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教师精神实体的当代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魏传光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4,共6页
基于部分大学教师成为"事务主义者"、"教书匠"和"纯粹职业者"的角色所呈现出"精神虚无、激情缺失、德性迷失"的现实扫描,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教师主体的存在基础和知识分子... 基于部分大学教师成为"事务主义者"、"教书匠"和"纯粹职业者"的角色所呈现出"精神虚无、激情缺失、德性迷失"的现实扫描,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教师主体的存在基础和知识分子的存在要求等理论澄明,大学教师应主动经过精神教养和思想努力,摆脱单纯的生物实体和知识实体状态,以包摄生命充盈、精神充实、情感充沛、德性充达的精神实体状态存在。从教师主体角度讲,体认职业的内在自由、理解职业的创造性、享受精神生活是精神实体建构主要方式。而师生精神相遇于大学校园,自由而敞亮地进行精神的理解、沟通和接纳,达成富有生命的精神交流,实现精神超越,则是精神实体建构的归宿与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精神实体 “立德树人” 精神相遇 建构
下载PDF
近十年来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
2
作者 刘文艺 《未来与发展》 2015年第12期12-17,共6页
青年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近十年来,有关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成果颇多,特进行综述,以深化学界对此问题的认知与研究。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
下载PDF
地方文献的功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另一维度 被引量:15
3
作者 卢宏 卢宁 杨凝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9-141,165,共4页
十七大报告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表明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软实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就要加强文化建设,而作为与文化事业相生相伴的地方文献,在文化建设... 十七大报告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表明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软实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就要加强文化建设,而作为与文化事业相生相伴的地方文献,在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具有根基、凝聚、教育、增值、创新融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献 文化 软实力
下载PDF
广东外来工的现状及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欣 刘华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1-63,共3页
作为全国最大的劳动力吸纳地 ,广东吸引了全国跨省流动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已经成为了广东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是广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也是广东能否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改善外来工就业的环境 ,完善对外来... 作为全国最大的劳动力吸纳地 ,广东吸引了全国跨省流动劳动力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已经成为了广东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是广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也是广东能否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改善外来工就业的环境 ,完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 ,是广东各级政府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外来工 转移 广东 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 被引量:8
5
作者 郭海宏 卢宁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5,共5页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制度不断创新的30年,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的30年。在制度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关系中,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在当代中国,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巩固马克...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制度不断创新的30年,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的30年。在制度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关系中,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在当代中国,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支撑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粤港澳服务业合作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郭海宏 卢宁 杨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5,共5页
CEPA签署并实施以来,粤港澳经贸关系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三地间服务业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并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三地服务业合作仍存在某些问题,为此,应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加快推动粤港澳服务业的进一步合作与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 CEPA服务业 合作 对策
下载PDF
国共“党内合作”形式“最好说”的多维质疑 被引量:5
7
作者 吴九占 李付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依据若干重要历史资料,多维审视国共“党内合作”的形式问题,可以得出以下新的结论:国共“党内合作”关键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它是国共合作的“惟一”形式;国共“党内合作”形式存在着内在弊端和历史局限性;在共产国际的坚持下,国共“党... 依据若干重要历史资料,多维审视国共“党内合作”的形式问题,可以得出以下新的结论:国共“党内合作”关键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它是国共合作的“惟一”形式;国共“党内合作”形式存在着内在弊端和历史局限性;在共产国际的坚持下,国共“党内合作”才得以在“病态”中维持。因此,它不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最好”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共产党 党内合作 形式 “最好说”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华人投资中国大陆的经济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文忠 贾海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4-68,共5页
