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聚集性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3例
1
作者 何花 黄瑛 +2 位作者 徐俊 李杨 张燕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3-456,共4页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HSV)1型和2型(分别为HSV-1和HSV-2)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唇疱疹、生殖器疱疹、疱疹间质角膜炎、脑膜炎和脑炎。HSV-1和HSV-2通过密切接触在个体之间传播。大多数人在生命早期通过口腔黏膜获得HSV-1...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HSV)1型和2型(分别为HSV-1和HSV-2)引起多种疾病,包括唇疱疹、生殖器疱疹、疱疹间质角膜炎、脑膜炎和脑炎。HSV-1和HSV-2通过密切接触在个体之间传播。大多数人在生命早期通过口腔黏膜获得HSV-1,而HSV-2感染发生较晚,通常通过性传播;HS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感染的结果。HSV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轻微的亦或是危及生命的。感染病毒后潜伏期长短、何时再激活、及侵犯某一部位与宿主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1];HSV可通过飞沫、口腔、呼吸道等方式传播,HSV在家庭成员中传播、感染不少见,但在相近时间段发病却不常见,我们报道3例家庭聚集性HSV感染的病例,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聚集性 单纯疱疹病毒1型 感染
下载PDF
免疫低下人群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8例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何花 范晶华 +3 位作者 张燕玲 李杨 李海雯 武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低下人群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免疫低下人群感染VZV38例为观察组,40例普通人群感染VZV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免疫低下人群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免疫低下人群感染VZV38例为观察组,40例普通人群感染VZV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2组的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评估脏器功能的指标;以及IL-6、IL-8、CD^(+)4 T淋巴细胞等评估机体免疫的指标。结果将2组的肝功能、心肌酶进行对比,观察组GGT/AST/ALT、LDH/CK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组的CREA进行对比:2组人群C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细胞因子IL-6、IL-8对比;观察组IL-6、IL-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4^(+)T淋巴细胞数对比,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低下人群感染VZV,由于免疫被抑制,更容易诱发细胞因子风暴,病情更重,常易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病情进展快,若能早期识别,积极救治,能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低下人群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临床体征 分析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输注甘露醇静脉输液装置的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雪梅 武昆利 +1 位作者 杨净 马燕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输液装置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输注甘露醇时静脉炎发生情况。方法将100例需注射甘露醇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按用药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头皮钢针,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情... 目的观察不同输液装置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输注甘露醇时静脉炎发生情况。方法将100例需注射甘露醇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按用药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头皮钢针,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均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1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25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4天均有患者发生静脉炎,平均发生时间为(1.90±0.909)d,对照组第2~6天均有患者发生静脉炎,平均发生时间为(3.72±1.17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相对于头皮静脉针而言,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 甘露醇 静脉输液装置 静脉炎
下载PDF
昆明地区2013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俊 黄瑛 +4 位作者 金永梅 田波 白劲松 于闵 李重熙 《皮肤病与性病》 2014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2013年新增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经过实验室证实HIV抗体阳性即将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780例HIV/AIDS患者,登记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基本情...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2013年新增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经过实验室证实HIV抗体阳性即将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780例HIV/AIDS患者,登记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基本情况,检测CD4+T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ALT、AST、TBIL、HBV标志物及丙型肝炎抗体等指标。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780例年龄(39.53±11.93)岁,其中男性483例(61.9%)高于女性297例(38.1%,297例)。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78.8%,615例)[异性传播553例(70.9%)、同性性传播62例(7.9%)]、静脉吸毒感染154例(19.7%)和输血感染11例(1.5%)。在780例患者中,HIV/HBV/HCV合并感染率较高,其中单纯HIV感染530例(67.9%),合并HCV感染175例(22.5%)、合并HBV感染62例(7.9%),同时合并HBV/HCV感染13例(1.7%)。合并HCV感染患者肝损伤较其它两组明显。结论昆明地区2013年新增HIV/AIDS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HIV与HBV/HCV合并感染率较高,且合并HCV感染者肝损伤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下载PDF
