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理念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欣 唐燕超 +1 位作者 朱华清 李家科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5期132-134,共3页
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基于OBE理念开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构建递进式的实验内容,反向推导各课程为满足目标达成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把实验课从单纯进行实验技能训... 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基于OBE理念开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构建递进式的实验内容,反向推导各课程为满足目标达成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把实验课从单纯进行实验技能训练转变为基础的科学研究;丰富教学手段,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构建数码显微互动平台;完善评价方式,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思政育人实践探索——以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董伟霞 白明敏 包启富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9-83,共5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组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一流建设为标准,提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专业课程中对思政科技元素融入特征的基本理论要求与实践路线,并对案例...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组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一流建设为标准,提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无机材料物理性能专业课程中对思政科技元素融入特征的基本理论要求与实践路线,并对案例开展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成效和特色与教学反思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 课程思政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匠精神 协同育人
下载PDF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抗氧化陶瓷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天祥 张丰泽 +6 位作者 熊成荣 李国财 苏小丽 曾涛 施玮 陈云霞 董罡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碳化硅纤维/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兼具SiC_(f)较高的韧性以及SiC陶瓷高熔点、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核能和耐磨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SiC_(f)/SiC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其界面相的研究进展密切相关。其中... 碳化硅纤维/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兼具SiC_(f)较高的韧性以及SiC陶瓷高熔点、高硬度和高强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核能和耐磨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SiC_(f)/SiC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其界面相的研究进展密切相关。其中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指SiC_(f)/SiC中界面处的微观组织结构,一方面,界面相能够实现基体-纤维间的裂纹偏转以及载荷传递,还能够减少基体-纤维内部的残余应力,保证材料的非脆性断裂;另一方面,合适的界面相材料还能够提高SiC_(f)/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材料整体的耐高温性能。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从界面相的三种不同形式展开,简述了不同界面相材料种类对SiC_(f)/SiC复合材料的影响、并对未来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抗氧化陶瓷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相 非脆性断裂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基陶瓷材料研究现状
4
作者 赖岳飞 王辉军 +3 位作者 曾强 熊成荣 苏小丽 罗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21-4531,共11页
堇青石具有热膨胀系数低、抗热震性能良好和耐火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玻璃、陶瓷等领域。工业废渣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材料不仅能降低原料成本和缓解矿物原料消耗巨大的问题,还能解决工业废渣大... 堇青石具有热膨胀系数低、抗热震性能良好和耐火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玻璃、陶瓷等领域。工业废渣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材料不仅能降低原料成本和缓解矿物原料消耗巨大的问题,还能解决工业废渣大量堆积引起的土地占用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综述了工业废渣制备高附加值的堇青石微晶玻璃、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对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基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添加剂对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陶瓷材料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总结了高温工业废渣制备堇青石材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温工业废渣的有效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渣 堇青石 添加剂 微晶玻璃 多孔陶瓷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金属材料应力释放工艺对陶瓷岩板内部应力释放影响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王金凤 江彬轩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2期14-16,23,共4页
