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9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泽布替尼一线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李俊 胡丽娜 +2 位作者 邱骁 孙熊滨 周继豪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56-158,164,共4页
目的 探讨以泽布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4年6月接受泽布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1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预后以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以泽布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4年6月接受泽布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1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预后以及安全性。结果 10例患者中位年龄61.5岁(39~86岁),女性为主(8例),8例(80%)起病时存在结外侵犯。所有患者接受泽布替尼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10例患者治疗中期评估显示,8例CR,1例PR,1例PD。一线治疗结束评估显示:9例CR,1例原中期评估PD患者因新冠死亡。所有患者CR率和ORR率均为90%。中位随访15.7(95%CI 11.5~19.9)个月,9例CR患者中,1例患者在缓解状态下因感染新冠死亡;其他8例患者仍持续无病生存中。安全性可控且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泽布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泽布替尼 一线治疗
下载PDF
急性渗出性多形性卵黄样黄斑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蒋莉(综述) 杨明明(审校) 《眼科学报》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急性渗出性多形性卵黄样黄斑病变(acute exudative polymorphous vitelliform maculopathy, AEPVM)是一种在临床较为罕见的眼底疾病,主要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以及后极部卵黄样物质的沉积。至今,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但可能... 急性渗出性多形性卵黄样黄斑病变(acute exudative polymorphous vitelliform maculopathy, AEPVM)是一种在临床较为罕见的眼底疾病,主要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以及后极部卵黄样物质的沉积。至今,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全身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副肿瘤综合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表现上,患者往往会出现轻微视力减退或畏光等症状,眼底后极部可见斑点状黄白色病灶,这些病灶在自发荧光中呈现相对较高的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时,病灶区域通常不会出现荧光素渗漏现象。OCT检查能够揭示椭圆体带的显著增厚以及神经上皮层内囊腔样改变。迄今为止,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尚未有确立的方案。文章综述了AEPV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急性渗出性多形性卵黄样黄斑病变的自然病程复杂多样,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仍面临重大挑战,深入掌握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对于未来深化对其发病机制的理解及开发有效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渗出性多形性卵黄样黄斑病变 卵黄样病变 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
下载PDF
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贝冬莲 骆新娥 张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期117-118,共2页
通过调查影响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发现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以及教学水平和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有密切关系;同时与医院重视教学程度、医院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环境条件和社会就业机会等因素,对临床教学质... 通过调查影响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发现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以及教学水平和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有密切关系;同时与医院重视教学程度、医院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环境条件和社会就业机会等因素,对临床教学质量也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教学质量 相关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临床超声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金锋 刘慧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998-999,共2页
关键词 医学教学改革 超声医学 临床诊断 计算机技术 血管内超声 介入性超声 新兴学科 工程技术
下载PDF
现代医学研究生科研临床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2期97-98,104,共3页
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是学科建设和人才构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科研及临床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重要特点。本文作者就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临床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路,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医学学科研究生培... 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是学科建设和人才构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科研及临床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重要特点。本文作者就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临床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路,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医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与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
下载PDF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肝胆期MRI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肝纤维化临床病理分期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毓凡 胡根文 +5 位作者 钟淑媛 吕嘉淇 卢浩钧 邹锦森 李欣明 全显跃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 观察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肝胆期(HBP)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肝纤维化(HF)临床病理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Gd-EOB-DTPA增强MR检查并经病理/临床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240例患者资料,测量HBP肝脏-肌肉信号... 目的 观察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肝胆期(HBP)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肝纤维化(HF)临床病理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Gd-EOB-DTPA增强MR检查并经病理/临床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240例患者资料,测量HBP肝脏-肌肉信号强度比值(SIR1)及肝脏-脾脏信号强度比值(SIR2);提取并筛选HBP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基于信号强度比值(SIR)及影像组学标签构建SIR-影像组学联合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模型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效能。结果 SIR1与SIR2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70及0.65~0.71。评估HF、显著HF、进展期HF及早期肝硬化效能最高的影像组学模型分别为支持向量机(SVM)、SVM、轻量梯度提升机及K邻近法模型(验证集AUC分别为0.87、0.82、0.81及0.80)。SIR-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评估验证集上述HF临床病理分期的AUC分别为0.88、0.82、0.82及0.81。结论 基于GdEOB-DTPA增强HBP 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联合HBP SIR可提高评估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乳腺X线摄影钙化识别分类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7
