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甙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为神经细胞 被引量:23
1
作者 贾延劼 杨于嘉 宋元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7-249,T002,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芩甙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条件。方法 :采用黄芩甙诱导 6h后 ,继续维持诱导 6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评价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微丝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波形蛋白 (... 目的 :探讨黄芩甙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条件。方法 :采用黄芩甙诱导 6h后 ,继续维持诱导 6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评价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微丝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波形蛋白 (vimentin)的表达率 ;Hoechst332 58染色评价细胞存活率。结果 :诱导 6d后MSCs形态改变 ,胞体成锥形 ,突起交织成网。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F、GFAP和vimentin表达率分别为 70 5 %± 1 1 6 % ,68 3 %± 1 3 4% ,<1 % ,<1 % ,细胞存活率为 88 4%± 5 0 %。结论 :黄芩甙可以诱导成年大鼠MSCs在体外分化成为神经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骨髓 基质细胞 神经元 大鼠 黄芩甙 体外诱导 神经系统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高频震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危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金萍 肖昕 周晓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综合比较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传统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危害性。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分析条件的相关文献12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得出合并OR值及其95%的可信区... 目的综合比较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传统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危害性。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分析条件的相关文献12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得出合并OR值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与CMV相比,HFOV能明显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功能(P<0.05)以及降低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率(P<0.01),但增加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性(P<0.05);在HFOV和CMV两种通气方式导致的气漏发生方面,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用Meta分析认为应用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优于CMV,并可减少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但应注意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震荡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危害性
下载PDF
治疗剂量高压氧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彦林 肖小敏 +1 位作者 丁琦 王雪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剂量高压氧(HBO)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1~3组、对照组(常压空气组)及ROP模型组各5只,实验1组于孕鼠分娩前单纯予治疗剂量的HBO 5 d(2ATA,800mL/L O2,1h)、实验2组新生大...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剂量高压氧(HBO)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1~3组、对照组(常压空气组)及ROP模型组各5只,实验1组于孕鼠分娩前单纯予治疗剂量的HBO 5 d(2ATA,800mL/L O2,1h)、实验2组新生大鼠不仅予宫内HBO,且出生后7d起继续HBO 5 d、实验3组仅予新生鼠7 d HBO(2ATA,800mL/L O2,1h)连续5d;对照组置于常压空气中;ROP模型组第7d常压吸氧(800mL/L)5d,然后吸空气.全部新生大鼠于17d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实验1~3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P模型组与对照组及实验1~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9±6.1 vs 1.4±0.9,1.6±1.1,1.4±0.8,P〈0.01).实验各组及对照组的VEGF的表达均以弱阳性为主,均弱于ROP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治疗剂量高压氧对胎鼠及新生鼠视网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早产儿视网膜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血管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广州地区新生儿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状况
4
