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TAN髓内钉固定术中内侧皮质不同复位情况对近远期髋关节功能、骨丢失量的影响
1
作者 杨勇胜 冷清修 +3 位作者 严晨 谢敏波 万永民 方钊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8期91-95,共5页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固定术中内侧皮质不同复位情况对近远期髋关节功能、骨丢失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内侧皮质复位程度将患...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固定术中内侧皮质不同复位情况对近远期髋关节功能、骨丢失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内侧皮质复位程度将患者分为正性支撑组(A组)27例、中性支撑组(B组)26例和负性支撑组(C组)27例;比较三组恢复情况、骨丢失量、Harris髋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结果:A组、B组首次下地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C组早,A组首次下地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B组早(P<0.05);A组术后12个月股骨颈干角丢失、股骨颈长度丢失均较B组、C组少,B组股骨颈干角丢失、股骨颈长度丢失均较C组少(P<0.05);术后3个月,A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C组(P<0.05);术后6、12个月,A组Harris评分均高于B组、C组,且B组均高于C组(P<0.05);术后3个月,A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6、12个月,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C组,且B组均低于C组(P<0.05);术后3个月,A组、B组EQ-5D评分均高于C组(P<0.05);术后6、12个月,A组EQ-5D评分均高于B组、C组,且B组均高于C组(P<0.05)。结论:InterTAN髓内钉固定术中选用正性支撑临床疗效最好,能加快骨折患者的康复,减少骨丢失,有效恢复髋关节,内侧皮质复位情况选择时应尽量选择正性支撑、中性支撑,避免负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骨近端InterTAN 髋关节功能 内侧皮质 骨丢失量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评价 被引量:45
2
作者 章金枝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7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小组制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小组制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护理模式 满意度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章赛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8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和身心状...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和身心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的优良率为76.7%,干预组患者护理的优良率为93.0%,干预组患者护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干预组患者的身心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全方位护理理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全方位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骨科围手术期镇痛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罗明华 吴海云 +3 位作者 徐斌 王小明 杨勇胜 吕志华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骨科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镇痛效果,并为不同手术部位的镇痛找到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骨科围手术期需要镇痛治疗患者320例,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年龄21-78岁,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上肢、脊... 目的分析不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骨科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镇痛效果,并为不同手术部位的镇痛找到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骨科围手术期需要镇痛治疗患者320例,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年龄21-78岁,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上肢、脊柱、关节、下肢四大组,各组按照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上肢、脊柱、下肢组分为A组:超前镇痛+术后硬膜外阻滞;B组:超前镇痛+术后多模式镇痛。关节组分为A:超前镇痛+术后关节局部镇痛;B组:超前镇痛+术后外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呕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至术后2d,B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5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d内,B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A组(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关节手术后持续外周神经阻滞较关节腔及周围局部给药镇痛效果更好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嗜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镇痛
下载PDF
医护一体规范化管理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规范化管理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4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20例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规范化管理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4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20例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规范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率。结果研究组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依从性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骨科大手术患者应用医护一体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DVT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大手术 医护一体规范化 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深静脉血栓 住院天数 护理满意度 护理依从性
下载PDF
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亚运 张卫享 +1 位作者 汤莉 庄传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10-13,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确诊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的临床...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确诊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30例)及关节置换组(30例)。PFNA组行PFNA术治疗,关节置换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关节置换组,PFN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关节置换组,PFNA组术后14 d、术后3个月髋关节优良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均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在手术方式选择中则需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老年患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优良率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严晨 谢敏波 +1 位作者 万永民 庄传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FIF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置换组与PFNA组,各41例。置换组实施关节置...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FIF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置换组与PFNA组,各41例。置换组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实施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术前、术后第7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HHS)]。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切口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置换组,术中失血量少于置换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晚于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显著轻于术前,且PFNA组较置换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IM评分、HHS均显著高于术前,相较于PFNA组,置换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FIF患者临床治疗中,PFNA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肢体肿胀轻,而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功能独立性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卫享 徐亚运 庄传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8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3年10月行THA治疗的93例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n=49,直接前侧入路...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3年10月行THA治疗的93例FN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n=49,直接前侧入路)、B组(n=44,后外侧入路)。统计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状况、炎症因子、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首次下床时间早于B组,总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6、24 h,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1 d,A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髋关节屈伸度、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HHS)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FNF患者行直接前侧入路THA可缩短康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侧入路 术后疼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9
作者 冷清修 丁孟和 +4 位作者 邵毅炜 罗明华 徐斌 邹璇 谢敏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老年LS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PLIF)...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老年LS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PLIF),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手术;对比2组治疗3个月后的手术效果、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及生活质量[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WHOQOL-BREF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O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性LSS效果较好,可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腰椎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阮建伟 赵小平 谢敏波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335-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椎板广泛切除经侧块螺钉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病变累及2个椎节3例,3个椎节17例,4个椎节2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和经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2例患者获得随访17...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椎板广泛切除经侧块螺钉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病变累及2个椎节3例,3个椎节17例,4个椎节2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和经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2例患者获得随访17个月~7年,手术有效率为86.4%(19/22),优良率为72.7%(16/22),JOA评分由术前8.8分上升至14.1分.2例患者术后发生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但均很快得到恢复.结论广泛椎板切除和经侧块内固定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型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治疗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9复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成骨性能与体内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8