陶瓷岩板的大面积商业化应用大幅提高了建筑陶瓷材料在室内装饰领域的应用面积。但由于陶瓷岩板的面积尺寸较大,生产过程中残余应力在陶瓷岩板内部非均匀分布,严重影响了陶瓷岩板的可加工性能。本研究使用超声波探伤仪对陶瓷岩板进行扫... 陶瓷岩板的大面积商业化应用大幅提高了建筑陶瓷材料在室内装饰领域的应用面积。但由于陶瓷岩板的面积尺寸较大,生产过程中残余应力在陶瓷岩板内部非均匀分布,严重影响了陶瓷岩板的可加工性能。本研究使用超声波探伤仪对陶瓷岩板进行扫描,探测陶瓷岩板的内部是否存在宏观裂纹;通过应力仪电阻应变仪监测陶瓷岩板的残余应力释放情况;通过调节全自动振动时效仪的激振器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消除陶瓷岩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提高陶瓷岩板的可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岩板 切割裂 可加工性 应力释放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FeOC陶瓷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6
作者 钱俊杰 马丹丹 +1 位作者 税安泽 杜斌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随着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电磁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其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开发轻质高效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有望减少环境中的电磁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飞行器的雷达隐身功能以增强安全... 随着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电磁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其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开发轻质高效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有望减少环境中的电磁污染,同时还可以提高飞行器的雷达隐身功能以增强安全服役性。SiOC陶瓷先驱体具有耐高温、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结构可调性等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其本身的吸波性能并不理想。为了提升SiOC陶瓷的吸波性能,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硝酸铁为主要原料,以硝酸为催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SiFeOC陶瓷湿凝胶,经老化、干燥等工艺制得SiFeOC陶瓷干凝胶,再经高温处理后获得SiFeOC陶瓷,通过改变硝酸铁含量对SiOC陶瓷先驱体进行改性,研究硝酸铁含量和热处理温度对SiFeOC陶瓷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铁的引入,促进了非晶SiOC陶瓷基体中析出大量的SiC纳米晶和自由碳,从而形成丰富的异质界面。由于SiC/SiOC、Cfree/SiOC等界面形成的界面极化、自由碳的缺陷极化、SiC纳米晶的介电损耗和自由碳导电损耗的协同作用,硝酸铁质量分数为3%的SiFeOC陶瓷具有最佳的吸波性能,当其厚度为3.6 mm时最小反射损耗值为-47.6 dB,而当厚度为4.5 mm时最大有效吸波带宽达3.7 GHz。此外,由于硝酸铁的引入,SiOC陶瓷的非晶结构得以保留,热稳定性能得到增强。本研究为SiOC陶瓷微结构调控提供了新策略,对高性能吸波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C陶瓷 吸波性能 SIC 先驱体陶瓷 微结构 自由碳 相分离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络合法制备钒锆黄陶瓷墨水及呈色机理的探究
7
作者 江超 郑小玲 +3 位作者 余开明 张优 余少华 常启兵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9,共6页
采用络合反应法,通过将没食子酸与八水氧氯化锆反应生成可溶性锆源没食子酸锆,再以n(V)∶n(Zr)=1∶7的比例与钒源丙二酸氧钒钠混合,然后超声溶于去离子水中,辅以浓氨水调节pH值稳定在9~10之间,形成金属配合物型黄色陶瓷墨水。采用场发... 采用络合反应法,通过将没食子酸与八水氧氯化锆反应生成可溶性锆源没食子酸锆,再以n(V)∶n(Zr)=1∶7的比例与钒源丙二酸氧钒钠混合,然后超声溶于去离子水中,辅以浓氨水调节pH值稳定在9~10之间,形成金属配合物型黄色陶瓷墨水。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分光测色计等测试手段表征钒锆黄色墨水及其煅烧产物。结果表明:自制的钒锆黄色墨水的理化性能,包括黏度、表面张力和pH值都符合《陶瓷液体色料性能技术要求》(GB/T 38985—2020)要求,且不发生聚沉。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墨水煅烧产物的色度值及呈色情况,当煅烧温度为600℃时,其色度值为L^(*)=63.79,a^(*)=0.12,b^(*)=47.14,样品呈现亮黄色,呈色最佳。还探讨了钒锆黄色料的呈色机理,所制备的钒锆黄墨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呈色性能,是一种有潜力的陶瓷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锆黄 络合反应 陶瓷墨水 呈色机理 煅烧温度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学生晚自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姝妍 《轻工科技》 2021年第5期219-222,共4页
要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高校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这离不开优良学风的建设。晚自习制度是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但现实中存在不少大学生对晚自习制度不满意的现象。在此背景下,通过分层抽样和随机抽... 要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高校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这离不开优良学风的建设。晚自习制度是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但现实中存在不少大学生对晚自习制度不满意的现象。在此背景下,通过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法对景德镇陶瓷大学设立晚自习制度的6个本科院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晚自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晚自习效率低下、晚自习学习环境欠佳和学校对晚自习管理不力等是造成晚自习成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干部等方面来探索改善晚自习制度和管理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自习 大学生 现状 对策 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雷达和红外隐身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挑战