作者 张宁 肖昕 +1 位作者 周晓光 周伯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新生儿输血传播病毒 (TTV)感染率及基因型。方法 用PCR对 835例正常新生儿脐血标本进行TTVDNA扩增 ,对 9例TTVDNA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  18例新生儿脐血检出TTVDNA ,阳性率 2 .2 %。 9例被测序的TTV...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新生儿输血传播病毒 (TTV)感染率及基因型。方法 用PCR对 835例正常新生儿脐血标本进行TTVDNA扩增 ,对 9例TTVDNA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  18例新生儿脐血检出TTVDNA ,阳性率 2 .2 %。 9例被测序的TTVDNA阳性标本核苷酸序列与日本分离株的同源性为 86 .8%~ 96 .7%。结论 新生儿存在先天性TT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新生儿 输血传播病毒感染 脱氧核糖核酸序列
下载PDF
黄芩甙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贾延劼 杨于嘉 +6 位作者 周燕 宋元宗 刘丽旭 宋建辉 王霞 钟乐 余小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1337-1341,共5页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黄芩甙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黄芩甙作为主要诱导剂 ,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6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 (WesternBlot)、逆转录PCR(RT PCR)法检测神经细胞、胶质...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黄芩甙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黄芩甙作为主要诱导剂 ,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6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 (WesternBlot)、逆转录PCR(RT PCR)法检测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标记蛋白和mRNA的表达 ;原位末端标记染色评价细胞凋亡率 ;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后 ,进行同种异体脑移植 ,观察诱导后细胞在脑内存活情况。结果 黄芩甙诱导 6d后 ,骨髓基质细胞形成较典型的神经细胞形态。诱导前骨髓基质细胞不表达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标记蛋白和mRNA ;诱导 6h ,nestin出现暂时表达 ,诱导 6d表达神经细胞标记蛋白和mRNA ,不表达胶质细胞标记蛋白和mRNA。细胞凋亡率为 12 2 %± 2 8%。同种异体脑移植 14d ,移植物存活良好。结论 黄芩甙可以定向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甙 骨髓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细胞 诱导剂 诱导分化
原文传递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被引量:8
6
作者 帅春 肖昕 +2 位作者 罗先琼 周晓光 张金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HMD)的疗效。方法 对 4 5例HMD患儿进行SIMV ,观察上机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5例于实施SIMV后 ,青紫即刻减轻或消失 (77 8% ) ,34/ 4 5例 (75 ...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HMD)的疗效。方法 对 4 5例HMD患儿进行SIMV ,观察上机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5例于实施SIMV后 ,青紫即刻减轻或消失 (77 8% ) ,34/ 4 5例 (75 6 % )吸气呼吸困难减轻 ;6h内动脉血氧分压由 (5 84± 1 0 6 )kPa升高至(8 15± 2 2 2 )kPa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由 (7 32± 1 6 8)kPa降低至 (5 70± 1 4 2 )kPa ,血氧饱和度由 6 7 87±11 75升高至 86 6 7± 7 75 ,pH值由 7 2 1± 0 0 9升高至 7 35± 0 0 5。 38/ 4 5例 (84 4 % )HMD患儿被治愈 ,死亡3/ 4 5例 (6 7% ) ,4例自动出院。结论 SIMV模式对HMD有良好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治疗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疗效
原文传递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及更昔洛韦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明 肖昕 +3 位作者 周晓光 罗有同 张宁 郑优荣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输血传播病毒 (TTV )感染的相关性及更昔洛韦的抗 TTV感染效果。 方法 将 2 2 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成两组 :12 5例暂未发现病因为病因未明组 ;98例已找到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因为病因明确组。另选择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输血传播病毒 (TTV )感染的相关性及更昔洛韦的抗 TTV感染效果。 方法 将 2 2 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成两组 :12 5例暂未发现病因为病因未明组 ;98例已找到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因为病因明确组。另选择 85例无高胆红素血症的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对三组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 TTV DNA扩增、电泳分析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测定。对 TTV DNA阳性且 AL T异常患儿 ,随机应用更昔洛韦或病毒唑 10mg/ (kg· d)治疗 7d后 ,复查外周血 TTV DNA和 AL T。 结果 病因未明组中 ,12例外周血检测出 TTV DNA ,阳性率为 9.6 % ;病因明确组中 ,3例外周血检测出 TTV DNA,阳性率为 3.1% ;正常对照组 TTV DNA均为阴性。三组 TTV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0 1)。9例 TTV DNA阳性和血清 AL T异常患儿中 ,5例使用更昔洛韦治疗 7d后 ,外周血 TTV DNA全部转阴 ,AL T于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 ;4例使用病毒唑治疗 2周后 ,外周血 TTV DNA仍为阳性 ,于治疗 2周内 AL T仍异常。 结论  TTV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 ,部分可导致肝功能损害。更昔洛韦可能具有良好的抗 TTV感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输血传播病毒感染 相关性 更昔洛韦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