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VT铅锌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韩润生 张艳 +4 位作者 叶天竺 陈青 任涛 郭忠林 邱文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5-932,共18页
MVT铅锌矿床和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中大型矿床数量和铅锌金属储量均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及其演化”四要素出发,厘定MVT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 MVT铅锌矿床和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中大型矿床数量和铅锌金属储量均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及其演化”四要素出发,厘定MVT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质体,总结成矿结构面类型和矿化样式,概括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并进一步揭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三位一体”的成矿规律:矿床产于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不整合面上发育的溶塌角砾岩岩相组合、成矿正断层破碎带、区域性热卤水活动的“硅‒钙面”成矿结构面中。在此基础上,综合构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研究确定勘查区找矿方向,通过成矿结构面研究判断矿体空间位置及其产状,硅‒钙面等特征是判断矿床(体)存在的成矿流体作用标志。其勘查应用流程进一步概括为:看、查、识、厘、析、填、测、比、探、勘。该研究对同类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评价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铅锌矿床 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矿床成矿规律 成矿地质体 成矿结构面 成矿流体作用标志
下载PDF
初论扬子地块西南缘典型的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润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05-906,共2页
扬子地块西南缘分布铅锌、金、银、铜矿大型矿集区,在我国有色金属、贵金属工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区曾发生过多次泛大陆解体、离移、拼接和镶嵌,同时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岩浆活动,导致区内构造复杂,矿产分布成带、成群,在... 扬子地块西南缘分布铅锌、金、银、铜矿大型矿集区,在我国有色金属、贵金属工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区曾发生过多次泛大陆解体、离移、拼接和镶嵌,同时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岩浆活动,导致区内构造复杂,矿产分布成带、成群,在地理地貌、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面,均表现为显著的分界线或梯度带。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成矿系统 铜矿床 构造单元 矿产分布 泛大陆 成岩作用 扬子地块 岩浆活动 成矿地质
原文传递
大姚六苴砂岩型铜矿区构造岩矿物岩石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邹海俊 韩润生 +2 位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刘梦琼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8-535,共8页
大姚六苴铜矿区是楚雄盆地典型的砂岩型铜矿床聚集区,矿床(体)在燕山期沉积成岩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受到喜山运动构造-成矿作用的改造,构造控矿特征明显。基于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分析,着重采用构造岩显微构造特征和... 大姚六苴铜矿区是楚雄盆地典型的砂岩型铜矿床聚集区,矿床(体)在燕山期沉积成岩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受到喜山运动构造-成矿作用的改造,构造控矿特征明显。基于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分析,着重采用构造岩显微构造特征和构造岩石英脉ESR测年方法,研究了构造岩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讨论了扩展构造岩矿物岩石学研究的途径。通过构造岩显微组构研究认为,显微构造存在NE-SW向、近EW向、NW-SE向和近SN向主压应力;含矿流体受构造动力的驱动,在紫红色砂岩蚀变为浅色砂岩的过程中伴随着硅化和碳酸盐化发生沉淀成矿。构造岩ESR测年结果反映该区经历了喜山运动早期(46.8±4.5~56.0±5.6Ma)、中期(32.4±3.0~42.3±4.1Ma)、晚期(23.5±2.4~29.3±3.0Ma)三期构造变形改造作用和热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 矿物岩石学 显微构造 ESR测年 大姚六苴铜矿区
原文传递
黔西北长坪子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子勇 韩润生 吴海枝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1-253,共13页
