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蒸馏铟锡合金回收金属铟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环 魏钦帅 +2 位作者 刘大春 杨斌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2-906,共5页
采用真空电阻炉对铟锡合金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实验确定了较好的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范围。最后根据化验结果确定了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实验条件,即对金属铟质量分数为90%的铟锡合金进行真空蒸馏时,采取的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工... 采用真空电阻炉对铟锡合金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实验确定了较好的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范围。最后根据化验结果确定了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实验条件,即对金属铟质量分数为90%的铟锡合金进行真空蒸馏时,采取的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1250℃,蒸馏时间60 min;蒸馏温度1300℃,蒸馏时间40 min;所得的金属铟的含铟量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锡 真空蒸馏 回收
原文传递
真空碳热还原煅白制取金属镁的工艺 被引量:4
2
作者 田阳 王昱超 +5 位作者 杨成博 杨斌 曲涛 刘大春 戴永年 刘红湘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96-2301,共6页
采用物料氧化镁还原率、XRD、SEM 等手段与方法研究真空条件下煅白碳热还原温度、物料配比、碳热还原保温时间等对碳热还原煅白制取金属镁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100 Pa时,碳热还原温度高于1623 K后,氧化镁的还原率明显增加,有... 采用物料氧化镁还原率、XRD、SEM 等手段与方法研究真空条件下煅白碳热还原温度、物料配比、碳热还原保温时间等对碳热还原煅白制取金属镁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100 Pa时,碳热还原温度高于1623 K后,氧化镁的还原率明显增加,有利于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随着焦煤还原剂与氧化镁摩尔比的增大以及碳热还原时间的延长,碳热还原反应反应速率加大,还原率提高,当碳热还原温度为1623 K、还原时间为4 h、配碳比为1.6时,氧化镁还原率超过99%。因此,选择适当的焦煤还原剂与氧化镁摩尔比值以及碳热还原时间,在温度高于1623 K条件下,将有利于碳热还原法炼镁过程的顺利进行与氧化镁还原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白 碳热还原 金属镁 真空冶金
下载PDF
真空蒸馏法脱除金属铟中Cd、Zn、Tl、Pb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杜国山 杨斌 戴永年 《云南化工》 CAS 2006年第3期28-31,共4页
通过理论论证了铟与镉、铊、铅、锌分离的可能性,研究了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脱除镉、铊、铅、锌到4N精铟要求的工艺条件。实验表明,控制蒸馏温度1 000℃,恒温时间270 m in,可以将镉、铊、铅、锌的含量降到4N国家标准,整个过程中,金属铟... 通过理论论证了铟与镉、铊、铅、锌分离的可能性,研究了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脱除镉、铊、铅、锌到4N精铟要求的工艺条件。实验表明,控制蒸馏温度1 000℃,恒温时间270 m in,可以将镉、铊、铅、锌的含量降到4N国家标准,整个过程中,金属铟的挥发率为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铟 真空蒸馏 4N精铟
下载PDF
真空蒸馏法从废杂锌锡合金中回收金属的工业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韩龙 杨斌 +2 位作者 杨部正 戴永年 刘大春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57,共3页
研究了真空蒸馏法分离废杂锌锡合金回收锌锡金属的工艺。工业试验表明,控制蒸馏温度900℃,时间8 h,处理量1200 kg,炉内残压40 Pa,可以得到99.9%的金属锌和85%的金属锡。
关键词 锌锡合金 真空蒸馏 回收率
下载PDF
云南省铟资源的合理开发
5
作者 刘大春 戴永年 +1 位作者 杨斌 马文会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S1期42-44,共3页
介绍了我国金属铟的资源、生产现状、应用及市场情况,论述了云南铟的资源及铟产业现状,对今后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铟资源 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利用MIVM模型预测冶金级硅真空精炼过程杂质的挥发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强 伍继君 +4 位作者 马文会 刘凯 魏奎先 杨斌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3-1199,共7页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预测了二元硅基熔体中Zn、Sb、Mg、Mn、Cu和Sn的活度系数.结合模型所得的对势能相互作用B参数和活度等热力学数据,计算了硅与各杂质元素形成的二元系蒸发系数和挥发速率,绘制出了硅基合金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预测了二元硅基熔体中Zn、Sb、Mg、Mn、Cu和Sn的活度系数.结合模型所得的对势能相互作用B参数和活度等热力学数据,计算了硅与各杂质元素形成的二元系蒸发系数和挥发速率,绘制出了硅基合金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衡图。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所预测的活度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真空精炼有利于Sb、Zn、Mg从硅熔体中分离,而Mn、Cu、Sn难以分离。硅中的各杂质的蒸发行为受其活度和温度的联合控制。本文通过对冶金硅中杂质挥发性质的研究,为真空提纯冶金级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冶金级硅 真空蒸馏 气液相平衡