9
作者 彭夏文 张景钦 +3 位作者 陈凌云 彭中亚 曾小军 张小锋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5-36,共22页
随着探测技术和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隐身技术作为对抗敌方侦测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现已成为提升军用装备生存能力的关键方向,因此对这两类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旨在为相关领... 随着探测技术和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隐身技术作为对抗敌方侦测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现已成为提升军用装备生存能力的关键方向,因此对这两类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参考。雷达隐身材料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从而降低目标被雷达探测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通过成分调控、结构设计等多种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尤其是不同材料的组合与复合方式(如纳米结构的引入和核壳结构的设计)在提升电磁波的吸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此外,材料电磁参数与微波频率的匹配性是进一步提升隐身效果的关键因素。红外隐身材料则主要通过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有效屏蔽红外探测信号,其性能可通过控制表面温度和降低红外反射率得已优化。研究表明,多孔材料和涂层技术在广泛的红外波段内能实现显著的隐身效果。基于吸收光谱对隐身材料进行分类,讨论了用于微波频段的雷达隐身材料和用于红外频段的红外隐身材料,以及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机遇进行了展望。通过对雷达和红外隐身材料研究前沿的探讨,揭示了其在现代军事中的重要性。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隐身材料的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隐身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技术 雷达隐身 雷达散射截面积 红外隐身 红外辐射能量 吸收光谱 微波频段 红外频段 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
下载PDF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波吸收应用进展
10
作者 邓小妹 蒋肖 +1 位作者 黄俊 曾小军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32-250,共19页
信息安全和目标隐身的迫切需求使得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具有高纵横比的一维碳化硅(SiC)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介电损耗和耐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温电磁波吸收领域。本文综述了一维SiC材料的制备方法(静电纺丝法、模板法... 信息安全和目标隐身的迫切需求使得电磁波吸收材料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具有高纵横比的一维碳化硅(SiC)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介电损耗和耐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温电磁波吸收领域。本文综述了一维SiC材料的制备方法(静电纺丝法、模板法、水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阐述关键工艺参数对材料组分和结构的影响规律,重点关注SiC复合材料(一维SiC复合碳基材料、磁性材料以及MXene材料)的组分、结构与其电磁参数之间关联性,从而阐明一维SiC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机制和应用。最后,提出了一维SiC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碳化硅 阻抗匹配 介电损耗 磁损耗 电磁波吸收
下载PDF
高温抗变形高白日用陶瓷坯体的研制
11
作者 潘心悦 李林桧 +2 位作者 包义 徐志坚 李家科 《中国陶瓷工业》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以钾长石、石英、漂洗黏土等为主要原料,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坯体增强剂,通过正交实验法制备日用陶瓷坯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原生黏土、Al_(2)O_(3)粉体添加量对坯体白度、烧成收缩、吸水率和高温抗变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研... 以钾长石、石英、漂洗黏土等为主要原料,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坯体增强剂,通过正交实验法制备日用陶瓷坯体。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原生黏土、Al_(2)O_(3)粉体添加量对坯体白度、烧成收缩、吸水率和高温抗变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坯体配方组成为:钾长石22.8wt.%、石英27.2wt.%、漂洗黏土50wt.%、Al_(2)O_(3)外加量8wt.%,在烧成温度1300℃、保温30min条件下,所制备试样白度为86.4、烧成收缩为6.5%、吸水率为0.4%、塑性形变指数为1.45×10^(-6)mm^(-1),比未添加Al_(2)O_(3)坯体的塑性指数降低17.1%,所研制坯体在日用陶瓷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组成 烧成收缩 吸水率 白度 塑性形变
下载PDF