1978年以来,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联系日趋密切和多元化,其中,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如直接和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趋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了海外华人投资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发展... 1978年以来,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联系日趋密切和多元化,其中,海外华人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如直接和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趋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了海外华人投资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投资 中国经济发展 影响力 问题与建议
下载PDF
国际社会国籍法变化趋势与我国国籍政策调整设想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铭盛 贾海涛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1-65,共5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双重(或多重)国籍政策推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国籍法的变化趋势。我国坚持单一国籍政策,学术界也大多不主张修改国籍法。若从海外华人与祖国大陆联系重要性的角度看,双重国籍政策可以团结海外华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 在全球化背景下,双重(或多重)国籍政策推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国籍法的变化趋势。我国坚持单一国籍政策,学术界也大多不主张修改国籍法。若从海外华人与祖国大陆联系重要性的角度看,双重国籍政策可以团结海外华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是国家借用海外华人力量和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战略手段。当前,我国调整和修改国籍法,有限度或有针对性地实行双重国籍政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社会 国籍政策 中国国籍政策
下载PDF
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测评公式 被引量:21
10
作者 贾海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5,共7页
"文化软实力"概念是在"文化力"和"软实力"两个概念基础之上形成的,应该几乎相当于后面两个概念内涵和理论的相加或叠加。我们以"文化软实力"概念为中心,将"文化力"概念和"软实... "文化软实力"概念是在"文化力"和"软实力"两个概念基础之上形成的,应该几乎相当于后面两个概念内涵和理论的相加或叠加。我们以"文化软实力"概念为中心,将"文化力"概念和"软实力"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原来各自独立的"软实力"或"软权力"理论与"文化力"理论融为一体,构建出一个吸纳、兼顾"文化力"理论和"软实力"(或软权力)理论的"文化软实力"理论。虽说对"文化软实力"的准确测评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建立一个能化繁为简的较为直观、方便的表达方式或公式还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或理解"文化软实力"问题及其分析框架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中各种因素的整体体现,取决于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科技与教育的实力、文化遗产和文化产品、国民素质与道德水准,也包括知识、体制的创造力和决策、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实践等因素。我们根据这些因素的影响因子,大致可以建立一个粗略的测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文化力 软实力 量化测评
下载PDF
东亚合作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邱丹阳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47,51,共7页
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发展,东亚合作已成为地区合作中的一个新的亮点。积极参与东亚合作是中国的战略选择。10+3是东亚合作的发展方向,建立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合作的中心目标。...
关键词 东亚合作 中国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合作 自由贸易 贸易保护主义
下载PDF
试析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被引量:18
12
作者 贾海涛 《岭南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是与综合国力、文化力和软实力等概念和理论相联系的。在中国学术的话语体系里,文化软实力概念是文化力和软实力概念的延伸,而文化力与软实力概念又是在综合国力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从理论体系来说,西方的软实...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是与综合国力、文化力和软实力等概念和理论相联系的。在中国学术的话语体系里,文化软实力概念是文化力和软实力概念的延伸,而文化力与软实力概念又是在综合国力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从理论体系来说,西方的软实力或软权力概念源于西方理论界的权力概念。其国力、软权力观念对中国的综合国力、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但中西两个理论体系的差异巨大。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理论与综合国力理论一样,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西方相关理论的扬弃,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 文化力 综合国力 概念 理论框架
下载PDF
论我国高校党建网站建设 被引量:21
13
作者 卢宁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0,共3页
文章阐述了近年来我国高校党建网站兴起的原因,并对高校党建网站进行了访问、调查,分析了高校党建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高校党建网站建设需重点改进的地方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党建网站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网站访问对象