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何花 黄瑛 +6 位作者 陈佳 徐俊 李文明 罗云 武彦 陈海云 王丽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方法选择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23例,其中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在静脉及口服抗真菌治疗基础上,联合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8周... 目的探讨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方法选择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23例,其中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在静脉及口服抗真菌治疗基础上,联合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8周为治疗组;11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静脉及口服抗真菌治疗,阶段性对比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脑压、脑脊液生化指标及病原检测、影像学等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4%、8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经治疗3 d后脑压即明显下降,通过对治疗3天及1、4、8周后脑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脑脊液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其中脑脊液的蛋白、糖、细胞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平均剂量达(0.33±0.16) mg时无异常表现,超平均剂量后出现腰痛、双下肢麻木、排尿困难。结论鞘内注射合适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较快缓解颅内高压;脑脊液置换能减少脑脊液中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炎症因子等,净化脑脊液;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可提高颅内药物浓度,同时减少静脉给药剂量而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能有效提高抗真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脑脊引流及置换 鞘内注射 两性霉素B
下载PDF
登革热伴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黄瑛 罗云 +5 位作者 陈海云 何花 武彦 徐俊 李文明 陈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91-95,共5页
目的对登革热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这种病例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64例登革热病例分成伴血小板减少和不伴血小板减少2组,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做对比分析.结... 目的对登革热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这种病例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64例登革热病例分成伴血小板减少和不伴血小板减少2组,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与不伴血小板减少患者比较,2组性别、年龄和最高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表现比较,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鼻出血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WBC、NE、PLT、AST和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血小板减少组肝脏损伤26例(74.29%),无血小板减少组肝脏损伤17例(58.62%),2组肝损害病例中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早期登革热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及组织器官的损害,应在疾病的早期高度重视,以免病情进展为出血热或休克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血小板减少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输入性登革热不同型别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瑛 许昆静 +7 位作者 普冬 李晓菲 陈海云 武彦 王丽华 李文明 罗云 何花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输入性登革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与登革病毒型别的相关性。方法将64例登革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进行病原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发病早期及恢复期外周血中CD3+、CD4+、CD8+绝对值,并对同型别病例早期与恢复期... 目的通过观察输入性登革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与登革病毒型别的相关性。方法将64例登革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进行病原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发病早期及恢复期外周血中CD3+、CD4+、CD8+绝对值,并对同型别病例早期与恢复期进行比较,不同型别病例进行两两比较。同时比较临床表现、炎症指标、重要脏器功能。结果 64例均来自南亚、东南亚(占78.13%);其中登革病毒Ι型37例,Ⅱ型5例,Ⅲ型9例,Ⅳ型13例;4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WBC、PLT、Hs CRP、PCT、肝功、心肌酶多无明显差异(P>0.05); 4型CD3+,CD4+,CD8+绝对数早期与恢复期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型CD4+、CD8+绝对数早期分别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D3+与CD4+、CD8+的变化呈正相关(r=0.945,r=0.913,均P <0.001);CD4+在Ι、Ⅱ、Ⅳ型组约60%以上的病例降低;CD8+在Ι、Ⅱ、Ⅲ型组月40%以下的病例升高;CD4+与CD8+同时降低见于Ι、Ⅱ、Ⅳ型组;CD8+同时升高及降低见于Ι、Ⅱ、Ⅲ型组。结论本组登革热均为南亚、东南亚输入病例,以Ι型多见,其余3个型别也存在。四型病例在临床表现,Hs CRP、PCT、肝功及心肌酶,以及CD3+、CD4+、CD8+T淋巴绝对值等均无明显差异。早期多出现CD4+、CD8+异常下降或/和升高,均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恢复期基本恢复正常,说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可调节性以及干预治疗的有效性。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评估登革热治疗效果以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登革热 病原型别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何花 黄瑛 +3 位作者 张燕玲 徐俊 李文明 罗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12-11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按入组条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按入组标准选择69例,诱导治疗期在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及口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按入组条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按入组标准选择69例,诱导治疗期在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及口服氟胞嘧啶的基础上,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置换脑脊液,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两性霉素B;随机分为4个组,A0、A1、A2每组17例,A3组18例。