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FGM-IDWA融合算法的智能小车路径规划
1
作者 杜琼 杜峰 +3 位作者 王铎 季鹏昊 程剑锋 齐蕾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针对动态窗口法在动态障碍物环境下避障效果差、路径非最优等问题,将改进间隙跟踪法(improved follow the gap method,IFGM)与改进动态窗口法(improved dynamic window approach,IDWA)进行融合。改进间隙跟踪法的效用函数考虑障碍物间... 针对动态窗口法在动态障碍物环境下避障效果差、路径非最优等问题,将改进间隙跟踪法(improved follow the gap method,IFGM)与改进动态窗口法(improved dynamic window approach,IDWA)进行融合。改进间隙跟踪法的效用函数考虑障碍物间的间隙大小和智能小车与目标坐标的夹角来寻找可行间隙及合理的航向角;在DWA原有评价函数中引入动态避障函数,使智能小车在面对多个动态障碍物时能灵敏地控制速度,以达到敏捷避障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DWA算法相比,IFGM-IDWA融合算法减少了15%~25%的碰撞率,能够更加灵活地控制智能小车的平移速度和旋转速度,更加有效地保证智能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且减少了时间消耗,提高了运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小车 动态窗口法 间隙跟踪法 动态障碍物 路径规划 避障
下载PDF
AEB系统的CarMaker/Simulink联合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秦程现 张蕾 爱慕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针对汽车AEB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时间的控制算法。研究选取车辆碰撞时间作为控制变量,通过输出的期望减速度来确定各车轮上的制动力矩,从而提高车辆的纵向行驶安全性。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采用CarMaker/Simulink联合建立虚拟仿真环... 针对汽车AEB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时间的控制算法。研究选取车辆碰撞时间作为控制变量,通过输出的期望减速度来确定各车轮上的制动力矩,从而提高车辆的纵向行驶安全性。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采用CarMaker/Simulink联合建立虚拟仿真环境,并选取C-NCAP(2018版)AEB系统的追尾评分场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试验较好地验证了AEB系统算法的有效性;根据碰撞时间可以准确预判危险程度,使车辆保持在合适的安全车距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Maker 联合仿真 AEB系统 紧急制动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架构及测试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甘海云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分级和网联化分级,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体系架构、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针对智能汽车开发过程的特殊性,分析了智能汽车开发过程的测试需求,并对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 介绍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分级和网联化分级,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体系架构、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针对智能汽车开发过程的特殊性,分析了智能汽车开发过程的测试需求,并对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的制定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技术架构 控制系统架构 测试方法
下载PDF
GAN在电动汽车主动发声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梁凯 张巍 赵海军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为提高电动汽车引擎拟音的个性化效果和质量,引入生成对抗网络(GAN)模型,构建了电动汽车的GAN主动发声模型,设计了模型中各层网络的结构和卷积核大小,利用自适应时刻估计算法优化网络各层权重,并将模型用于样本生成试验。在模型训练中... 为提高电动汽车引擎拟音的个性化效果和质量,引入生成对抗网络(GAN)模型,构建了电动汽车的GAN主动发声模型,设计了模型中各层网络的结构和卷积核大小,利用自适应时刻估计算法优化网络各层权重,并将模型用于样本生成试验。在模型训练中提出一种相位扰动操作,用于解决上采样操作产生音调噪声的问题;为证明GAN模型中不同输入信号的性能差异,构建了基于二维声谱图输入的GAN模型,并用于对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可准确地学习到原始音频信号的特征分布;人耳听觉测试结果显示,生成的声音样本真实度在90%以上;基于留一法(LOO)的1-NN分类评价结果显示,原生音频和二维声谱图GAN模型的LOO精度均大于或接近50%,表明模型训练未产生过度拟合,采用本文方法生成音效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主动发声 生成对抗网络 原生音频 声谱图
下载PDF
面向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改进双鉴别器生成对抗网络算法
5
