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挥发窑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肖鹏 谢克强 +3 位作者 马文会 魏奎先 杨时聪 黄海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3,共5页
以云南某锌厂提供的复杂挥发窑渣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_2O_2-H_2SO_4水溶液体系常压条件下协同浸出其中的有价金属。以In、Cu及Zn浸出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H_2O_2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In... 以云南某锌厂提供的复杂挥发窑渣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_2O_2-H_2SO_4水溶液体系常压条件下协同浸出其中的有价金属。以In、Cu及Zn浸出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H_2O_2用量、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In、Cu、Z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_2O_2(30%)用量0.6 m L/g、硫酸浓度3 mol/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液固比6∶1条件下,In浸出率93.92%、Cu浸出率89.84%、Zn浸出率66.49%。浸出渣中贵金属Ag含量大于0.01%,富集比3.23,初步实现了窑渣中有价金属的分离与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挥发窑渣 氧化酸浸 H2O2
下载PDF
金属锗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志颖 陈凤阳 +3 位作者 袁兴平 赵丹 张旗 侯彦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8-343,共6页
锗因其红外透射率高、电磁折射率高、光电转化率高等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锗因其对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性、缺乏替代品以及较高的供应需求而被列入战略金属材料清单。但由于锗在矿物中存在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物相结构复杂等缺点,锗的回... 锗因其红外透射率高、电磁折射率高、光电转化率高等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锗因其对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性、缺乏替代品以及较高的供应需求而被列入战略金属材料清单。但由于锗在矿物中存在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物相结构复杂等缺点,锗的回收和制备普遍受到限制。近年来,许多研究通过改良现有提取制备方法或发明新方法来提升锗的回收率。本文综述了锗的生产、用途和未来需求,重点讨论了相关湿法和火法冶金工艺的优点与局限性。最后指出了新型锗的制备方法,四氯化锗氢还原短流程制备锗会成为未来的主要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工艺 火法工艺 氢还原
下载PDF
有机硅烷改性UIO-66催化剂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研究
3
作者 彭一帆 纳薇 +1 位作者 高文桂 黄浩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3-1138,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有机硅烷改性的UiO-66铜基催化剂(CuO/Si-UiO-66),并对其进行了有关CO_(2)加氢制甲醇的实验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TG)等表征方法考察了有机硅烷改性对催化...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有机硅烷改性的UiO-66铜基催化剂(CuO/Si-UiO-66),并对其进行了有关CO_(2)加氢制甲醇的实验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TG)等表征方法考察了有机硅烷改性对催化剂的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有机硅烷改性后的催化剂相较于UiO-66的CO_(2)转换率、甲醇选择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稳定性方面有了显著的增强。这可能是因为有机硅烷中硅的进入到UiO-66骨架中使其结构稳定性得以保持,从而可以更好的限制分布较均匀的CuO纳米粒子。此外,还对催化剂进行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测试。在180℃、3 MPa的反应条件下CH3OH的时空产率最高,达到了72.4 mmol/(gMeoH·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法 CuO纳米颗粒 有机硅烷 CO_(2)甲醇化
下载PDF
中国有色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先进适用性的可变模糊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汉杰 王华 王仕博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57-62,共6页
有色行业节能减排对于中国兑现减排承诺具有重要意义。以铜冶炼行业为例,选择应用范围最广的富氧熔池熔炼技术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确定富氧熔池熔炼节能减排技术先进适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级标准,并采用基于组合权... 有色行业节能减排对于中国兑现减排承诺具有重要意义。以铜冶炼行业为例,选择应用范围最广的富氧熔池熔炼技术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确定富氧熔池熔炼节能减排技术先进适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级标准,并采用基于组合权重的可变模糊测度及评价模型对富氧熔池熔炼节能减排技术的先进适用性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艾萨熔炼、瓦纽科夫法、氧气底吹熔炼、白银炼铜法、诺兰达炼铜法的先进适用性等级分别为Ⅱ、Ⅲ、Ⅱ~Ⅲ、Ⅱ~Ⅲ和Ⅲ级,评价结果优于综合模糊评价模型,且符合中国铜冶炼技术实际情况。因此,可以利用可变模糊测度及评价模型方法指导国内各省区市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引进和改造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熔池熔炼 节能减排 先进适用性 可变模糊 评价
