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橡胶防老化剂6PPD及其臭氧化产物6PPD-Q的环境分布和生物毒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嘉瑶 申慧敏 +1 位作者 徐婷婷 郭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7-1421,共15页
本文总结了6PPD-Q(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醌)及其前体物质6PPD(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来源及其分布情况,并陈述了6PPD和6PPD-Q相关的细胞毒性、生物毒性研究进展,以及对人类健... 本文总结了6PPD-Q(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醌)及其前体物质6PPD(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来源及其分布情况,并陈述了6PPD和6PPD-Q相关的细胞毒性、生物毒性研究进展,以及对人类健康可能的影响等.现有研究表明,6PPD和6PPD-Q主要源于橡胶轮胎磨损颗粒物,可附着于大气细颗粒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迁移;具有细胞毒性,可抑制细胞增殖;具有生物毒性,对某些种类的鲑鱼造成急性毒性,并产生发育毒性;能够引起人体产生过敏性皮炎等.今后应深入研究6PPD和6PPD-Q与其他橡胶轮胎添加剂的联合毒性作用及其有关的生态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PPD 6PPD-quinone 环境分布 生物毒性 橡胶轮胎磨损颗粒物
下载PDF
环境科学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思路与方式探析
2
作者 夏琳琳 王儒威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0期177-180,共4页
通过对环境科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规范性培养思路和方式开展研究,分析环境科学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管理难点,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优化环境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方式;继而结合教学、野外科研、实验室... 通过对环境科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规范性培养思路和方式开展研究,分析环境科学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管理难点,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优化环境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方式;继而结合教学、野外科研、实验室分析等方面,基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全面探讨了在不同国情背景下提升环境科学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方法,并提炼出可推广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我国对外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籍研究生 环境科学 培养模式 学科发展
下载PDF
我国水环境风险管理进展、挑战与战略对策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符志友 张衍燊 +5 位作者 冯承莲 郭昌胜 游静 孙宇巍 刘新妹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32-1541,共10页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环境风险及管控形势仍然严峻,化工厂爆炸和尾矿泄漏等突发性水环境事故频发,有毒有害污染物超标等累积性污染风险突出.该文着眼于水环境污染风险,对影响推进我国水环境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发...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环境风险及管控形势仍然严峻,化工厂爆炸和尾矿泄漏等突发性水环境事故频发,有毒有害污染物超标等累积性污染风险突出.该文着眼于水环境污染风险,对影响推进我国水环境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发现部分法律法规内容可操作性和防控力度有待完善提升、管理体系制度间衔接亟需加强、基础研究及支撑技术规范化不足、企业责任主体对风险防控的主动性不够、流域风险底数不清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战略对策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管理体系和制度的3个衔接、加强环境基准标准风险评估监测应急处置4个方面的科学研究、构建以环境责任险和损害评估为核心的主动防控风险倒逼机制、开展重点水域风险普查摸清底数,提出水环境风险管理战略路线思路,强调环境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与现有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统筹推进水环境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污染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管控策略
下载PDF
环境水样及固相样品中全氟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腾飞 向垒 +6 位作者 陈雷 肖滔 莫测辉 李彦文 蔡全英 胡国成 贺德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1-610,共10页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普遍检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PFCs含有较多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且在环境中通常为痕量水平(ng/g或μg/L),迫切需要建...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普遍检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PFCs含有较多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且在环境中通常为痕量水平(ng/g或μg/L),迫切需要建立灵敏可靠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技术。国内外已针对环境样品基质中痕量PFCs的检测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有关复杂环境样品中PFCs前处理方法、分析方法、基质效应等方面的系统评述还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环境样品(水、沉积物/污泥、土壤、植物)中PFCs的前处理方法、检测方法(尤其是同分异构体)及环境样品基质效应对其检测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环境样品 样品前处理 基质效应 同分异构体 评述