为探讨黔西北长坪子铅锌矿床形成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机理,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床LD05坑道进行了蚀变-岩相剖面填图,划分了矿化-蚀变分带,并选取有代表性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野外调查发现,矿体呈层状、透镜状... 为探讨黔西北长坪子铅锌矿床形成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机理,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床LD05坑道进行了蚀变-岩相剖面填图,划分了矿化-蚀变分带,并选取有代表性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野外调查发现,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和倾斜脉状分布于北西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内,赋矿围岩为白云岩,蚀变类型有方解石化、白云岩化、黄铁矿化等。通过计算元素迁移量,结合元素迁移量图发现,围岩白云岩化过程中伴随着MgO的迁入,主成矿元素Pb、Zn及伴生元素Cu、Cd、As等在断裂带中大量迁入,表明成矿物质随热液活动沿断裂裂隙运移。研究认为,成矿期的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赋存条件,为矿床深部的成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蚀变 元素迁移 长坪子铅锌矿 黔西北
原文传递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被引量:147
5
作者 韩润生 胡煜昭 +9 位作者 王学琨 HOU Baohong 黄智龙 陈进 王峰 吴鹏 李波 王洪江 董英 雷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0-294,共15页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锗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模型 矿床典型特征 构造-流体“贯入”成矿 富锗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田构造体系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飞 王雷 +3 位作者 韩润生 郭钰心玥 王明志 谭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8-224,共17页
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滇西北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构造发育,构成一套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控制和形成了"五位一体&qu... 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滇西北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北衙金多金属矿田构造发育,构成一套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控制和形成了"五位一体"矿床类型组成两大成矿系统:Ⅰ斑岩成矿系统,(1)受斑岩体内断裂、节理裂隙及爆破角砾岩筒控制的斑岩型Cu-Au-(Fe)矿床,(2)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构造控制的夕卡岩型Au-Fe-(Cu)矿床,(3)受围岩层间断裂破碎带、断裂、节理裂隙控制的热液脉型Au-Fe矿床,(4)沿北衙组灰岩与青天堡组砂泥岩界面及北衙组层间断裂破碎带产出的中低温热液型Pb多金属矿床;Ⅱ氧化淋滤成矿系统,(5)受岩溶洞穴和不整合面控制的氧化淋滤富集型Au矿床。通过构造形迹的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和力学性质鉴定,笔者认为该矿田自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活动,其主压应力分别经历了近EW向→近SN向→NW向→近EW向的转变过程,依次形成了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和北东构造带,分别归属于三江—滇中经向构造体系金沙江—程海南北构造带、云南纬向构造体系汤丹—鹤庆—兰坪东西构造带和丽江北东构造带。笔者认为,早南北构造带构成矿田控岩控矿构造格架,东西构造带是控制与喜马拉雅中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晚南北构造带既对先前形成的金多金属矿体产生破坏或(和)改造富集,又是控制喜马拉雅晚期氧化淋滤成矿系统的主导性构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岩控矿构造 构造体系 成矿系统 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 滇西北北衙
下载PDF
湘南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机制及深部找矿勘查启示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润生 赵冻 +6 位作者 吴鹏 王雷 邱文龙 隆运清 刘凤平 邓安平 宗志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9-218,共20页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在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叠合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铜多金属矿与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复合、多期构造体系联合、深部钨锡矿与浅部铅锌银矿耦合等特点突出。针对该矿床控矿构...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在钦杭成矿带和南岭成矿带叠合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铜多金属矿与锡多金属矿成矿系统复合、多期构造体系联合、深部钨锡矿与浅部铅锌银矿耦合等特点突出。针对该矿床控矿构造深部展布格局不清、深部铜锡多金属矿体定位不明的核心问题,基于矿田(床)构造精细解析,开展了多期构造体系控岩控矿作用机理及其控矿构造深延格局的深入研究,表明岩浆侵入接触构造系统与倒转背斜翼部的层间断裂裂隙系统分别控制了脉状不规则SK型铜钨锡多金属矿体群与沿NNE-NE向层间断裂带、NW向断裂带分布的热液脉型铅锌银(金)矿体群,这些矿体群具有不同的侧伏规律;基于矿田、矿床、矿体(脉)尺度控岩控矿构造组合样式的剖析,揭示了构造分级控岩控矿规律和中心对称成矿效应,厘清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体系,构建了矿田构造控岩控矿模式,进一步论证了坪宝矿田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中生代以来,坪宝矿田构造应力作用呈现“顺时针式”的运动方式,在燕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与华夏板块发生碰撞造山作用,在区内产生SEE-EW向主压应力作用,从而在矿田内形成了中酸性岩浆侵入成岩成矿系统。