作者 袁家琳 欧阳汝珊 +3 位作者 戴懿 赖小慧 马捷 龚静山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CSCD 2024年第2期68-79,共12页
【目的】引入基于深度学习乳腺X线摄影钙化识别及分类模型,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对钙化灶的准确识别、分类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乳腺X线检查数据,分别由高-初级诊断医生及两名初级诊断医生采用不结合及结合深度学习模型进行... 【目的】引入基于深度学习乳腺X线摄影钙化识别及分类模型,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对钙化灶的准确识别、分类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乳腺X线检查数据,分别由高-初级诊断医生及两名初级诊断医生采用不结合及结合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病灶评估,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引入深度学习模型识别钙化灶能力与高-初级诊断医生及两名初级诊断医生识别钙化灶能力相仿(漏检率分别为0.81%vs.0.65%,1.14%vs.1.63%,P>0.05),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帮助高-初级诊断医生(灵敏度0.926,AUC0.81,P=0.014)及两名初级诊断医生(灵敏度0.896,AUC0.79,P=0.049)检出可疑恶性钙化灶,特别是在良性病变中的准确率提升作用明显。【局限】仍需更多前瞻性多中心数据验证模型稳健性,也需引入不同深度学习模型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深度学习模型有助于乳腺X线摄影钙化识别及分类评估,有助于乳腺癌大规模筛查背景下提供辅助诊断及临床策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乳腺X线摄影术 钙化识别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临床及MRI列线图模型预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
8
作者 潘玉蝶 王书兴 +5 位作者 刘晓雯 徐婷 江长思 唐雪 罗燕 龚静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1365,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临床及MRI表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SLM)的价值。方法按73随机将356例直肠癌临床及MRI资料分为训练集(n=249,45例SLM)与验证集(n=107,27例SLM),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直肠癌SLM的独立因素,构建列... 目的观察基于临床及MRI表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SLM)的价值。方法按73随机将356例直肠癌临床及MRI资料分为训练集(n=249,45例SLM)与验证集(n=107,27例SLM),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直肠癌SLM的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效能。结果肿瘤N分期、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及直肠系膜筋膜(MRF)受累与否均为预测直肠癌SLM的独立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与验证集直肠癌SL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95%CI(0.776,0.893)]及0.769[95%CI(0.662,0.877)];且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临床及MRI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直肠癌S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甲状腺癌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卢歌玲 罗伟香 +3 位作者 余柳青 黄绮琪 王丹 郑春娆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0期1950-1952,共3页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报告结局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82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甲状腺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报告结局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82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甲状腺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报告症状中疲乏、睡眠不安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与疼痛-疲乏呼吸症状(r=-0.147)、消化系统症状(r=-0.155)和核心症状群(r=-0.129)呈负相关(P<0.01),屈服维度与心理情感症状呈负相关(r=-0.158,P<0.01)。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医学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患者自我报告症状,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加强症状管理,促进身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自我报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自我报告结局 医学应对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各期内痔动脉血供特性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吴海雄 李强 +1 位作者 姚奇 林丽芬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各期内痔动脉血供特点。方法采用经会阴多普勒超声分别对80例不同分度内痔患者(观察组)和20例志愿者(对照组)的痔供血动脉的血流量、管径大小进行检测。结果通过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手段,80例Goligher分度Ⅰ~Ⅳ度痔疮患者与20... 目的研究各期内痔动脉血供特点。方法采用经会阴多普勒超声分别对80例不同分度内痔患者(观察组)和20例志愿者(对照组)的痔供血动脉的血流量、管径大小进行检测。结果通过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手段,80例Goligher分度Ⅰ~Ⅳ度痔疮患者与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观察组痔疮动脉供血分支的平均管径为1.90±0.85 mm;明显大于对照组0.97±0.2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痔疮供血动脉血流47.3±28.3 cm/s明显高于对照组15.6±5.0 cm/s,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痔疮供血动脉管径和血流与内痔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有望成为内痔患者合理选择治疗方式的一种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经会阴多普勒超声 供血动脉血流 管径
下载PDF
补体蛋白调控靶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绪瑞 孙洪岩 +1 位作者 刘丹 杨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7-402,共6页
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具有介导炎症、调节免疫应答、溶解细胞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是眼科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包... 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具有介导炎症、调节免疫应答、溶解细胞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是眼科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包括缺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异常等。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的失调和炎症是DR发病的重要因素,且多种补体蛋白在炎症调节、血管新生等关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综述的中心主旨在于研究补体系统及相关调节蛋白在DR中的作用,目的是阐明多种补体蛋白与DR发生发展的紧密联系,为我们防治DR提供重要参考和新的思路。同时本文也对补体系统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免疫机制 补体系统 补体蛋白 基因 靶向补体药物
下载PDF
引导发现式学习背景下医学本科教育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2