分别为A1(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2 mg)、A2(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3 mg)、A3(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5 mg)3组;A0为对照组(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及口服氟胞嘧啶,无鞘内注射给药);观察治疗后1周、2周、4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脊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脑脊液中病原体的检测、影像学病灶的转归,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1组不良反应的情况较A2、A3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治疗4周后,A2、A3组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低于A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2、A3组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磁共振显示A2组病灶明显吸收人数比率均高于A1、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1、A3组磁共振显示病灶明显吸收人数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1组不良反应少,但疗效不及A2、A3组;A2组不良反应较A1组稍高、较A3组低,但A2组疗效最好;A3组因部分病例对不良反应难以耐受,不能每日进行鞘内注射,经治疗后从脑脊液蛋白及糖的恢复情况、影像学检查病灶吸收不及A2组。结论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时,若追求快速缓解病情而过快增加剂量,或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的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带来的不良反应反而影响治疗的进度,干扰后期治疗效果,大部分患者更能接受低、中等剂量的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两性霉素B 鞘内注射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脑脊持续引流及置换
下载PDF
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检测CRP、血清肿瘤标记物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永莉 黄瑛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3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患者血清CRP,CA125、CA199、CA153、CEA对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水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8例结核性胸水和42例恶性胸水患者的血清,采用浑浊法测定CRP含量,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CA125、CA199、CA153、CEA的含量。结... 目的探讨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患者血清CRP,CA125、CA199、CA153、CEA对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水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8例结核性胸水和42例恶性胸水患者的血清,采用浑浊法测定CRP含量,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CA125、CA199、CA153、CEA的含量。结果结核性胸水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较恶性胸水患者明显升高,血清中CA199、CA153、CEA的水平及阳性率恶性胸水较结核性胸水患者明显升高,而两组的CA125水平差异性无显著性。结论检测血清CRP对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两者血清CA125均升高,对鉴别两者特异性差;CA199、CA153、CEA仍是鉴别良性、恶性胸水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记物 结核性胸水 血清CRP 恶性胸水 胸水检测 临床意义 CA125水平 CA199
下载PDF
1例狂犬病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中庆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4期182-183,共2页
总结了1例狂犬病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体会,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安全的护理以及终末护理。认为人性化的临终关怀及多层面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让患者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关键词 狂犬病 临终关怀 护理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致药疹1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新亚 黄瑛 《皮肤病与性病》 2010年第4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重型药疹 临床分析 人口老龄化 2009年 不良反应 药物诱导 住院病例
下载PDF
手足口病7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瑛 吴梅 《皮肤病与性病》 2009年第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临床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 无菌性脑膜炎 常见传染病 呼吸道感染 肠道病毒 患者症状
下载PDF
艾滋病并伪膜性肠炎11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朱惠琼 汪亚玲 刘才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03-203,共1页
伪膜性肠炎(PMC)是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发生于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89%~100%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爱滋病患者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2003年~2009年我科共收治艾滋病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11例。现将11例患者... 伪膜性肠炎(PMC)是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发生于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症并覆有伪膜,89%~100%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爱滋病患者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2003年~2009年我科共收治艾滋病并发伪膜性肠炎患者11例。现将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结肠镜下特征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伪膜性肠炎
下载PDF
灌肠治疗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伪膜性肠炎中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朱惠琼 李明武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34期70-71,共2页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发生于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性反应并覆有伪膜,89%-100%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所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发生于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性炎性反应并覆有伪膜,89%-100%是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所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发生PMC。2003—2009年我科收治AIDS并PMC患者12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结肠镜下特征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保留灌肠治疗 伪膜性肠炎 疗效观察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肠道菌群失调 机会性感染 2009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