这些认识为坪宝矿田乃至钦杭、南岭成矿带湘南地区深部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岩控矿机制 岩浆热液系统 中心对称成矿效应 深部找矿勘查 钦杭、南岭成矿带 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构造控岩控矿作用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飞 韩润生 +3 位作者 王雷 郭钰心玥 王明志 谭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80,共15页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近些年来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进行典型控岩控矿构造力学性质的鉴定,...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新生代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近些年来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进行典型控岩控矿构造力学性质的鉴定,分析构造对斑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认为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自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以来主要经历了近EW向→近SN向→近EW向三期构造主压应力的转变,形成了典型的褶皱–断裂–节理控岩控矿构造系统。构造控岩控矿过程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在近EW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北衙矿区控岩控矿构造格架,为斑岩侵位和成矿作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成岩成矿构造环境,并伴有石英钠长斑岩的侵位;喜马拉雅中期,主压应力方向转变为近SN向,伴随构造活动发生石英正长斑岩的超浅成侵位和成岩作用,并发生斑岩型金成矿作用,在层间断裂破碎带、断裂带及节理构造内形成带状、"似层状"和脉状金矿体,在岩体内形成斑岩型浸染状金矿体,在斑岩与围岩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金矿体;喜马拉雅晚期,本区再次经受近EW向挤压作用,主要对先期形成的斑岩和金矿体产生变形、变位,并造成风化剥蚀,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氧化淋滤富集型金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岩控矿构造 构造力学机制 成矿作用 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 滇西北北衙
下载PDF
西南特提斯川滇黔成矿区富锗铅锌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韩润生 吴鹏 +6 位作者 张艳 黄智龙 王峰 金中国 周高明 石增龙 张长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4-573,共20页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交界地带的扬子陆块西南缘,并广泛分布了全球罕见的碳酸盐岩容矿的后成热液型富锗铅锌多金属矿床,其铅锌品位特高、储量大、富含稀散元素锗和贵金属银,经济价值巨大,备受广泛关...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交界地带的扬子陆块西南缘,并广泛分布了全球罕见的碳酸盐岩容矿的后成热液型富锗铅锌多金属矿床,其铅锌品位特高、储量大、富含稀散元素锗和贵金属银,经济价值巨大,备受广泛关注。针对制约该区深部找矿突破的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响应机制、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铅锌锗元素超常富集—巨量聚集成矿机制、矿床类型归属与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等重大理论问题,历经20余年,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矿田构造解析、典型矿床精细解剖及矿床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1)提出了富锗铅锌矿形成于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的陆内走滑构造系统,解析并厘定了断褶构造组合样式及成矿构造体系,建立了构造分级成矿-控矿、矿体空间定位模式;(2)系统概括了矿化空间组合结构及矿床成矿规律,查明了"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揭示了铅锌共生分异机制及铅锌锗超常富集成矿机制;(3)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会泽型铅锌矿床新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系统及流体"贯入"—交代成矿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陆内走滑构造系统控矿—流体"贯入"-交代成矿论(构造控矿—流体"贯入"成矿论)。应用该理论研发出适用于该类矿床深部勘查技术方法系列,取得了近些年来川滇黔地区一系列找矿突破和新进展。该研究进展不仅为川滇黔成矿区矿床勘查技术研发及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将在扬子陆块西南缘乃至特提斯成矿域的类似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部署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理论研究进展 陆内走滑构造系统 富锗铅锌矿床 川滇黔成矿区 特提斯成矿域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飞 韩润生 +1 位作者 王雷 谭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14-415,共2页
