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脏在不同种类动物前房相关免疫偏离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杰 彭广华 李辰 《眼科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21-224,237,共5页
目的:脾脏在小鼠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nterior chamber-associated immune deviation,ACAID)的诱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前房接种抗原4天内摘除脾脏可以消除免疫偏离而导致免疫反应。本研究旨在观察脾脏在其他种类动物ACAID的诱导和维持... 目的:脾脏在小鼠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nterior chamber-associated immune deviation,ACAID)的诱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前房接种抗原4天内摘除脾脏可以消除免疫偏离而导致免疫反应。本研究旨在观察脾脏在其他种类动物ACAID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在脾脏切除和假性脾脏切除后,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为可溶性抗原分别接种于Wistar大鼠、新西兰白兔和猕猴的眼前房。使用BSA和完全弗氏佐剂混合乳剂免疫动物。通过抗原刺激皮肤测定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并定时评估免疫偏离的维持时间。结果:假性脾脏切除眼内抗原接种组和脾脏切除眼内抗原接种组所有动物均显示抗原特异性DTH抑制,且维持时间无显著差异。相反,单纯假脾脏切除组和单纯脾脏切除组动物均显示阳性抗原特异性DTH反应。结论:脾脏对于大鼠、兔和灵长目动物ACAID的诱导和维持不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发现提示随着进化程度的进阶,脾脏的功能可能被其他的淋巴器官所代替。眼科学报1999;15:221-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郝免 前房免疫偏离 迟发型超敏反应 脾脏
下载PDF
接种于眼内腔可溶性抗原的释放和存留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广华 李志杰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确立前房和玻璃体腔接种可溶性抗原后,其抗原释放和局部存留的模式。方法 分别将99mTc和125I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接种于兔眼前房和玻璃体腔。使用SPECT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测标记抗原在眼内腔短期和长期的存留和释放模式。结果... 目的 确立前房和玻璃体腔接种可溶性抗原后,其抗原释放和局部存留的模式。方法 分别将99mTc和125I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接种于兔眼前房和玻璃体腔。使用SPECT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测标记抗原在眼内腔短期和长期的存留和释放模式。结果 接种于眼内腔的99mTc标记抗原,在短时间内部分进入血流,大部分存留于眼内腔。接种于前房的125I标记抗原在7~11天后外周血达到高峰,34~36天消失。接种于玻璃体腔的125I标记抗原在17~24天后达到高峰,60~65天消失。结论 眼内腔对抗原的储集及其缓慢的释放模式,为眼免疫偏离的诱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 玻璃体腔 免疫偏离 抗原代谢 DTH ACAI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