烧结温度与添加剂对氧化铝基复相陶瓷的理化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罗文伯 曹宇 +4 位作者 胡继林 曾婷 陈都 董蛟鹏 陈占军 《江西化工》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本文以氧化铝、堇青石、镁铝尖晶石作为主要原材料,选择Y2O_(3)、TiO_(2)、MnO_(2)以及ZnCO_(3)等添加剂作为烧结助剂,采用常压烧结方法在不同烧结温度(1500℃、1550℃、1600℃)下制备氧化铝-堇青石-镁铝尖晶石复相陶瓷。主要研究烧结... 本文以氧化铝、堇青石、镁铝尖晶石作为主要原材料,选择Y2O_(3)、TiO_(2)、MnO_(2)以及ZnCO_(3)等添加剂作为烧结助剂,采用常压烧结方法在不同烧结温度(1500℃、1550℃、1600℃)下制备氧化铝-堇青石-镁铝尖晶石复相陶瓷。主要研究烧结温度与烧结助剂等条件对氧化铝基复相陶瓷的理化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550℃的条件下,配方4陶瓷样品的综合性能更好,其体积密度为3.68 g/cm^(3),气孔率为0.48%,抗折强度达到218.5 MPa。该陶瓷样品总体上显微结构更为致密,仅存在较小而稀疏的气孔,说明氧化铝基复相陶瓷有更高的致密度和更好的力学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复相陶瓷 烧结助剂 性能 抗折强度 显微结构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ZnIn_(2)S_(4)材料及其可见光降解四环素的性能研究
13
作者 彭阳 刘人源 +4 位作者 梁博宇 周雨晴 邱杨 洪燕 廖润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7,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花瓣型的ZnIn_(2)S_(4)光催化剂,通过XRD、SEM、EDS和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单一ZnIn_(2)S_(4)样品,为花瓣型微球状,其化学价态为Zn^(2+)、In^(3+)和S^(2-)。在可见光下,研究了不同前驱体p H值...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花瓣型的ZnIn_(2)S_(4)光催化剂,通过XRD、SEM、EDS和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单一ZnIn_(2)S_(4)样品,为花瓣型微球状,其化学价态为Zn^(2+)、In^(3+)和S^(2-)。在可见光下,研究了不同前驱体p H值、水热反应时间、合成温度下ZnIn_(2)S_(4)光催化材料对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效果,试验表明在合成温度为160℃、未调pH值、保温时间为12 h条件下合成的花瓣型Zn In_(2)S_(4)样品对盐酸四环素具有最佳降解效果,其降解效率为7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光催化 ZnIn_(2)S_(4) 四环素
原文传递
基于SEVNB法对层压陶瓷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闵祖鑫 蒋浩勃 +4 位作者 王杜希平 卓楚扬 白明敏 黄凯 饶平根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2-50,共9页
采用简单模压工艺制备了Al_(2)0_(3)/铁丝网夹层层压陶瓷复合材料,采用基于飞秒激光的SEVNB法测试了其在不同切口位置的断裂韧性值,分析了切口尖端半径对该材料断裂韧性测试值的影响。结果表明,Al_(2)0_(3)/铁丝网夹层层压陶瓷复合材料... 采用简单模压工艺制备了Al_(2)0_(3)/铁丝网夹层层压陶瓷复合材料,采用基于飞秒激光的SEVNB法测试了其在不同切口位置的断裂韧性值,分析了切口尖端半径对该材料断裂韧性测试值的影响。结果表明,Al_(2)0_(3)/铁丝网夹层层压陶瓷复合材料表现出近似脆性断裂行为,切口尖端最低点在第4层铁丝网夹层时的断裂韧性值达6.88MPa·m^(1/2),高于在第3层时的5.51 MPa·m^(1/2),略低于介于第3与第4层之间时的7.01 MPa·m^(1/2),且切口尖端半径对该材料断裂韧性测试值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NB法 飞秒激光 断裂初性 Al_(2)0_(3)陶瓷 层压陶瓷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国内外碳化硅陶瓷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辰冉 谢志鹏 +3 位作者 康国兴 安迪 魏红康 赵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53-1370,共18页
碳化硅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导热性、抗氧化性及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环保、化工机械、半导体、国防军工等领域。然而,由于碳化硅为强共价键化合物,且具有低的扩散系数,导致其在制备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烧结致... 碳化硅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导热性、抗氧化性及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环保、化工机械、半导体、国防军工等领域。然而,由于碳化硅为强共价键化合物,且具有低的扩散系数,导致其在制备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烧结致密化困难。因此,大量研究工作通过烧结技术的研究与烧结助剂的选择和优化等手段促进碳化硅致密化过程,降低烧结温度,细化晶粒,改善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各项性能。本文基于对碳化硅材料烧结行为、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认识,综述了碳化硅烧结工艺的发展及烧结助剂的选择标准,同时分析和介绍了碳化硅陶瓷材料在传统工业与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烧结技术 烧结助剂 碳化硅应用
下载PDF
碳化硅陶瓷材料烧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辰冉 谢志鹏 赵林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9,共13页
碳化硅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在化工、冶金、机械、能源、环保等工业领域以及半导体、光电子等现代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SiC晶体结构特征及粉体烧结特性入手,详细论述了碳化硅陶瓷的重要... 碳化硅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在化工、冶金、机械、能源、环保等工业领域以及半导体、光电子等现代科技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SiC晶体结构特征及粉体烧结特性入手,详细论述了碳化硅陶瓷的重要烧结工艺的研究进展,既包括主流的反应烧结、无压烧结、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又包括最新发展起来的放电等离子烧结和振荡压力烧结技术,并着重介绍了各项烧结技术的烧结特性、烧结机理、材料与产品性能等方面,最后对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烧结技术 烧结机理 产品性能