下载PDF
评建国初期的侨务工作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71-77,共7页
关键词 侨务工作 建国初期 华侨资本 华侨投资公司 海外华侨 侨汇 双重国籍 外交工作 中共中央 统一战线
下载PDF
印度的双重国籍计划:背景·内容·前景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贾海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48-151,共4页
海外印度人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日益提高。印度政府为仿效中国政府利用海外华人资金的做法 ,计划实施双重国籍政策 ,以吸引海外印度人的资金 ,利用他们的技术和影响力。但是 ,这一政策具有歧视色彩 ,只准备给 7个国家的海外印度人以双... 海外印度人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日益提高。印度政府为仿效中国政府利用海外华人资金的做法 ,计划实施双重国籍政策 ,以吸引海外印度人的资金 ,利用他们的技术和影响力。但是 ,这一政策具有歧视色彩 ,只准备给 7个国家的海外印度人以双重国籍待遇。这一计划引起了较大争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国籍 海外印度人 投资与投资环境
下载PDF
论解放战争时期海外华侨政治立场的大转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3年第2期67-73,共7页
海外华侨与国民党的关系源远流长,从孙中山的兴中会、同盟会时代起至同盟会演变为国民党,广大海外华侨一贯支持同盟会、国民党的事业,如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然而,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决战中,海外华侨却转变了政治立场,变拥护支持国... 海外华侨与国民党的关系源远流长,从孙中山的兴中会、同盟会时代起至同盟会演变为国民党,广大海外华侨一贯支持同盟会、国民党的事业,如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然而,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决战中,海外华侨却转变了政治立场,变拥护支持国民党为拥护支持共产党。这种政治立场的转变绝非偶然。本文试论述海外华侨在这一时期转变政治立场的原因及大致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侨 国民党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 共产党 政治立场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海外侨胞 马来亚 同盟会 抗战时期
下载PDF
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1期47-53,共7页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黑奴贸易的被禁,西方列强将其寻求廉价劳动力的目光转到了亚洲。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出国佣工形成高潮。签订于1868年的中美《蒲安臣条约》进一步促进了华工出国之步伐,同时也将西方社会保护本...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黑奴贸易的被禁,西方列强将其寻求廉价劳动力的目光转到了亚洲。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出国佣工形成高潮。签订于1868年的中美《蒲安臣条约》进一步促进了华工出国之步伐,同时也将西方社会保护本国侨民的观念融入其间,对清政府侨政的转变起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安臣条约 华工出国 华侨保护 侨政转变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越俄关系的转型与重塑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丹阳 蒋玉山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0年第8期67-71,共5页
越南与俄罗斯的关系既是冷战时期越苏关系的沿袭,又有别于冷战时期的越苏关系。从冷战前以意识形态为纽带、以战略利益为基础的双边军事同盟,到后冷战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平等互利国家关系的建构,再到世纪之初战略伙伴关系的重塑,直至... 越南与俄罗斯的关系既是冷战时期越苏关系的沿袭,又有别于冷战时期的越苏关系。从冷战前以意识形态为纽带、以战略利益为基础的双边军事同盟,到后冷战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平等互利国家关系的建构,再到世纪之初战略伙伴关系的重塑,直至近期双边关系的持续升温,越俄双边关系已经发生根本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俄罗斯 转型 重塑 战略伙伴关系
下载PDF
试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新资本主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赖松龄 曹云华 《东南亚研究》 1998年第3期11-14,共4页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是新加坡的执政党,它从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以来至今一直执政。它先是领导新加坡人民开展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斗争,并且最终取得胜利,于1965年独立建国。从此,它又领导新加坡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举世...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是新加坡的执政党,它从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以来至今一直执政。它先是领导新加坡人民开展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斗争,并且最终取得胜利,于1965年独立建国。从此,它又领导新加坡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要研究和了解新加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行动党 新加坡 新资本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李光耀 民主政治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专家治国论 意识形态 实用主义
下载PDF
概念发生与《道德经》“道”的解读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汉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7,177,共9页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论述所表达的认识论思路,是老子对于人类实际的概念思维过程的真切感受和理解。"道"是人类概念打破自然界面的归类操作。"道"为本源,是概念外延的不断扩大。"道"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论述所表达的认识论思路,是老子对于人类实际的概念思维过程的真切感受和理解。"道"是人类概念打破自然界面的归类操作。"道"为本源,是概念外延的不断扩大。"道"生万物,是概念内涵的条条分割。老子认为,概念外延的扩张与概念内涵的分割效用是同一条边界的功能,所以统一名曰:"道"。"道",即划界与分割。概念思维使人类发展出超越感知性自然分界的划界,从而能够重新切分世界,"道"是人类深入认识世界的工具。以此解读《道德经》中"道"的核心章节,并展现出更通透的解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概念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