作者 史菲 张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新时期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培养有了更高要求,已成为医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然而,各个医学院之间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参差不齐,导致了医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性。引导发现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认知为核心内容,引导... 新时期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培养有了更高要求,已成为医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然而,各个医学院之间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参差不齐,导致了医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性。引导发现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认知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自主学习模式,已受到各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从引导发现式学习的教育背景出发,通过早期构建理工医与人文交叉融合的医学基础教育、多举措践行临床与基础学科早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发展观,并能为本科生毕业后更好的接合医学继续教育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而打造出具有国际视野、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才兼备的医学领军人才。因此,引导发现式学习应成为医学本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发现式学习 医学本科教育 继续教育 教育改革 自主学习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帕金森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风险与治疗
13
作者 罗玉 罗晓光 《内科》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帕金森病(PD)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OSA带来的危害往往较为隐匿,常直接或间接影响PD患者的病情进展和生活质量。OSA可能会引发PD患者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运动功能恶化、焦虑抑郁和心脑血管疾病。在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帕金森病(PD)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OSA带来的危害往往较为隐匿,常直接或间接影响PD患者的病情进展和生活质量。OSA可能会引发PD患者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运动功能恶化、焦虑抑郁和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怀疑PD合并OSA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OSA,对预防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PD合并OSA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可能有助于改善PD整体非运动症状、睡眠质量、认知功能和焦虑。左旋多巴和脑深部电刺激对PD合并OSA患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障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认知功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合并症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列线图模型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预测
14
作者 孙慧颖 许智坤 +1 位作者 刘雪燕 李梦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55-0063,共9页
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及验证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MIMIC-IV数据库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9670例SA-AKI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6769例和验证组2901例。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SA-AKI 28d... 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及验证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MIMIC-IV数据库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9670例SA-AKI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6769例和验证组2901例。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SA-AKI 28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量(OR =1.00,P =0.0043)、阴离子间隙(OR =1.03,P =0.0015)、乳酸(OR =1.11,P<0.0001)、尿素氮(OR =1.01,P =0.0093)、淋巴细胞计数(OR =0.72,P<0.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OR =1.31,P =0.0002)、查尔森合并症指数(OR =1.97,P <0.0001)和AKI分级(OR =1.12,P <0.0001)是SA-AKI 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预测SA-AKI 28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显著优于急性生理评分 II(SAPS II)(0.720, P <0.01)、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0.709,P <0.01)、和全身炎症综合征评分(SIRS)(0.572,P <0.01);在验证组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P <0.0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临床净收益。结论 本研究基于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一致性和临床净收益,对于评估SA-AKI患者的预后并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MIMIC-IV数据库 列线图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转归
15
作者 薛小红 郑慧芬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6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合并腺病毒感染时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湖南旺旺医院收治的300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单纯MPP患儿(267例)为对照组,MPP合并腺病毒感染患儿(33例)为观察组。记录比较两组一...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合并腺病毒感染时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湖南旺旺医院收治的300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单纯MPP患儿(267例)为对照组,MPP合并腺病毒感染患儿(33例)为观察组。记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临床转归。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发病年龄小于对照组,病程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咳嗽、发热、气促、喘息、肺部湿啰音)发生率与肺内外并发症(胸腔积液、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WBC少于对照组,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治疗成功后出院。观察组与对照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2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氧疗应用率、3个月内再感染住院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合并腺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症状类型与单纯MPP患儿并无显著差异,但发病年龄更低且住院时间更长,炎症反应更加剧烈且氧疗需求更大,病愈再感染住院的风险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腺病毒感染 儿童 临床特征 生化指标 治疗转归
下载PDF
三乙醇胺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6
作者 任浙平 李先明 +4 位作者 吴超权 吴冬 陈善义 刘雅洁 闫茂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70-871,875,共3页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Trolamine Cream)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9月治疗125例鼻咽癌患者,其中37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作为预防组,51例在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作为治疗...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Trolamine Cream)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9月治疗125例鼻咽癌患者,其中37例在放疗开始时预防性用药作为预防组,51例在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开始治疗性用药作为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放射性皮炎较慢,在照射DT20Gy时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是29.7%(11例),而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6%(36例)和78.4%(29例),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27%和59%,均未出现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而对照组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达78%,其中Ⅲ度为5%,Ⅳ度为3%,P<0.05;预防组和治疗组放射性皮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分别为5天、9天和13天。结论:三乙醇胺乳膏对急性放射性皮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减轻皮肤放射性损伤和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为减轻患者痛苦、顺利完成放疗计划提供了良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皮炎 三乙醇胺乳膏