下载PDF
超声强化铝电解废阴极炭水浸-碱浸工艺研究
5
作者 张选 许磊 +3 位作者 任义尧 李幸福 魏群 谢诚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铝电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阴极炭,其中不仅含有大量碳,而且含有大量可溶性氟化物,堆积处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本文针对目前文献已有研究中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浸-碱浸工艺处理废阴极炭,进行工艺条件优化试验,... 铝电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阴极炭,其中不仅含有大量碳,而且含有大量可溶性氟化物,堆积处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本文针对目前文献已有研究中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浸-碱浸工艺处理废阴极炭,进行工艺条件优化试验,且对阶段性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且对有无超声波辅助的水浸-碱浸效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水浸较优工艺条件为水浸时间50 min、水浸温度25℃、液固比7∶1、超声波功率300 W,此条件下除氟率为32.31%,对浸出液进行蒸发结晶处理,回收得到纯度为99.4%的氟化钠;碱浸较优工艺条件为碱浸时间60 min、碱浸温度70℃时、液固比10∶1、初始NaOH溶液浓度1.25 mol/L、超声波功率400 W,该条件下除氟率可达92.24%,所得碱浸液经盐酸中和处理后得到纯度为95.7 wt.%的冰晶石粉末;超声碱浸后的废阴极炭的EDS分析表明经过超声水浸和超声碱浸,废阴极炭中的氟化钠、冰晶石、氧化铝等组分被有效去除;超声碱浸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8.61 kJ/mol;超声强化浸出工艺较常规搅拌浸出工艺的处理时间缩短了92.4%,除氟率提升了13.98%。本研究证实了超声水浸-超声碱浸工艺可以有效实现废阴极炭的无害化处理及有价值组分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阴极炭 超声水浸-超声碱浸 无害化处理 氟化钠回收 冰晶石回收 炭回收 扩散过程控制
下载PDF
碱焙烧改性钛精矿物料的超声强化浸出工艺
6
作者 丁杰 刘秉国 +1 位作者 安云飞 陈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1-680,共10页
为了提高钛精矿中钛的浸出率,研究了碱焙烧改性钛精矿物料在超声条件下钛的浸出行为及浸出动力学,探讨了碱焙烧对钛精矿性质的改变以及超声功率、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质量比、浸出温度等参数对钛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焙烧... 为了提高钛精矿中钛的浸出率,研究了碱焙烧改性钛精矿物料在超声条件下钛的浸出行为及浸出动力学,探讨了碱焙烧对钛精矿性质的改变以及超声功率、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质量比、浸出温度等参数对钛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焙烧可以将钛精矿中的钛转化为更易于浸出的NaFeTiO_(4),在超声功率600 W、硫酸浓度80%、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6∶1(g∶g)、浸出温度85℃条件下,钛浸出率达到98.6%。动力学分析发现,钛的浸出过程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受内扩散控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8.819 kJ/mol。超声条件下钛的浸出行为及浸出动力学的研究为钛精矿强化浸出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精矿 超声强化 浸出 动力学
下载PDF
PS转炉冶炼炉渣单质铜生成机理及控制措施
7
作者 王恩志 高荣 +2 位作者 熊国海 郝海斌 徐建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3,共6页
针对转炉缓冷渣中存在的单质铜在泡沫浮选过程导致原矿浆易沉槽、难以回收等问题,开展了转炉缓冷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金属铜的赋存状态和嵌布粒度等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通过分析转炉缓冷渣中单质铜的生成机理及铜物相分布规律,制... 针对转炉缓冷渣中存在的单质铜在泡沫浮选过程导致原矿浆易沉槽、难以回收等问题,开展了转炉缓冷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金属铜的赋存状态和嵌布粒度等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通过分析转炉缓冷渣中单质铜的生成机理及铜物相分布规律,制定了合理的回收工艺,有效降低了浮选尾矿中金属铜的含量,提高了铜冶炼炉渣泡沫浮选过程金属铜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质铜 转炉缓冷渣 物相组成
下载PDF
顶吹搅拌混合过程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冲 杨濮亦 +2 位作者 徐建新 王仕博 王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2,共6页
采用竖直Y型玻璃管对贫化电炉顶吹还原油枪的气-液混合喷吹过程进行了水模型实验,并用高速摄像仪对实验中所产生的管内多相流流型进行了捕捉.基于灰度矩阵使用S形方法对两相流流型数字图像的时间序列灰度值进行数字特征提取,并采用无间... 采用竖直Y型玻璃管对贫化电炉顶吹还原油枪的气-液混合喷吹过程进行了水模型实验,并用高速摄像仪对实验中所产生的管内多相流流型进行了捕捉.基于灰度矩阵使用S形方法对两相流流型数字图像的时间序列灰度值进行数字特征提取,并采用无间隔及有间隔的平均周期法对采集到的流型进行特征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实验中产生的单气泡流、多气泡流、搅拌流及弹状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吹搅拌 多相流 流型识别 平均周期
下载PDF
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梁风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第18期218-219,共2页