原文传递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价金属回收研究现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峻 田阳 +3 位作者 杨斌 徐宝强 胡均贤 于昊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6-1808,共23页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提出,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迅速,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也随之剧增,而大量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也必将迎来锂离子电池爆发式退役,从而大量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有待回收。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三元锂电池、磷...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提出,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迅速,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也随之剧增,而大量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也必将迎来锂离子电池爆发式退役,从而大量的废旧锂离子电池有待回收。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四大类,目前主要的回收方法有火法冶金技术、湿法冶金技术。本文叙述了近年来上述四大类锂离子电池正极目标金属的回收研究现状,从流程的难易程度、目标金属的提取效率以及对环境是否产生污染性气体或废液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各项工艺。最后,对不同冶金工艺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以及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回收 正极材料 火法冶金 真空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真空精炼镁合金物料中铁、铜、镍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洪飞 王立鹏 +5 位作者 李蕊 唐飞龙 杨柒梅 伍秋云 田阳 吴鉴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4-472,共9页
真空精炼是目前镁金属提纯的重要工艺,工艺原料及真空精炼提纯镁金属过程残留物中Fe、Cu、Ni含量的准确测定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及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测定方法中以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新亚铜灵分光光度法、丁二酮肟分光光度... 真空精炼是目前镁金属提纯的重要工艺,工艺原料及真空精炼提纯镁金属过程残留物中Fe、Cu、Ni含量的准确测定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及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测定方法中以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新亚铜灵分光光度法、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三种元素含量,结果准确,但操作繁琐,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工业生产中高效、快速测定的需要,且方法中所需的有机萃取剂对环境污染较大。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真空蒸馏精炼镁合金物料中Fe、Cu、Ni,系统探究溶解酸、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对物料溶解和测定的影响,选择盐酸(1+1)和过氧化氢溶解体系,200℃加热条件下反应20 min为最佳消解镁合金原料条件;选择王水溶解体系,200℃加热条件下反应25 min为真空精炼残留物最佳溶解条件。并探讨ICP-AES测定过程中各元素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以及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建立了ICP-AES法测定真空精炼提纯镁合金物料的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Fe 5.9%~11.5%、Cu 2.6%~11.8%、Ni 3.4%~11.5%,各元素加标回收率为Fe 96.4%~102%、Cu 101%~108%、Ni 103%~105%;按照建立的方法测定镁合金原料、真空精炼残留物中的铁、铜、镍,并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相一致。实现了ICP-AES法快速、准确测定真空蒸馏精炼镁合金物料中铁、铜、镍含量,对及时、高效、准确评估真空精炼提纯镁工艺及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真空精炼 残留物
下载PDF
低能耗熔盐电解金属锂电解槽的开发及研究
9
