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国家安全风险的情报感知理论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明程 李勇男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76,共9页
[研究目的]全面掌握国家安全态势,是国家安全治理的先决条件。在情报感知的视角下,探索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推进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研究方法]运用规范研究方法,首先对情报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然后对情... [研究目的]全面掌握国家安全态势,是国家安全治理的先决条件。在情报感知的视角下,探索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推进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研究方法]运用规范研究方法,首先对情报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然后对情报感知研究进展及优势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构建集数据感知、情报刻画、态势感知及情报响应为一体的面向国家安全风险的情报感知理论模型,并解析其内涵。[研究结论]研究表明,该模型的构建将为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提供普适性的模型参考,为推动情报感知的实践应用奠定基础,为夯实国家安全情报能力,进而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情报 国家安全风险 情报工作 情报感知 态势感知 风险监测
下载PDF
国家安全和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国家安全学的研究范围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思源 刘跃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研究目的]更加科学地界定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回应有关国家安全学理论存在“国家安全泛化”问题的争议,筑牢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概括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分析框架,从哲学层面普遍... [研究目的]更加科学地界定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回应有关国家安全学理论存在“国家安全泛化”问题的争议,筑牢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根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概括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分析框架,从哲学层面普遍地分析人类的对象性活动与事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并具体应用于国家安全领域,阐明“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的发生机制与特点。[研究结论]“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是更科学的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的“国家安全泛化”乃至于“安全泛化”本质上只是思想认知的偏差。以国家安全与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为研究对象的国家安全学在理论上不存在“泛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泛化 人化自然 事物的国家安全属性
下载PDF
美国关键矿产安全的脆弱性识别与韧性操作逻辑 被引量:6
3
作者 阙天舒 闫姗姗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30,159,160,共27页
关键矿产安全是满足国防工业基础建设、助推清洁能源产业转型以及实现诸多高新技术研发与落地等国家安全需要的核心要素。供应链的安全则是关键矿产安全的核心,而生产与开发能力、回收技术发展、地缘政治竞争等因素皆会影响供应链的稳... 关键矿产安全是满足国防工业基础建设、助推清洁能源产业转型以及实现诸多高新技术研发与落地等国家安全需要的核心要素。供应链的安全则是关键矿产安全的核心,而生产与开发能力、回收技术发展、地缘政治竞争等因素皆会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存在严重对外依赖的现实使得美国为摆脱关键矿产安全的脆弱性,开始追求关键矿产的安全韧性。但在全球实力和地位相对下降的背景下,美国将地缘政治竞争视为影响供应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美国在关键矿产安全领域表现出双重叙事:一方面,美国秉持生存叙事,力图通过减少关键矿产供应链的脆弱性,增强韧性,以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美国又主张权力叙事,将关键矿产安全韧性视为操作工具,以谋求全球控制和主导地位。在双重叙事的交织下,美国通过政治化关键矿产评估、构建排他性供应链等策略,意图在国际舞台上塑造有利于己的格局。而此种刻意制造安全焦虑、拉动“小圈子”、分割全球发展力量的举措给全球安全韧性带来严重冲击,威胁全人类的福祉,中国要高度警觉其进一步的举措,并积极进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矿产安全 脆弱性 韧性 权力叙事 全球安全韧性
下载PDF
美国对华安全战略的框架性分析——基于聚类分析法
4
作者 倪春乐 王瑶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53,共8页
[研究目的]用历史长焦距审视中美关系合作、竞争、对抗多重面相交织背景下,美国对华安全战略调整的表象、动因及基本规律。[研究方法]以存在论的现象学作为方法论的基础,基于框架性分析对美国对华安全战略开展历史和现实分析,运用语义... [研究目的]用历史长焦距审视中美关系合作、竞争、对抗多重面相交织背景下,美国对华安全战略调整的表象、动因及基本规律。[研究方法]以存在论的现象学作为方法论的基础,基于框架性分析对美国对华安全战略开展历史和现实分析,运用语义网络探究战略的“视域性框架”,创建聚类谱系图还原战略的“议题性框架”,进而总结战略演进的“认知性框架”。[研究结论]根据对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可能存在的框架类型的构建,可以探知未来美国对华安全战略议题趋向多元化,在“战略竞争”的导向下,脱钩、冲突都有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安全战略 战略竞争 框架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安全与发展:策略体系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阙天舒 方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53,共10页
