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FGF胶原海绵的制备及其组织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邹海燕 叶春婷 +2 位作者 李斯明 彭燕豪 叶惠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Ⅰ型胶原蛋白为主要原料 ,研制一种新型的创伤敷料 ,并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检测 ,评价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方法 制备高纯度的Ⅰ型胶原蛋白溶液 ,加... 目的 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Ⅰ型胶原蛋白为主要原料 ,研制一种新型的创伤敷料 ,并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检测 ,评价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方法 制备高纯度的Ⅰ型胶原蛋白溶液 ,加入bFGF后冷冻干燥成为海绵体 ,进行组织相容性试验 ,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结果 制备的bFGF胶原海绵的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结果均呈阴性。结论 所研制的bFGF胶原海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无毒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细胞生长因子 I型胶原 组织相容性 促进创伤愈合因子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海绵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海燕 叶春婷 彭燕豪 《广州医药》 2002年第6期63-65,共3页
以猪筋腱为主要原料提取和纯化Ⅰ型胶原蛋白 ,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 ,包括SDS -PAGE蛋白质凝胶电泳、氨基酸成份分析、紫外最大吸收光谱等。经过鉴定 ,证实所提取的是高纯度的Ⅰ型胶原蛋白。在Ⅰ型胶原蛋白溶液中加入重组的人碱性成... 以猪筋腱为主要原料提取和纯化Ⅰ型胶原蛋白 ,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 ,包括SDS -PAGE蛋白质凝胶电泳、氨基酸成份分析、紫外最大吸收光谱等。经过鉴定 ,证实所提取的是高纯度的Ⅰ型胶原蛋白。在Ⅰ型胶原蛋白溶液中加入重组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 ,经冷冻干燥成为海绵状的终成品 ,研制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胶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海绵 筋腱 创伤愈合 生物医学材料
下载PDF
芒果苷对RANKL诱导的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3
作者 张金丽 杨小红 +1 位作者 梁佩红 陈鸿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4457-4460,共4页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核因子(NF)κB受体激活配体(RANKL)诱导的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重组小鼠RANKL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为模型,采用不同浓度芒果苷进行干预,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核因子(NF)κB受体激活配体(RANKL)诱导的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重组小鼠RANKL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为模型,采用不同浓度芒果苷进行干预,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破骨细胞骨架结构荧光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量和面积,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特异性蛋白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NF-κB通路激活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情况。结果芒果苷可以抑制破骨样细胞的生成,降低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抑制RANKL诱导的NF-κB通路的激活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芒果苷可以抑制体外破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破骨细胞 核因子-ΚB 核因子-Κb受体激活配体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4
作者 潘姝 赵孝开 +2 位作者 谢有富 方力 戴丽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配体l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eoxy-△12,14-prostagliandxin 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CD34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配体l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eoxy-△12,14-prostagliandxin 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CD34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机制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 cm×2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36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15d-PGJ2及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连续注射7 d。停止注射后第3、6、17天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和TGF-β1的表达。结果兔耳创面愈合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注射15d-PGJ2后瘢痕逐渐变平变软,颜色变浅,在各时间点CD34及TGF-β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15d-PGJ2可减少瘢痕内CD34、TGF-β1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有一定的防治瘢痕增生的作用,为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PPARΓ 转化生长因子Β1 CD34
原文传递
表皮干细胞仿生膜对毛囊细胞修复创面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粱蓉 沈雁 +3 位作者 戴丽冰 李孝建 刘志河 熊喜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1-283,共3页
目的 选择新生1d大鼠表皮干细胞(ESCs)接种在胶原修饰几丁质膜(C-CBM),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覆盖物,评估其修复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 将16只裸鼠随机分4组(n=4):Ⅰ型胶原组(A组)、几丁质膜组(B组)、几丁质膜+ ESCs组(C组)和... 目的 选择新生1d大鼠表皮干细胞(ESCs)接种在胶原修饰几丁质膜(C-CBM),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覆盖物,评估其修复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 将16只裸鼠随机分4组(n=4):Ⅰ型胶原组(A组)、几丁质膜组(B组)、几丁质膜+ ESCs组(C组)和Ⅰ型胶原修饰几丁质膜+ESCs组(D组),制备裸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术后定期取材,组织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4和CD200表达,观察创面早期滤泡性毛囊增生情况.结果 6周创面愈合皮肤以D组修复较好,肉眼观察创面较厚、红润,有皮纹;A组和B组的修复则较薄、呈淡紫色,易出血;C组愈合较慢;并发现表皮巢形成有规律地增多,D组>C组>B组>A组;D组CD34和CD200在手术后3d开始有毛囊干细胞增生,CD34表达延续到第4周,CD200表达延续到第6周,而C组CD34出现在第4周后,CD200出现在7d,D组是C组的2倍,A组和B组新生毛囊干细胞较少.结论 ESCs在C-CBM上生长良好,细胞可利用胶原的天然材料的黏附性,充分扩展,并参与创面修复,这些结果显示仿生膜有可能成为诱导性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几丁质 仿生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