下载PDF
关于本科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取生 尹华 《高等理科教育》 2009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教学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尚未取得共识。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材的选取和主要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 环境科学 专业英语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中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6
作者 胡启智 曾经文 +5 位作者 丘锦荣 林晓君 康迪 王秀娟 刘人涛 刘娜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为了探究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运用数理统计、piper图、Gibbs图、环境背景值统计等方法研究中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呈现弱酸性和低矿化度,Na^(+)和HCO_(3)^(-)是地下水中主... 为了探究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运用数理统计、piper图、Gibbs图、环境背景值统计等方法研究中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呈现弱酸性和低矿化度,Na^(+)和HCO_(3)^(-)是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Ca型为主。水化学组成受大气降雨-岩石风化联合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较为强烈。长期大量的酸雨、包气带土壤及含水层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较差和碱土金属、CO_(2)以及碳酸盐的水解是造成地下水pH值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源地 水化学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成因
下载PDF
根据大学生成长规律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玉 李德亮 唐启红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本文论述了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当针对各年级学生成长的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成长规律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北江流域骤发干旱特征变化预测
8
作者 雷勇 王赛赛 +1 位作者 陈蓓 武传号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2,共7页
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与CMIP5全球气候模式耦合构建了流域水循环模型,基于模型输出的蒸发和潜在蒸发数据,构建基于SESR指数的骤发干旱(简称骤旱)识别方法,评估2021—2050年三种排放情景下(... 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与CMIP5全球气候模式耦合构建了流域水循环模型,基于模型输出的蒸发和潜在蒸发数据,构建基于SESR指数的骤发干旱(简称骤旱)识别方法,评估2021—2050年三种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RCP8.5)骤旱特征(频次、历时、强度)相对于基准期(1971—2000)的变化及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在RCP情景下:(1)流域呈持续增暖趋势,且排放情景越高升温幅度越大,降水、蒸发和潜在蒸发呈总体呈减小趋势,但潜在蒸发减小幅度小于蒸发;(2)骤旱频次在流域西部(东部)减少(增加),且增幅随排放情景上升而增大(<80%),流域东北部和南部预计会遭遇强度更高、历时更长的骤旱过程;(3)不同骤旱特征预测的不确定性差异较大,且均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旱 VIC模型 气候模式 情景预测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基于PAF和ICLR模型的大气多环芳烃人体暴露肺癌风险评价:以合肥市为例
9
作者 夏琳琳 王建兵 +1 位作者 黄颖珊 王儒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6-863,共8页
城市有机污染物排放引起的致癌风险是当前人群健康研究关注热点.本研究以安徽省会合肥市为案例,以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采样分析以及超额终生致癌风险模型(ILCR)和人群归因模型(PAF)对城市不同区域、季节、人群的致癌风险... 城市有机污染物排放引起的致癌风险是当前人群健康研究关注热点.本研究以安徽省会合肥市为案例,以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采样分析以及超额终生致癌风险模型(ILCR)和人群归因模型(PAF)对城市不同区域、季节、人群的致癌风险进行评估,并采用蒙特卡洛模型解析不同模型的致癌风险评估差异.研究表明,合肥市大气PAHs暴露所引起的额外肺癌每百万人为9.47,ILCR与PAF模型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PAF模型的参数敏感性较高.合肥城市PAHs的致癌风险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人群分布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城市中心道路交通高排放区和郊区农业活动强度大区域的致癌风险较高;秋冬PAHs的浓度水平较高导致较高致癌风险;室外活动频繁的成年人致癌风险高,儿童的风险易感性高.因此,城市人群健康风险综合管控需要系统考虑不同污染排放源的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人群归因模型 超额终生致癌风险 暴露肺癌风险