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创新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笔者结合自己带领本科生进行课外学术创新的实践出发,分享了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的经验,也对... 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创新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笔者结合自己带领本科生进行课外学术创新的实践出发,分享了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的经验,也对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加强对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课外学术 创新实践 教育改革
下载PDF
熔浸-液相硫化法制备高容量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
10
作者 施洪勇 杨佳 +4 位作者 夏立新 潘顺伟 崔兆丰 谈仁杰 谈宏磊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硫化锂复合石墨材料的制备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制备高容量的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则更具有研究意义,目前采用石墨热还原硫酸锂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此材料,该过程需要高温体系,并且属于固相反应,反应速率以及粒径均受限于硫... 硫化锂复合石墨材料的制备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制备高容量的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则更具有研究意义,目前采用石墨热还原硫酸锂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此材料,该过程需要高温体系,并且属于固相反应,反应速率以及粒径均受限于硫酸锂。本文提出在真空体系下利用高温使锂熔浸浸入廉价石墨层内部,并在同体系下进行硫化制得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的思路。研究进行了熔浸-液相硫化试验,并考察了各参数对所制备材料的锂挥发率和锂填充率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最佳熔浸工艺参数为熔浸温度1173 K、时间180 min,最佳硫化工艺参数为硫化温度453 K、时间40 min,该反应过程全程处于真空体系中,既稳定高活性的锂,又提高锂与硫的反应程度,而浸入石墨中的锂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将锂尺寸限制在微米级;所制备的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中锂基本上是处于石墨夹层内,产物中硫化锂含量为78.88%;硫化锂/石墨复合材料的结构更有利于电子传导,将其作为正极进行储能测试,势垒仅为3.0 V,比容量高达921.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 复合正极材料 熔浸-液相硫化 锂填充率 储能 比容量 势垒
下载PDF
资源禀赋异质下的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演化博弈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汉杰 唐卫宁 +2 位作者 彭定洪 王华 周建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18-124,共7页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事关我国前沿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针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具有成本高、风险高、环境正外部性等基本特征,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有限理性及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的异质性,使双方在创新合作过程中均存在博弈行为...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事关我国前沿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针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具有成本高、风险高、环境正外部性等基本特征,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有限理性及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的异质性,使双方在创新合作过程中均存在博弈行为。引入政府补贴、资源拥有量、碳价和资源交互系数等关键参数,构建企业资源禀赋异质下的产业共性技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并采用演化相位图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各参数对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得到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演化博弈系统的演化特征及变化规律,提出促进资源禀赋异质企业协同创新的建议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共性技术 协同创新 演化博弈 数值模拟 资源禀赋
下载PDF
铜渣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蒋绍林 《中国水运》 2025年第6期148-150,共3页
铜渣是铜火法冶金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0.5%以上的铜。近期,实现铜渣中铜元素的更高回收率已成为针对铜渣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研究焦点。本研究利用差热分析技术深入探讨了铜渣在非等温条件下的结晶动力学特性,并利用Avrami和Ozawa技术探... 铜渣是铜火法冶金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0.5%以上的铜。近期,实现铜渣中铜元素的更高回收率已成为针对铜渣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研究焦点。本研究利用差热分析技术深入探讨了铜渣在非等温条件下的结晶动力学特性,并利用Avrami和Ozawa技术探讨了非等温结晶机理。结果表明,铜渣非等温结晶行为可采用Jeziorny技术修正的Avrami动力学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控温冷却 冷却速率 晶粒化
