先天免疫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董玉琳 彭传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8期1013-1014,共2页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其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参与的疾病,经有关研究验证其属于异质性疾病[1]。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有很多,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环境、宿主遗传等因素相关[2]。近年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的诱发与...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其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参与的疾病,经有关研究验证其属于异质性疾病[1]。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有很多,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环境、宿主遗传等因素相关[2]。近年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的诱发与早期微生物暴露相关,若支气管哮喘患者幼年生活在丰富的微生物环境中,可使其支气管诱发风险降低,且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先天免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支气管哮喘呼吸道微生态失衡与先天免疫学关系的相关研究十分关注,现本研究就对其研究进展展开讨论,具体内容如下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微生态失衡 先天免疫 免疫学 呼吸道 慢性炎症疾病 异质性疾病 哮喘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