原文传递
酿酒厂污水处理工艺优化的温室气体减排及经济效益分析
10
作者 马燕萍 陈雨 +4 位作者 许洋铭 李亮 刘增文 杜颖 杜亚光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酿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富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目前对酿酒行业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认识尚不清楚。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以及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构建酿酒厂污水处理碳排放定量... 酿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富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目前对酿酒行业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认识尚不清楚。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以及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构建酿酒厂污水处理碳排放定量分析模型,对比了传统工艺和厌氧微生物在线培养技术(IBB)协同鸟粪石脱氮除磷(MAP)工艺在酿酒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IBB+MAP工艺处理1 t废水的净碳排放量为-46.8 kg CO_(2)eq,其碳减排效益与传统工艺相比提高50.9%。另外,经济效益分析表明,IBB+MAP工艺带来的经济收益约为2.76元/t污水,可有效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营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厂 厌氧微生物在线培养技术 鸟粪石脱氮除磷 温室气体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便携式手动裁布机试验装置的研制
11
作者 孙丽丽 阮亦铭 侯森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文章基于纺织品检测行业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便携式手动裁布机。裁布机主要包括夹持结构和切割机构。切割机构包括切割滑块和切割刀片,切割滑块设置多个刀片安装槽,多个刀片安装槽与切割刀缝相对应。切割刀片安装于刀片安装槽内并能... 文章基于纺织品检测行业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便携式手动裁布机。裁布机主要包括夹持结构和切割机构。切割机构包括切割滑块和切割刀片,切割滑块设置多个刀片安装槽,多个刀片安装槽与切割刀缝相对应。切割刀片安装于刀片安装槽内并能被拆卸,并且可穿过切割刀缝对下垫板上的布料样品进行裁切。针对检测标准中将布料切割成固定尺寸的小块的要求,设计孔槽的尺寸控制刀片间距,解决了裁剪时切痕间距不可控的问题。采用此裁布机裁切布料能够提高裁切效率。通过调节刀片的数量,可获得不同尺寸的样品,同时满足了便携性的需求。此裁布机在纺织品检验机构推广,有助于减轻检验人员的手部负担,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布机 手动 便携 裁样
下载PDF
短链氯化石蜡环境分析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迎军 王亚韡 +1 位作者 曾力希 李向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00-1710,共11页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链长10—13个碳原子的复杂直链烷烃工业产品,具有持久性、远距离迁移性、生物毒性、生物蓄积性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特性.目前,国际上对SCCPs的环境行为和归趋的研究相对有限,主要的原因之一是SCCPs分析方法...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链长10—13个碳原子的复杂直链烷烃工业产品,具有持久性、远距离迁移性、生物毒性、生物蓄积性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特性.目前,国际上对SCCPs的环境行为和归趋的研究相对有限,主要的原因之一是SCCPs分析方法的局限.本文对近几年SCCPs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包括提取、净化、分离、检测、定量,进行详细的综述,为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氯化石蜡 分析方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原文传递
土壤环境中典型抗生素残留及其与微生物互作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喻娇 冯乃宪 +1 位作者 喻乐意 莫测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05-113,共9页
抗生素大量不规范使用,其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污水灌溉和生物有机肥的施用使土壤成为抗生素的主要归趋地之一,抗生素残留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综述了土壤抗生素污染现状,进一步论述了土壤抗生素残留对... 抗生素大量不规范使用,其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污水灌溉和生物有机肥的施用使土壤成为抗生素的主要归趋地之一,抗生素残留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综述了土壤抗生素污染现状,进一步论述了土壤抗生素残留对抗性基因诱导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微生物方法在去除抗生素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土壤抗生素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土壤环境 生态风险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流溪河白云段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保护建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柏乐 潘涌璋 左伟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6期6-8,共3页