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盐源-丽江陆缘坳陷带,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近些年来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典型性吸引了众多学者(蔡新平... 滇西北北衙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盐源-丽江陆缘坳陷带,是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是近些年来取得找矿突破的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典型性吸引了众多学者(蔡新平等,1991,1993;甫为民,1994;宋焕斌和何明勤,1994;钟昆明和杨世瑜,2000;崔银亮等,2001、2003;马德云,2000;马德云和韩润生,2001;葛良胜等,2002;杨世瑜和王瑞雪,2002;王燕等,2002;马德云等,2003;王顺英,2003;晏建国等,2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北衙 斑岩型 滇西北 控矿作用 扬子板块 多金属成矿带 陆缘 坳陷带 东西构造带
原文传递
沉积盆地构造变形序列Ⅰ: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的构造组合与金-铜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构造 被引量:7
11
作者 方维萱 黄转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83,共31页
研究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构造组合与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富集成矿之间关系,对提升秦岭金属矿集区构造与金属大规模富集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柞山和凤太晚... 研究秦岭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构造组合与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富集成矿之间关系,对提升秦岭金属矿集区构造与金属大规模富集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柞山和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是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和SEDEX型银铜铅锌矿集区,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新方法,对晚古生代拉分盆地的构造变形序列、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构造变形型相及与金-铜铅锌矿床改造-叠加成矿作用进行研究。认为秦岭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的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组合为:(1)在石炭纪-中三叠世陆-陆斜向俯冲消减体制下盆地反转期,构造-热事件和构造岩相学组合类型包括石炭纪-二叠纪构造-热事件、顺层走滑伸展变形与深源碱性热流体叠加事件,形成了泥盆系中顺层剪切变形[DS1(D-S0//S1)]、Na-K-Cl-F型热流体渗滤交代岩相[DS1a-h-S1//S0+S1#S0]、碱性热流体叠加构造岩相[DS1(FB-D3j+D3x)]和热液叠加角砾岩构造系统[DS1c(Ab-D3)],为中深构造层次(20.4~25.97km)韧性变形域下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形成了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床和桐木沟铅锌矿床,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以柞山万丈沟-二台子金铜矿床和凤太双王-青岩沟金矿床为代表。(2)在印支期陆-陆全面碰撞挤压体制下,在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内部,盆内变形构造组合和构造-岩浆热事件为冲断褶皱带+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切层脆韧性剪切变形(DS2)+隐伏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它们为中构造层次(11~17km)脆韧性变形域下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在柞山晚古生代陆缘拉分断陷盆地南北两侧边界同生断裂带,转变为南向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夏家店造山型金矿床受山阳-凤镇断裂带的镇安-板岩镇次级断裂和厚皮型冲断褶皱带控制,金矿体定位于切层和顺层脆韧性剪切带中。凤太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南北两侧边界同生断裂带,转变为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八卦庙-柴玛沟-丝毛岭金矿带受印支期反冲构造、冲起构造与隐伏岩浆侵入构造系在时间-空间-物质上多重耦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切层脆韧性剪切带中。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对SEDEX型铜铅锌矿床改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受W-M型复式褶皱-压扭性断裂带和次级横跨叠加褶皱控制,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发生了改造富集成矿。(3)燕山期陆内造山期的构造组合为白垩纪陆内断陷成盆+岩浆侵入构造系统+接触热变质相带+脆性断裂-节理-裂隙变形(DS3),为浅构造层次(0.0~5.0km)变形域中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在柞山地区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金银钼矿和夕卡岩型铁铜金矿的潜力。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发育印支期和燕山期冲断褶皱带、断裂+褶皱构造、节理-裂隙带和低温热液角砾岩化(碧玉质化角砾岩、铁白云石化热液角砾岩、菱铁矿化热液角砾岩等),为脆性构造变形域中形成的变形构造型相。(4)喜山期以陆内走滑断裂和宽缓褶皱等脆性构造变形为主。在金-银铜铅锌矿集区构造和变形构造型相与金-银铜铅锌富集成矿关系上,受山阳-礼县岩石圈断裂带(山阳-凤镇断裂带、观音峡-修石崖断裂带)控制,泥盆纪盆内同生构造组合为同生断裂带+三级构造热水沉积盆地+热水沉积岩相系,它们为控制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的主要同生构造型相。