作者 廖光凤 关志伟 陈强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5,共9页
针对现有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对全局和多尺度特征提取不充分,对不同模态图像的关键信息提取不精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鉴别器生成对抗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生成器结合卷积和自注意力机制,捕获多尺度局部特征和... 针对现有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对全局和多尺度特征提取不充分,对不同模态图像的关键信息提取不精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鉴别器生成对抗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生成器结合卷积和自注意力机制,捕获多尺度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其次,将注意力机制与跳跃连接结合,充分利用多尺度特征并减少下采样过程中的信息丢失;最后,两个鉴别器引导生成器关注红外图像的前景显著目标和可见光图像的背景纹理信息,使融合图像保留更多关键信息。在公开数据集M~3FD和MSRS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对比算法相比,6种评价指标结果显著提高,其中平均梯度(Average Gradient, AG)在两个数据集上相较于次优结果分别提高了27.83%和21.06%。本文算法的融合结果细节丰富,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生成对抗网络 双鉴别器 红外图像
下载PDF
TidyYOLOv4-SPP3实时精细无人驾驶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新潮 严英 甘海云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72-78,共7页
无人驾驶车辆在复杂的城市交通环境中的视觉检测是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由于车辆的激增与交通的迅速发展使得无人驾驶难以在此环境下快速精准地检测到目标对象.视觉识别算法YOLOv4在环境识别中拥有优秀的检测功能,但在复杂场景中受相对速... 无人驾驶车辆在复杂的城市交通环境中的视觉检测是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由于车辆的激增与交通的迅速发展使得无人驾驶难以在此环境下快速精准地检测到目标对象.视觉识别算法YOLOv4在环境识别中拥有优秀的检测功能,但在复杂场景中受相对速度和小目标的制约无法满足无人驾驶的需求.实验通过在YOLOv4的三个YOLO检测头前增添空间金字塔模块来提高检测精度的需求,然后在网络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剪枝策略来精简目标检测算法满足实时性的需求,总体优化后的算法称为TidyYOLOv4-SPP3.TidyYOLOv4-SPP3与YOLOv4在VOC2012数据集上得出的实验结果如下:Inference time比YOLOv4减少了76.38%,Volume比YOLOv4减少了93.35%,精度没有显著变化.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TidyYOLOv4-SPP3更适合无人驾驶视觉在复杂城市交通环境下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yYOLOv4-SPP3 目标检测 模型压缩 无人驾驶
下载PDF
智能汽车平行泊车路径规划算法
7
作者 武继权 杜峰 +2 位作者 程剑锋 徐慧 陈强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针对自动泊车路径规划时在平行泊车过程中存在曲率突变和曲率变化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蜣螂算法的平行泊车路径规划算法。该方法基于圆弧-直线-圆弧路径规划原则,计算平行泊车的避障约束,构建一个基于五次多项式曲线的非线性路... 针对自动泊车路径规划时在平行泊车过程中存在曲率突变和曲率变化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蜣螂算法的平行泊车路径规划算法。该方法基于圆弧-直线-圆弧路径规划原则,计算平行泊车的避障约束,构建一个基于五次多项式曲线的非线性路径规划模型,并纳入多种约束条件,最终通过优化的蜣螂算法解决这一多约束问题。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蜣螂算法相比原始算法减少约54.5%的迭代次数,有效提升收敛速度和寻优性能;获得的平行泊车路径长度相较于传统方法缩短3.48%;在不同条件下,路径规划均展现出良好的跟踪性能,验证了该泊车路径规划算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辅助 平行泊车 路径规划 五次多项式 蜣螂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典型工况感知算法研究
8
作者 王梦园 甘海云 袁志宏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第22期17-23,共7页