近20年来,尽管广州市历届政府对流溪河的保护都非常重视,但流溪河白云段水质不断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基于1997-2017年期间流溪河白云段的水质、GDP、人口和产业结构变化数据,从社会经济、法规建设、守法情况和执法力度的视角分析... 近20年来,尽管广州市历届政府对流溪河的保护都非常重视,但流溪河白云段水质不断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基于1997-2017年期间流溪河白云段的水质、GDP、人口和产业结构变化数据,从社会经济、法规建设、守法情况和执法力度的视角分析近20年来流溪河白云段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溪河白云段水环境质量与流域GDP总量和人口数量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环境法规的不完善、企业有法不依和行政部门执法不严对流溪河水质的保护有较大的影响,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流溪河白云段水环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溪河白云段 水环境 经济发展 环境法规 建议
下载PDF
极性有机物整合采样技术在监测水环境中农药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晶晶 李慧珍 +2 位作者 马雪 张杰 游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4,共13页
明确水环境中农残的污染状况对研究其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至关重要。传统主动采样法耗能、耗力且单次采样仅获得瞬时浓度值。被动采样节能、方便且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利于大规模采样。极性有机物整合采样技术(polar organic chemical in... 明确水环境中农残的污染状况对研究其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至关重要。传统主动采样法耗能、耗力且单次采样仅获得瞬时浓度值。被动采样节能、方便且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利于大规模采样。极性有机物整合采样技术(polar organic chemical integrative sampler,POCIS)是针对极性有机物的被动采样技术,近年来在水环境中农药监测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概述了POCIS结构、原理和校正方法,探讨了环境因素(如水流速率、温度、p H、溶解性有机质、盐度和膜污染)、化合物性质及POCIS结构对农药采样速率(Rs)的影响。此外,综述了POCIS在监测水环境中农药的应用,展望了POCIS在该领域中的问题、解决方式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极性有机物整合采样技术 被动采样 采样速率
下载PDF
环境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环境工程施工与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钢 王璐 朱明山 《高教学刊》 2020年第16期150-153,共4页
实施环境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法,创设真实的环境工程教学情境,巧妙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将知识点隐含于所设置的“任务”之中,“驱动”学生对任务主动摸索、探究、实践,培养其提出、分析、解决问... 实施环境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法,创设真实的环境工程教学情境,巧妙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将知识点隐含于所设置的“任务”之中,“驱动”学生对任务主动摸索、探究、实践,培养其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文章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基于环境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环境工程施工与概预算》课程教学效果显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后续完善和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教学法 环境工程施工 工程概预算 实际工程项目任务 量化评价
下载PDF
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的环境分布与毒性特征
17
作者 刘燕香 林晓亚 +1 位作者 张英杰 郭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53-3364,共12页
环氧树脂单体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epoxy bisphenol A diglycidyl ether,BADGE)是一些食品接触材料中聚合物的单体,主要用于食品罐头等容器的涂层中,也可用于有机溶胶类容器的涂层.BADGE可从涂层中迁移,并发生水解等化学反应生成以BADGE∙2... 环氧树脂单体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epoxy bisphenol A diglycidyl ether,BADGE)是一些食品接触材料中聚合物的单体,主要用于食品罐头等容器的涂层中,也可用于有机溶胶类容器的涂层.BADGE可从涂层中迁移,并发生水解等化学反应生成以BADGE∙2H_(2)O、BADGE∙H_(2)O为主的几种衍生物BADGEs.目前,废水处理厂水体(水相和颗粒物)、室内空气、灰尘等环境介质中都发现了BADGEs的踪迹,尤其是牙齿密封胶中其浓度水平较高.此外,在实验室模式生物、海洋哺乳动物以及人体血液、尿液、脂肪中均能够检出BADGEs,表明其可被生物体吸收.相关毒性实验表明,与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类似,BADGEs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干扰性、细胞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人体对BDAGE暴露的情况可通过监测其尿液中BADGEs的浓度水平体来体现.从现有数据看,人体对BADGEs的暴露水平不高,每日有效摄入量低于欧洲食品安全局于2004年规定的每日最大摄入量10 mg∙(kg∙Bw∙d)^(−1),其暴露主要来源于罐装食品.BADGEs属于增塑剂,可能会通过胎盘屏障,考虑到其毒性特征,建议孕妇少食罐装和袋装食品,以减少相关暴露.此外,需进一步研究BADGEs生物毒性和相关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二缩水甘油醚 环境污染特征 毒性特征 人体暴露与来源
原文传递