下载PDF
轻质、高强、隔热多孔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汪长安 郎莹 +2 位作者 胡良发 董岩浩 周军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航天飞行器对热防护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展具有更高使用温度、更小密度、更好隔热性能和更强力学性能的新型热防护材料,耐高温多孔陶瓷是其中的一类重要候选材料。本文总结了作者的课题组近年来...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航天飞行器对热防护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展具有更高使用温度、更小密度、更好隔热性能和更强力学性能的新型热防护材料,耐高温多孔陶瓷是其中的一类重要候选材料。本文总结了作者的课题组近年来在轻质、高强、隔热多孔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耐高温多孔陶瓷材料一些新颖的制备工艺、多孔结构的调控、热/力性能的匹配等。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热防护 制备工艺 隔热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界面工程的无机纳米结构材料在电催化还原CO_(2)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力方 李成金 +2 位作者 周晓霞 沈宗洋 陈航榕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3-638,共16页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eduction Reaction,CO_(2)RR)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将CO_(2)还原为具有附加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应用潜力的CO_(2)转化技术之一。然而,电催化CO_(2)还原依然存在反应过电势高、产物选择...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eduction Reaction,CO_(2)RR)利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将CO_(2)还原为具有附加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应用潜力的CO_(2)转化技术之一。然而,电催化CO_(2)还原依然存在反应过电势高、产物选择性差以及稳定性低等诸多问题,如何设计制备高效、低成本的电催化剂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具有多功能的活性位点、可调控形貌结构和化学组分的金属基电催化剂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电催化CO_(2)材料。近年来,通过界面工程构造异质界面产生应变效应、电子效应以及载体效应等为获得高效CO_(2)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介绍了电催化CO_(2)还原的反应过程,并详细分析了界面如何影响CO_(2)RR的内在机理。基于三种经典的界面纳米结构模型:核壳结构、异质结结构以及载体结构,综述了无机纳米结构材料在电催化还原CO_(2)中的最新进展,最后对界面工程在CO_(2)RR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机遇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催化还原 电催化剂 界面工程 核壳结构 异质结结构 载体结构
下载PDF
微量纳米氧化铝掺杂强化氧化锆陶瓷材料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甘学贤 张小珍 +1 位作者 宋秀梅 张清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5-539,共5页
本文采用纳米氧化铝制备了氧化兌稳定氧化锆(YSZ)陶瓷,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烧结密度,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等测试技术对试样进行表征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湿法粉碎工艺成功实现了微量纳米氧化铝对YSZ材料的掺杂改性,... 本文采用纳米氧化铝制备了氧化兌稳定氧化锆(YSZ)陶瓷,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能谱,烧结密度,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等测试技术对试样进行表征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湿法粉碎工艺成功实现了微量纳米氧化铝对YSZ材料的掺杂改性,掺杂后的样品,氧化锆陶瓷晶粒细小,断裂主要以穿晶断裂为主,这可能是由于纳米氧化铝颗粒对氧化锆材料颗粒晶界产生了钉扎作用,有效抑制了氧化锆基体晶粒的异常长大,同时有利于减小基体中各种缺陷尺寸,使得基体材料具有更加均匀的微观结构。当氧化铝掺杂量为0.25wt.%时,烧结致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99.6%、1206MPa和9.4MPa·m^1/2,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YSZ陶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温烟气过滤陶瓷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玉君 赵慧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53,共6页
实验以高温陶瓷纤维、高岭土、钾长石、锂辉石、滑石、氧化钙等为主要的原料,木炭粉为造孔剂,用半干压型法制备耐高温过滤陶瓷材料。详细探究了陶瓷纤维含量、造孔剂加入量对材料的显气孔率、抗折强度等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 实验以高温陶瓷纤维、高岭土、钾长石、锂辉石、滑石、氧化钙等为主要的原料,木炭粉为造孔剂,用半干压型法制备耐高温过滤陶瓷材料。详细探究了陶瓷纤维含量、造孔剂加入量对材料的显气孔率、抗折强度等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原料配方、成型压力、烧成制度等进行了优化。最后得到配方为:高温陶瓷纤维77.78 wt%、高岭土6.67 wt%、钾长石6.67 wt%、锂辉石6.67 wt%、滑石1.33 wt%、氧化钙0.89 wt%、外加木炭粉45.0 wt%、甲基1.5 wt%、三聚磷酸钠0.5 wt%。5 MPa的成型压力成型后,在氧化性气氛下,以3℃/min从室温升至900℃后,再以5℃/min继续升至最高温度1270℃后保温20 min,制备的陶瓷样品的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烟气过滤陶瓷 高温陶瓷纤维 造孔剂 显气孔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