作者 张文正 纪瑞 +5 位作者 崔熙 杨明亮 王世潮 刘雪峰 钟昀成 曲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近年来,金属锂在全固态锂电池、铝锂合金制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金属锂生产成本仍然是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降低能耗角度优化生产工艺及设备角度利用Solid Works三维建模电解槽结构,以及ANSYS仿真模拟软件对电解槽进... 近年来,金属锂在全固态锂电池、铝锂合金制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金属锂生产成本仍然是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降低能耗角度优化生产工艺及设备角度利用Solid Works三维建模电解槽结构,以及ANSYS仿真模拟软件对电解槽进行热场模拟及计算,得出最优设计方案。生产电解效率可达到91%,能耗在35 kWh/kg以下,抽氯和集锂装置可以自动运行,抽出氯气浓度90%,集锂效率可达到80%以上,且出锂量较为稳定。该设备可以更好的投入产业化生产,满足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促进熔盐电解金属锂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耗 金属锂 熔盐 电解槽
下载PDF
从富铟渣提取金属铟的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大春 杨斌 +3 位作者 戴永年 杜国山 唐万启 韩龙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4-577,共4页
对一种含铟渣进行了提取金属铟的条件和工艺研究, 研究了酸度、液固比、时间等因素对铟浸出率的影响, 不同酸度下铟及其他杂质的行为走向, 置换剂的选择及置换的工艺条件的探索. 研究结果表明, 控制合适的工艺条件: 中性浸出液固比6~8... 对一种含铟渣进行了提取金属铟的条件和工艺研究, 研究了酸度、液固比、时间等因素对铟浸出率的影响, 不同酸度下铟及其他杂质的行为走向, 置换剂的选择及置换的工艺条件的探索. 研究结果表明, 控制合适的工艺条件: 中性浸出液固比6~8∶1, 温度80 ℃, 时间4~6 h;酸性浸出液固比8∶1, 温度80 ℃, 浸出时间为8~10 h;锌粉置换温度≥20 ℃, 时间 72 h, pH 1~1.5, 锌粉粒度80~120目可以高效地提取渣中的铟. 确定了从这种渣中提取金属铟的工艺流程, 并将其用于了生产实践, 铟的回收率大于85%, 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浸出 置换 工艺
下载PDF
含银铅锑多元合金真空蒸馏的元素挥发行为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亮 刘大春 +3 位作者 杨斌 徐宝强 戴永年 周厚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89-2494,共6页
以富集银为目的,采用真空蒸馏法研究含银铅锑多元合金在中真空(5~25 Pa)的条件下蒸馏过程中各元素的挥发行为,考察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对各元素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压力为5~25 Pa,蒸馏温度为950℃,蒸馏时间≥45 min的... 以富集银为目的,采用真空蒸馏法研究含银铅锑多元合金在中真空(5~25 Pa)的条件下蒸馏过程中各元素的挥发行为,考察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对各元素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压力为5~25 Pa,蒸馏温度为950℃,蒸馏时间≥45 min的条件下,Pb和Bi脱除率接近100%;As和Sb的挥发较为彻底,其脱除率分别达到96.3%和92.5%以上,而Ag和Cu基本不挥发。残留物的XRD分析结果表明,残留物中Cu与Sb形成化合物Cu2Sb及Cu10Sb3,Ag与Sb生成Ag3Sb,As与Cu生成Cu5As2,使得Sb和As的挥发不够彻底。真空蒸馏法提供一种含银铅锑多元合金中Ag与贱金属分离的方法,使Ag能得到有效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硫铅锑矿 铅阳极泥 真空蒸馏 分离 富集银
下载PDF
结晶法提纯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克宇 吴鉴 +3 位作者 高腾飞 赵泉峰 戴永年 姚耀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1-377,共7页
针对硫酸法生产钛白粉过程中副产的硫酸亚铁,采用结晶法对硫酸亚铁进行了提纯。实验分析了结晶过程中杂质的残留及传质方式,同时考察了结晶次数、搅拌速率对硫酸亚铁结晶提纯的影响,并依据固液边界层扩散传质理论,建立了结晶提纯的理论... 针对硫酸法生产钛白粉过程中副产的硫酸亚铁,采用结晶法对硫酸亚铁进行了提纯。实验分析了结晶过程中杂质的残留及传质方式,同时考察了结晶次数、搅拌速率对硫酸亚铁结晶提纯的影响,并依据固液边界层扩散传质理论,建立了结晶提纯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结晶法能有效去除杂质(Mn、Mg、Zn、Ni);所建立的结晶提纯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杂质浓度,尤其是低含量的杂质浓度;搅拌通过影响晶体与溶液间的固液边界层,进而影响杂质的残留,从而验证了结晶过程中杂质的传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法 提纯 副产硫酸亚铁 数学模型 传质
下载PDF
等离子体冶金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达 叶凯 +4 位作者 唐政刚 梁风 马文会 杨斌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07-1921,共15页
冶金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常见的冶炼技术有火法、湿法、电渣重熔、电子束熔炼和等离子体冶炼。等离子体具有热性能高、能量集中、化学活性高、冷却速度快和反应气氛可控等特点,已广泛的应用于熔炼、精炼和表面冶金。本文综述等... 冶金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常见的冶炼技术有火法、湿法、电渣重熔、电子束熔炼和等离子体冶炼。等离子体具有热性能高、能量集中、化学活性高、冷却速度快和反应气氛可控等特点,已广泛的应用于熔炼、精炼和表面冶金。本文综述等离子技术在熔炼、精炼和表面冶金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等离子体技术在熔炼和精炼中具有产品纯度高、功率可调、气氛可控、转化率与热利用率高和环境友好等优势;等离子体技术在表面冶金中具有涂层微观组织稳定、可获得传统工艺难以制备的合金层等特点。针对当下等离子体冶金技术存在设备寿命短、工艺参数难控制、成本高及国内冶金工业应用较少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分析。并指出优化等离子体设备的设计,提高自动化水平;结合等离子体数值模拟等手段找到最佳工艺参数,在提高生产过程稳定性和产物品质的同时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以及开发更大功率的大型等离子体炬,实现等离子体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大规模应用为未来的研究重点。最后,对等离子体冶金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冶金 等离子体熔炼 等离子体精炼 表面冶金