碳中和背景下二氧化碳封存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一荣 汪永红 +6 位作者 赵岩杰 谷培科 肖瑾 周健 李朝晖 于志强 彭平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9-439,共11页
化石能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地球大气中CO_(2)等温室气体持续增加,引发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利用碳封存手段来控制碳排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使我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又能发展相应碳封存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 化石能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地球大气中CO_(2)等温室气体持续增加,引发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利用碳封存手段来控制碳排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使我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又能发展相应碳封存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较为系统地阐明了CO_(2)-EOR、CO_(2)-ECBM等典型陆地碳封存和天然气水合物封存、海洋沉积物封存等典型海洋碳封存的技术原理、特点等;明确了国内碳排放概况与封存潜力;介绍了我国规模在几万吨/年到百万吨/年之间典型碳封存示范项目特点以及与国外的差距;列明了现阶段碳封存的主要挑战。针对我国碳封存领域发展现状,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在政策法规方面建议完善碳封存政策支持与标准规范体系,探索建立相应碳封存法律法规;进一步探查碳封存场所和潜力,调查适宜碳封存场所,探明典型区域碳封存潜力;在碳封存技术领域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借鉴国外碳封存先进技术与经验。加大CCS(碳捕获与封存)、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各环节的工程投资力度与建设规模,打造经典碳封存示范项目以及产业集群。鉴于广东省在碳达峰之前具有万亿级碳封存产业规模的潜力,推动其最具碳封存潜力的沿海区域率先实现碳封存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探索碳封存产业集群模式示范平台试点,培育万亿级碳封存产业,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中和 碳封存 碳封存产业 碳封存集群
下载PDF
多种经典动力学模型分析土壤吸附重金属行为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佩佩 周倩雅 +3 位作者 谢依侨 张娜 宋琳 郑刘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5,共6页
以“环境化学实验”中3种土壤样品吸附铜离子动力学实验为例,在伪一级(PFO)和伪二级(PSO)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种传统吸附反应和经验模型,如混合(MO)模型、伊洛维奇(Elovich)模型和里奇(RSO)模型等来验证PFO和PSO模型的有效性。并... 以“环境化学实验”中3种土壤样品吸附铜离子动力学实验为例,在伪一级(PFO)和伪二级(PSO)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种传统吸附反应和经验模型,如混合(MO)模型、伊洛维奇(Elovich)模型和里奇(RSO)模型等来验证PFO和PSO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根据吸附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运用相对应的模型,如Boyd外扩散方程、唯象内部传质(IMT)模型、Weber&Morris模型和Langmuir动力学模型等来揭示土壤吸附行为机制。而且,在上述模型拟合中,改变R~2作为判断模型合理的唯一依据,综合利用多种数学误差函数计算方法,如χ^(2)、SSE、MSE和HYBRID来确定最佳吸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PFO动力学模型具有普遍性,最符合土壤样品吸附反应和经验模型。具体来说,IMT模型最符合1号和2号土壤吸附行为,内扩散阶段控制着它们的吸附进程,属于物理吸附;而Langmuir动力学模型符合3号土壤,其内部的表面活性官能团决定着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吸附行为 动力学模型 误差分析
下载PDF
抗生素和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和抗性突变诱导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晓丰 王亮 +3 位作者 宁清 田大勇 王大力 游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抗生素和纳米银因在各自领域的大量应用而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微生物群体构成联合暴露的风险,但是二者对细菌生长和耐药性的联合作用,目前受到的关注较少.本研究测定了两种抗生素(四环素和氯霉素)以及纳米银(10—15 ... 抗生素和纳米银因在各自领域的大量应用而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微生物群体构成联合暴露的风险,但是二者对细菌生长和耐药性的联合作用,目前受到的关注较少.本研究测定了两种抗生素(四环素和氯霉素)以及纳米银(10—15 nm)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及对细菌抗性突变的诱导作用,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抗生素和纳米银对细菌的联合毒性呈现协同效应,但是二者联合作用下细菌对利福平的抗性突变频率显著降低.DNA测序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编码利福平靶标蛋白的rpoB基因发生点突变,导致突变后的靶蛋白与利福平的结合能降低.同时,qPCR结果表明抗生素和纳米银联合作用时,细菌胞内rpoS、dinB和mutS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可能是抗性突变频率在联合作用下降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揭示了抗生素和纳米银联合作用对细菌抗性突变的影响,有利于全面认识二者联合暴露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抗生素 大肠杆菌 联合毒性 抗性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