石炭纪-白垩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和异时同位叠加成岩作用,形成了铁白云石钠长角砾岩-钠长铁白云石角砾岩相系,它们组成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铜金银镍钴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以万丈沟岩浆热液脉带型铜金银镍钴矿和二台子热液角砾岩型铜金矿为代表,向上为双王热液角砾岩型金矿床和八卦庙式金矿床,其顶部和外围为类卡林型-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分盆地 构造变形序列 构造变形样式 变形构造型相 矿集区 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 SEDEX型银铜铅锌-重晶石-菱铁矿矿床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区F_(15)主控断裂及其控矿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建标 韩润生 +7 位作者 冯志兴 吴鹏 龚红胜 丁天柱 赵新跃 李凌杰 杨博 袁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69-1886,共18页
大梁子铅锌矿是川西南矿集区典型的大型矿床之一,矿床(体)的空间展布严格受F_(15)主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它们为成矿流体运移和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场所。针对该矿床成矿构造体系、F_(15)主控断裂及其控矿作用的核心问题,应用矿田地... 大梁子铅锌矿是川西南矿集区典型的大型矿床之一,矿床(体)的空间展布严格受F_(15)主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它们为成矿流体运移和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场所。针对该矿床成矿构造体系、F_(15)主控断裂及其控矿作用的核心问题,应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主控断裂几何学、运动学、力学、构造岩、构造期次等方面的解析,结合地球化学研究,认为F_(15)主控断裂在成矿期具有导矿和容矿的特征,主走滑-断褶构造组合样式(负花状构造)是该矿床的主要构造组合样式。F_(15)主控断裂主要表现出2期构造活动:早期(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因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形成右行扭张-张扭性构造,晚期(燕山中—晚期)因NE—SW向主压应力作用,断层转化为左行扭性-扭压性,右行扭张-张扭性及派生出的一系列NWW—NW向张性断裂、NE向压扭性断裂及NE向SW倾伏主背斜组合而成的NE向构造带,为主要成矿构造体系。与铅锌成矿有关的Zn-Pb-Cd-Sb-Hg-Ag-As等元素组合和与深部流体有关的Mo-Tl等成矿元素组合均表现为明显富集现象;成矿流体沿F_(15)导矿构造“贯入”,沿次级NWW—NW向断裂和NE向SW倾伏主背斜、层间断裂构造系统发生“贯入”-交代作用,形成矿床。该研究不仅对大梁子铅锌矿深部及外围找矿具有实际意义,对于川西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构造控矿规律研究也具有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_(15)主控断裂 成矿构造体系 构造控矿机制 大梁子铅锌矿床 川西南矿集区
下载PDF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与控矿构造组合样式
13
作者 杨博 韩润生 +6 位作者 吴建标 冯志兴 丁天柱 吴鹏 龚红胜 李凌杰 袁航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7,共14页
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西南矿集区内,矿体展布明显受构造控制。针对该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与控矿构造组合样式不清的问题,基于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不同级别的典型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及不同期次构造筛分,厘清... 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西南矿集区内,矿体展布明显受构造控制。针对该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与控矿构造组合样式不清的问题,基于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不同级别的典型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及不同期次构造筛分,厘清了控矿构造组合样式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成矿构造体系为印支晚期NE向构造带,在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矿床内形成的不同级别构造分级控制了矿床、矿体和矿脉的展布;形成不同尺度的控矿构造组合样式:矿床尺度的走滑为主断裂-褶皱构造组合、矿体尺度的为“多”字型、“入”字型及“黑色破碎带”构造组合。本研究为该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分级控矿规律 控矿构造组合样式 大梁子铅锌矿床 川西南矿集区
下载PDF
高原湖泊水体污染源地质调查新思路构建:以洱海水体污染调查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平堂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103-1109,1113,共8页