针对自动驾驶频发交通事故的问题,结合中国道路的典型工况,文章基于信息融合的理念,将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融合的目标检测的结果进行融合来解决盲区中行人横向穿越道路的小目标检测问题。首先将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环境感知的信息进行融合... 针对自动驾驶频发交通事故的问题,结合中国道路的典型工况,文章基于信息融合的理念,将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融合的目标检测的结果进行融合来解决盲区中行人横向穿越道路的小目标检测问题。首先将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环境感知的信息进行融合;然后通过yolov2目标检测算法对相邻车道前方车辆进行检测;最后,对车辆前方划定ROI(Region of Interest),并通过yolov3-bt对ROI进行检测。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对车辆前方出现行人这一现象,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信息融合的方法比单视觉算法检测提前135帧,即检测时间提前4.5 s,提升了17.8%。表明文章提出的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信息融合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环境感知 信息融合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基于红外图像的目标检测算法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花成才 磨少清 +2 位作者 陈怡霖 胡海 吴思雨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针对车载红外图像细节信息表现不明显、对比度低、成像效果差等缺点导致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改进的目标检测网络。首先在头部网络中添加一个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动态探测头,其特征层间的注意力机制用于尺度感知,... 针对车载红外图像细节信息表现不明显、对比度低、成像效果差等缺点导致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改进的目标检测网络。首先在头部网络中添加一个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动态探测头,其特征层间的注意力机制用于尺度感知,空间位置间的注意力机制用于空间感知,输出通道内的注意力机制用于任务感知,这使网络更加重点关注检测任务中相关联的前景目标,提升模型目标检测头的表达能力。然后在训练时用MPDIOU替换CIOU边界框损失函数,提升模型的定位精度与效率。最后把轻量级网络FasterNet添加到颈部网络末端中的C3模块,提升模型的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模型较改进前原始网络模型的mAP提升了2.1%,模型权重大小几乎不变,满足体积小与实时性的需求,适用于车载嵌入式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YOLOv5s 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 车载红外图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与数据回归的智能车单目测距方法
10
作者 郭贺 张蕊 +3 位作者 成英 彭涛 夏鹏 张扬 《公路交通科技》 2025年第3期11-20,共10页
【目标】针对自动驾驶中单目测距精度不高与泛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数据回归的单目测距方法。【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采用K-means++算法对先验框进行重新聚类,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点。其次... 【目标】针对自动驾驶中单目测距精度不高与泛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数据回归的单目测距方法。【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采用K-means++算法对先验框进行重新聚类,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点。其次,在主干网络中引入注意力机制,有效提升特征提取能力。同时,将原损失函数替换为E-IOU损失函数,显著降低了目标定位误差。然后,基于改良的目标检测算法,构建了单目测距模型。该模型依托于不同检测对象的斜角长度与摄像头的真实距离建立了若干回归方程,扩充了单位图像内的像素点数目,提高了检测精度。最后,该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融合了汽车的运动数据,实现了对检测距离的双重数据融合校正。【结果】改进后的算法检测精度较原始YOLOv5提升0.68%,误报率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算法在10~100 m内的测量平均相对误差为3.67%,在30~100 m内的测量平均相对误差为3.24%。通过英伟达加速推理器TensorRT对整套算法进行加速,单张图片推理速度达到12 ms,比未加速的算法处理速度提升了5倍,比双目算法处理速度提升了4倍,且在大于30 m的测距情景中可以取得最优效果。【结论】本研究提出算法可以满足一般精度要求的智能车辆与非智能车辆的测距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单目测距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数据回归
原文传递
基于湍涡耗散的穿孔板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海军 梁凯 +3 位作者 李洪亮 陈达亮 宋伟志 甄旭东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5,共7页