下载PDF
HIF-1α和GLUT-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龚龙 李先明 +3 位作者 李子煌 吴事海 周亚燕 徐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9-275,共7页
背景与目的:在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乏氧诱导因子的过表达,且其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 背景与目的:在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普遍存在乏氧诱导因子的过表达,且其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咽癌疗效判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2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HIF-1α和GLUT-1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状况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HIF-1α和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P<0.01)。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GLUT-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HIF-1α和GLUT-1蛋白阳性表达均与患者较差的4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HIF-1α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4年总生存率有低于阴性表达者的趋势(P=0.059),而GLUT-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4年总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鼻咽癌组织中HIF-1α和GLUT-1蛋白的阳性表达间无明显相关性(r=0.107,P>0.05)。结论:检测鼻咽癌组织中HIF-1α和GLUT-1蛋白的表达在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判断和预后预测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乏氧诱导因子-1Α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晚期卵巢癌CIK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夏俊贤 朱美琴 +3 位作者 陈敬华 谢家平 刘斌 申维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联合维持化疗治疗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晚期卵巢癌维持化疗联合CIK患者(CIK+维持化疗组)和20例晚期卵巢癌仅维持化疗患者(单纯维持化疗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联合维持化疗治疗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晚期卵巢癌维持化疗联合CIK患者(CIK+维持化疗组)和20例晚期卵巢癌仅维持化疗患者(单纯维持化疗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变化。结果 CIK+维持化疗组患者CD3+、CD4+、CD3-/CD16+CD56+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单纯维持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细胞低于单纯维持化疗组(P<0.05)。结论 CIK治疗能够提高改善晚期卵巢癌维持化疗中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晚期卵巢癌 流式细胞术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下载PDF
凶险性前置胎盘1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0
19
作者 王英兰 王硕石 +2 位作者 张海鹰 杨斌 王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围手术期的高危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对12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病例产前出血、术中出血、围手术期出血、子宫切除率、及其他母儿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根据前置胎盘类型分为:中央性前置胎盘组与部分行前置胎盘组...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围手术期的高危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对12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病例产前出血、术中出血、围手术期出血、子宫切除率、及其他母儿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根据前置胎盘类型分为:中央性前置胎盘组与部分行前置胎盘组.根据术中胎盘剥离情况分为:胎盘植入组、胎盘粘连组及正常剥离组.结果:(1)胎盘植入率:中央组为49.5%,明显高于部分组胎盘植入率23.1%(P<0.05).(2)围手术期出血:中央组平均为1 800 m L,高于部分组平均1 128 m L(P<0.01).胎盘植入组平均2 636 m L,胎盘粘连组平均1 342 m L,胎盘正常剥离组平均822 m L,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输血情况:胎盘植入组有98.2%患者术后接受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2 255 m L,胎盘粘连组有88.2%患者接受输血,平均1 267 m L,正常剥离组有53.7%患者接受输血,平均1 165 m L,胎盘植入组明显高于粘连组(P<0.05)及正常剥离组(P<0.01),而粘连组与正常剥离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子宫切除情况:中央组为34.7%,高于部分组15.4%(P<0.05).胎盘植入组为62.5%,明显高于胎盘粘连与正常联合组5.6%(P<0.05).(5)预后:产妇有1例术中出现心脏骤停经抢救预后良好,1例新生儿畸形死亡,其余母儿预后均良好.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率高,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者,出血是最主要的风险,大量输血准备及果断行子宫切除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下载PDF
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系统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金艳 袁理 +2 位作者 周艳 黄新文 肖小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38-641,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35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360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中国人群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名患者的双侧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35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360颗)的CBCT扫描数据,使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的牙根数、根管数、根管分型以及双侧对称情况。结果: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主要为三根(99.44%和84.44%)。上颌第二磨牙的单根和双根较多见(15.28%),其根管系统形态复杂,在根尖区有融合趋势。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主要为3根四根管(78.97%)。上颌第二磨牙的三根管和四根管发现率接近(分别为47.37%和51.64%)。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Ⅳ型(57.79%)、Ⅱ型(19.83%)和Ⅰ型(15.58%)。上颌第二磨牙的近颊根管系统主要根管分型为:Ⅰ型(48.14%)、Ⅳ型(30.43%)和Ⅱ型(17.39%)。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的远颊根和腭根主要为单根单根管,存在少量和罕见的变异。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近颊根的根管数目和根管分型左右对称。结论: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系统变异普遍存在,MB2根管为其主要的变异形式。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数目和根管形态变异类型多,单根牙和双根牙的根管走向复杂多变。CBCT可以为识别根管形态提供准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磨牙 根管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