云南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九大高原湖泊是镶嵌在红土高原的九颗明珠,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来,国家和云南省对洱海流域水环境质量日益重视,洱海流域水环境的治理研究日益成为热点,洱海流域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云南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九大高原湖泊是镶嵌在红土高原的九颗明珠,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来,国家和云南省对洱海流域水环境质量日益重视,洱海流域水环境的治理研究日益成为热点,洱海流域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源也得到有效控制,洱海水质恶化趋势有所减缓,但洱海水质并未得到彻底改善。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洱海水质为关注焦点,以污染源追溯为主要抓手,从全新视角将地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构建一套高原湖泊及青藏高原河湖水体污染源地质调查新思路,运用综合地质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开展岩石地球化学调查、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水文地质调查和水系沉积物调查,结合面源、点源污染调查,湖滨带底泥、管网泄漏污染风险分析,全面调查分析洱海流域已知及潜在污染源,为洱海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最佳地学解决方案,对洱海水源地的保护、维护澜沧江水系生态安全、全国生态保护与示范区的建设、保护洱源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滇西地区泥炭湖泊将起到关键作用,对高原湖泊和青藏高原河湖水体污染源调查也将起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调查 水体污染源地质调查 高原湖泊 洱海 云南
原文传递
云南省玉龙县黎明铜多金属矿区化探异常及找矿远景
15
作者 魏平堂 张艳 康泽宁 《价值工程》 2014年第14期322-325,共4页
云南玉龙县地处"三江"成矿带中部,处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该区矿床的成矿作用一直是成矿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从化探异常及成矿地质条件来探讨云南玉龙县黎明铜多金属矿区的找矿潜力,圈定甲、乙类异常共15个,共... 云南玉龙县地处"三江"成矿带中部,处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该区矿床的成矿作用一直是成矿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从化探异常及成矿地质条件来探讨云南玉龙县黎明铜多金属矿区的找矿潜力,圈定甲、乙类异常共15个,共发现铜矿(化)体3条。并在矿区东边的砂岩和砾岩裂隙及裂隙周围的岩层层理中发现热液型脉状铜银矿点31个,值得在今后的找矿中注意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 化探异常 找矿远景 云南省玉龙地区
下载PDF
论热液矿床深部大比例尺“四步式”找矿方法——以川滇黔接壤区毛坪富锗铅锌矿为例 被引量:30
16
作者 韩润生 吴鹏 +3 位作者 王峰 周高明 李文尧 邱文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深部矿床(体)定位探测是当前找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是矿床勘查领域的主要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川滇黔接壤区富锗铅锌矿近20年的综合研究和找矿实践,提出了热液矿床深部及外围大比例尺"四步式"综合找矿方法:(1)通过成... 深部矿床(体)定位探测是当前找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是矿床勘查领域的主要难题和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川滇黔接壤区富锗铅锌矿近20年的综合研究和找矿实践,提出了热液矿床深部及外围大比例尺"四步式"综合找矿方法:(1)通过成矿地质作用、构造成矿系统及流体成矿作用研究,确定矿床的成矿地质体、厘定成矿结构面、揭示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提出找矿方向,依次实现"空间择向";(2)通过成矿构造精细解析与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填图,厘定成矿构造体系,揭示矿体定位规律,圈定矿化自然边界,筛选出有利的找矿区段,实现"面中筛区";(3)通过构造地球化学精细勘查技术应用,圈定热液矿化中心,提出重点找矿靶区和定位靶区,实现"区中选点";(4)综合应用大比例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坑道重力、AMT、TEM、IP),优选重点找矿靶区,指出隐伏矿体产状和埋深,实现"点上探深"。进一步建立了"四步式"综合找矿勘查模型,最终通过验证和勘探发现深部矿床(体)。现以川滇黔接壤区毛坪富锗铅锌矿为典型实例,阐述该方法在热液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该方法无论对沉积盆地内的川滇黔接壤区会泽型(HZT)铅锌矿,还是对其他热液矿床的深部和外围找矿预测及矿产评价,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步式"找矿方法 综合找矿勘查模型 盆地内热液矿床 会泽型(HZT)富锗铅锌矿床 川滇黔接壤区
下载PDF
云南会泽HZT型铅锌矿床蚀变白云岩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被引量:13
17
作者 文德潇 韩润生 +1 位作者 吴鹏 贺皎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5-245,共11页
蚀变白云岩是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赋矿围岩。通过矿区调研和近矿围岩典型剖面精细测量,矿区蚀变中-粗晶白云岩从颜色上可分为4种类型:肉红中粗晶白云岩、米黄色针孔状粗晶白云岩、灰白孔洞状粗晶白云岩、纯白色粗晶白云岩;前三者与矿... 蚀变白云岩是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赋矿围岩。通过矿区调研和近矿围岩典型剖面精细测量,矿区蚀变中-粗晶白云岩从颜色上可分为4种类型:肉红中粗晶白云岩、米黄色针孔状粗晶白云岩、灰白孔洞状粗晶白云岩、纯白色粗晶白云岩;前三者与矿体产出关系密切,从远矿到近矿依次为:肉红中粗晶白云岩→米黄色针孔状粗晶白云岩→灰白孔洞状粗晶白云岩→铅锌矿石;总结了3个带主要矿物组合、组构特征,认为3个带在白云石重结晶程度、显微构造、黄铁矿、晶洞充填物及裂隙等具明显差异,据此可作为辨识赋矿白云岩的重要标志。同时,对比了摆佐组白云岩(矿化粗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白云石化灰岩)主量元素变化特征,分析了近矿蚀变白云岩主量元素及其比值与矿体距离的相关性,以及CaO与其他主量元素相关性,确定了热液蚀变参数有SiO2、MgO/CaO、K2O/CaO、Al2O3/TFe等,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白云岩 热液蚀变参数 显微构造 会泽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下载PDF
