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术式影响结肠癌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镜清 刘少杰 +2 位作者 罗辉兴 华应刚 王百林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395-239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患者行全腹腔镜手术、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情况,探讨3种术式对癌细胞脱落的影响。方法选取普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病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全腹腔镜组(n=205)、手辅助腹腔镜组(n=112)、...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患者行全腹腔镜手术、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情况,探讨3种术式对癌细胞脱落的影响。方法选取普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病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全腹腔镜组(n=205)、手辅助腹腔镜组(n=112)、开放手术组(n=67),探讨术前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结果全腹腔镜组、手辅助腹腔镜组、开放手术组间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与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腹腔积液量、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体类型无关(均P>0.05)。全腹腔镜组、手辅助腹腔镜组、开放手术组术前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3.66%、14.29%、2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3组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相应为16.59%、18.75%、2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术前腹腔游离癌细胞阴性的病例中,全腹腔镜组术后出现9例(5.08%)阳性,手辅助腹腔镜组术后出现6例(6.25%)阳性,开放手术组出现5例(9.43%)阳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1)。结论在做好无瘤原则的前提下,手辅助腹腔镜并未增加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手辅助腹腔镜亦适用于进展期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 腹腔游离癌细胞
下载PDF
茵陈蒿汤联合加味大柴胡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北平 翟淑萍 +3 位作者 苑伟 颜勇 章小兵 王百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0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联合加味大柴胡汤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中药组(TCM组,n=75)、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ntrol组,n=75)和假手术组(Sham组,n=75)。采用酶联免...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联合加味大柴胡汤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中药组(TCM组,n=75)、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ntrol组,n=75)和假手术组(Sham组,n=7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肝匀浆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含量。结果三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IL-1含量逐渐升高,在缺血再灌注后相同时间内,TCM组血清IL-1含量均低于Control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时间的延长,TCM组及Control组大鼠术后肝匀浆组织NF-κB及ICAM-1的表达逐渐增多,且TCM组各时间点NF-κB和ICAM-1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加味大柴胡汤可明显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ICAM-1和IL-1的表达,从而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手辅助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少杰 任镜清 +1 位作者 罗辉兴 杨小红 《腹部外科》 2016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开腹在右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右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的75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组(n=34)和开腹手术...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开腹在右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右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的75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组(n=34)和开腹手术组(n=41),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感染率、术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手辅助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均>0.05),两组间出血量分别为(139.85±53.75)ml和(178.05±75.04)ml、切口长度分别为(6.07±0.64)cm和(17.00±1.78)cm、切口感染率分别为5.88%和24.39%、术后CRP水平分别为(48.82±16.29)mg/L和(87.29±25.00)mg/L、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5.29±1.03)d和(6.02±1.01)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62±2.45)d和(16.49±4.7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5.29±65.02)min和(195.61±45.69)min、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2.50±5.75)和(20.71±5.65)及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病人应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肠梗阻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协同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翟淑萍 翟海英 宋均仿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0期2472-2474,共3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针对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在院期间接受常规入院诊治,...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针对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在院期间接受常规入院诊治,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和8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指标(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式,能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改善溃疡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协同护理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水平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和细胞分化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阈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建伟 唐毅 +1 位作者 沈雁 钟雪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阈值以及与细胞分化剂(CDA-II)的协同效应。方法1.0~5.0μmol/L的As2O3和1.0~5.0 g/L的CDA-Ⅱ分别以及联合与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共孵育一定时间后,用活细胞荧光染色法、DNA电泳和...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阈值以及与细胞分化剂(CDA-II)的协同效应。方法1.0~5.0μmol/L的As2O3和1.0~5.0 g/L的CDA-Ⅱ分别以及联合与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共孵育一定时间后,用活细胞荧光染色法、DNA电泳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单用As2O3 1.0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凋亡阈值是5.0μmol/L;单用CDA-Ⅱ3.0 g/L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药联合应用的凋亡阈值是1.0μmol/L As2O3+1.0 g/L CDA-II。结论 CDA-Ⅱ可以降低肝癌细胞的凋亡阈值,增加肝癌细胞对As2O3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细胞分化剂 肝癌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R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胆汁酸信号及糖异生的影响