下载PDF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效清洁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皓逸 邹昱凌 +3 位作者 孟奇 夏广辉 林艳 张英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8-1169,共12页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自放电低等优势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数量急剧增长,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角度来看,开展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再生工艺研究是必要的。本文综述了退役三元锂离...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自放电低等优势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数量急剧增长,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角度来看,开展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再生工艺研究是必要的。本文综述了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回收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对衰减程度不同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需采取灵活的梯级回收工艺路线,并详细介绍了退役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湿法冶金回收工艺和物理法修复再生技术,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存在的技术难点。最后,展望了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回收再生 湿法冶金 物理修复
下载PDF
金属铜辅助化学刻蚀对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的制绒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宇新 席风硕 +3 位作者 邱佳佳 杨玺 李绍元 马文会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6,共8页
针对金刚线切割多晶硅制绒后硅片反射率偏高且切割纹难以去除等问题,采用酸性湿法刻蚀预处理再结合低成本的金属铜辅助化学刻蚀成功的实现了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表面制绒。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酸腐蚀时间的增加,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表面切... 针对金刚线切割多晶硅制绒后硅片反射率偏高且切割纹难以去除等问题,采用酸性湿法刻蚀预处理再结合低成本的金属铜辅助化学刻蚀成功的实现了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表面制绒。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酸腐蚀时间的增加,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表面切割纹、粗糙度得到有效改善。倒金字塔结构的引入能够有效地降低硅片表面的反射率。当酸洗预处理时间为5 min,金属铜辅助化学刻蚀时间为15 min时,样品表面倒金字塔结构最均匀,且在300~1 100 nm波长范围内,获得最低平均反射率3.32%。同时优越的减反效果和去除切割纹能力,使得制绒后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有望实现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线切割 多晶硅 切割纹 铜辅助刻蚀 倒金字塔 反射率
下载PDF
利用MIVM模型预测冶金级硅真空精炼过程杂质的挥发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强 伍继君 +4 位作者 马文会 刘凯 魏奎先 杨斌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3-1199,共7页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预测了二元硅基熔体中Zn、Sb、Mg、Mn、Cu和Sn的活度系数.结合模型所得的对势能相互作用B参数和活度等热力学数据,计算了硅与各杂质元素形成的二元系蒸发系数和挥发速率,绘制出了硅基合金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预测了二元硅基熔体中Zn、Sb、Mg、Mn、Cu和Sn的活度系数.结合模型所得的对势能相互作用B参数和活度等热力学数据,计算了硅与各杂质元素形成的二元系蒸发系数和挥发速率,绘制出了硅基合金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衡图。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所预测的活度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真空精炼有利于Sb、Zn、Mg从硅熔体中分离,而Mn、Cu、Sn难以分离。硅中的各杂质的蒸发行为受其活度和温度的联合控制。本文通过对冶金硅中杂质挥发性质的研究,为真空提纯冶金级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冶金级硅 真空蒸馏 气液相平衡
原文传递
纳米金属银、铜辅助化学刻蚀制绒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宇新 邱佳佳 +3 位作者 席风硕 杨玺 李绍元 马文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706-3711,共6页
以金刚线切割多晶硅为原料,研究不同纳米金属催化剂(银、铜)辅助化学刻蚀对纳米结构引入及多晶硅片表面制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纳米金属物种诱导刻蚀对硅片表面形貌结构的影响巨大,相比于纳米银辅助刻蚀形成的硅纳米线阵列... 以金刚线切割多晶硅为原料,研究不同纳米金属催化剂(银、铜)辅助化学刻蚀对纳米结构引入及多晶硅片表面制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纳米金属物种诱导刻蚀对硅片表面形貌结构的影响巨大,相比于纳米银辅助刻蚀形成的硅纳米线阵列结构而言,纳米铜辅助刻蚀形成的倒金字塔结构在各方面的性能均比较突出,大面积微尺度的倒金字塔阵列结构可以更完美地融合表面低反射率和钝化不佳之间的矛盾,且硅片表面切割纹去除效果明显。当金属铜辅助化学刻蚀制绒15min时,倒金字塔结构最规则、均匀,且在300~1 100nm波段范围内,反射率由原片的41.8%降低至5.8%。同时倒金字塔形貌具有优越的减反效果和去除切割纹能力,使得制绒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有望用来制备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线切割多晶硅 切割纹 金属铜辅助化学刻蚀 硅纳米线 倒金字塔
下载PDF
冰碛物工艺矿物学特征对铜钼矿浮选矿浆的影响
17