初论云南易门地区凤山铜矿床刺穿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 被引量:15
18
作者 韩润生 王雷 +3 位作者 方维萱 黄建国 冯文杰 胡一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以云南易门式凤山铜矿床为例,应用刺穿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解剖了控矿刺穿体的识别标志、物质组成、类型、内部结构、构造岩分带等特征。通过控矿刺穿体与非控矿刺穿体的对比研究,建立了控矿刺穿体的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从构造刺穿... 以云南易门式凤山铜矿床为例,应用刺穿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解剖了控矿刺穿体的识别标志、物质组成、类型、内部结构、构造岩分带等特征。通过控矿刺穿体与非控矿刺穿体的对比研究,建立了控矿刺穿体的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从构造刺穿体→灰白色硅化白云岩→青灰色白云岩,依次出现刺穿体岩相带和构造蚀变岩相带,即火山角砾岩相带→含火山岩、板岩角砾岩相带→强铜矿化灰白色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碎裂白云岩相带→弱硅化白云岩相带。其中强铜矿化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硅化碎裂白云岩相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与矿石构造亦呈现水平分带规律:黄铜矿+斑铜矿(少)组合,块状、网脉状构造→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少)组合,稠密浸染状、脉状构造→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少)组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星点状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岩相 刺穿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 隐伏矿预测 易门凤山铜矿床
下载PDF
中国云南易门式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成因(英文)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韩润生 邹海俊 +1 位作者 刘丛强 马更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49-1563,共15页
系统地概括了易门铜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及2种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火山热水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岩浆叠加作用、地下热水再造作用与成矿密切相关。易门式铜矿床为"裂谷成矿背景-火山热水沉积-构造改造富集-深... 系统地概括了易门铜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及2种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火山热水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岩浆叠加作用、地下热水再造作用与成矿密切相关。易门式铜矿床为"裂谷成矿背景-火山热水沉积-构造改造富集-深源岩浆叠加-地下热水再造"型多因复成矿床,建立了新的成矿模式,为该类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复成矿床 成矿模式 矿床地球化学 构造成矿作用 易门式铜矿床 云南
下载PDF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HTD白云岩的厘定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文德潇 韩润生 +5 位作者 王峰 贺姣姣 邱文龙 夏颜乐 陈随海 倪尔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6-1098,共13页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世界著名的特富铅锌矿床之一,热液白云岩(HTD)是其赋矿围岩,本文在典型剖面精细测量和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区的白云岩划分为埋藏白云岩与HTD白云岩两类,并结合包裹体研究对HTD白云岩进行厘定,结果表明:①研究...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世界著名的特富铅锌矿床之一,热液白云岩(HTD)是其赋矿围岩,本文在典型剖面精细测量和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区的白云岩划分为埋藏白云岩与HTD白云岩两类,并结合包裹体研究对HTD白云岩进行厘定,结果表明:①研究矿床HTD白云岩产出受NE向压扭性层间断裂控制,优先发育在断层上盘.②发育大量裂(孔)隙,溶孔具有线状与面状分布特征.③鞍状白云石颗粒粗大,呈肉红色、灰白色或棕色,具独特尖顶、他形鞍状、曲面鞍形、曲面接触、晶内微裂隙、溶孔,见波状消光与雾心亮边.④鞍状白云石呈厚层状产出,与黄铁矿等热液矿物共生,并发育晶洞充填物.⑤鞍状白云石具基质交代型和孔-缝充填型,在HTD白云岩与灰质白云岩狭窄过渡带,见伴随其形成而形成的斑马状构造、角砾状构造.⑥NW向张性断裂带为构造流体运移通道,发育网脉状白云石化,其白云石包裹体均一温度高(250~438℃),盐度变化范围大(3.4%~17.2%). NE向压扭性断裂带为构造流体成岩场所,控制厚层状白云石化展布,其白云石包裹体均一温度高(180~354℃),盐度低(1.1%~5.9%).通过对矿区HTD白云岩形成的流体驱动机制、流体性质、裂(孔)隙特征、矿化指示分析,得出“在挤压背景下,受碳酸盐岩地层中的NE向压扭性层间断裂带控制”的HTD白云岩成因认识,即:①区域冲断褶皱作用是流体运移的深部动力机制;②偏酸性富CO2的中高温-中盐度流体在冲断褶皱构造系统内大量集聚,在其配套的NE向压扭性层间断裂上盘与膨胀部位形成厚层状白云岩.③裂(孔)隙对流体多期次与成岩强度具有指示意义.④HTD白云岩岩性分带、成岩强度、构造特征(显微构造)对矿体产出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D白云岩 鞍状白云石 会泽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