下载PDF
废铝合金真空蒸馏脱锌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魏钦帅 杨斌 +2 位作者 李一夫 刘环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5-429,共5页
首先分析了用真空蒸馏的方法脱除废铝合金中金属Zn的可行性。对二种含Zn质量分数为10%,12.25%的废铝合金进行了真空蒸馏脱除锌的实验。最终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紧密一致的。本文利用真空蒸馏法脱除含锌废铝中的金属Zn,解决了废铝脱... 首先分析了用真空蒸馏的方法脱除废铝合金中金属Zn的可行性。对二种含Zn质量分数为10%,12.25%的废铝合金进行了真空蒸馏脱除锌的实验。最终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紧密一致的。本文利用真空蒸馏法脱除含锌废铝中的金属Zn,解决了废铝脱锌难的问题,且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蒸馏 脱锌 铝合金
原文传递
对中真空条件下铝蒸气相变形核及冷凝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富龙 袁海滨 +3 位作者 杨斌 郁青春 徐宝强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在中真空条件(18~50 Pa)下,从原子碰撞与碰撞凝聚的角度分析系统温度、铝分压及冷凝区温度梯度对铝蒸气相变形核及冷凝的影响。采用真空蒸发冷凝法(不充入惰性气体)制备出铝珠及铝粉,并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中... 在中真空条件(18~50 Pa)下,从原子碰撞与碰撞凝聚的角度分析系统温度、铝分压及冷凝区温度梯度对铝蒸气相变形核及冷凝的影响。采用真空蒸发冷凝法(不充入惰性气体)制备出铝珠及铝粉,并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中真空条件(18~50 Pa)下,蒸气过饱和度增大,利于液相形核,这与温度对单位时间铝原子碰撞次数的影响一致,但当系统温度降到液气转变最低温度后,铝蒸气将冷凝成固态。中真空下,其影响蒸气冷凝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系统中冷凝区的温度梯度。通过真空蒸发冷凝法,在冷凝区温度梯度约1.4 K/mm时制得金属铝珠,温度梯度约19.5 K/mm时制得金属铝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核 铝蒸气 冷凝 中真空
原文传递
冶金法多晶硅光伏系统能量回收期与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于志强 马文会 +2 位作者 魏奎先 吕国强 陈正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0-528,共9页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我国1MWP冶金法多晶硅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总能量需求、能量回收期和碳足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MWP冶金法多品硅光伏系统发电的总能量需求为1.84×10^7MJ、碳足迹1.43×10^6kg、能量回...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我国1MWP冶金法多晶硅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总能量需求、能量回收期和碳足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MWP冶金法多品硅光伏系统发电的总能量需求为1.84×10^7MJ、碳足迹1.43×10^6kg、能量回收期为3.98a;总能量需求和碳足迹主要来源于生产阶段,拆解回收处置阶段影响巨大;生产阶段中,平衡系统及辅件生产影响最大,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其次;销材、电力、工业硅的用量和硅片回收率是影响总能量需求和碳足迹的关键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法多晶硅 光伏系统 生命周期评价 能量回收期 碳足迹
原文传递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在真空蒸馏分离Pb-Sb、Pb-Ag和Sb-Cu合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孔令鑫 李一夫 +3 位作者 杨斌 徐宝强 刘大春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542,共8页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使用牛顿迭代方法结合无限稀活度系数实验数据γ∞计算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然后使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α和活度系数γ,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计算Pb...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使用牛顿迭代方法结合无限稀活度系数实验数据γ∞计算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然后使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α和活度系数γ,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气液相平衡组成。气液相平衡组成计算结果表明:活度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Pb-Ag和Sb-Cu体系中的组元均能通过真空蒸馏实现良好分离,而Pb-Sb体系中的组元不能通过一次真空蒸馏实现完全分离。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用于预测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及真空蒸馏分离效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为真空蒸馏分离二元合金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活度 真空蒸馏 分离