11
作者 庄传记 陈文昭 江新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89-1494,共6页
背景: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具备良好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降解性、机械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修复中,但其诱导成骨效果仍不及自体骨。目的:将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复合于胶原基骨修... 背景: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具备良好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降解性、机械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修复中,但其诱导成骨效果仍不及自体骨。目的:将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复合于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中,观察其诱导成骨的能力。方法:将编码BMP-9的质粒DNA负载到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中,构建复合BMP-9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①体外实验:将SD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复合BMP-9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与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中,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DAPI染色后计数细胞黏附数量,碱性磷酸酶活力试剂盒检测成骨诱导后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qRT-PCR检测成骨诱导后细胞中的骨桥蛋白与骨钙素mRNA表达量;②体内实验:在15只SD大鼠右后肢股骨内上髁制作直径3 mm、深3 mm的骨缺损,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植入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观察组植入复合BMP-9的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术后8周取材,分别进行Micro-CT检查与组织学观察。实验方案经南昌大学实验动物科学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显示,复合BMP-9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中培养1,3,5,7 d的细胞增殖与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体外共培养24 h后,在复合BMP-9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表面黏附的细胞较多,并伸出较多的伪足,黏附细胞计数与铺展情况优于胶原基骨修复材料;③体外成骨诱导3,7 d后,复合BMP-9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表面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胶原基骨修复材料(P <0.05),成骨诱导7 d后的骨桥蛋白与骨钙素mRNA表达量高于胶原基骨修复材料(P <0.05);④体内实验Micro-CT检查显示,观察组新骨生成量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 <0.05),对照组高于空白组(P <0.05);⑤体内实验苏木精-伊红与Masson三色染色显示,观察组的骨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空白组,对照组优于空白组;⑥结果表明,BMP-9可进一步提高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的骨诱导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胶原基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缺损 成骨 骨诱导
下载PDF
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老年黄韧带骨化症疗效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璇 詹新立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92-2393,共2页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老年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患者疗效,寻找影响老年OLF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OLF患者共36例,患者均给予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术后JOA评分及可能的影...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老年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患者疗效,寻找影响老年OLF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OLF患者共36例,患者均给予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术后JOA评分及可能的影响全椎板切除减压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术后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JOA评分优良率为77.8%。影响老年OLF患者疗效相关因素中显示,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为影响老年OLF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老年OLF患者疗效显著,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为影响老年OLF患者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椎板切除 黄韧带骨化症 老年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庄传记 吕志华 周锦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448-4449,共2页
我科自2002年7月至2008年5月,通过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伸直型儿童髁上骨折48例,均为GartlandⅢ型,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7月至2008年5月,
关键词 经皮穿针治疗 骨折并发症 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 儿童 肱骨髁 Gartland 髁上骨折
下载PDF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3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万永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8期148-149,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观察组)应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根据半月板损伤的类型分别进行处理,术后随访观察;并与40例半月板全切除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Lysholm...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9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观察组)应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根据半月板损伤的类型分别进行处理,术后随访观察;并与40例半月板全切除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5±3.6)个月(2~32个月);观察组Lysholm-Ⅱ评分术前平均(45.1±2.1)分,术后平均(90.7±12.5)分,对照组术前评分平均(45.0±2.3)分,术后平均(75.3±11.8)分,两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半月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下载PDF
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庄琦 江美志 +1 位作者 翟箐 吴安格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2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2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研究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出院时患者出现的... 目的探讨分析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2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研究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出院时患者出现的髋关节脱位、肺部感染、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疾病的发生以及并发症发生出现情况,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要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以及家属对老年髋部骨折相关知识的认识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具体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加速身体的康复进程缩短疗程,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M自理模式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并发症 满意度 自理能力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吕志华 邹璇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9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椎间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9年6月收治66例伴有明显双下肢神经症状的成人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椎体融合方法的不同分成治疗组36例(椎间植骨)和对照组30例(后外...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椎间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9年6月收治66例伴有明显双下肢神经症状的成人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椎体融合方法的不同分成治疗组36例(椎间植骨)和对照组30例(后外侧植骨),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椎体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后路充分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椎间髂骨植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内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下载PDF
健康教育路径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章金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1期131-1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s vertebroplasty pvp)围术期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根据经...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s vertebroplasty pvp)围术期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根据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特点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表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比对照组提高6.72%,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了4.35 d,在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功能锻炼的方法、认知与行为改变等方面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教育模式,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围术期患者中是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该方法的实施,增强了患者及家属的主动参与意识,术后患者恢复快,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临床路径 椎体成形术 围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