作者 李雄 蓝卓越 +3 位作者 杨婉婷 李云川 谢峰 简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80-4194,共15页
云南迪庆普朗铜矿采用自然崩落法采矿,由于采空区地表塌陷的原因致使大量冰碛物进入矿井,造成矿石提前贫化和泥化,对后续的选别作业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针对普朗铜矿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的矿物组成、嵌布特征和粒度分布,并在... 云南迪庆普朗铜矿采用自然崩落法采矿,由于采空区地表塌陷的原因致使大量冰碛物进入矿井,造成矿石提前贫化和泥化,对后续的选别作业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针对普朗铜矿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的矿物组成、嵌布特征和粒度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单矿物浮选试验和流变测量,分析冰碛物等矿泥对矿浆环境的影响,强化浮选过程的矿浆环境调整。结果说明:由于水玻璃在冰碛物/水界面发生了选择性吸附,因而对冰碛物有抑制作用;当冰碛物的单组分矿物绿泥石、钾长石和角闪石存在时,辉钼矿的浮选分离效率较高。非极性类硫化矿捕收剂MCO和水玻璃对黄铜矿和辉钼矿矿浆的表观黏度影响较小,但是对冰碛物矿浆的表观黏度影响较大。冰碛物的表观黏度随着MCO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但随着水玻璃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表明水玻璃弱化了冰碛物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水玻璃覆盖诱导的冰碛物颗粒间疏水缔合略有降低,冰碛物颗粒间较强的范德华力是形成复杂微观结构的主要原因,外部能量输入部分破坏细小冰碛物颗粒的聚集。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矿浆黏度进一步增加,这是因为冰碛物溶解后产生的大量Ca^(2+)使得矿浆的黏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 工艺矿物学 冰碛物 矿浆 流变 浮选
下载PDF
硫化—胺法浮选菱锌矿体系中两相和三相泡沫的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李超 罗溪梅 +2 位作者 齐琳萍 宋振国 王云帆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硫化—胺法是氧化锌的主要选别方法之一,在工业生产中的指标较好,但存在浮选泡沫发黏、难消泡的问题。研究了硫化-胺法浮选菱锌矿体系中两相泡沫和三相泡沫的性能,考察了硫化钠用量、十二胺用量、矿物含量、矿物粒度、矿物种类等对泡沫... 硫化—胺法是氧化锌的主要选别方法之一,在工业生产中的指标较好,但存在浮选泡沫发黏、难消泡的问题。研究了硫化-胺法浮选菱锌矿体系中两相泡沫和三相泡沫的性能,考察了硫化钠用量、十二胺用量、矿物含量、矿物粒度、矿物种类等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测试了不同矿物含量的矿浆黏度。结果表明,在采用硫化—胺法浮选菱锌矿时,加入硫化钠能够提高两相和三相泡沫的稳定性。不同粒度的矿物颗粒对泡沫稳定性影响不同,加入-74+37μm粒级的菱锌矿和石英颗粒均能够降低泡沫稳定性,而加入-37μm粒级的菱锌矿和石英颗粒均能够提高泡沫稳定性,-18μm的石英颗粒影响尤为明显。当十二胺与微细粒级石英共同存在时,浮选泡沫尤为稳定。加入石英颗粒后的三相泡沫半衰期均高于菱锌矿,这是由于石英矿浆的黏度高于菱锌矿,因而泡沫液膜的Marangoni效应增强,导致排液速率变慢,泡沫液膜变薄速率下降,泡沫稳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胺浮选法 十二胺 菱锌矿 硫化钠 石英 泡沫半衰期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绿色技术创新供需双方的利益均衡博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亮 董莹锘 +2 位作者 周建华 唐洪雷 肖汉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8,共8页
绿色技术创新对于人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碳排放约束机制持续深化推进的现实背景,论文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碳价、碳补贴、感知系数等参数,构建碳排放约束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三... 绿色技术创新对于人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碳排放约束机制持续深化推进的现实背景,论文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碳价、碳补贴、感知系数等参数,构建碳排放约束下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供需双方的决策过程以及博弈系统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策略会根据不同条件发生动态变化,没有任何一方具有严格的优势策略,且博弈系统演化均衡点受到碳价、碳补贴和碳积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同时,绿色技术创新供给端的碳约束机制和消费端的碳激励机制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值得推广。另外,刺激绿色产品需求是优化绿色技术创新政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约束 绿色技术创新 利益均衡 演化博弈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机械搅拌驱动下固液混沌混合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春华 夏文韬 孙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8,共8页
混沌搅拌对于理解复杂系统行为、改善混合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以及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从搅拌迹线和流场揭示了混沌搅拌的搅拌效果优于普通匀速搅拌。通过流场迹线分析,得出混沌搅拌强化搅拌效果的根本原... 混沌搅拌对于理解复杂系统行为、改善混合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以及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从搅拌迹线和流场揭示了混沌搅拌的搅拌效果优于普通匀速搅拌。通过流场迹线分析,得出混沌搅拌强化搅拌效果的根本原因是混沌搅拌打破了搅拌的隔离死区。同时混沌搅拌所产生的整个流场的紊乱程度要远远大于普通匀速搅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搅拌 数值模拟 强化搅拌 隔离死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