下载PDF
真空碳热还原过程中二氧化硅的挥发行为 被引量:8
18
作者 罗启 刘大春 +3 位作者 曲涛 田阳 杨斌 戴永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900-2908,共9页
为了解在真空碳热还原过程中SiO2的还原特性以及还原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硅的还原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得出化学反应自由能和临界温度。在系统压力为2~200 Pa条件下,以分析纯SiO2和Fe2O3为原料,采用XRD,SEM,EDS和化学成分分析... 为了解在真空碳热还原过程中SiO2的还原特性以及还原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硅的还原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得出化学反应自由能和临界温度。在系统压力为2~200 Pa条件下,以分析纯SiO2和Fe2O3为原料,采用XRD,SEM,EDS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Fe/Si摩尔比、配碳量、反应时间、还原剂粒度和升温速率对硅的挥发率和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Pa条件下,SiO2的临界反应温度为1 330~1 427 K。SiO2发生气化反应生成的SiO气体挥发至石墨冷凝系统歧化生成Si和SiO2,造成硅的损失,且有部分SiO气体和石墨反应生成SiC;增大Fe/Si摩尔比和配碳量以及减小还原剂粒度均降低了硅的挥发率,提高了SiO2还原反应速率;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升温速率增加了硅的挥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冶金 二氧化硅 三氧化二铁 挥发率
下载PDF
Fe_2O_3、SiO_2和TiO_2对氧化铝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炼铝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海滨 朱富龙 +4 位作者 郁青春 李秋霞 徐宝强 杨斌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36-1842,共7页
采用单因素法,借助XRD、SEM和EDS以及金属铝直收率与物料质量损失率等手段与方法,分别添加Fe2O3、SiO2与TiO2(均为分析纯),研究铁、硅和钛氧化物对氧化铝碳热还原?氯化法炼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100Pa、1723~1733K添加7.5%... 采用单因素法,借助XRD、SEM和EDS以及金属铝直收率与物料质量损失率等手段与方法,分别添加Fe2O3、SiO2与TiO2(均为分析纯),研究铁、硅和钛氧化物对氧化铝碳热还原?氯化法炼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100Pa、1723~1733K添加7.5%~10.0%Fe2O3(质量分数)时,金属铝的直收率达55.24%~60.60%(质量分数);而在40~100Pa、1763~1783K添加2.5%~15.0%SiO2(质量分数)时,金属铝的直收率达20.12%~28.03%,低于未添加SiO2时的金属铝的直收率;在40~100Pa、1763~1783K添加10.0%TiO2(质量分数)时,金属铝的直收率达73.64%,其平均纯度达95.82%。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添加Fe2O3和TiO2有利于氧化铝的碳热还原及碳热?氯化过程的进行,而添加SiO2不利于该法炼铝过程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碳热还原 氯化 铝冶金
下载PDF
采用硫化-真空蒸馏法从铜砷锑多元合金中回收铜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先凯 杨斌 +3 位作者 熊恒 徐宝强 戴永年 刘大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610-4616,共7页
从理论上分析采用硫化真空蒸馏法处理铜砷锑多元合金回收其中有价金属铜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探讨加硫量、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对杂质脱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残压为5~15 Pa,加硫过量率为200%,蒸馏温度为1 200℃,蒸馏时间为3... 从理论上分析采用硫化真空蒸馏法处理铜砷锑多元合金回收其中有价金属铜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探讨加硫量、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对杂质脱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残压为5~15 Pa,加硫过量率为200%,蒸馏温度为1 200℃,蒸馏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得到的残余物为Cu2S,纯度较高,含量可达98%左右,Cu直收率为97.60%,杂质元素Pb,Sb,Sn和As含量分别降至0.005 8%,1.02%,0.002 3%和0.039%,脱除率分别为99.96%,95.17%,99.94%和99.84%,除杂效果明显好于直接真空蒸馏。残余物经吹炼可得能够适用于电解的阳极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蒸馏 硫化 铜砷锑多元合金 回收Cu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