6
作者 常诚 王百林 +3 位作者 苑伟 方少梅 洪劲松 颜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胆汁酸信号及糖异生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8)和手术组(n=8)。手术组行R... 目的探讨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胆汁酸信号及糖异生的影响。方法将1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8)和手术组(n=8)。手术组行RYGB术,假手术组在与手术组相同位置行胃肠横断并原位吻合。术前及术后第1、2、4、6、8周测各组摄食量和空腹血糖;术前、术后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敏感试验(ITT);术后8周留取空腹血清检测总胆汁酸水平,留取肝脏组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尼醇X受体(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H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mRNA表达水平,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手术组术后第4、6、8周摄食量[(18±2)、(19±3)、(20±4)g/d]显著低于假手术组[(24±3)、(28±4)、(26±3)g/d],手术组术后第2、4、6、8周空腹血糖[(6.9±0.9)、(6.0±1.1)、(6.4±0.8)、(6.8±0.7)mmol/L]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2.9±1.4)、(10.8±0.8)、(9.4±1.1)、(9.0±1.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7、5.091、3.394、9.209、9.982、6.239、5.098,P<0.05);术后2周,手术组OGTT、ITT曲线下面积[(898±118)、(428±85)mmol/(L·min)]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508±108)、(788±98)mmol/(L·min)],术后8周,手术组OGTT、ITT曲线下面积[(975±102)、(455±76)mmol/(L·min)]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575±96)、(775±86)mmol/(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0、7.849、12.120、7.886,P<0.05);术后8周,手术组大鼠血清总胆汁酸[(105.17±14.81)μmol/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68.87±10.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0,P<0.05);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肝脏FXR和SHP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1.67±0.31比1.17±0.11、2.37±0.21比1.33±0.18),PEPCK和G6Pase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0.77±0.12比1.15±0.14、0.87±0.08比1.0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9、10.640、5.829、3.976,P<0.05)。结论RYGB术改善T2DM大鼠糖代谢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术后肝脏胆汁酸信号上调进而抑制糖异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胆汁酸 糖异生
原文传递
肝癌细胞DNA损伤时三结构域蛋白28磷酸化对肝癌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亮 翟淑萍 +5 位作者 王百林 苑伟 王鹏珍 张旭 贾伟路 袁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87-2189,共3页
目的观察当肝癌细胞的DNA损伤时三结构域蛋白28(Trim28)磷酸化对其生存能力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系分为SB203580+UV组及UV组.用紫外线(UV)照射Hepg2细胞建立Hepg2细胞DNA损伤的模型,SB203580+UV组在UV照射后使用Trim28磷酸化抑制剂SB2... 目的观察当肝癌细胞的DNA损伤时三结构域蛋白28(Trim28)磷酸化对其生存能力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系分为SB203580+UV组及UV组.用紫外线(UV)照射Hepg2细胞建立Hepg2细胞DNA损伤的模型,SB203580+UV组在UV照射后使用Trim28磷酸化抑制剂SB203580处理细胞.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述处理后两组细胞的Trim28、磷酸化Trim28 ser473(p-Trim28 ser473)的表达;通过噻唑蓝(MTT)实验观察上述处理后Hepg2细胞的生存能力.结果SB203580+UV(0.96±0.16)组与UV组(0.94±0.13)的Trim28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0,P>0.05);,SB203580+UV组p-Trim28(0.32±0.04)明显低于UV组(0.7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00,P<0.05);紫外线照射后24、48、72 h UV组细胞生存率[(95±7)%、(62±10)%、(35±6)%]明显高于SB203580+UV组[(85±7)%、(37±4)%、(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5.212、-4.577,P<0.05).结论当肝癌细胞DNA损伤时抑制Trim28(ser473)磷酸化可以降低癌细胞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中介因子28 磷酸化 细胞生存能力
原文传递
腹腔型隐睾腹腔镜下二期Fowler-Stephens术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泾青 罗鹏飞 章小兵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二期Fowler-Stephens术(F-S术)治疗腹腔型隐睾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和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5例(37侧)腹腔型隐睾患儿,其中29例(31侧)完成了二期F-S术,第2期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二期Fowler-Stephens术(F-S术)治疗腹腔型隐睾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和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5例(37侧)腹腔型隐睾患儿,其中29例(31侧)完成了二期F-S术,第2期手术后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28例,1例失访),评估睾丸有无萎缩。结果26例单侧腹腔型隐睾患儿中术侧睾丸血供正常22侧(84.62%),睾丸直径≥1 cm,且位于阴囊内;术后出现睾丸萎缩4侧(15.38%)。2例双侧腹腔型隐睾患儿4侧(100%)术后均出现双侧睾丸萎缩。单双侧隐睾睾丸萎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睾丸萎缩率在不同年龄段和腹腔内睾丸距离内环口不同的距离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二期F-S术治疗腹腔型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率不低,需要谨慎选择患者。对于睾丸位置位于内环口2 cm以内的腹腔型隐睾,直接行腹腔镜下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减少术后睾丸萎缩的发生率。对于双侧腹腔型隐睾,可考虑分侧手术,如果一侧睾丸术后出现萎缩,那么另一侧就要考虑不离断精索血管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型隐睾 腹腔镜二期F-S术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