国家现代化是各国转型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如何在安全和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迈向动态平衡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已然成为摆在不同国家面前的重要议题。西方国家现代化受资本逻辑支配片面追求资本经济发展而导致一系列关系矛盾与安全问题,后... 国家现代化是各国转型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如何在安全和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迈向动态平衡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已然成为摆在不同国家面前的重要议题。西方国家现代化受资本逻辑支配片面追求资本经济发展而导致一系列关系矛盾与安全问题,后发国家在模仿西方现代化以及转向非西方道路的过程中则没有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时序问题,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安全与发展关系的失衡。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逻辑为中心,将本国传统文化、历史实践和现代化理念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现代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安全与发展被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维护好国家的安全,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只有保障好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够为国家的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进而言之,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契合,统筹安全与发展是现代国家转型与国家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同时也是推动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动力源泉。随着历史情境的变化,我们还需适时地去界定安全与发展的内涵,与时俱进更新安全与发展的治理策略和路径,安全和发展也将与治理现代化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逻辑 总体国家安全观
原文传递
国家安全“本身”与“相关”——“国家安全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辨析
6
作者 刘跃进 刘黎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7,共10页
国家安全包括一个国家所有国民的安全、所有领域的安全、所有方面的安全、所有层级的安全,是一个国家所有国民、所有领域、所有方面、所有层级安全的总和。把一个国家的任何安全置于国家安全之中,都不是国家安全概念的“泛化”。国家安... 国家安全包括一个国家所有国民的安全、所有领域的安全、所有方面的安全、所有层级的安全,是一个国家所有国民、所有领域、所有方面、所有层级安全的总和。把一个国家的任何安全置于国家安全之中,都不是国家安全概念的“泛化”。国家安全不包括诸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各种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也不包括诸如恐怖主义、新冠疫情等各种威胁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还不包括军事、情报、外交、警务、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国家安全体制完善等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国家安全保障活动、保障措施、保障能力等。这些是国家安全的各种“相关”,而不是国家安全的“本身”。无论是把影响和威胁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因素置于国家安全之中,还是把保障国家安全的各种活动、措施、手段、认识、思想、理论、能力等置于国家安全之中,都是国家安全概念的“泛化”。只有科学严谨地认识“国家安全包括什么”和“国家安全不包括什么”,才能真正认识国家安全概念“泛化”问题,既避免把不是“泛化”说成“泛化”,也避免对真正的“泛化”视而不见、认识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内容 国家安全要素 国家安全简化 国家安全泛化 国家安全边界
原文传递
论数字时代侦查机关收集通信信息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艾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我国目前虽然已初步构建起规制侦查机关收集通信信息的法律体系,但这一体系未能较好地因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存在诸多不足。在数字时代,多元化样态的通信信息背后承载着不同的保护法益。立法者应当区分这些不同的保护法益,依循通信信... 我国目前虽然已初步构建起规制侦查机关收集通信信息的法律体系,但这一体系未能较好地因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存在诸多不足。在数字时代,多元化样态的通信信息背后承载着不同的保护法益。立法者应当区分这些不同的保护法益,依循通信信息类型的本质特征,作出合乎比例的、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具体而言,我国应从如下方面加强法律规制:一是由刑事诉讼法为某些新型侦查措施提供特别授权依据,以符合宪法要求;二是按照通信信息类型的不同,以比例原则为指导进行相应密度的法律规制;三是大幅度提升扣押邮件、电报措施的法律规制密度;四是对查看嫌疑人手机通信内容信息的行为进行独立授权;五是建立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的相应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侦查机关 通信信息 个人信息 法律规制
下载PDF
大数据侦查中的算法权力构造及其规制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2,共10页
算法与大数据侦查的共振极大提升了算法权力的外部效用,算法通过隐私计算整合了数据关系,聚合了侦查的监控能力。通过预测犯罪延伸了侦查的时空触角,追诉行为出现预防化特征。通过自动化决策将基于警察个体的经验法则运用概率化,加强了... 算法与大数据侦查的共振极大提升了算法权力的外部效用,算法通过隐私计算整合了数据关系,聚合了侦查的监控能力。通过预测犯罪延伸了侦查的时空触角,追诉行为出现预防化特征。通过自动化决策将基于警察个体的经验法则运用概率化,加强了算法决策的专断性。算法的外部效用形塑了算法权力的内部构造,大数据侦查中数据分析型职权的成型、预防性职权的渗透以及数字化的决策程序成为算法权力形态。面对算法权力的扩张,程序法上应当更新规制框架,包括构建以限制算力为核心的数据分析型职权规制框架,确立以场景为标准的警察预防性职权与侦查权的界分点,构建以线索生成为取向的算法决策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侦查 算法权力 数据分析型职权 预防性职权 规制路径
原文传递
认知战的基本原理及致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飞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认知战正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竞争的“大脑争夺战”,关系着国家安全。如何有效防御认知战、防止社会理性的坍塌成为社会治理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以认知科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认为认知战主要是通过强化认知争夺、诱发认知压力、利用认知偏差等... 认知战正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竞争的“大脑争夺战”,关系着国家安全。如何有效防御认知战、防止社会理性的坍塌成为社会治理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以认知科学理论为基础,分析认为认知战主要是通过强化认知争夺、诱发认知压力、利用认知偏差等基本原理展开运作。研究发现,制造信息迷雾、实施不对称叙事和开展反射控制是认知战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战 国家安全 信息迷雾 不对称叙事 反射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DTM的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热点主题及演化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瑞鹏 李勇男 +1 位作者 刘帅 杨川律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4-143,共10页