气流再生噪声对消声器性能和声品质影响大,而湍涡耗散是消声器内部流场分布重要体现.利用流场分析及量纲平衡提出了湍涡耗散分布特征系数,建立了关于该系数的穿孔板消声单元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模型,求解了模型参数,并分析了影响因素.... 气流再生噪声对消声器性能和声品质影响大,而湍涡耗散是消声器内部流场分布重要体现.利用流场分析及量纲平衡提出了湍涡耗散分布特征系数,建立了关于该系数的穿孔板消声单元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模型,求解了模型参数,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穿孔板消声单元进口气流速度的增加,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快速增大,斜率都超过了1;随着湍涡耗散的增大,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减小,尤其当湍涡耗散小于1.0×10~5m^2/s^3,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快速下降,当湍涡耗散大于1.0×10~5m^2/s^3时,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下降速度趋于平缓,该模型可以定量分析穿孔板消声单元结构参数对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规律,穿孔板消声单元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随气流分布速度增大而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板消声器 气流再生噪声 总声功率级 湍涡耗散 穿孔板消声单元 结构参数
下载PDF
汽车ESP系统的CarMaker/Simulink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程现 张蕾 严英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63-1270,共8页
为提高车辆电子稳定程序的控制精度,通过分层模块化思想,提出以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输入量的ESP控制系统算法,最终输出稳定制动力矩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为保证控制系统的准确性,采用CarMaker和Simulink联合建立虚拟仿真环境,并... 为提高车辆电子稳定程序的控制精度,通过分层模块化思想,提出以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输入量的ESP控制系统算法,最终输出稳定制动力矩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为保证控制系统的准确性,采用CarMaker和Simulink联合建立虚拟仿真环境,并在ISO3888-2(2002)急促双移线试验工况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试验较好地验证了ESP系统算法的有效性;当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偏差值超过规定范围时,控制系统能准确实施制动干预,保证了车辆能准确跟踪驾驶员的期望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系统 横摆角速度 质心侧偏角 联合仿真
下载PDF
消声器压力损失与气流再生噪声映射转化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海军 梁凯 +3 位作者 李洪亮 顾灿松 周辉 张玉书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3-560,共8页
提出了消声器压力损失与气流再生噪声的湍动能分布转化系数,建立了二者的映射转化模型.对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气流再生噪声随进口气流速度和压力损失的增大而增大,总声功率级与压力损失呈类对数变化关系,在不同消声器和不... 提出了消声器压力损失与气流再生噪声的湍动能分布转化系数,建立了二者的映射转化模型.对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气流再生噪声随进口气流速度和压力损失的增大而增大,总声功率级与压力损失呈类对数变化关系,在不同消声器和不同气流速度下,计算值和试验值相对误差分别小于6%和4%.以偏置式简单扩张消声单元为例,提出了湍动能分布转化系数,建立了映射转化模型,运用该模型进行了结构参数对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讨论.结果表明: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随着扩张腔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进口管直径、出口管直径的增大而减小;气流再生噪声总声功率级随着腔体长度的增大而急速增大,随着进/出口管偏置距离的增大而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声器 压力损失 气流再生噪声 映射转化模型 总声功率级 湍动能分布转化系数
下载PDF
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中特征点匹配算法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伟文 甘海云 +1 位作者 朱冰冰 郑香禹 《汽车工程师》 2021年第12期13-17,共5页
为提高视觉SLAM图像间特征点匹配的准确性,提高自动驾驶的同步定位与建图精度,在ORB-SLAM2的基础上优化特征点匹配算法。采用由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和丰田美国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办的自动驾驶场景KITTI数据集分别对ORB-SLAM2与基于ORB-... 为提高视觉SLAM图像间特征点匹配的准确性,提高自动驾驶的同步定位与建图精度,在ORB-SLAM2的基础上优化特征点匹配算法。采用由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和丰田美国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办的自动驾驶场景KITTI数据集分别对ORB-SLAM2与基于ORB-SLAM2对特征点匹配算法优化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表明,优化后的算法生成的轨迹精度相较于ORB-SLAM2有所提高,绝对位姿误差平均值优化了14.29%,相对位姿误差平均值优化了9.67%。优化后的SLAM算法提升了轨迹精度,从而提升了自动驾驶的同步定位与建图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SLAM 自动驾驶 特征点匹配 KITTI数据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