[研究目的]当前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对抗博弈日趋激烈,通过量化分析60份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报告,从时间维度挖掘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阶段战略重心及主题演化趋势,并总结相关经验提出优化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当前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对抗博弈日趋激烈,通过量化分析60份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报告,从时间维度挖掘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阶段战略重心及主题演化趋势,并总结相关经验提出优化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方法]将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报告发布分为起草发布、实施调整和加速深化三个阶段,以美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及联邦机构人工智能战略文件和人工智能法案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主题模型,通过计算主题热度及主题相似度,分析三个阶段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战略重点及演化路径。[研究结论]DTM共挖掘出16个人工智能战略主题及各阶段的主题热点分布,研究发现美国人工智能战略重心逐渐由经济利益和基础布局转向维护国家安全,且更加注重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竞争,同时未来将统筹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最后该文对比了中美人工智能战略主题的异同,并提出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美国人工智能战略 DTM 人工智能战略主题 主题演化 科技竞争
下载PDF
“巩固实现稳藏安康的战略要地”重要意义简析——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治国安边新指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勇 杨荣涛 成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6,共10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央提出的“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重大命题,对我国西部省份考验尤为巨大,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讲话中强调四川“要从治国、安边、稳藏的内在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央提出的“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重大命题,对我国西部省份考验尤为巨大,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讲话中强调四川“要从治国、安边、稳藏的内在关系上把握四川涉藏地区同全省全国大局的内在联系”。这个要求蕴涵丰富,既有深厚的历史依据,又有着安边与经营周边战略新指向,内含“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底蕴,即四川在全国尤其是大西部(包括西南、西北)的政治地理枢纽无可替代,应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潜力,以四川高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安全,策动西藏、青海、甘肃、云南、陕西的发展和稳定,发挥兼具经济地理枢纽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中继阶段,担负起“战略要地”应有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安全 稳藏安康 战略要地 地区枢纽 经略周边
原文传递
基于异构属性传播的网络用户画像方法
12
作者 李勇男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60-167,共8页
[目的/意义]为解决现有基于在线评论的用户画像维度单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异构属性传播的网络用户画像方法。[方法/过程]基于用户、电影和标签构建图模型,从基本属性、电影偏好、情感偏好以及评分行为多个维度对用户属性初始化,作为用... [目的/意义]为解决现有基于在线评论的用户画像维度单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异构属性传播的网络用户画像方法。[方法/过程]基于用户、电影和标签构建图模型,从基本属性、电影偏好、情感偏好以及评分行为多个维度对用户属性初始化,作为用户节点属性,并通过迭代传播的方式不断更新用户属性。[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显著丰富用户画像维度,相比现有最优深度学习模型,均方误差由0.113减小到0.083。通过属性扩增及传播,本方法能够提供丰富且准确的用户画像能力。[局限]实验数据来源于电影评论,用户画像对象为电影评分用户,场景较为单一,缺少在其他领域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属性传播 图模型 用户画像 用户属性提取
原文传递
“稳藏安康”考略
13
作者 成飞 孙勇 杨荣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6,共8页
自古以来,中国陆疆的治边、筹边、保边等重大军政要务,俱围绕着对华夏地理枢纽及其延长地带的认识而衍生。历经漫长岁月,中央政府逐渐形成“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决策思路,把“稳藏”与“安康”一体化决策、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治理,有... 自古以来,中国陆疆的治边、筹边、保边等重大军政要务,俱围绕着对华夏地理枢纽及其延长地带的认识而衍生。历经漫长岁月,中央政府逐渐形成“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决策思路,把“稳藏”与“安康”一体化决策、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治理,有力推动了把整个青藏地区纳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中。从宏观历史脉络上看,元明清三代依托康区治理西藏,标志着封建王朝时代稳藏安康战略成形,亦是古代至近代治边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自红军长征起,在康区探索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基层组织,开启了与封建时期中央政府主导下稳藏安康政策及措施截然不同的全新历史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康区成为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和经营西藏的战略通道、战略支点和战略要地,为丰富中国特色民族政策、完善民族自治区区划奠定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基础。进入新时代,“稳藏安康”在国家边疆战略中作用殊为,蕴含着四川涉藏地区同全省全国大局密切内联的重要意义,以及“巩固实现稳藏安康战略要地”的目标任务,再次赋能作为西部枢纽的四川进行“大后方”的建设,标志着“稳藏安康”战略进入全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藏安康 边疆治理 国家战略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